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剪切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强度弱化细观机制
1
作者 张玉 侯劲宇 +2 位作者 栾雅琳 陶子卓 李建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含可燃冰砂土呈现埋藏浅、未成岩和强度低的特性。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弱化特征显著,直接影响井口稳定。采用离散元方法,通过设置波浪循环荷载引起的井筒运动,研究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循环剪切力学特性,并从... 含可燃冰砂土呈现埋藏浅、未成岩和强度低的特性。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弱化特征显著,直接影响井口稳定。采用离散元方法,通过设置波浪循环荷载引起的井筒运动,研究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循环剪切力学特性,并从细观角度揭示界面宏观弱化机制。结果表明:可燃冰赋存导致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呈显著的强度弱化及剪胀体变特征,且可燃冰饱和度越高,弱化及剪胀越显著;原因在于近井区域含可燃冰砂土在循环剪切作用下形成胶结失效区域,大部分颗粒失去胶结约束,同时少部分胶结未失效的可燃冰颗粒与邻近颗粒形成较大粒径团簇,这些颗粒和团簇翻滚错动且无法充分传递荷载,导致界面产生强度弱化和剪胀体变;法向应力与剪切振幅的增大均会加剧界面试样可燃冰颗粒的胶结失效发展,强度弱化现象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 循环剪切 界面弱化 胶结作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夹杂间相互影响的弱界面颗粒复合材料等效模量预测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康 许希武 马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39,共8页
基于Ju和Chen提出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采用Qu给出的一阶近似修正的Eshelby张量,本文建立了考虑夹杂之间相互影响的含任意分布弱界面颗粒增强多相复合材料等效模量预测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通过体积均匀化方法得到了一... 基于Ju和Chen提出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采用Qu给出的一阶近似修正的Eshelby张量,本文建立了考虑夹杂之间相互影响的含任意分布弱界面颗粒增强多相复合材料等效模量预测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通过体积均匀化方法得到了一组细观力学本构方程。分别推导了忽略夹杂之间相互影响的弱界面多相复合材料宏观模量表达式以及考虑夹杂之间相互影响的弱界面两相复合材料的宏观模量表达式。此外,还给出了几种特殊复合材料体系在考虑界面弱化下的宏观等效性能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界面粘结完好的假设下,给出的表达式均可以退化成经典的细观力学预测结果。在考虑夹杂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本文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之间相互影响 轻微弱化界面 细观力学 等效性能参数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演化与C/C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晓玲 李贺军 +1 位作者 付前刚 欧阳海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孔隙是 C/C 复合材料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疲劳行为,因此,在研究 C/C 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时,考察基体以及界面中孔隙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 C/C 复合材料原始孔隙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碳/碳复... 孔隙是 C/C 复合材料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疲劳行为,因此,在研究 C/C 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时,考察基体以及界面中孔隙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 C/C 复合材料原始孔隙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碳/碳复合材料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强调了孔隙结构变化对碳/碳复合材料疲劳强化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进而为其疲劳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孔隙 界面弱化 疲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生发展而设计:校园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希 程林 朱观华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39,共4页
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小学校园建筑和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多年来在校园建设中的基本经验,提出营造良好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策略,包括保证空间位置的可达性,增强空间功能的复合性,模糊化处理空间边... 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小学校园建筑和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多年来在校园建设中的基本经验,提出营造良好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策略,包括保证空间位置的可达性,增强空间功能的复合性,模糊化处理空间边界,灵活引入各种自然元素,凸显空间设计的文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公共空间 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 界面弱化 自然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元件高温老化行为及其微观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旋 宋凯强 +6 位作者 张敏 丛大龙 彭冬 丁星星 白懿心 黄安畏 李忠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1-38,共8页
长时高温作用会显著加速压电陶瓷元件电学性能的退化,极大地影响压电元件使用寿命。本工作在85、125和150℃下对PZT压电陶瓷元件进行长时老化处理,研究并分析了高温老化过程中PZT陶瓷元件电学性能退化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压电常数与介电... 长时高温作用会显著加速压电陶瓷元件电学性能的退化,极大地影响压电元件使用寿命。本工作在85、125和150℃下对PZT压电陶瓷元件进行长时老化处理,研究并分析了高温老化过程中PZT陶瓷元件电学性能退化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压电常数与介电常数随老化周期延长均退化明显,初期退化速率较慢,后期退化加快并逐渐趋于稳定,介电常数和压电常数退化均符合Boltzmann变化规律。85℃和125℃下老化49 d时,元件介电常数退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1.01%和36.48%;压电常数退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1.57%和19.02%。PZT压电元件介电性能退化主要由表面Ag电极内结构退化、Ag/PZT界面弱化及PZT陶瓷退极化三方面所贡献,其中界面弱化和陶瓷退极化占主导。长时高温作用促使Ag电极逐渐缓慢氧化生成Ag2S,晶粒收缩产生大量孔洞,导致Ag电极致密度下降和Ag/PZT界面分层,降低了Ag/PZT的电容率;此外,长时高温作用加速了PZT陶瓷电畴转向无序状态,促进氧空位位移钉扎电畴壁,导致了PZT压电元件介电性能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电极 PZT陶瓷 高温老化行为 表面氧化 界面弱化 退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