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土-结相互作用界面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雄华 李锡夔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根据土 -结 (桩 )相互作用典型的界面力学行为特点——两者相互作用直至剪切破坏的滑动面一般都是在土体一侧内部发生的 ,滑动层的厚薄与土性及结构物表面粗糙度等有关等 ,提出了把二者所谓相互作用的界面在概念上做广义化的处理 ,即泛... 根据土 -结 (桩 )相互作用典型的界面力学行为特点——两者相互作用直至剪切破坏的滑动面一般都是在土体一侧内部发生的 ,滑动层的厚薄与土性及结构物表面粗糙度等有关等 ,提出了把二者所谓相互作用的界面在概念上做广义化的处理 ,即泛化为一有限的区域 ,认为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界面应是一个广义的相互作用影响范围而非绝对地仅只限于两者的相互接触界面 ,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行为可近似地通过这有限薄层范围内土体材料的本构行为来模拟 ,从而形成了本文关于土 -结相互作用界面行为的模拟关键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土体的非线性本构行为及其数值分析途径的研究等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界面力学行为 数值模拟 非线性接触分析 多重屈服面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界面力学行为对桩基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尚正祥 胡伟 席娜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结合构建的饱和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以及通用有限元程序,以城市高架桥梁建设中常采用的单柱墩基础为原型,建立了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端承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计算模型。分完全粘结、滑移无开裂、开裂无滑移、开裂滑移四种... 结合构建的饱和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以及通用有限元程序,以城市高架桥梁建设中常采用的单柱墩基础为原型,建立了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端承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计算模型。分完全粘结、滑移无开裂、开裂无滑移、开裂滑移四种情况考察了桩土界面力学行为对两种系统动力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端承桩还是摩擦桩,界面力学行为对桩截面的剪应力和桩身水平位移分布形态影响均不大。四种情况中,完全粘结时,摩擦桩在近地表处桩截面剪应力值最大,开裂滑移时最小,而端承桩则刚好相反。水平位移分布均可分为线性增大和加速非线性增大两个阶段,以近地表处为分界点,且均以开裂滑移时最大,完全粘结时最小。界面力学行为极大地改变了端承桩桩身加速度时程的分布形态,但对摩擦桩则几乎没有改变;对于不同界面力学行为,两种桩型在近地表处均出现加速度峰值,完全粘结时值最大,开裂滑移时最小。相比摩擦桩而言,界面力学行为对端承桩的影响要大的多,研究分析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界面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
3
作者 张佩 杨承儒 +1 位作者 侯世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1631,共12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置的裂缝萌生、扩展及断裂,编制内聚力单元插入程序,进而结合材料直剪试验结果,分别给出土体基质内部内聚力单元与土石界面内聚力单元的材料参数确定方法,发展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细观结构的土石混合体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结合内聚力单元失效状态,明确不同细观因素对材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聚力单元剪切方向最大允许名义应力可由直剪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峰值剪切应力确定,最大有效位移可由最大剪切位移的1/5进行确定,切向摩擦系数可由残余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的比值确定。建立的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特别是能反映出低围压下的材料应变软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内聚力模型 细观数值方法 界面力学行为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超薄GH99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亚洲 宋晓国 +2 位作者 程危危 胡胜鹏 曹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I0003,共8页
以制造轻量化超薄金属热防护结构为目标,首先采用真空钎焊方式制备了GH99超薄夹层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夹层结构的钎焊界面及母材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对夹层结构的界面剥离强度、面内与面外压缩性能... 以制造轻量化超薄金属热防护结构为目标,首先采用真空钎焊方式制备了GH99超薄夹层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夹层结构的钎焊界面及母材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对夹层结构的界面剥离强度、面内与面外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钎焊前后母材晶粒由退火态孪晶组织转变为等轴组织;钎焊接头主要为Ni(s,s)和NiSi的共晶组织,并伴随部分Cr(Mo,Ni)固溶体、Ni_(2)Si及NiSi_(2)相;界面剥离在薄壁面板上失效;夹层结构面内与面外的压缩失效均表现为屈曲失效,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99 超薄夹层结构 钎焊界面力学行为 结构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土-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木锚杆锚固系统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景科 陈鹏飞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李最雄 王南 张帅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3,共8页
