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强度预测研究
1
作者 杨俊超 夏元友 +4 位作者 崔飞龙 李丽华 吴炯晖 陈晨 田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4-199,共6页
基于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了与混凝土灌注桩相同的界面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一系列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通过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揭示不同循环周期、循环幅值条件下界面强度的衰减规律。通过对循环幅值和法... 基于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了与混凝土灌注桩相同的界面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一系列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通过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揭示不同循环周期、循环幅值条件下界面强度的衰减规律。通过对循环幅值和法向压力幂函数拟合,对循环稳定后-土界面强度衰减系数进行表征,并结合黏土-混凝土界面峰值强度模型,提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强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15次循环后,部分循环的剪切位移-剪切应力曲线近似重合;当循环幅值逐渐增大,剪切阶段与卸载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线性趋势,每个循环圈内加载与卸载的斜率基本保持一致,类似“平行四边形”;不同工况的循环稳定后界面剪切峰值强度折减系数D_(τ)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循环幅值A和法向应力σ的无量纲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循环稳定后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折减系数D_(τ)表征方法,其拟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 界面强度 粗糙度 残余强度 峰值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格栅界面强度参数和剪切刚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俊峰 王协群 +1 位作者 邹维列 温家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3,共7页
以4种不同土工格栅和2种不同填料为试验材料,完成了不同填料初始状态(含水率、干密度)和不同剪切速率的筋-土界面特性直剪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界面强度参数和剪切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填料压实度的增大和剪切速率的增大会分别... 以4种不同土工格栅和2种不同填料为试验材料,完成了不同填料初始状态(含水率、干密度)和不同剪切速率的筋-土界面特性直剪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界面强度参数和剪切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填料压实度的增大和剪切速率的增大会分别引起格栅-砂砾石界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增大;②格栅-砂砾石界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剪切刚度明显都大于格栅-黏土界面;③格栅-黏土界面似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填料含水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且格栅-黏土界面强度参数对含水率比黏土本身更为敏感;④现行规范中对格栅-土界面摩擦因数比的推荐值为0.8是合适的,但是总结文献发现,拉拔试验所得到的筋-土界面强度参数都远小于直剪试验;⑤法向压力的增加、填料压实度的增加、黏土填料含水率的减小以及剪切速率的减小都会使筋土界面剪切刚度明显增大;⑥在采用的4种格栅中,纵肋较短的单向格栅-砂砾石界面的剪切刚度最大,其余3种格栅的筋土界面剪切刚度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填料 界面强度 剪切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微脱粘测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玉东 魏月贞 +1 位作者 张志谦 孔宪仁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了测定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界面剪切强度的微脱粘方法及仪器。该仪器可直接对取自实际复合材料的微小样品进行单纤维原位测量,不必专门制备样品,并且精密度高,成功地表征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它对于复合材料两相间... 研究了测定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界面剪切强度的微脱粘方法及仪器。该仪器可直接对取自实际复合材料的微小样品进行单纤维原位测量,不必专门制备样品,并且精密度高,成功地表征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它对于复合材料两相间界面粘结状况、界面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脱粘 界面强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出法对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文训 謇锡高 +2 位作者 黄玉东 张志谦 王俊山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45-48,49,共5页
研制了一套表征碳/碳(C/C) 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单丝顶出测试系统, 实现了对碳纤维的单丝顶出测试。利用该仪器测定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几组C/C复合材料样品的界面粘接性能,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碳纤维 界面强度 顶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桥面防水粘结层界面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发 江臣 《现代交通技术》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针对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界面强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附着力拉拔试验可有效反映粘结层与桥面板之间的粘结能力,对于碎石撒布防水粘结层可应用公式实现界面粘结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的换算,对于重载和大跨度桥梁结构,防水层拉... 针对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界面强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附着力拉拔试验可有效反映粘结层与桥面板之间的粘结能力,对于碎石撒布防水粘结层可应用公式实现界面粘结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的换算,对于重载和大跨度桥梁结构,防水层拉拔强度指标分别为常温1.0MPa,高温0.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防水粘结层 拉拔试验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分布与界面强度对复合材料横向压缩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小朋 杨光猛 赵美英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48,共6页
建立了纤维随机分布代表性体积单元微观力学模型,采用随机扩张算法生成纤维随机分布模型,微观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内聚力单元和 Drucker-Prager弹塑性准则分别对界面和基体的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分析研究了纤维分布形式与界面强度对复合材料... 建立了纤维随机分布代表性体积单元微观力学模型,采用随机扩张算法生成纤维随机分布模型,微观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内聚力单元和 Drucker-Prager弹塑性准则分别对界面和基体的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分析研究了纤维分布形式与界面强度对复合材料横向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随机分布是引起复合材料横向压缩强度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基体剪切塑性损伤而不是界面损伤在复合材料横向压缩破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采用无界面单元模型可以简化建模、不需要考虑界面强度取值,并能很好地预测复合材料横向压缩强度与压缩损伤破坏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模型 微观结构 界面强度 纤维随机分布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元热失配对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零森 刘若愚 +1 位作者 张金生 樊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用粉浆浸渗-层叠热压工艺制得了9种不同组元热失配的复合材料.