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聚力模型苎麻茎秆界面分离试验与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工兵 郭翔翔 +1 位作者 张露 晏科满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02-2905,共4页
选择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作为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茎秆界面分离力学模型,按内聚力模型理论对苎麻茎秆韧皮纤维和木质部在万能试验机进行分离拉伸试验,得到了苎麻茎秆韧皮纤维与木质部的分离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进行了曲线... 选择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作为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茎秆界面分离力学模型,按内聚力模型理论对苎麻茎秆韧皮纤维和木质部在万能试验机进行分离拉伸试验,得到了苎麻茎秆韧皮纤维与木质部的分离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应用ABAQUS软件对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进行茎秆界面分离模拟,模拟了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过程及应力在界面上的分布;通过将模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根据试验参数来调整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的参数,能够较好模拟苎麻茎秆界面微观力学,从而反映出苎麻茎秆在开裂过程的界面应力位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Boehmeria nivea (L ) Gaudich 茎秆 内聚力模型 界面分离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l板复合轧制中界面焊合与分离
2
作者 于庆波 刘相华 +3 位作者 孙莹 陈伟 丁立红 柴华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6-2244,共9页
对退火态Al/Al板在室温下进行同步和异步复合轧制实验,发现同步轧制后的Al/Al板界面发生焊合,而异步轧制使已焊合的Al/Al板界面又出现分离。为了进一步验证Al/Al板界面焊合与分离现象,分别对同步和异步轧制后的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并观察... 对退火态Al/Al板在室温下进行同步和异步复合轧制实验,发现同步轧制后的Al/Al板界面发生焊合,而异步轧制使已焊合的Al/Al板界面又出现分离。为了进一步验证Al/Al板界面焊合与分离现象,分别对同步和异步轧制后的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并观察拉伸断口的SEM像。分析认为:同步轧制时轧件表面受到的纵向剪应力最大,而轧件厚度二分之一处(对称面)的纵向剪切应力为0,这种剪应力分布有利于复合界面在强大压应力下实现焊合;相比之下,异步轧制存在搓轧区,搓轧区中的纵向剪应力沿轧件厚度方向分布均匀,即Al/Al结合界面受到的纵向剪应力与轧件表面处几乎相等,此剪应力对已经焊合的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导致焊合面发生剪切分离。为了深入探究同步轧制焊合与异步轧制分离的机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得到异步轧制下Al/Al界面处纵向剪应力为57.8 MPa,达到工业纯铝复合界面的剪切强度,足以引起焊合面的剪切分离。这为诠释异步轧制下的界面分离现象提供了佐证,这些研究结果对层状金属复合轧制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复合 轧制 界面焊合 界面分离 异步轧制 同步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钢中α-Fe/V_(4)C_(3)界面结构与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帅 刘佳敏 +4 位作者 李林鲜 温希平 彭庆 刘振宇 王国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177,共6页
为了探讨α-Fe/V_(4)C_(3)的界面稳定性,利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优化(100)_(α-Fe)/(100)_(V_(4)C_(3))三种不同原子堆积序列(Fe-on-C,Fe-on-V和Bridge)的界面构型。通过界面分离功分析α-Fe/V_(4)C_(3)界面的结构稳定性,计算三... 为了探讨α-Fe/V_(4)C_(3)的界面稳定性,利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优化(100)_(α-Fe)/(100)_(V_(4)C_(3))三种不同原子堆积序列(Fe-on-C,Fe-on-V和Bridge)的界面构型。通过界面分离功分析α-Fe/V_(4)C_(3)界面的结构稳定性,计算三种构型的界面分离功分别为4.29,1.43,2.70 eV,分离功越大表明界面稳定性越强,在α-Fe中析出的V_(4)C_(3)主要以Fe-on-C构型存在,其界面稳定性最强。通过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电子局域化函数研究α-Fe/V_(4)C_(3)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在Fe-on-C构型中,界面处Fe原子存在电荷贫化区,丢失的电荷转移到界面处,由于C原子具有强电负性,在界面处形成较强的混合离子/共价键,并且Fe和C原子的键合作用明显强于Fe和V原子。通过总态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发现,Fe-d轨道与C-p轨道在-4.5~-2.5 eV的区域内发生电子轨道杂化,形成Fe—C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α-Fe/V_(4)C_(3)界面 界面分离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中空纤维分离膜及其应用的研究”通过市科委验收
4
作者 李占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智能中空纤维分离 应用研究 聚合物 共混界面分离 新技术 温度记忆效应 压力记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王昊 王浩苏 +2 位作者 陈士强 李轩 苏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天地往返与空间转移解耦的新型航天运输模式,显著提升高轨运载能力,在未来空间大规模运输、深空探测任务中有着巨大应用潜力。针对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回顾了国外在实验室小规模...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天地往返与空间转移解耦的新型航天运输模式,显著提升高轨运载能力,在未来空间大规模运输、深空探测任务中有着巨大应用潜力。针对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回顾了国外在实验室小规模与真实环境大规模下开展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轨加注的未来应用场景及其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加注 微重力 气液界面分离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厂工艺废水的综合处理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泽俊 苏春元 刘期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4-137,共4页
