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碱对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夏惠芬 吕江艳 +1 位作者 冯海潮 马文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7,共4页
以正己烷为油相,以Na2 CO3-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 (相对分子量1.2×107~1.6×107)三元溶液为水相,用T 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在45℃条件下测量不同浓度弱碱的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阐述了弱碱三元复... 以正己烷为油相,以Na2 CO3-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 (相对分子量1.2×107~1.6×107)三元溶液为水相,用T 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在45℃条件下测量不同浓度弱碱的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阐述了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随扩张频率和碱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质量分数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都在弱碱质量分数为0.4%时出现极大值;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加,碱质量分数为0.4%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他碱含量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呈略微上升的趋势,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基本不变且值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溶液 界面扩张黏性 界面扩张弹性 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类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
2
作者 夏惠芬 徐淼 +1 位作者 陈霖峰 樊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67,共5页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小及贡献。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的比较中,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黏弹贡献比最小,复合模量以弹性模量为主;含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的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复合模量要比含石油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相对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由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弹性的贡献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弹性 界面扩张黏性 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孙涛垒 彭勃 +4 位作者 许志明 张路 赵濉 李明远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扩张模量幅度对扩张频率的双对数曲线和扩张模量相角的频率依赖关系可以推断所有实验体系界面膜的主要的弛豫过程不是扩散弛豫,而可能主要是通过吸脱附势垒的弛豫过程.温度对两个样品的扩张粘弹性参数都有强烈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膜的强度和粘度,并且改变相角的频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弹性 界面驰豫 界面活组分 超临界萃取分馏 原油 分离 温度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粘弹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涛垒 张路 +2 位作者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 ,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 .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 ,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弛豫法 原油 活性组分 界面扩张弹性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扩张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结构破乳剂油水界面扩张粘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宜阳 张路 +3 位作者 孙涛垒 方洪波 赵濉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支链破乳剂AE121和直链破乳剂SP169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并与小幅周期振荡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两种破乳剂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破乳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低频率处,两种破乳剂...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支链破乳剂AE121和直链破乳剂SP169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并与小幅周期振荡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两种破乳剂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破乳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低频率处,两种破乳剂的扩张模量均接近于零;在中间频率范围内,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高频率处,扩张模量的幅度接近于极限扩张弹性.在中间频率范围内,扩张模量随破乳剂浓度增大,在接近临界胶束浓度处出现一个极大值;同时还发现,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破乳剂浓度增加而增大,其贡献也呈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弛豫法 结构 破乳剂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界面扩张弹性 采油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体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蒲万芬 沈超 +3 位作者 唐兴建 魏兵 赵娜 梅子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70,共9页
在化学驱过程中,油水的界面扩张流变性对驱油机理和效果的影响极大。本文综述了化学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对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规律,重点剖析了不同类型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特征、相互作用及界面膜结构,分析了时间... 在化学驱过程中,油水的界面扩张流变性对驱油机理和效果的影响极大。本文综述了化学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对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规律,重点剖析了不同类型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特征、相互作用及界面膜结构,分析了时间、频率和浓度等因素与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关系,为研究化学驱的渗流特征、乳化机理、油墙形成、乳液后处理等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界面扩张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澜 张路 +3 位作者 方洪波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21-25,共5页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过改变活性物质在界面上的吸附而影响界面扩张黏弹性质;聚合物能增大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黏度,对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影响不明显;碱与原油活性组分反应,使扩张黏度明显变化,界面膜的弹性大大增强;表面活性剂能将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从界面上顶替下来,使界面体现为近似单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而对于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界面表现为活性组分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的性质;扩张模量的相角在高工作频率下出现负值。