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绝缘子压接连接界面金具部件塑变规律及其结构尺寸选择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福林 邸向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6,61,共4页
根据复合绝缘子压接连接界面结构部件间的组配特点和金具部件界面受外力塑变的规律 ,对金具部件所用材料性能、金具外压部位外部结构形状、金具塑变部位结构厚度、金具部件内孔尺寸公差和内孔表面粗糙度。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连接界面 金具部件 塑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压接界面的性能监测及机械性能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福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6-48,共3页
根据复合绝缘子压接界面结构的特点 ,提出声发射装置是监测组装性能的有效手段 ;对关键部件组装施压时的安全裕度和关键部位在额定拉伸应力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界面结构 性能监测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压接连接界面机械性能的分析及结构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福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8,53,共3页
根据复合绝缘子压接连接界面结构特点 ,分析了界面和芯棒的机械力传递机理和金具最佳形状结构 ,得出了在室温下组装的芯棒径向弹性变形量不宜过大的结论。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接连接界面 机械性能 结构参数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侵入压接界面对复合绝缘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昌建 徐驰 +2 位作者 晏年平 贾志东 王希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1848,共8页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多处于高温高湿地区,降雨时间长且降雨量大,为探究此类环境下水分侵入绝缘子芯棒与金具压接界面引起绝缘子温差和机械破坏负荷变化的机理,选取复合绝缘子试样,将其在电解液中水煮42h并继续浸泡不同的时长,然后进行工频...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多处于高温高湿地区,降雨时间长且降雨量大,为探究此类环境下水分侵入绝缘子芯棒与金具压接界面引起绝缘子温差和机械破坏负荷变化的机理,选取复合绝缘子试样,将其在电解液中水煮42h并继续浸泡不同的时长,然后进行工频电压下的红外测温和机械破坏负荷试验,并对金具滑脱后脱出的芯棒表面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水分逐渐侵入绝缘子芯棒与金具的压接界面,导致该处芯棒环氧树脂的相对含量降低,压接界面中环氧树脂、偶联剂与金属原子间配位键减弱,其直观表现为绝缘子温差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机械破坏负荷逐渐减小。浸泡后的绝缘子进行一定时间的干燥后其压接界面处水分会向外扩散,压接界面中的配位键恢复,机械破坏负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水分侵入 界面 机械破坏负荷 配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顶界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查明 汪旭东 +3 位作者 曲江秀 陈中红 刘宏杰 邓婷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对比分析利用实测压力和超压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两种方法研究超压顶界面的优缺点,认为后者具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采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顶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超压顶界面主要分布于沙三... 对比分析利用实测压力和超压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两种方法研究超压顶界面的优缺点,认为后者具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采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顶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超压顶界面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亚段的厚层泥岩中,反映在地震层序上为T4与T6反射界面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层控性'特征,其埋藏深度主要为2.4~2.8 km,在平面上表现为凹陷中心深而边缘浅的特征;超压顶界面之下的岩性为一套以深灰色泥岩、灰质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的泥质岩组合,泥质岩的岩性构成及沉积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超压顶界面的层位分布,而抬升剥蚀、断裂活动及盐底辟作用是造成部分地区超压顶界面变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水分侵入复合绝缘子压接界面路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 李光茂 +2 位作者 杨杰 杨森 杜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0,共7页
复合绝缘子是电网中的关键设备,在高湿高热的南方环境中,水分容易侵入复合绝缘子,有可能导致温升、机械破坏的事故发生。为研究湿热环境下水分侵入绝缘子压接界面的侵入路径,文中选取退役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水煮试验和浸泡试验,并用傅里... 复合绝缘子是电网中的关键设备,在高湿高热的南方环境中,水分容易侵入复合绝缘子,有可能导致温升、机械破坏的事故发生。为研究湿热环境下水分侵入绝缘子压接界面的侵入路径,文中选取退役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水煮试验和浸泡试验,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EDS元素分析等工具分析了未经处理的绝缘子高压端密封胶试样和经过处理的绝缘子低压端密封胶试样在空气界面、护套界面、金具界面上的老化程度。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密封胶护套试样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和护套发生交联反应;高压端密封胶试样老化情况比低压端密封胶试样更为严重;金具界面试样老化比空气界面试样更为严重;水分侵入复合绝缘子压接界面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密封胶的金具界面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复合绝缘子 密封胶 水分侵入 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Ⅵ.界面膜特性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被引量:70
7
