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电解质中的粒界·界面离子传导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文君 孟广耀 彭定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本文综述了固体电解质材料中的粒界·界面离子传导现象及理论模型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粒界 界面离子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电封装复合材料界面热传导的扫描热显微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吉元 钟涛兴 +5 位作者 高晓霞 毋立芳 陈皓明 王秀凤 韩立 谢志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3,共6页
本文利用扫描热显微镜 (SThM) ,以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 ,测量了SiC Cu和SiC Al电封装复合材料增强相 基体的界面特征和界面导热性能。SThM热图显示出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的差异 ,对形貌数据和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转换 。
关键词 扫描热显微镜 SThM 界面传导 复合材料 电封装 微米级空间分辨率 导热率 基体 增强相 界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的扫描热探针测试 被引量:1
3
作者 吉元 钟涛兴 +2 位作者 高晓霞 石宁 崔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9-31,41,共4页
利用扫描热探针方法 ,以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 ,分析测试了三种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界面特征和界面导热性能。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扫描热显微镜 (STh M)的形貌和热电压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 ,获得界面宽度和界面导热率数据。结果表明 ,金属... 利用扫描热探针方法 ,以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 ,分析测试了三种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界面特征和界面导热性能。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扫描热显微镜 (STh M)的形貌和热电压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 ,获得界面宽度和界面导热率数据。结果表明 ,金属基复合材料宏观导热性能与增强相 -基体界面的导热性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热显微镜 界面传导 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螺旋铣孔界面切削热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亚军 李皓 +4 位作者 李士鹏 唐心凯 朱圣富 张艳 秦旭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6-1413,共8页
随着钛合金和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其叠层构件切削加工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切削温度不仅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在分... 随着钛合金和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其叠层构件切削加工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切削温度不仅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在分析螺旋铣孔特点的基础上,对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界面热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界面热传递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求解;结合钛合金/CFRP螺旋铣孔实验,修正了刀具与工件的热传递系数以及工件界面温度传导率,通过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螺旋铣孔切削热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为钛合金/CFRP叠层螺旋铣孔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CFRP 螺旋铣孔 热传递模型 数值仿真 界面温度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热显微技术的氮化硼/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承相 朱玲颉 +4 位作者 贾贝贝 李永飞 姜映烨 周峻 吴锴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5,共8页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和填料形成的界面会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性能。然而受到传统测试技术的限制,很难从微观角度更深入地研究界面导热机理。本文利用扫描热显微镜(SThM)研究了氮化硼(BN)/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导热机...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和填料形成的界面会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性能。然而受到传统测试技术的限制,很难从微观角度更深入地研究界面导热机理。本文利用扫描热显微镜(SThM)研究了氮化硼(BN)/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导热机制,对BN/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学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了SThM的测试过程,揭示了无机-有机界面处的界面热传导过程。结果表明:随着BN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也随之提高。当BN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约22%。采用SThM得到了微纳尺度样品形貌和反映热学性质的电压分布图像,发现BN/LDPE复合材料的热导界面宽度为150~200 nm。在两个BN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显示高导热区间增大,热导界面宽度变化较小。通过测试标样获得了热导率与输出电压平方的拟合关系曲线,并计算得到BN/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率为0.33~39.81 W/(m·K)。仿真结果表明探针针尖能够区分填料、界面以及基体,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随着界面宽度和热导率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M LDPE基复合材料 界面传导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W型防撞梁超低温冲压仿真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戚宇彤 李淑慧 +2 位作者 钱昌明 冯彬 顾彬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89,共8页
以预时效态7075铝合金为实验材料,采用热传导和热力耦合分析建立了包括模具液氮制冷、板料液氮喷淋和冲压成形的W型防撞梁超低温冲压仿真流程,使用温度相关的材料本构以及分区网格划分方法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了超低温冲压实验... 以预时效态7075铝合金为实验材料,采用热传导和热力耦合分析建立了包括模具液氮制冷、板料液氮喷淋和冲压成形的W型防撞梁超低温冲压仿真流程,使用温度相关的材料本构以及分区网格划分方法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了超低温冲压实验验证。搭建了超低温界面热传导系数测试平台,采用反传热法求解得到了超低温界面热传导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超低温界面热传导系数增大,温度为-165℃时超低温界面热传导系数为2 kW·m^(-2)·℃^(-1)。在模具液氮制冷后,下模具表面的最低温度为-58.5℃,整体预测误差小于5.2%。在板料液氮喷淋后,预测的板料中部区域温度为-163.5℃,接近实验测试温度-160℃。W型防撞梁的特征小圆角过渡区为关键变形区,该区域的成形温度需低于-150℃,以保证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冲压 界面传导 预时效态铝合金 防撞梁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热成形过程中的接触热阻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虹 张眸睿 +3 位作者 谷诤巍 李欣 吕萌萌 兰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78,共6页
接触热阻作为超高强度钢热成形过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取值直接影响相关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该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接触热阻的传热机理进行综合评述;分析了热成形过程中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接触热阻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 接触热阻作为超高强度钢热成形过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取值直接影响相关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该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接触热阻的传热机理进行综合评述;分析了热成形过程中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接触热阻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理论模型。对已报道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接触热阻 界面传导系数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SHPB实验中的高温加载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范飞林 许金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研究材料的高温动态力学行为,提出一套由自主设计的温控系统和100mm SHPB装置组成的高温SHPB实验系统,采用ANSYS软件对界面热传导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并对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力学性能进行... 为研究材料的高温动态力学行为,提出一套由自主设计的温控系统和100mm SHPB装置组成的高温SHPB实验系统,采用ANSYS软件对界面热传导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并对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直径合金钢材质SHPB装置上对混凝土等热惰性材料进行高温冲击实验,冷接触时间临界值为1.00s,本文中提出的高温加载技术可将冷接触时间控制在0.50s以内,实验技术可靠;同一加载速率下,随着温度从常温升到1 000℃,高温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塑性变化趋势,动态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动态峰值应变则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温控系统 ANSYS软件 SHPB 界面传导 冷接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