本文对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工艺废水的主要指标:蛋白质、氨基酸组分、COD、等电点、电导率、固型物、容重、粘度进行了分析测定,为废水工业化处理提供了设计依据。研究了利用界面分离技术、超滤技术分离回收马铃薯蛋白质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马铃薯 废水 蛋白质 COD 界面分离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的水膜 被引量:9
7
作者 贺承祖 华明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2-276,290,共6页
本文对油藏工程中有关油气储层中的水膜问题进行了评述,介绍了近代水膜理论及其在油气藏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膜 界面分离 油气藏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节段拼装式铁路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腾飞 柯姗姗 +2 位作者 邓开来 方桂芬 杨少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了解高地震烈度区预应力节段拼装式铁路桥墩的抗震性能,依托和若铁路桥梁工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3个不同墩高(8,12,15 m)典型节段拼装式桥墩的数值模型,分析在静力推覆荷载和循环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提出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界面性能... 为了解高地震烈度区预应力节段拼装式铁路桥墩的抗震性能,依托和若铁路桥梁工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3个不同墩高(8,12,15 m)典型节段拼装式桥墩的数值模型,分析在静力推覆荷载和循环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提出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界面性能的设防目标,采用动力时程分析验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建立桥墩的简化计算模型对界面开裂临界状态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桥墩-承台界面为整个结构的最薄弱界面,界面分离荷载远高于正常使用荷载,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界面不会出现开裂;双柱墩具有框架效应,桥墩的横桥向抗力远高于顺桥向抗力,顺桥向性能是该桥墩抗震设计的控制因素;在E1地震作用下,桥墩-承台界面不会分离,在E2地震作用下,桥墩-承台界面会轻微分离,但钢绞线仍然保持弹性,震后桥墩-承台界面可以闭合,桥墩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推导公式计算的桥墩界面开裂荷载与有限元模型值吻合良好,可推广至其它结构形式的预制装配式桥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节段拼装式桥墩 桥墩-承台界面 界面分离荷载 设防目标 抗震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联增韧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鹏飞 俞学中 +1 位作者 陶伟明 郭乙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3-909,共7页
提出一个纤维增韧模型和一个桥联本构函数,考虑到界面滑移和分离特性,运用建立在纤维强度基础上的韦布尔分布来模拟有效的桥联裂纹长度.当桥联载荷、总体外载荷、桥联应力和桥联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联合求解时,描述了一个完全的桥联... 提出一个纤维增韧模型和一个桥联本构函数,考虑到界面滑移和分离特性,运用建立在纤维强度基础上的韦布尔分布来模拟有效的桥联裂纹长度.当桥联载荷、总体外载荷、桥联应力和桥联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联合求解时,描述了一个完全的桥联轮廓.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和现有实验值吻合得较好.建立在数值结果基础上,提出一个有限元法,通过比较半裂纹展开位移,证实提出的模型和函数对模拟桥联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联律 纤维增韧 纤维强度分布 界面滑移和分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功能器件的地外水分解制氢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策 杨金禄 +5 位作者 尹钊 胡博韬 熊劲松 王兆龙 赵俊凯 姚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
针对地外空间水分解反应面临的低制氢效率和微重力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采用光合成创新方法优化水分解制氢催化反应和气液分离过程。为解决贵金属基催化剂高成本和难以加工微纳结构电极等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薄二维网... 针对地外空间水分解反应面临的低制氢效率和微重力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采用光合成创新方法优化水分解制氢催化反应和气液分离过程。为解决贵金属基催化剂高成本和难以加工微纳结构电极等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薄二维网状结构的磷化钴/氢氧化钴(CoPOH)复合催化剂。该复合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的条件下过电势仅为12 mV,Tafel斜率仅为61.2 mV/dec,经过1000次循环伏安测试后过电势仅提高26 mV。以上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产氢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利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模仿水黾腿部的超疏水表面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米结构的亲气疏水仿生Janus功能界面。该界面能够使不同种类气体沿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快速穿过,平均时间仅为2.4 ms。基于该界面优异的气液分离特性制备的水分解制氢功能器件,可克服传统制氢反应中气体扩散和多种产物混合带来的分离难题。在微重力环境下,由于氢气难以快速在电极表面脱附和输运,显著影响析氢反应效率;利用本研究制备的功能界面,气体能够沿重力方向快速穿透,为克服地外环境下多相反应界面上气体脱附与分离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制备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复合催化剂和适应微重力环境的仿生功能界面,研制了地外水分解制氢功能原理器件,不仅为地外原位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还为构建地外碳氢氧闭合物质系统中析氢反应装置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器件 电解水制氢 催化剂 微重力 气泡 气液分离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