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动力学系数影响枝晶生长的相场模拟
1
作者 丁雨田 袁训锋 胡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46-49,共4页
利用相场法对纯金属熔体中的枝晶生长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界面动力学系数取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取值对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和尖端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动力学系数的取值由相场和温度场的耦合系数、热扩散系数、界面厚度、界面原子运动时间... 利用相场法对纯金属熔体中的枝晶生长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界面动力学系数取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取值对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和尖端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动力学系数的取值由相场和温度场的耦合系数、热扩散系数、界面厚度、界面原子运动时间变量等参数综合决定,随着界面动力学系数的增加,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减小,尖端半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型 界面动力学 枝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分子动力学的双壳微纳胶囊热湿传递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建丽 熊磊 张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壳微纳相变胶囊掺入建筑石膏中对多孔材料热湿传递的影响,提出了含有相变胶囊的多孔墙体热湿耦合模型.考虑相变微纳胶囊发生相变过程由表及里的特征,利用界面分子动力学中的对势和多体势,给出了胶囊界面模型的热性能参...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壳微纳相变胶囊掺入建筑石膏中对多孔材料热湿传递的影响,提出了含有相变胶囊的多孔墙体热湿耦合模型.考虑相变微纳胶囊发生相变过程由表及里的特征,利用界面分子动力学中的对势和多体势,给出了胶囊界面模型的热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到双壳微纳胶囊外壳亲水性质及石膏孔隙对水分的吸附/解吸的热湿耦合作用,提出了胶囊界面湿参数的模型,对掺与不掺相变微胶囊模型进行了实测模拟,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方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含有相变胶囊墙体材料的热湿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微纳胶囊 多孔石膏材料 界面动力学 热湿传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光电压谱研究碳点/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桑丽霞 蔺佳 +1 位作者 葛昊 雷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54-2462,共9页
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研究在光电分解水制氢体系中碳点光阳极与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光强在30–90 m W·cm^(-2)范围内,界面的电子传输时间(τ_d)、电子寿命(τ_n)、电子扩散系... 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研究在光电分解水制氢体系中碳点光阳极与KOH电解液界面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光强在30–90 m W·cm^(-2)范围内,界面的电子传输时间(τ_d)、电子寿命(τ_n)、电子扩散系数(D_n)、电子扩散长度(L_n)均没有变化;当光强增加到110和130 m W·cm^(-2)时,τ_d和τ_n延长,而D_n减小。实验表明,不同于Ti O_2/电解液等界面,碳点光电极/电解液界面中碳点电极存在的缺陷少,因此电子主要以无陷阱限制扩散方式传输为主。且在30–130 m W·cm^(-2)的光强范围内,与τ_d和τ_n相关的载流子收集效率(η_(cc))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光电制氢 界面动力学 IMPS IM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CaCO_3与金属离子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大清 彭金莲 +1 位作者 刁桂仪 魏俊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61,共6页
金属离子与沉积碳酸盐之间界面反应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由于CaCO3快速溶解和溶液pH急剧上升,大部分Pb2+、Zn2+离子与溶液中CO2-3和OH-离子反应生成白铅矿PbCO3、水白铅矿Pb3(OH)2(CO3)2,或Zn(OH)2和水锌矿Zn(OH)6(CO3)2沉... 金属离子与沉积碳酸盐之间界面反应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由于CaCO3快速溶解和溶液pH急剧上升,大部分Pb2+、Zn2+离子与溶液中CO2-3和OH-离子反应生成白铅矿PbCO3、水白铅矿Pb3(OH)2(CO3)2,或Zn(OH)2和水锌矿Zn(OH)6(CO3)2沉淀于体相溶液中,仅有少部分Pb2+、Zn2+通过扩散与CaCO3表面发生离子交换反应。25℃时,Ph2+溶液中以白铝矿沉淀为主,Zn2+溶液中以水锌矿沉淀为主。温度上升,沉淀速率加快的同时,离子交换量也增大。然而,在25℃Ag+吸附实验中,未发现有Ag2CO3沉淀。但温度上升至50℃,溶液中Ag+离子损耗明显增加,但CaCO3对Ag+离子吸附量却减少,这意味着在体相溶液中也可能有Ag2CO3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金属离子 界面反应动力学 碳酸盐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苏宗富 薛艳梅 +1 位作者 邓宏文 郝明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受幕式构造运动的控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育多个级次的层序界面,从下到上主要发育Tr、T7、T6’、T6、T4、T2’、T2、T1’、T1等。根据层序界面上下接触组合关系以及层序界面的定义,笔者首次将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划分为6种成因构建样... 受幕式构造运动的控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育多个级次的层序界面,从下到上主要发育Tr、T7、T6’、T6、T4、T2’、T2、T1’、T1等。根据层序界面上下接触组合关系以及层序界面的定义,笔者首次将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划分为6种成因构建样式:截超型、截平型、平超型、顶超型、平行型和整合型。以地层—岩性圈闭较为发育的T6’和T2’为例,分析了造成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差异性的动力学因素,认为:断层活动的迁移性与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控制层序界面构建样式的变化;构造沉降中心的迁移性和构造沉降幅度的差异性控制层序界面构建样式的变化。分析这种差异性及其界面动力学变化成因,对于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在不同层序界面构建样式上下寻找地层—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构建样式 界面变化动力学 地层—岩性圈闭 古近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极性能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奚小网 寇东星 +1 位作者 胡林华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79,共5页
