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的界面作用力及其对复合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楠 周海飞 +1 位作者 赵晴 廖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6,30,共5页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实验中镀层微粒含量可控制在1.47%~15.6%(质量分数)范围;测定了金刚石微粒在电极上的附着率和金刚石微粒与新生镍间的界面作用力,研究了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及方式、微粒粒径等工艺...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实验中镀层微粒含量可控制在1.47%~15.6%(质量分数)范围;测定了金刚石微粒在电极上的附着率和金刚石微粒与新生镍间的界面作用力,研究了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及方式、微粒粒径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粒进入镍镀层所需要的滞留时间极短,在此过程中,界面作用力是主要因素,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的锁定或机械啮合作用,该作用力大小约3.3×10^3N/m^2;间歇搅拌可提高复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Ni-金刚石 界面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过程轴向界面作用力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月 姬书得 +3 位作者 金延野 马轶男 陶军 岳玉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5-177,180,共4页
利用Deform软件建立了FGH96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焊接过程摩擦界面上轴向作用力的演变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摩擦界面上,中心区域的轴向作用力最大,边缘区的轴向作用力最小。在焊接过程中,摩擦面中心... 利用Deform软件建立了FGH96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焊接过程摩擦界面上轴向作用力的演变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摩擦界面上,中心区域的轴向作用力最大,边缘区的轴向作用力最小。在焊接过程中,摩擦面中心与边缘区域的轴向作用力差值与相应的材料流动速度差值成正比。摩擦面中心区域的轴向作用力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H96合金 惯性摩擦焊 轴向界面作用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量化膜污染界面作用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镒锋 申利国 林红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共8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膜污染的黏附过程由污染颗粒和粗糙膜表面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决定.高级extended-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XDLVO)方法无法快速实现界面作用力的量化.本研究提出了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ANN)、反向传播... 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膜污染的黏附过程由污染颗粒和粗糙膜表面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决定.高级extended-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XDLVO)方法无法快速实现界面作用力的量化.本研究提出了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ANN)、反向传播(BP)ANN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3种模型用于量化这些界面作用力.RBF ANN,BP ANN和GRNN的预测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回归系数和准确性,表明它们能很好地捕捉界面作用力与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与高级XDLVO方法相比,RBF ANN,BP ANN和GRNN的量化效率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BP ANN的预测性能优于RBF ANN和GRNN模型.案例研究进一步证明了BP ANN用于界面作用力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本研究为量化与膜污染相关的界面作用力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界面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石墨烯/PET基底多界面作用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龚露阳 乐午阳 +2 位作者 刘文台 周何乐子 周华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939,共11页
研究大尺寸双层石墨烯/基底结构的多界面作用力对其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从宏观尺寸分析石墨烯/PET结构界面作用力的方法,通过内聚力模型定义石墨烯/PET和石墨烯/石墨烯界面的本构关系,基于剪... 研究大尺寸双层石墨烯/基底结构的多界面作用力对其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从宏观尺寸分析石墨烯/PET结构界面作用力的方法,通过内聚力模型定义石墨烯/PET和石墨烯/石墨烯界面的本构关系,基于剪滞模型的基本原理,将石墨烯轴向应力作为分析对象,得到在不同的界面刚度、界面剪切强度和界面粘着能时,PET受拉过程中界面作用力的变化以及双层石墨烯边界距离变化。同时进行了宏观拉伸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得到双层石墨烯边界距离变化和石墨烯受损情况数据,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最终确认实际的界面参数。该研究结果为探索非单层石墨烯/基底结构多界面作用力参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底结构 界面作用力 内聚力模型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5
作者 杨少坤 杨爱武 +1 位作者 任鹏 任毅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1-2167,共17页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土基体界面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其次,通过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揭示不同纤维掺入比与长度对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应力-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最后,以结构性剑桥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而提出一个能够准确表征纤维增强固化轻质土基体效果的本构模型,讨论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置长度和铺设角度下的单纤维拉应力-位移曲线均表现出典型的单峰特征,28 d、60 d龄期下大量试样发生纤维断裂破坏,而多纤维数量下的筋/土界面拉应力-位移曲线则呈多峰衰减特征。纤维的掺入使得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由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其中,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抗剪强度包线为“上翘型”折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能够描述固化轻质土和纤维加筋效应影响的几何参数到结构性剑桥模型(SCC)中,进一步构建了能够反映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硬化和软化行为的修正SCC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加筋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BF-SLS) 界面作用力 全曲线方程 剪切力学特性 修正SC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properties of the binary mixed system of natural green surfactants:Camellia oleifera saponin and sodium cocoyl glycinate
6
作者 Yawen Li Weixin Li +3 位作者 Fenglun Zhang Shihong Ma Jianxin Jiang Liwei Zh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43,共13页