用金刚锥显微脱粘法测得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研究了组元间不同热失配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热先配愈大,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愈高,两者之间存在着近似的指数... 用粉浆浸渗-层叠热压工艺制得了9种不同组元热失配的复合材料.用金刚锥显微脱粘法测得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研究了组元间不同热失配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热先配愈大,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愈高,两者之间存在着近似的指数关系;轴向热失配对界面强度影响则较小.用热残余应力对界面强度影响的计算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两者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纤维 组元热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强度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砚 宋晓光 栾金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为研究填埋场衬垫系统中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强度受界面接触状态的影响,将界面接触状态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直剪试验,排除法向应力等其他因素对界面强度的影响,得到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接触状态随法向应力的变化。通过对预压直剪... 为研究填埋场衬垫系统中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强度受界面接触状态的影响,将界面接触状态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直剪试验,排除法向应力等其他因素对界面强度的影响,得到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接触状态随法向应力的变化。通过对预压直剪试验和常规直剪试验结果的比较找出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接触状态的变化对界面强度的影响。发现界面接触状态中裹覆纤维比和裹覆纤维密度这两个参数是影响界面峰值强度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界面峰值强度预压前后的增量与裹覆纤维比和裹覆纤维密度的关系式。即使法向应力不变,土工膜/无纺土工织物界面接触状态改变也能使界面峰值强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无纺土工织物 界面强度 预压直剪试验 接触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排水土工格栅与粘性土填料的界面强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运兴 谭宇 周芬 《公路工程》 2021年第4期124-128,149,共6页
粘性土的含水率是影响粘性土填料与加筋材料界面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大型直剪仪,在固结压力为150 kPa、固结时间为6 h的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排水土工格栅对加筋土填料含水率的降低情况及筋土界面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0 kP... 粘性土的含水率是影响粘性土填料与加筋材料界面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大型直剪仪,在固结压力为150 kPa、固结时间为6 h的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排水土工格栅对加筋土填料含水率的降低情况及筋土界面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0 kPa压力固结6 h的加筋土,新型排水土工格栅附近土样的含水率较普通土工格栅加筋土相应位置降低约4%,土样的峰值剪切强度提升了52%~69%。新型排水土工格栅的筋土界面强度相比于普通土工格栅的界面强度提升了3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排水土工格栅 筋土界面强度 大型直剪试验 粘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偏压对高界面强度类金刚石薄膜制备的影响
10
作者 郑锦华 李志雄 +1 位作者 刘青云 梅诗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类金刚石(DLC)薄膜与金属基材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厚膜化问题,提出一种使用a-Si:C:H键合层和H-DLC过渡层的新工艺。利用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DC-PECVD)方法,在45钢基材上沉积不同负偏压条件下的复合DLC薄膜,并对薄膜的厚... 为解决类金刚石(DLC)薄膜与金属基材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厚膜化问题,提出一种使用a-Si:C:H键合层和H-DLC过渡层的新工艺。利用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DC-PECVD)方法,在45钢基材上沉积不同负偏压条件下的复合DLC薄膜,并对薄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结构成分、残余应力、膜基结合力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顶层薄膜的制备负偏压从600 V增加至1200 V时,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总膜厚增加,最大达到16.3μm;薄膜中的残余应力呈增大趋势,结合力减小;薄膜的平均磨损率增大,耐磨性逐渐下降。顶层薄膜制备负偏压为600 V时,复合DLC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结合力达到了54.6 N,平均磨损率为1.5×10^(-16) m^(3)/(N·m),使45钢的耐磨性提高了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LC 界面强度 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负偏压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接枝率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圣昌 钟天皓月 +3 位作者 许启彬 宿泽熙 姜猛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550的接枝率对复合材料界面粗糙度、界面强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的成功接枝可以增加BF的表面粗糙度及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随着KH550接枝率的增加,BF表面形貌呈现“光滑-粗糙-光滑-粗糙”的变化过程,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KH550接枝率达到5%~6%时,KH550-BF表面均匀光滑,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48 MPa和298 MPa。当接枝率超过6%,过量的KH550在BF表面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结构缺陷和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和力学性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环氧树脂 化学接枝 界面强度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SMA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改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龙 王振清 +1 位作者 周利民 张佳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与基体之间较弱的界面粘结强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本文试图用纳米SiO2颗粒来改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并讨论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颗粒对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影响...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与基体之间较弱的界面粘结强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本文试图用纳米SiO2颗粒来改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并讨论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颗粒对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 纳米颗粒 界面强度 纤维拔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雪 张军 +1 位作者 于琨 赵新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327-330,共4页
通过对拉拔法和顶出法的试样制备、测试方法和两种方法的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得知顶出法更适合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测试.
