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应性低共熔溶剂的ZIF-67可控界面合成和应用
1
作者 郭琦 王艳佳 +2 位作者 李怡雯 李戎 邢彦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以2-甲基咪唑和1,6-己二醇(或甘油)制备的反应性低共熔溶剂MI-H(或MI-G)为咪唑源相,采用界面合成法得到不同尺寸的ZIF-67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合成得到的ZIF-67的结构和... 以2-甲基咪唑和1,6-己二醇(或甘油)制备的反应性低共熔溶剂MI-H(或MI-G)为咪唑源相,采用界面合成法得到不同尺寸的ZIF-67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合成得到的ZIF-67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MI-H或MI-G为咪唑源相时,合成的ZIF-67-H和ZIF-67-G的尺寸分别为250和2000 nm;比表面积分别为1751和1756 m2/g,均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ZIF-67的比表面积。ZIF-67-H和ZIF-67-G对甲基橙(MO)染料的吸附结果表明,ZIF-67-H对MO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00.36 mg/g,高于ZIF-67-G的190.50 mg/g。ZIF-67-H和ZIF-67-G对MO的等温吸附过程为Langmuir吸附,吸附动力学为准二级动力学吸附。该研究为控制合成不同尺寸的高比表面积MOF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反应性低共熔溶剂 可控界面合成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态二维聚合物界面辅助合成研究进展及展望
2
作者 杨浩永 张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1-368,共8页
二维聚合物(two-dimensional pilymers,2DPs)是一种新兴的结晶态二维有机材料,由独立的、单原子/单体厚度的平面网络组成,具有长程的有序结构。得益于二维聚合物单体的多样性以及连接结构的多样性,目前已研究出多种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策... 二维聚合物(two-dimensional pilymers,2DPs)是一种新兴的结晶态二维有机材料,由独立的、单原子/单体厚度的平面网络组成,具有长程的有序结构。得益于二维聚合物单体的多样性以及连接结构的多样性,目前已研究出多种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策略。其中,界面合成策略可用于合成大尺寸的单层或者少层的结晶态二维聚合物,推动了电子、催化以及能量领域的发展。目前用于合成二维聚合物的界面主要包括: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气固界面以及液固界面。简要总结了这4类界面辅助合成二维聚合物策略的进展,并讨论了界面辅助合成策略在新型C=C键连接的二维共轭聚合物合成中的发展前景。随着二维聚合物的发展,利用不可逆反应合成C=C键连接的全共轭聚合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合成的C=C键连接二维聚合物多为粉末状,该形态限制了二维聚合物的应用。相比于粉末状产物,二维聚合物薄膜在多种应用中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得益于界面合成策略的多样性和可设计性,通过设计界面合成策略有望实现全共轭二维聚合物薄膜的合成,为开发高稳定性和高性能的二维聚合物薄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聚合物 结晶态 界面合成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援型自修复微胶囊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慧慧 李孟宇 +4 位作者 封翔楠 韩昕 范泽文 肖航 李巧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37,共4页
自修复材料是一类能够自主愈合损伤的新型材料,它能够延长聚合物的使用寿命。自修复材料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自修复又分为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综述了近年来外援型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的三种主要... 自修复材料是一类能够自主愈合损伤的新型材料,它能够延长聚合物的使用寿命。自修复材料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自修复又分为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综述了近年来外援型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的三种主要合成方法即:原位聚合法、界面合成法及溶剂蒸发法。总结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自修复 原位聚合法 界面合成 溶剂蒸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Ag@C composites:Progress and opportunity 被引量:3
4
作者 HE Ying-jie ISSAKA Alhassan Sikpaan +5 位作者 YAN Lyu-ji CAO Yi-yun GANG Hai-yin WU Bi-chao JIN Lin-feng WANG Hai-y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503-3528,共26页
Developing classes of Ag@C composites stand out for their one of a kind structure and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later a long time.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Developing classes of Ag@C composites stand out for their one of a kind structure and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later a long time.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novel properties of Ag@C composites.We provide a defini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Ag@C composites,and propo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Based on the later inquire,a summary and outlook toward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Ag@C composites are presented,aiming to accelerate the exploration of Ag@C composites and further stimulate the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 composites SYNTHESIS APPLICATION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