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湿法缠绕用树脂的研制及其界面性能
1
作者 王志增 陈艳 +4 位作者 张昊 孟祥武 王明 肖亚超 郑志才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为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制备需求,本文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以自制混合胺类为固化剂,研制出一种黏度低、适应期长、耐热性能好以及界面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全自... 为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制备需求,本文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以自制混合胺类为固化剂,研制出一种黏度低、适应期长、耐热性能好以及界面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全自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界面性能测试仪对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以及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树脂体系在室温下8 h黏度为800 mPa·s左右,浇铸体力学性能优异,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90℃。界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树脂基体对碳纤维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能够较好地发挥出碳纤维的高强度特性。T700碳纤维NOL环拉伸强度为2358 MPa,满足了树脂复合材料缠绕构件在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上的工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缠绕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 碳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a共掺杂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曾勇谋 刘莹 +4 位作者 胡梦晗 王铁彬 于捷 曹宇 周晓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7.339 eV),Si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2.846 eV),Ga原子掺杂间隙1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5.791 eV),Ga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0.895 eV).由于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和铜(111)界面形成能降低(Ef=-13.259 eV),费米能级处态密度有所增加(7.578 electrons/eV),电子转移形成键合,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铜(111)间隙位置的界面最稳定.因此Si-Ga原子共掺杂是提高金刚石/铜界面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界面性能 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仿生矿化增强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3
作者 张凯强 张双保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8,共10页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层,经“溶胶凝胶”制备纳米SiO_(2),通过静电作用诱导纳米SiO_(2)在竹纤维表面富集和生长,提高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和纤维结晶结构变化,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探究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提升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机理。【结果】经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的竹纤维表面Si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竹纤维结晶结构未发生改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8.99%、15.91%和34.34%。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界面处纤维被拔出现象减少,纤维表面更加粗糙,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加紧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引入使得纤维热降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分别提高22.81和11.5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聚乳酸分子运动阻力增大、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升高。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储能模量提高、损耗模量降低,说明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减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得到提高。【结论】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在竹纤维表面形成SiO_(2)的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网络,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机械锚合与化学键合作用,增加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得到提升,界面相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纳米SiO_(2) 界面性能 增强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4
作者 曹鹏宇 李娜 +1 位作者 王凯 李昕洋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5-250,共6页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子体刻蚀下形成微小沟槽并使得原有沟槽加深,表面粗糙程度增大,活性官能团含量最高分别提升38.99%和36.85%。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均明显增强,其中O_(2)等离子体表现出最优的界面改性效果,对应两种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提高19.24%和23.58%。最后,结合界面剥脱断口的微观形貌及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变化,深入探究了界面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通过物理啮合及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碳纤维/聚酰亚胺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碳纤维改性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静 杨爽 +3 位作者 陈平 熊需海 高艺铭 任荣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8-39,共12页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成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最有前景的增强材料之一。然而其表面致密光滑,化学结构惰性高,导致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较差,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因此,对PBO纤...