关键词 金属基 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生长聚合物微球同时提高界面强度和韧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兴宇 王正 +4 位作者 刘慧敏 钟美华 刘莲英 任明伟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3,共8页
碳纤维(CF)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C)的界面性能是影响其性能和使用的关键因素,提高界面黏附强度常带来界面韧性损失。文中提出在CF表面进行点击分散聚合,原位生长功能聚合物粒子,同时提高CF-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和韧性。首先利用... 碳纤维(CF)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C)的界面性能是影响其性能和使用的关键因素,提高界面黏附强度常带来界面韧性损失。文中提出在CF表面进行点击分散聚合,原位生长功能聚合物粒子,同时提高CF-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和韧性。首先利用多巴胺(DA)对CF进行预处理,然后借助CF表面PDA,室温下进行巯基(-SH)-环氧(-Epoxy)在异丙醇或巯基(-SH)-异氰酸酯(-NCO)在乙醇中的原位点击分散聚合。扫描电镜(SEM)观察到,随单体用量增加,CF表面生长聚合物粒子增大、增多;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使用等摩尔、高浓度单体,或使用过量-SH或-NCO单体,所得CF表面粒子含有残留-SH或-NCO基团,并可进一步功能化;动态接触角测试表明,单体用量增加,CF表面长出的聚合物粒子增多,表面接触角下降,表面能上升;微滴脱黏测试和SEM断面观察证实,长有粒子的CF与环氧基材的界面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点击分散聚合 聚合物微球 界面强度 界面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增容界面强度对PA6/PMM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思佳 曹春雷 +3 位作者 宋海贺 曲淼 王文同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对尼龙6(PA6)/PMMA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co-GMA)可以提高PA6与PMMA的相容性,... 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对尼龙6(PA6)/PMMA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co-GMA)可以提高PA6与PMMA的相容性,改善共混物的拉伸性能,但其增容效果取决于P(MMA-co-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末端氨基所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数量,只有当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共混物才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并且加入P(MMA-co-GMA)后,基体相PA6的结晶能力降低,导致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二次屈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反应增容 拉伸性能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制滑动面的饱和黏土-结构物界面强度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新斌 廖晨聪 +1 位作者 刘世奥 张璐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52-2860,共9页
通过预制含一定倾角、钻孔的斜截面结构物与饱和黏土结合为三轴组合试样,并使用三轴仪测量出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的抗剪强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分析了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相比传统界面直剪试验无法区分界面强度特性的剪切速... 通过预制含一定倾角、钻孔的斜截面结构物与饱和黏土结合为三轴组合试样,并使用三轴仪测量出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的抗剪强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分析了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相比传统界面直剪试验无法区分界面强度特性的剪切速率效应和排水状态效应,该试验方法可以使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充分饱和并严格控制界面排水状态,明确剪切速率对界面强度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结构面粗糙度和剪切速率的界面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与不同剪切速率的界面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随着结构面粗糙程度增大,界面抗剪强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增大;剪切速率越快,界面抗剪强度越大,界面超孔隙水压力达到稳定所需要的轴向应变越大。排水条件的严格控制和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准确量测对饱和黏土与结构物界面摩擦角的测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强度 剪切速率 粗糙度 饱和黏土 超孔隙水压力 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子链密度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强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尔豪 雷鸣 +2 位作者 文立华 校金友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0-688,共9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属于多材料、多界面的复合结构,其界面粘接强度是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的重要部分,为准确获得粘接界面在贮存、服役中的损伤演化与破坏失效,亟待获取准确全面的界面粘接性能评估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不同时间... 固体火箭发动机属于多材料、多界面的复合结构,其界面粘接强度是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的重要部分,为准确获得粘接界面在贮存、服役中的损伤演化与破坏失效,亟待获取准确全面的界面粘接性能评估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不同时间挂载前后界面试验件的力学响应演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链密度演化的粘接界面强度评价方法,实现了对界面强度演化的准确刻画。结果表明,丁羟基界面试验件的挂载历史(挂载应力和挂载时间)和加载条件(拉伸速率和温度)对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以进行线性解耦,经历不同挂载条件后的界面响应可以平移等效为未损伤条件下试验件的响应,其平移因子与挂载期间的分子链密度降低相关;与极限应力相比,界面能量可以更好地描述推进剂界面粘接强度。所给出的基于分子链密度的强度评价方法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为准确追踪、评估推进剂在复杂工况下的燃烧室界面可靠性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粘接界面 界面强度 分子链密度 平移因子 界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的波形纤维加筋土界面强度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建 唐朝生 +2 位作者 王德银 施斌 裴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6-1704,共9页