借助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采用不同纳米TiO2多孔薄膜对电极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内部2个主要电荷输运过程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载Pt材料对DSC界面动力学过程及电池宏观性能的... 借助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采用不同纳米TiO2多孔薄膜对电极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内部2个主要电荷输运过程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载Pt材料对DSC界面动力学过程及电池宏观性能的影响机理.借助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基于不同对电极材料电池的填充因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对电极材料的电极电荷交换过程制约光阳极膜内电子传输,进而影响电池光伏性能;同时对电极催化反应速率主要与催化剂活性、载Pt材料电导率和催化反应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对电极 界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过程中的不规则固液界面形貌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太明 李晨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固液界面通常为规则界面,但有时为不规则界面,如倾斜枝晶、退化枝晶和海藻状晶体界面。以琥珀腈为研究对象,用设计的定向凝固实验体系,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和界面生长速度对固液界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界面生长速度一定时,增加温... 固液界面通常为规则界面,但有时为不规则界面,如倾斜枝晶、退化枝晶和海藻状晶体界面。以琥珀腈为研究对象,用设计的定向凝固实验体系,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和界面生长速度对固液界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界面生长速度一定时,增加温度梯度界面由倾斜枝晶逐渐转变为退化枝晶,最终成为海藻状晶体;温度梯度一定时,降低界面生长速度界面会发生类似的变化。温度梯度和界面生长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界面可以从一种生长方式变为另一种方式,如可以从海藻状晶体连续地变为倾斜枝晶。在某些条件下,海藻状晶体和倾斜枝晶可能同时出现在界面上,并竞相生长。退化枝晶界面处于动态变化中,二次枝晶臂不断地改变着生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不规则固液界面 界面形貌 琥珀腈 温度梯度 界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晶体条纹的一个界面反应-扩散模型
8
作者 李如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8期711-714,共4页
基于晶体生长动力学的非平衡非线性特性和耗散结构的概念,提出了一个非理想的界面反应一扩散模型,其中界面动力学引起的晶面多重态现象和扩散过程的耦合可导致滞后现象。它可以解释某些晶体中有序条纹的形成。
关键词 晶体生长动力学 耗散结构 滞后现象 扩散过程 扩散模型 多重态 界面动力学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表面活性剂与界面传递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浪宇 朱春英 +1 位作者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3-798,共16页
表面活性剂在微流体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常伴随动态界面传递现象。综述了微通道内含表面活性剂的多相流研究进展,剖析了液滴尺寸、液体流变性、压力降与微流体中动态界面张力的关系。总结了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界面传递现象,如气泡及液... 表面活性剂在微流体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常伴随动态界面传递现象。综述了微通道内含表面活性剂的多相流研究进展,剖析了液滴尺寸、液体流变性、压力降与微流体中动态界面张力的关系。总结了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界面传递现象,如气泡及液滴的生成、运动、形变、破裂和聚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流体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动力学,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流体学 界面动力学 传递现象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来流和动力过冷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艳华 陈明文 王自东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考虑小的远场来流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把界面动力学结合进了过冷度的表达式中。引进流函数利用Mullins-Sekerka解的形式及渐近分析的方法给出了该凝固系统的基态解和扰动态解。揭示了有对流存在时,沿晶体生长的方向,温度场及流场的分布... 考虑小的远场来流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把界面动力学结合进了过冷度的表达式中。引进流函数利用Mullins-Sekerka解的形式及渐近分析的方法给出了该凝固系统的基态解和扰动态解。揭示了有对流存在时,沿晶体生长的方向,温度场及流场的分布呈现出一个指数下降的现象,为晶体生长的研究及实验分析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的来流 界面动力学 流函数 渐近分析 指数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位错的瞬态运动和界面裂纹的自相似扩展
11
作者 汪越胜 王铎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9,共9页
本文首先利用Fourier和Laplace变换并结合Cagniard-deHoop反演方法求解了单个界面螺位错的瞬态运动问题,然后以单个位错由静止匀速运动的解作为基本解建立奇异积分方程求解了运动集中载荷作用下界面裂纹... 本文首先利用Fourier和Laplace变换并结合Cagniard-deHoop反演方法求解了单个界面螺位错的瞬态运动问题,然后以单个位错由静止匀速运动的解作为基本解建立奇异积分方程求解了运动集中载荷作用下界面裂纹的反平面非对称自相似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动力学界面位错界面裂纹动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菜籽分离蛋白气液界面行为及泡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梅 姚轶俊 +2 位作者 刘昆仑 熊文飞 王立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4,共7页