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成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最有前景的增强材料之一。然而其表面致密光滑,化学结构惰性高,导致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较差,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因此,对PBO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进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纤维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何促进界面处的黏附强化机制,系统介绍了近年来PBO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典型的复合材料界面模型及其机理,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评估及改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界面性能 表面处理 界面模型 等离子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娜 柯红军 +3 位作者 汪东 许晓洲 李丽英 王国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于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制,系统总结了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别讨论了不同碳纤维改性处理方法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是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碳纤维表面改... 基于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制,系统总结了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别讨论了不同碳纤维改性处理方法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是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 热塑性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党婧 王凯 肇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5,共4页
采用宏观力学性能测试(0°压缩测试、90°拉伸测试、层间剪切测试、弯曲测试)、微观力学性能测试(微脱粘测试)、扫描电镜(SEM)以及偏光显微镜观察,对不同碳纤维/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力学性能测试 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上浆剂处理PBO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磊 徐任信 +3 位作者 吴书广 刘国权 丁安心 陈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上浆剂,然后对酸化后的PBO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采用XPS和EDS分析PBO纤维表... 为了提高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上浆剂,然后对酸化后的PBO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采用XPS和EDS分析PBO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利用SEM研究PBO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撕裂面的形貌,并对PBO纤维的单丝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上浆剂包覆的PBO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明显增多,表面O/C(原子比)由0.16提升至0.25,上浆剂能有效修复纤维表面的缺陷;通过调控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和结构,可使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到41.3 MPa,拉伸强度增加到1.70 GPa,相较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44.9%和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水性聚氨酯 上浆剂 界面性能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静 李闯 +2 位作者 耿闻 何相明 周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强度高、耐腐蚀、质量轻、抗疲劳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高温、湿热环境中会发生界面损伤和失效。上浆剂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可以...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强度高、耐腐蚀、质量轻、抗疲劳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高温、湿热环境中会发生界面损伤和失效。上浆剂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可以增强界面强度和耐高温的上浆剂对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特性、上浆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高温下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机制。最后,针对环氧上浆剂耐热性差的缺点,阐述了碳纤维耐高温涂层改性和纳米粒子改性,重点介绍了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生物活性多巴胺及氧化石墨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纳米粒子等类型改性上浆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发展环境友好型上浆剂和POSS纳米粒子改性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俞大为 余婷 +4 位作者 朱金铭 杨家操 张守玉 王孝军 杨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8,共9页
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F/PPS)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碳纤维与聚苯硫醚的界面结合并不理想,因此,改善CF/PPS界面结合强度来提升其宏观力学性能就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基于微球脱粘技术... 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F/PPS)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碳纤维与聚苯硫醚的界面结合并不理想,因此,改善CF/PPS界面结合强度来提升其宏观力学性能就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基于微球脱粘技术,将具有优良黏附性的多巴胺水溶液作为界面改性剂,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微球脱粘实验和宏观拉伸等实验测试探究了不同多巴胺浓度对CF/PPS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巴胺浓度为2 g/L时,聚多巴胺在碳纤维表面均匀黏附,形成较好的微纳结构,涂覆效果最佳,表观界面剪切强度最大为36.09 MPa,较未改性前增加13.50%;PDA-CF2/PPS拉伸试样的断面呈现凹凸不平的形态,拔出的碳纤维上残留树脂基体最多,具有良好的界面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多巴胺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K-C水性上浆剂对CCF/PEEK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熊平 田芳林 +4 位作者 李声耀 张兴迪 张英伟 胡天辉 王志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8,共6页