作者 李明远 甄鹏 +1 位作者 吴肇亮 纪淑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对以大庆和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为乳化剂的模型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膜的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乳状液(油/水体积比70/30)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大小有关... 对以大庆和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为乳化剂的模型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膜的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乳状液(油/水体积比70/30)的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的大小有关。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越大,乳状液越稳定;在油水界面,由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形成的界面膜具有较强的结构,油水界面压、界面粘度、界面屈服值可作为衡量界面膜结构强度的参数;蜡晶能改变界面膜的流变特性,增加界面膜的强度和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界面压 界面粘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痕法研究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蓓 丁培道 +1 位作者 程川 周泽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用压痕法测试了单层和层状两种ZrO2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的临界热震温差ΔTc=4 0 0℃ ,比ZrO2 单层陶瓷高出15 0℃左右 ,同时还表现出其ΔTc与陶瓷厚度无关的优异性质。现场试验结果也证明 ,ZrO2 层... 用压痕法测试了单层和层状两种ZrO2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的临界热震温差ΔTc=4 0 0℃ ,比ZrO2 单层陶瓷高出15 0℃左右 ,同时还表现出其ΔTc与陶瓷厚度无关的优异性质。现场试验结果也证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抵抗 15 0 0℃冷热骤变的能力优于ZrO2 单层陶瓷。研究认为 ,界面压应力作用部分或全部抵消了热冲击应力 ,使裂纹在界面处发生偏转 ,提高了材料的断裂能和断裂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法 ZrO2层状复合陶瓷 抗热震性 氧化锆 临界热震温差 界面压应力 侧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基嵌段聚醚的合成及界面性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梵 郑晓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3,共7页
以对叔丁基苯酚杯[4]芳烃、杯[6]芳烃、杯[8]芳烃、线型酚醛树脂作起始剂,分别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加成,合成了3个系列杯芳烃聚醚类和1个系列线型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在3种沥青质模型油/去离子水体系的界面活性,考察了... 以对叔丁基苯酚杯[4]芳烃、杯[6]芳烃、杯[8]芳烃、线型酚醛树脂作起始剂,分别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加成,合成了3个系列杯芳烃聚醚类和1个系列线型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在3种沥青质模型油/去离子水体系的界面活性,考察了其结构与界面活性的关系。在3种沥青质模型油/水体系中,各类聚醚都能替换一部分沥青质而吸附在界面上,有效地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并在一定浓度时达到饱和吸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杯芳烃聚醚较线型聚醚的界面活性高,更易吸附在油-水界面,其中又以杯[8]芳烃聚醚的界面活性最高,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嵌段聚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界面性质 界面饱和吸附浓度 界面压 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钢管桩桩端预压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斌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8,共5页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水中墩基础为大直径(ф3m)闭口复合截面斜钢管桩,所处地层为密实粉细砂。为了恢复钢管桩取土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导致的应力释放,以及减少桥梁在运营阶段产生的沉降值,采用界面压浆法对土塞和桩端土体进行全断面充分预...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水中墩基础为大直径(ф3m)闭口复合截面斜钢管桩,所处地层为密实粉细砂。为了恢复钢管桩取土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导致的应力释放,以及减少桥梁在运营阶段产生的沉降值,采用界面压浆法对土塞和桩端土体进行全断面充分预压。结果表明:密实粉细砂地质条件下,较少的压浆量即能形成高的压浆压力,从而在界面位置对土塞形成充分预压;界面压浆能够显著起到提高桩端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的效果;界面压浆法可以实现水泥浆在界面位置的全断面填充和预压,是一种稳固可靠的压浆方法,操作简单且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德玛大桥 钢管桩 密实粉细砂 土塞 桩端预 渗透 界面压 沉降 上拔位移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O_(2)F_(2) additive to regulate robust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
11
作者 LING Zhao-hong ZHU Jue +1 位作者 CAO Xin-xin LIANG Shu-q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483-4496,共14页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remains a critical barrier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high-voltage SIBs.Herein,sodium difluorophosphate(NaDFP)and fluoroethylene carbonate(FEC)serve as 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s to stabilize the interface of the high-voltage cathode.The oxida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FEC and NaDFP facilitates the robust formation of th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CEI)layer,enriched with in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NaF/NaPO_(x)F_(y).The highly conductive NaF/NaPO_(x)F_(y)and inorganics provide fast ion transport pathways and mechanical strength,thereby mitiga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s and NaPF_(6).The half-cell equipped with BE 2 F+0.5 DFP demonstrates 93.9%capacity retention at 4.3 V across 600 cycles,showcasing excellent cycling capability.Full HC||NVOPF cells exhibit sustained performance with 91.69%capacity retention and a capacity of 91.57 mA·h/g over 1000 cycles at a 5 C rate.This study is poised to garner increased scholarly interest in the domain of rational electrolyte formul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sodium difluorophosphate functional electrolyte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face high voltage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酸浆子胶质的乳化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涂国云 王正武 唐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评价了假酸浆子胶质的乳化性。结果表明,假酸浆子胶质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状液稳定性随胶质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加油量增多而下降。乳化温度和贮存温度越高,乳状液越不稳定。胶质溶液pH改变胶质溶液的黏度进而影响乳状液稳定性。pH=3... 评价了假酸浆子胶质的乳化性。结果表明,假酸浆子胶质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状液稳定性随胶质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加油量增多而下降。乳化温度和贮存温度越高,乳状液越不稳定。胶质溶液pH改变胶质溶液的黏度进而影响乳状液稳定性。pH=3时,胶质溶液乳化活性(emulsion ability,EA)和乳化稳定性(emulsionstability index,ESI)达最高值,分别为1.247和63.353 h。乳状液粒径随质量浓度和均质压力增大而减小。均质压力过大会导致乳状液放置后易聚集而不稳定,合适的均质压力为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酸浆子胶质 乳化性质 乳化稳定性 界面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的水膜 被引量:9