探讨了表观负相角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活性组分 复合驱体系 扩张模量 相角 界面扩张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靖波 张健 +1 位作者 吕鑫 徐桂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4,444,共5页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Y)和阴离子(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TX-100)在十二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探讨了油/水界面上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结果表明,HY+TX-100体系的...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Y)和阴离子(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TX-100)在十二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探讨了油/水界面上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结果表明,HY+TX-100体系的界面模量最小(约3 mN/m),HY与HY+Brij-35体系相当(约16 mN/m),HY+SDS体系的略高(约18 mN/m)。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带负电荷的头基、聚合物的羧基与矿化水中高价金属阳离子通过桥连作用在油水界面形成复合膜,导致界面膜强度增加。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静电相互作用较弱,不易形成界面复合膜。在油水界面吸附能力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分子(TX-100)足以替换聚合物大分子,形成小分子界面膜,表现出与复合膜完全不同的界面流变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扩张弹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膜的扩张粘弹性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栋 丁洪流 +2 位作者 陆维昌 刘启贞 陈邦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2,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在气-液表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讨论了扩张模量、扩张粘度、扩张模量的相角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其表面膜的微观弛豫过程主要受扩散弛豫类型控制.还讨论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 SDBS ...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在气-液表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讨论了扩张模量、扩张粘度、扩张模量的相角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其表面膜的微观弛豫过程主要受扩散弛豫类型控制.还讨论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 SDBS 表面扩张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弹性 扩张模量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微观弛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宏生 韩培慧 +2 位作者 孙刚 杨莉 姜冬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0,共5页
为了解发生在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表/界面膜及附近的主要弛豫过程,加深对表/界面膜微观性质的认识,利用界面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聚合物和振荡频率对其表/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实... 为了解发生在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表/界面膜及附近的主要弛豫过程,加深对表/界面膜微观性质的认识,利用界面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聚合物和振荡频率对其表/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扩张黏弹性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加出现极大值;表面扩张黏弹性随表面张力减小而降低;表/界面扩张弹性随振荡频率增加而增大,而表/界面扩张黏性随振荡频率增加出现极大值。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体系的表面扩张黏弹性和相角均随着聚合物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表面扩张黏弹性随着振荡频率降低而降低,而相角随着振荡频率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界面扩张弹性 界面流变仪 相角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惠芬 冯海潮 +1 位作者 丁玉敬 吕江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0,39,共5页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弹性 微观驱替实验 油乳化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与线型嵌段聚醚在空气/水和正庚烷/水界面上聚集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贻建 刘腾 +1 位作者 翟雪如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通过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环氧乙烷(EO)含量和分子量均相同的线型聚氧丙烯(PEO)-聚氧乙烯(PPO)(LPE)和X型聚氧丙烯-聚氧乙烯(TPE)嵌段聚醚,考察了它们在空气/水及正庚烷/水界面上聚集行为的差异.界面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TPE降低水、正... 通过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环氧乙烷(EO)含量和分子量均相同的线型聚氧丙烯(PEO)-聚氧乙烯(PPO)(LPE)和X型聚氧丙烯-聚氧乙烯(TPE)嵌段聚醚,考察了它们在空气/水及正庚烷/水界面上聚集行为的差异.界面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TPE降低水、正庚烷界面张力的效率和效能均低于LPE的.聚醚分子在正庚烷/水界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比在空气/水表面短.由于正庚烷分子插入到聚醚吸附层中,聚醚分子可以在正庚烷/水界面上采取更为直立的状态,因此聚醚分子在正庚烷/水界面扩散较快.聚醚在正庚烷/水界面的扩张弹性高于空气/水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嵌段聚醚 界面活性 界面扩张弹性 界面聚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作用对功能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美蓉 黄漫 +3 位作者 曲彩霞 曹绪龙 张继超 刘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是目前常用驱油聚合物,其增黏性和黏弹性是评价其驱油能力的重要指标。为考察剪切作用对两种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溶液经过模拟炮眼剪切前后的宏观和微观性能变化。结果表明,... 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是目前常用驱油聚合物,其增黏性和黏弹性是评价其驱油能力的重要指标。为考察剪切作用对两种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梳型聚合物和活性聚合物溶液经过模拟炮眼剪切前后的宏观和微观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高速剪切、拉伸应力作用下,梳型聚合物黏度损失率为40.73%,活性聚合物黏度损失率为70.10%;当剪切频率为0.02 Hz时,梳型聚合物界面扩张弹性降低了19.03%,而活性聚合物界面扩张弹性降低了68.03%;相比活性聚合物,梳型聚合物紧密的空间网状结构虽被部分破坏,但仍有疏松的网络结构,且以聚集体的形式紧密地分散在溶液中,通过DLS及AFM测定表明其粒径尺寸稍有变小;可见梳型聚合物抗剪切能力较活性聚合物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型聚合物 活性聚合物 炮眼剪切 黏度 界面扩张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多嵌段聚合物的抗乳化性能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刘茜 张剑 +4 位作者 张乘风 白雪丽 薛丹丹 孙慧燕 张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28-32,45,共6页
研究了3种超支化-线性-超支化结构的含氟五嵌段聚合物在150SN基础油/水体系中的抗乳化性能,并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扩张黏弹性等测试讨论了其抗乳化机理。结果表明:该类含氟五嵌段聚合物可以有效提高150SN基础油的抗乳化性能。聚合物含氟... 研究了3种超支化-线性-超支化结构的含氟五嵌段聚合物在150SN基础油/水体系中的抗乳化性能,并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扩张黏弹性等测试讨论了其抗乳化机理。结果表明:该类含氟五嵌段聚合物可以有效提高150SN基础油的抗乳化性能。聚合物含氟链段长度对抗乳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平均聚合度为1、环氧丙醇平均聚合度为3的含氟五嵌段聚合物在浓度为100mg·L-1时在50s内实现150SN基础油与水的基本分离。含氟多嵌段聚合物可以提高150SN基础油/水的界面张力而实现破乳。此外,含氟多嵌段聚合物还可以在界面膜局部形成含氟基团富集区域,导致界面膜两侧液体发生交换,进而有利于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乳化性能 界面张力 界面扩张弹性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