来源于菜籽油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性好、生物效价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优质蛋白资源。采用动态滴形分析和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pH值为7时,不同的离子强度下,气液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蛋白质微环境的变化。... 来源于菜籽油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性好、生物效价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优质蛋白资源。采用动态滴形分析和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pH值为7时,不同的离子强度下,气液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蛋白质微环境的变化。实验表明:表面压力π小于10 mN/m时扩散控制吸附动力学,扩散速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加快;表面压力π大于10 mN/m时,展开和重排机制控制吸附动力学,展开和重排速率受到离子强度的影响,与离子强度成正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菜籽分离蛋白的起泡性逐渐增大;在离子强度大于50 mmol/L时,会导致菜籽蛋白的分子结构柔性下降,导致了菜籽分离蛋白溶液的泡沫稳定性降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菜籽蛋白分子先发生聚集,而后又逐渐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分离蛋白 离子强度 气液界面吸附动力学 泡沫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电池正极界面反应活性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分析
13
作者 王玮 王玉娇 +4 位作者 冯平源 周万里 王康丽 程时杰 蒋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0-774,共5页
设计、构建了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检测Li^+/Na^+电池及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反应过程的电解池,成功用于电池正极界面反应动力学检测。测得氧化还原电介质二茂铁在LiFePO4、Li Co O2和Na3V2(PO4)3三种不同正极界面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 设计、构建了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检测Li^+/Na^+电池及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反应过程的电解池,成功用于电池正极界面反应动力学检测。测得氧化还原电介质二茂铁在LiFePO4、Li Co O2和Na3V2(PO4)3三种不同正极界面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f)分别为1.06×10^-3cm/s、1.47×10^-3cm/s和9.09×10^-4cm/s。实时监测了三种不同碳含量Na3V2(PO4)3正极界面微区(80×80μm2)储钠活性位点分布,探索了室温Li||Ga电池液态金属正极界面锂化反应过程。表明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的原位电池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且对不同电池体系均可实现实时原位高分辨动力学检测。为研究Li^+/Na^+电池及液态金属电池等极具应用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无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反应动力学分析 反应活性成像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Li^+/Na^+电池 液态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场法模拟强各向异性作用下二元合金枝晶生长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训锋 丁雨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16-2222,共7页
基于Wheeler模型和Eggleston修正强界面能各向异性的方法,建立耦合溶质场和温度场的相场模型,模拟强界面能和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下Ni-Cu合金的枝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各向异性均显著影响枝晶生长,在强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下,固相以... 基于Wheeler模型和Eggleston修正强界面能各向异性的方法,建立耦合溶质场和温度场的相场模型,模拟强界面能和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下Ni-Cu合金的枝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各向异性均显著影响枝晶生长,在强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下,固相以类矩形方式沿?110?方向生长;在强界面能各向异性及同时存在两种各向异性下,固相以枝晶方式沿?100?方向生长,界面方向不连续,枝晶臂主枝尖端出现棱角。在各向异性强度取值相同情况下,仅有界面能各向异性时,?100?方向枝晶尖端温度梯度大,生长迅速,稳态生长速度比同时存在两种各向异性的大32.26%;仅有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时,?100?方向枝晶尖端温度梯度小且溶质浓度高,生长缓慢,稳态生长速度比同时存在两种各向异性的小4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界面能各向异性 界面动力学各向异性 相场法 枝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的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仲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12-720,共9页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现象、结构和化学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现象和过程.电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电解质的研究,即电解质学(或离子学),包括电解质的导电性质、离子...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现象、结构和化学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现象和过程.电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电解质的研究,即电解质学(或离子学),包括电解质的导电性质、离子的传输特性、参与反应的离子的平衡性质等,其中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化学研究常称电解质溶液理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动力学 电化学 界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管温度计
16