Sodium cocoyl glycinate(SCG),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ionic amino acid surfactant,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as an upgraded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urfactants.In this study,crude Camellia oleif... Sodium cocoyl glycinate(SCG),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ionic amino acid surfactant,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as an upgraded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urfactants.In this study,crude Camellia oleifera saponin(COS)was purified using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and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were analyz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of COS(αCOS)on surface tension(γ),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IFT),emulsification,and foam properties of COS-SCG binary mixed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in mixtures of SCG with purified COS.The stability ofγand foamability under di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S-SCG system exhibited remarkable surface-active synergism.The minimum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of the mixed syste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CG,and adding a small mole fraction of COS(1%-2%)induced a synergistic reduction ofγ.Specifically,the cmc andγwere 2.50×10-4 mol/L and 23.1 mN/m forαCOS=1%,respectively.The system exhibited exceptional IFT reduction capacity,achieving a minimum value of 1.42 mN/m atαCOS=10%.The mixed system reached a foaming volume(atαCOS=50%)and foam stability(atαCOS=75%)were 51.0 mL and 97.37%,respectively.Microscopic analysis further confirmed these outstanding foam properties.Moreover,the COS-SCG system displayed reducedγwith enhanced foaming volume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s(35-75℃)and salinity(0-20 g/L).However,acidic conditions and hard water compromised bothγstability and foam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NIN sodium cocoyl glycinate binary mixed system synergism interfacial tension foam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Fe^(2+)预处理对天然有机物膜污染行为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苗瑞 田曼琳 +3 位作者 杨祎凡 米悦 王磊 黄丹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91-6697,共7页
选用腐殖酸(HA)代表天然有机物,考察微量H_(2)O_(2)&Fe^(2+)预处理对膜污染的减缓机理及减缓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无需提供额外酸性条件,投加100μmol/L的Fe^(2+)和H_(2)O_(2)反应20min后,膜通量衰减率可从83%降低到20%,通量... 选用腐殖酸(HA)代表天然有机物,考察微量H_(2)O_(2)&Fe^(2+)预处理对膜污染的减缓机理及减缓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无需提供额外酸性条件,投加100μmol/L的Fe^(2+)和H_(2)O_(2)反应20min后,膜通量衰减率可从83%降低到20%,通量恢复率从26%增大到100%,且膜污染减缓能力随反应时间和H_(2)O_(2)&Fe^(2+)投加量的增大在持续增大,远优于同等剂量H_(2)O_(2)、Fe^(2+)或Fe^(3+)的膜污染减缓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因为H_(2)O_(2)&Fe^(2+)可诱导HA产生羧酸,进而触发Fenton反应.Fenton过程的氧化和混凝协同作用,促使HA分子间团聚形成大尺寸絮体并削弱HA在膜面作用力,导致污染物在膜面的吸附累积速率降低,且形成松散的污染层,最终伴随着膜污染的大幅度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超滤膜污染 H_(2)O_(2)&Fe^(2+)预处理 界面作用力 污染物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修饰剂对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斌 王峰 +3 位作者 董英杰 曾宝华 赵丽萍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分别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胆碱(CC)及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MAC)为有机修饰剂制备了3种不同性质的有机化黏土(CTAB-clay、CC-clay及GMAC-clay)。通过"黏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界面强度的柔性... 分别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胆碱(CC)及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MAC)为有机修饰剂制备了3种不同性质的有机化黏土(CTAB-clay、CC-clay及GMAC-clay)。通过"黏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界面强度的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热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TAB-clay形成了插层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而CC-clay及GMAC-clay得到了剥离/插层混合结构。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界面强度的增强而增加:3种有机化黏土使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333%(3.5%GMAC-clay)、195%(3%CC-clay)、100%(3.5%CTAB-clay);环氧树脂的模量及断裂伸长率亦随有机黏土的加入而同时获得显著提高。CTAB-clay导致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有所降低;而GMAC-clay和CC-clay则使T_g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黏土 纳米复合材料 界面作用力 有机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EX-UF耦合工艺控制膜污染的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燕宁 范辉 +2 位作者 刘克成 魏伟 张朝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1,共5页
以HA、BSA和SA模拟典型膜污染物,对比分析了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MIEX-UF耦合工艺在减缓膜污染方面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任何一种典型污染物来说,一体式MIEX-UF工艺减缓膜污染的效果都远远强于分体式MIEX-UF工艺。机理分析证明,即使MIEX... 以HA、BSA和SA模拟典型膜污染物,对比分析了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MIEX-UF耦合工艺在减缓膜污染方面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任何一种典型污染物来说,一体式MIEX-UF工艺减缓膜污染的效果都远远强于分体式MIEX-UF工艺。机理分析证明,即使MIEX对BSA的吸附去除高达91.4%,吸附也不是一体式MIEX-UF工艺减缓膜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尽管污染物的性质会影响一体式工艺中三种膜污染减缓机制的相对贡献比例,但MIEX与污染物间更强亲和力带来的动态膜效应始终是一体式MIEX-UF工艺减缓膜污染的最主要因素。污染物与MIEX间亲和力越强,一体式工艺对其造成的膜污染的减缓效果就越显著。因此,当以提高膜污染控制性能为目的时,在一体式吸附-UF工艺中吸附剂的选择更应该关注其与污染物间亲和力而不是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X 膜污染 超滤 界面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内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唐孟雄 陈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33-638,共6页
采用极限平衡法,利用幂函数形式的滑移面假设,考虑桩岩界面作用力影响,推导出等截面抗拔桩在单层地基中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软岩抗拔桩侧摩阻力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软岩抗拔桩幂函数滑移面参数N=0时破裂面接近实际形状,并将计算结... 采用极限平衡法,利用幂函数形式的滑移面假设,考虑桩岩界面作用力影响,推导出等截面抗拔桩在单层地基中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软岩抗拔桩侧摩阻力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软岩抗拔桩幂函数滑移面参数N=0时破裂面接近实际形状,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与假设的准确性。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提出对于软岩抗拔桩,桩岩界面作用力参数1c、岩石界面摩擦角δ可分别取岩石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参数的0.7~0.8倍折减,分析了软岩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与软岩?、c的关系,发现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随着软岩摩擦角?、软岩黏聚力c增加而增加,软岩黏聚力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抗拔桩 幂函数破裂面假设 桩岩界面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