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与结构界面位移特性静动力单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袁运涛 施建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7-1712,共6页
土与结构接触面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剪切试验是研究界面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单剪试验既可以研究界面的特性,又可以考虑土体受力变形的实际特征,土体变形和界面错动位移的关系是尚未被注意的问题。通过淤泥质粉质黏土的静、动力单剪试... 土与结构接触面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剪切试验是研究界面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单剪试验既可以研究界面的特性,又可以考虑土体受力变形的实际特征,土体变形和界面错动位移的关系是尚未被注意的问题。通过淤泥质粉质黏土的静、动力单剪试验和进行不同法向应力、不同剪切应力幅值的对比试验,得到界面位移与循环周数、土体应变的试验曲线。结果表明,静力单剪试验的初期剪应力迅速增大,其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没有出现软化现象;在剪切初期,主要是土体发生剪切位移,达到一定位移量后,土体和钢板之间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滑移;在一定的土体应变范围内静力单剪界面错动位移和土体应变有近似线性关系;动力单剪的界面错动位移和土体应变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静动力试验界面位移与土体应变关系线的斜率总体上静力试验结果高于动力试验值,线性关系的斜率变化范围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单剪试验 静动力 界面位移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冲击作用下涂层与基体界面应力、位移及破坏机理研究
2
作者 郝贠洪 朱敏侠 +2 位作者 冯玉江 任莹 段国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6,348,共7页
应用界面力学镜像点法及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风沙冲击作用下钢结构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界面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一定时,界面应力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冲击速度一定时,界面正应力在冲击点附近较大,在冲击角度为45°时最大;... 应用界面力学镜像点法及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风沙冲击作用下钢结构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界面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一定时,界面应力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冲击速度一定时,界面正应力在冲击点附近较大,在冲击角度为45°时最大;界面切应力在冲击角度为30°时达到最大;冲击角度一定时界面位移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界面水平位移在冲击角度为30°时最大,冲击速度一定时界面垂直位移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界面破坏机理是因为界面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易发生破坏,切向破坏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冲击 钢结构与涂层 界面应力 界面位移 界面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中大位移耦合界面条件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声远 邱吉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讨论了流固耦合问题中的大位移耦合界面条件的处理方法 ,这类界面条件包括移动斜面界面条件及移动曲面界面条件。计算了在水面的二维刚性浮体的非线性振动问题 ,证实了此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
关键词 移动界面条件 非线性振动 流固耦合动力学 位移耦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平面残余应力作用下压电体界面裂尖分析
4
作者 肖万伸 张俊兰 谢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65,共6页
研究了在反平面残余应力作用下,双相压电体界面裂纹的裂纹尖端撕开位移COD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问题.运用Riemann-Schwarz解析延拓技术与复势函数奇性主部分析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一般解答.数据结果表明,压电效应对界面裂纹尖端... 研究了在反平面残余应力作用下,双相压电体界面裂纹的裂纹尖端撕开位移COD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问题.运用Riemann-Schwarz解析延拓技术与复势函数奇性主部分析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一般解答.数据结果表明,压电效应对界面裂纹尖端撕开位移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两种材料属性的差异对界面裂纹尖端撕开位移和裂纹尖端位错塞积群的数量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压电体 界面裂纹尖端撕开位移 螺型位错塞积群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泥浆离心脱水分析
5
作者 刘忠玉 刘朝凡 +1 位作者 杨宸宇 汪良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3,共9页
为深入探究离心脱水技术在处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的建筑废弃泥浆时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充分考虑黏性土中渗流的非达西特性以及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在离心作用下能够考虑其非达西渗流特性的泥浆脱水分析模... 为深入探究离心脱水技术在处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的建筑废弃泥浆时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充分考虑黏性土中渗流的非达西特性以及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在离心作用下能够考虑其非达西渗流特性的泥浆脱水分析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及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参数对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水速度和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增加泥浆初始厚度会增大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但会降低初期的土水界面移动速度;压缩指数在初期对土水界面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增大会导致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的增加;非达西渗流参数的增大会导致土水界面位移的减少,但通过提升电机转速,可以有效地降低非达西渗流对脱水效果的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离心脱水技术在建筑废弃泥浆处理中的进一步优化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离心脱水 非达西渗流 土水界面位移 界面移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有限元疏密过渡的新型十三节点单元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红 林皋 陈健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十三节点单元,通过将母单元积分域分成四个子域,在各子域中分别建立线性化的插值函数并进行数值积分,确保了疏密单元之间的协调性,进而将四个子域的积分结果按自由度进行累加即可得到该单元的数值积分结果.该单元在保证... 提出一种新型的十三节点单元,通过将母单元积分域分成四个子域,在各子域中分别建立线性化的插值函数并进行数值积分,确保了疏密单元之间的协调性,进而将四个子域的积分结果按自由度进行累加即可得到该单元的数值积分结果.该单元在保证疏密单元交界面位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由一个粗(疏)单元向四个细(密)单元过渡.新型十三节点单元精度与普通六面体单元或四边形单元相当.若应用于大型工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可在不损失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计算量.算例表明该单元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十三节点单元 插值函数线性化 疏密网格过渡 界面位移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被引量:16
7
作者 俞建霖 徐山岱 +2 位作者 杨晓萌 陈张鹏 龚晓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11-2120,共10页
为了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并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首先,考虑界面相对位移对界面侧摩阻力的影响,获得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建立砼芯、水泥土桩和桩周土三者各自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三者相应的应力位移表达式... 为了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并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首先,考虑界面相对位移对界面侧摩阻力的影响,获得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建立砼芯、水泥土桩和桩周土三者各自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三者相应的应力位移表达式;最后,通过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上部荷载、含芯率、面积置换率、桩周土和下卧层压缩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砼芯承担了较大部分的上部荷载,水泥土桩次之,桩周土的荷载分担比最小;随着荷载增大,砼芯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减小,桩周土和水泥土桩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增加,荷载由砼芯向外逐步传递到水泥土桩与桩周土;随着上部荷载减小,含芯率、面积置换率、桩周土和下卧层压缩模量增加,复合地基沉降量逐步减小,其中含芯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除下卧层压缩模量外,各影响因素对桩周土压缩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下卧层土体压缩量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砼芯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法 界面相对位移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