为提高聚醚醚酮(PEEK)树脂对连续碳纤维(CCF)的浸润性,改善CCF/PEEK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自制的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水性乳液为上浆剂,对CCF进行上浆改性,并通过叠层热压法制备了CCF/PEEK复合材料。测试了上浆前后CCF织物表面的润... 为提高聚醚醚酮(PEEK)树脂对连续碳纤维(CCF)的浸润性,改善CCF/PEEK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自制的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水性乳液为上浆剂,对CCF进行上浆改性,并通过叠层热压法制备了CCF/PEEK复合材料。测试了上浆前后CCF织物表面的润湿性,研究了上浆剂浓度对CCF/PEEK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孔隙率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K-C水性上浆剂浓度为2%时,CCF表面接触角由上浆处理前的74.9°降低为上浆处理后的53°。采用此浓度上浆剂处理的CCF制备的CCF/PEEK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ILSS分别为895 MPa,72 GPa和66.7 MPa,比未上浆处理的CCF/PEEK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95.7%,72.7%,39.8%,孔隙率仅为0.85%。PEK-C水性上浆剂可显著改善CCF与PEEK树脂的界面结合和相容性,提高CCF/PEEK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醚醚酮 酚酞基聚芳醚酮 水性上浆剂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景锋 王齐华 +1 位作者 杨丽君 赵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系统阐述了其界面层的结构和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界面结晶效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界面性能的表征方法,最后论述了几种有效的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效果。
关键词 纤维 界面性能 界面 结晶效应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循环对CCF300/QY8911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利军 肇研 +1 位作者 罗云烽 段跃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9,49,共6页
通过对CCF300/QY8911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循环吸湿-脱湿处理,绘制吸湿和脱湿曲线并用Fick第二定律进行拟合,采用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不同湿热条件对纤维/树脂界面性能的影响,再通过SEM观察试样剖面和侧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CF300/QY... 通过对CCF300/QY8911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循环吸湿-脱湿处理,绘制吸湿和脱湿曲线并用Fick第二定律进行拟合,采用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不同湿热条件对纤维/树脂界面性能的影响,再通过SEM观察试样剖面和侧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CF300/QY8911复合材料的吸湿和脱湿行为符合Fick第二定律,试样水浸(水温71℃)14天后达到饱和吸湿率;水对CCF300/QY8911复合材料纤维/树脂界面的破坏分为可逆和不可逆,脱湿处理会消除可逆破坏,使干态ILSS有所回复;湿热循环次数增加会进一步引起纤维/树脂界面产生不可逆破坏,使CCF300/QY8911复合材料ILSS降低,但吸湿是引起这种复合材料ILSS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循环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玉东 曹海琳 +2 位作者 邵路 刘玉文 马恒怡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4,29,共7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 ,首先研究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对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γ射线辐照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通过处理前后纤维性质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分析 ,阐明了纤维表面改性对...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 ,首先研究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对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γ射线辐照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通过处理前后纤维性质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分析 ,阐明了纤维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规律。同时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技术中存在的弱界面问题 ,通过对电子束固化机理的研究发现增强体表面化学成分对固化过程影响较大 ,合理的偶联剂选择可以使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得到提高。此外 ,研究了碳纤维超声连续处理 ,通过对树脂基体和碳纤维表面性质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化学 Γ射线辐照 超声处理 界面性能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阳极氧化法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曹海琳 黄玉东 +1 位作者 张志谦 刘立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利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研究了碳纤维处理前后表面化学组成 ,纤维复丝拉伸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 IL SS)。结果表明 ,经阳极氧化处理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含氮极性官能团数目增加 ,纤维复丝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 利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研究了碳纤维处理前后表面化学组成 ,纤维复丝拉伸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 IL SS)。结果表明 ,经阳极氧化处理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含氮极性官能团数目增加 ,纤维复丝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复合材料的 ILSS值提高。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 ,阐明阳极氧化处理使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善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阳极氧化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烟NEPE推进剂的表面和界面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伟 樊学忠 +4 位作者 封利民 刘庆 周文静 谢五喜 陈永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根据表面和界面化学原理,应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和表面-界面张力仪测试了少烟NEPE推进剂的黏合剂体系(PNT)、填料(HMX、AP和Al粉)和键合剂的表面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填料(HMX、AP和Al粉)与黏合剂体系(PNT)的界面张力(γsl)大小顺序为:... 