作者 高义华 张洪意 +10 位作者 王月姣 张清风 韩祥云 李玉宝 刘宗文 占金华 Golberg D Dorozhkin P Tovstong S 黄德修 板东义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本文讨论了Ga/in填充纳米碳管和纳米氧化物管温度计的研制、发现、发展及前詈,概述了纳米碳管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0℃~500℃)的特征、温度记录方法及In作为纳米温度计内工作物质的可能性。通过对填充Ga所具有的特殊凝固和熔化特征... 本文讨论了Ga/in填充纳米碳管和纳米氧化物管温度计的研制、发现、发展及前詈,概述了纳米碳管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0℃~500℃)的特征、温度记录方法及In作为纳米温度计内工作物质的可能性。通过对填充Ga所具有的特殊凝固和熔化特征的回顾,阐述了Ga填充纳米碳管作为低温纳米温度计(0℃~69℃)及Ga填充纳米MgO管作为高温纳米温度计(高于700℃)的可行性。最后,讲述了采用测量Ga填充纳米碳管的电阻来标定温度的方法及如何解决纳米温度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温度计 固液界面动力学分析 Ga的凝固 熔化和膨胀 纳米氧化物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纤维增强β21S复合材料及蒙皮结构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冰 王晓亮 +2 位作者 曲海涛 林松 辛社伟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20期26-37,共12页
采用箔-纤维-箔方法制备了SiC纤维增强β21S复合材料(SiC_f/β21S),其中箔材采用冷轧+退火处理的方法获得,纤维布采用数控纤维缠绕机获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纤维布与箔材的复合过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在较佳的... 采用箔-纤维-箔方法制备了SiC纤维增强β21S复合材料(SiC_f/β21S),其中箔材采用冷轧+退火处理的方法获得,纤维布采用数控纤维缠绕机获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纤维布与箔材的复合过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在较佳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SiC_f/β21S复合材料,其中热等静压工艺参数为830℃、860℃/120MPa/2h,然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0h、9h、25h、49h的真空热处理,对SiC_f/β21S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和基体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界面反应层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动力学长大规律。采用箔-纤维-箔方法与热等静压成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SiC_f/β21S复合材料蒙皮结构,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β21S钛合金 界面反应动力学 蒙皮带筋结构 SI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锂硫电池综述:从硫正极转化机制到电池的工程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欢欢 胡晨吉 +1 位作者 张熠霄 陈立桅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0,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固态锂硫电池来说,除了由于正极材料本身的不同带来的转化机制上的差别,固态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显著影响其电化学行为。这篇综述分类讨论了已报道的不同固态锂硫电池体系在性能上的优缺点及其中主要的失效机制,对其能量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的原因及改善电池综合性能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从固态锂硫电池微观机制到全电池水平的工程化设计提供全面的理解,推动固态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硫电池 转化动力学 动力学稳定的界面 失效机理 工程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aggreg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 of moisture 被引量:4
19
作者 ZHOU Yang PENG Ze-chuan +3 位作者 HUANG Jia-le MA Tao HUANG Xiao-ming MIAO Chang-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6-28,共13页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between hydrated cement paste(hcp)and aggregates largely determine the various performances of concrete.In this work,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tomistic inter...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between hydrated cement paste(hcp)and aggregates largely determine the various performances of concrete.In this work,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tomistic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commonly used aggregate phase calcite/silica and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C-S-H),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moistur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S-H/calcite interface is relatively strong and stable under both dry and moist conditions,which is caused by the high-strength interfacial connections formed between calcium ions from calcite and high-polarity non-bridging oxygen atoms from the C-S-H surface.Silica can be also adsorbed on the dry C-S-H surface by the H-bonds;however,the presence of water molecules on the interface may substantially decrease the affinities.Furthermore,the dynamics interface separation tests of C-S-H/aggregates were also implemen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The shape of the calculated stress-separation distance curves obeys the quasi-static cohesive law obtained experimentally.The moisture conditions and strain rates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C-S-H/silica.A wetter interface and smaller loading rate may lead to a lower adhesion strength.The mechanisms interpreted here may shed new lights on the understandings of hcp/aggregate interactions at a nano-length scale and cre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AGGREGATE interfacial connection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OIS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