纤维/土界面间的力学作用特性是决定纤维加筋土工程性质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善纤维/土界面作用力,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波形纤维作为加筋材料,并自主设计了一套拉拔试验装置,对单根纤维加筋土开展了多组拉拔试验,定量获得了波形纤维加筋土的... 纤维/土界面间的力学作用特性是决定纤维加筋土工程性质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善纤维/土界面作用力,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波形纤维作为加筋材料,并自主设计了一套拉拔试验装置,对单根纤维加筋土开展了多组拉拔试验,定量获得了波形纤维加筋土的拉拔特性及界面剪切强度,通过与传统直线形纤维对比,分析了波形纤维/土界面的力学作用机理,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波形纤维的最大临界加筋长度。结果表明:提出的单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设计的试验装置为研究纤维/土界面力学作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直线形纤维的拉拔曲线呈典型的单峰特征,拉力达到峰值后迅速减小到残余值并逐渐趋于稳定,而波形纤维的拉拔曲线呈显著的多峰特征,曲线波长与纤维的波长基本一致;通过对比,波形纤维/土界面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直线形纤维,强度值提高了178%,极大改善了纤维的加筋效果,此外,波形纤维拉拔曲线各峰值对应的界面剪切强度及残余剪切强度随拉拔位移呈指数递减趋势;利用测得的纤维/土界面剪切强度,结合纤维自身的抗拉强度和一些假设条件,能确定纤维的最大临界加筋长度,对实际工程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加筋土 拉拔试验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力学作用 临界加筋长度 纤维加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强度对生物基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响 赵鹏 +1 位作者 张英 陈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2,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性质的改性粘土对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增强作用,将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与2倍摩尔比的溴代正丁烷(BB)反应,制备了保留部分叔胺基的有机改性剂(PPDMP30);再将DMP-30酸化制备了叔胺基全部质子化的改性剂(CPDMP30)... 为了探究不同性质的改性粘土对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增强作用,将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与2倍摩尔比的溴代正丁烷(BB)反应,制备了保留部分叔胺基的有机改性剂(PPDMP30);再将DMP-30酸化制备了叔胺基全部质子化的改性剂(CPDMP30)。分别用这2种改性剂对原始粘土进行表面处理,得到了2种性质不同的有机化粘土——PP-clay(反应型)和CP-clay(非反应型)。以这2种粘土作为增强体,采用“粘土淤浆复合法”制备了2种界面结合强度不同的腰果酚环氧树脂(NC514s)/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PP-clay和CP-clay都以无规剥离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型PP-clay因保留了能参与基体树脂固化反应的叔胺基团,在两相间构建起较强的界面作用力,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升了135%。而非反应型CP-clay仅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升109%。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型PP-clay对复合材料T_(g)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环氧树脂 粘土 纳米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不同界面强度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浩 章凯 张亚芳 《广东建材》 2023年第9期99-103,共5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不同界面强度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Weibull统计学理论从细观角度模拟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分布,针对不同界面强度下,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试件从裂纹萌生、扩展直至贯通... 为研究加载速率对不同界面强度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Weibull统计学理论从细观角度模拟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分布,针对不同界面强度下,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试件从裂纹萌生、扩展直至贯通的破坏全过程图和峰值荷载曲线、累计声发射能量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构件的破坏模式从以弯曲裂纹为主的弯曲拉裂破坏逐步演变为以斜裂纹为主的剪切破坏,且在界面强度适中时,加载速率对梁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最为显著。构件的峰值荷载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但不同界面强度的构件达到最大峰值荷载时所对应的加载速率不同。加载速率相同时,累计声发射能量随界面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界面强度相同时,累计声发射能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纹扩展 破坏过程 加载速率 界面强度 数值模拟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