根据表面和界面化学原理,应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和表面-界面张力仪测试了少烟NEPE推进剂的黏合剂体系(PNT)、填料(HMX、AP和Al粉)和键合剂的表面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填料(HMX、AP和Al粉)与黏合剂体系(PNT)的界面张力(γsl)大小顺序为:γAl/PNT<γAP/PNT<γHMX/PNT,填料与黏合剂体系的黏附功(Wa)大小顺序为:Wa(Al/PNT)>Wa(HMX/PNT)>Wa(AP/PNT);键合剂能够自发吸附和分散在推进剂的填料(HMX、AP和Al粉)表面和黏合剂体系中;在推进剂制备过程中,键合剂吸附于填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能够稳定保持在黏合剂体系中;键合剂能明显提高推进剂的强度和模量,改善填料颗粒与黏合剂体系的界面粘结性能,这与表面性能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推进剂 界面性能 接触角 键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改性沥青与卵碎石集料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海朋 张蓉 +2 位作者 何兆益 张晓华 何平芝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89-2694,共6页
为了改善酸性卵碎石集料与沥青粘附性,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分析了偶联剂掺量对沥青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沥青-卵碎石粉交互作用能力测试、低温黏结性试验和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试... 为了改善酸性卵碎石集料与沥青粘附性,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分析了偶联剂掺量对沥青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沥青-卵碎石粉交互作用能力测试、低温黏结性试验和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偶联剂对沥青与卵碎石集料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偶联剂处理的卵碎石粉末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的CH_2吸收带,证明了在偶联剂作用下卵碎石表面生成了聚硅氧烷。沥青的软化点随偶联剂掺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延度和针入度随偶联剂掺量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偶联剂掺量为0.6%时,沥青-卵碎石粉体系的车辙因子G~*/sinδ与交互作用系数B值最高。在该掺量下,卵碎石低温脱石量降低了50.7%;相对未改性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试验后偶联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提高了7.9%。硅烷偶联剂显著提高了卵碎石与沥青的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卵碎石 沥青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界面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2 位作者 李献起 丁洋 王前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2-645,共4页
在铂催化下,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和端烯丙基环氧基聚醚(APEE)经硅氢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环氧基三硅氧烷(PEETS),再将其与二乙醇胺(DEA)进行开环反应合成出了一种阳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CTSS)。用IR和1HNMR对CTSS的... 在铂催化下,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和端烯丙基环氧基聚醚(APEE)经硅氢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环氧基三硅氧烷(PEETS),再将其与二乙醇胺(DEA)进行开环反应合成出了一种阳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CTSS)。用IR和1HNMR对CT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CTSS的界面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EETS和CTSS的收率分别为90.6%(以MDHM和APEE为基准)和91.8%(以PEETS和DEA为基准);CTSS的黏度约为2600mPa.s,折射率为1.4742;在临界胶束浓度为8.7×10-4mol.L-1时,CT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约为25.8mN.m-1;饱和吸附量、饱和吸附层中每个CTSS分子所占的平均面积和形成胶束的标准自由能分别为4.9×10-6mol.m-2、0.34nm2和-27.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三硅氧烷 表面活性剂 农药助剂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l/CMDB推进剂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晗 樊学忠 +3 位作者 周文静 刘小刚 蔚红建 李吉祯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8,共4页
采用动态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氮含量不同的硝化棉(NC)与不同粒度的高氯酸铵(AP)表面性能以及NC与填料之间的界面性能,研究了界面性能对含AP和铝粉(Al)改性双基推进剂(AP/Al/CMDB)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的氮含量越低,AP的粒... 采用动态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氮含量不同的硝化棉(NC)与不同粒度的高氯酸铵(AP)表面性能以及NC与填料之间的界面性能,研究了界面性能对含AP和铝粉(Al)改性双基推进剂(AP/Al/CMDB)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的氮含量越低,AP的粒度越小,它们的表面张力以及其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愈大。同时AP的粒度越小,NC与AP间界面张力和粘附功越小;但由于界面张力减小的效应强于粘附功越小的效应,推进剂的抗拉强度仍增大。而NC氮含量愈小,NC与AP间界面张力越小、粘附功愈大,推进剂抗拉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界面性能 硝化棉 粒度 高氯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F-12/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淑慧 梁国正 +2 位作者 惠相文 张炜 曾金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F-12/环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性能,广泛用于宇航和军事领域。但F-12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较差,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较低。针对这一复合材料体系,全面论述了提高F-12/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F-12/环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性能,广泛用于宇航和军事领域。但F-12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较差,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较低。针对这一复合材料体系,全面论述了提高F-12/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其中包括纤维表面接枝、偶联、聚合物涂层、冷等离子体、γ射线辐射和超声波技术改性,以及环氧树脂基体纳米Si O2的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F-12 表面处理 基体改性 SIO2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