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试验,对基于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系... 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试验,对基于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50cm锚固长度可以提供30~45kN(室内)与16.2~19kN(现场)的极限锚固力;锚固系统具有较强的延性;在加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单峰值或双峰值分布、界面应力向锚固末端传递、压应力出现在锚固段中末端等特征,表现出复杂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在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上适合于夯筑土遗址加固,并与遗址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筑土遗址 锚杆 水硬石灰 石英砂浆液 极限锚固力 界面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硬石灰与粉煤灰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南 张景科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李最雄 孙满利 陈鹏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9,共7页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硬石灰拌合粉煤灰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锚固系统的失效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应变与荷载时程关系及传递关系.通过对拉拔力的检测,室内模型可以提供21~30 kN的极限锚固力,现场锚固系统可...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硬石灰拌合粉煤灰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锚固系统的失效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应变与荷载时程关系及传递关系.通过对拉拔力的检测,室内模型可以提供21~30 kN的极限锚固力,现场锚固系统可以提供6.94~16.00 kN的极限锚固力.通过对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锚固系统表现出低弹性、高塑性的特征.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单峰值分布、高值出现在锚固末端、压应力出现等特点,呈现出拉力型和压力型全长黏结锚固系统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更合理地夯土遗址锚固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遗址 木锚杆 水硬石灰 锚固性能 界面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锚杆加固混合土室内拉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君 赖冰 +2 位作者 张圣亮 王铎 刘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3-1200,共8页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将该材料用作锚杆可有效解决传统钢筋锚杆的腐蚀问题,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广泛存在于西南山区的崩坡积混合土为对象,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锚杆...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将该材料用作锚杆可有效解决传统钢筋锚杆的腐蚀问题,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广泛存在于西南山区的崩坡积混合土为对象,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锚杆类型、锚杆直径、锚固长度以及灌浆体直径等因素对极限拉拔荷载和界面剪应力的影响,并对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以及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土中BFRP锚杆破坏模式均为沿灌浆体与土体界面的剪切破坏,BFRP锚杆与钢筋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基本一致,实际工程可以使用BFRP锚杆直接替代钢筋锚杆;BFRP锚杆拉拔荷载位移曲线呈三阶段形式,弹性临界荷载为极限荷载的20%~28%,试验条件下锚杆的极限承载力与锚固长度、灌浆体直径成正比关系;灌浆体环向裂缝使锚杆的轴向应力沿杆体呈单峰形式分布,同时使锚固段前部的应力集中程度降低;混合土中灌浆体直径越大则界面强度越低,直径从90 mm增大为110 mm,界面强度降低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锚杆 崩坡积混合土 拉拔试验 界面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lasticity model for sand-structure interfaces 被引量:5
8
作者 A.Lashk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098-1108,共11页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umerical analys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efficiency of constitutive models used for modeling of interfaces behavior.Interfaces are considered as thin layers of ...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umerical analys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efficiency of constitutive models used for modeling of interfaces behavior.Interfaces are considered as thin layers of the soil adjacent to structures boundary whose major role is transferring loads from structures to soil masses.An interface model within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framework and the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is presented.To this aim,general formulation of the interfac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theory is described first.Similar to granular soils,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and-structure interfaces is highly affected by the interface state that is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density and applied normal stress.Therefore,several ingredients of the model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terface state.As a result of this feature,the model is enabled to distinguish interfaces in dense state from those in loose state and to provide realistic predictions over wide ranges of density and normal stress values.In evaluation of the model,a reasonabl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odel predi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various research teams is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SAND DILATANCY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