13
作者 贺承祖 华明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2-276,290,共6页
本文对油藏工程中有关油气储层中的水膜问题进行了评述,介绍了近代水膜理论及其在油气藏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膜 界面分离 油气藏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1,共5页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提出了断陷盆地成藏作用面的概念,初步定义为盆地新生流体运动过程、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耦合的作用面,是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4种界面耦合作用的结果,既是流体作用转换面、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分界面,也是流体不同类型能量转换面和油藏类型分布转换面。成藏作用面通过对断陷盆地不同类型流体势能分布及叠加的控制作用,影响了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对不同类型流体作用面的识别、研究和评价,能够有效预测油藏类型、分布样式,进而有效预测盆地油藏的丰富程度,对于盆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界面 界面 次生孔隙发育带界面耗水作用面 流体作用面 成藏作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p-y curve method based on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model in sand soil 被引量:1
15
作者 JIANG Jie FU Chen-zhi +2 位作者 WANG Shun-wei CHEN Chao-qi OU Xiao-d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87-2004,共18页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buildings,higher requirements are come up with for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Consequently,a more accurate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buildings,higher requirements are come up with for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Consequently,a more accurate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the pile within an allowable displace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However,the current p-y curve methods cannot fu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which will lead to a large calculation difference.In this paper,a new analytical p-y curve is established and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pile is proposed,which can consider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pile-soil interfac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circumferential friction resistance.In particular,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by dividing the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into two parts:initial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and increment of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asonable assumption.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four examples.Based on the verified method,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on lateral response of the pile,including internal friction angle,pile l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ly loaded piles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model separation effect of pile-soil interface coefficient of circumferential friction resistance analytical p-y curv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xplor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春良 耿魁伟 +1 位作者 罗兰娥 杨迪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98-603,共6页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under usual illumination. There are two critical values of the interface state density(D_(it)) fo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V_(OC)), D_(it)^(crit,1) and D_(it)crit,2(a few 1010 cm^(-2)·e V^(-1)). V_(OC) decreases remarkably when D_(it) is higher than D_(it)^(crit,1). To achieve high V_(OC), the interface states should reduce down to a few 1010 cm^(-2)·e V^(-1).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density of states in th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 edges of c-Si,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cells fabricated on n-type c-Si wafers is about 22 mV higher than that fabricated on p-type c-Si wafers at the same case. V_(OC)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a-Si:H doping concentration at low doping level since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c-Si depletion region is reduced at low doping level. Therefore, the a-Si:H layer should be doped higher than a critical value of 5×10^(18) cm^(-3) to achieve high V_(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s a-Si:H/c-Si heterojunctions open-circuit vol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