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经理寻租行为任职期界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昌林 蒲勇健 赵国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通过构建经理期界行为模型,对企业经理寻租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指出任职期界与选择寻租活动的可能性成正向变动的关系,即在相同条件下,年龄较大的企业经理将更有选择寻租行为的动机。得到经理寻租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与寻租行为被发现... 通过构建经理期界行为模型,对企业经理寻租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指出任职期界与选择寻租活动的可能性成正向变动的关系,即在相同条件下,年龄较大的企业经理将更有选择寻租行为的动机。得到经理寻租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与寻租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激励比例和努力成本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分析了社会制衡机制和内部处罚对经理行为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理 寻租行为 信息不对称 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模型的真相关反馈信息检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彪 高光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01-306,共6页
建立了一种表达用户信息需求的界模型,通过计算信息需求的上边界、下边界,确定信息需求的需求域.该模型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来表达语言的含义.用户的查询请求有其内涵和外延,信息需求域正是通过表达查询请求的... 建立了一种表达用户信息需求的界模型,通过计算信息需求的上边界、下边界,确定信息需求的需求域.该模型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来表达语言的含义.用户的查询请求有其内涵和外延,信息需求域正是通过表达查询请求的内涵和外延来反映用户的真实信息需求.在信息检索时,计算文档与信息需求域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对文档进行排序.在实际检索时,采用用户真实相关反馈机制,该相关反馈机制得到的是真相关文档,因而可以更好地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使用Lemur工具进行的对比分析实验表明,界模型下的真相关反馈信息检索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需求域 下边 上边 界模型 相关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模型的构造及基于界模型的构型运算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树贤 冯士祥 金智求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提出了复杂地质和开采条件下的界面(地质界面和开挖界面)界模型构造方法及基于界模型的构型运算算法。
关键词 界模型 煤田地质 构型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模型信息检索及其参数优化
4
作者 王彪 高光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期153-156,161,共5页
信息检索中,如何较好地理解和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提高信息检索效果的关键。从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挖掘、计算信息需求的上边界、下边界,确定信息需求的需求域,建立了一种表达用户信息需求的界模型。引入文档与信息需求域的相似度,... 信息检索中,如何较好地理解和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提高信息检索效果的关键。从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挖掘、计算信息需求的上边界、下边界,确定信息需求的需求域,建立了一种表达用户信息需求的界模型。引入文档与信息需求域的相似度,在信息检索时计算各文档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对文档进行排序。使用Lemur工具进行的对比分析实验表明,界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检索效果。进一步对相似度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更优的检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需求域 内涵 外延 界模型 信息检索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ATPG和SAT的无界模型检验前像计算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领一 赵阳 +2 位作者 吕涛 李华伟 李晓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6-380,共5页
提出一种无界模型检验的前像计算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结合ATPG和SAT引擎,充分利用引擎各自的优点.SAT用来判断是否已经穷尽所有解;每次SAT枚举出一个前像解后,采用一个专门的ATPG过程减少状态变量上的赋值,从而减少前像解的总个数,加快后... 提出一种无界模型检验的前像计算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结合ATPG和SAT引擎,充分利用引擎各自的优点.SAT用来判断是否已经穷尽所有解;每次SAT枚举出一个前像解后,采用一个专门的ATPG过程减少状态变量上的赋值,从而减少前像解的总个数,加快后面的不动点迭代处理.最后通过在ISCAS89和ITC99电路上的实验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验证 界模型检验 前像计算 自动化测试激励生成 布尔可满足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界模型检验中融合电路信息的SAT算法研究
6
作者 赵阳 吕涛 +1 位作者 李华伟 李晓维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0-1118,共9页
针对从电路转化而来的SAT问题,通用SAT求解器存在一个缺陷——电路互连信息的缺失,这是造成很多无关推导的根源.文中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基于CNF数据结构的电路SAT无界模型检验框架.首先作者提出了定值子句的概念,利用这一概念可以在CNF结... 针对从电路转化而来的SAT问题,通用SAT求解器存在一个缺陷——电路互连信息的缺失,这是造成很多无关推导的根源.文中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基于CNF数据结构的电路SAT无界模型检验框架.首先作者提出了定值子句的概念,利用这一概念可以在CNF结构中保存电路的互连信息,在搜索过程中更早地识别可满足解,减少不必要的搜索.其次,文中提出了在CNF结构上的状态变量赋值精简方法,摆脱了以往基于SAT的无界模型检验中这一步骤对门级电路结构的依赖.实验数据表明,利用文中方法进行前像计算能够取得明显的加速.同时,文章比较了两种搜索顺序在多时帧搜索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可以验证传统模型检验方法难以验证的复杂电路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验证 界模型检验 Boolean可满足性问题(SAT) 寄存器传输级(R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天然林生长模型的研究——Ⅳ.进界生长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武 雷相东 +2 位作者 徐光 杨英军 王全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的进界模型,为其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固定样地的2期复测数据,采用两阶段条件法建立蒙古栎天然林分的进界生长模型:首先使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 【目的】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的进界模型,为其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固定样地的2期复测数据,采用两阶段条件法建立蒙古栎天然林分的进界生长模型:首先使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进界概率模型,其次使用普通线性逐步回归建立蒙古栎林的进界株数模型,2个模型的自变量均包括海拔、地位级指数、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林分每公顷株数。【结果】最终确定的蒙古栎天然林的进界概率模型χ2检验结果显示,样地实测进界数和预测进界数无显著差异;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显示,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755。进界株数模型的残差大部分为-1.5~1.5,预测株数与实测株数无显著差异,残差未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检验结果及ROC曲线均显示,所建立的蒙古栎天然林进界概率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预测性;进界株数模型的检验结果也表明该模型比较合理。因此,所建立模型可用于吉林省汪清地区蒙古栎天然林的进界生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天然林 两阶段条件法 概率模型 株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误差界的频域辨识方法分析
8
作者 高江 戴冠中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模型误差界的确定是系统辨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应用截尾傅氏变换和H∞辨识理论,对模型误差界的常规频域辨识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误差界和总体误差界,对Baryard等人的频域误差界估计方法做了修正.
关键词 频域辨识 模型误差 H∞辨识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江县人工湿地松中幼龄林进界胸径预估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嵘 肖淑萍 +6 位作者 杨小纯 李细金 肖晓东 丁思统 陶琨 徐丽 涂雄苓 《江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5-16,共2页
以峡江县湿地松人工林中幼龄林为总体,以连清样地为样本,用坡向坡位(以数字化度量)、林龄、样地株数为说明变量,以样地立木进界平均胸径为基准变量,建立预估模型。建模结果表明,不论一元线性模型或二元线性模型均取得了较大的复相关系... 以峡江县湿地松人工林中幼龄林为总体,以连清样地为样本,用坡向坡位(以数字化度量)、林龄、样地株数为说明变量,以样地立木进界平均胸径为基准变量,建立预估模型。建模结果表明,不论一元线性模型或二元线性模型均取得了较大的复相关系数与较高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人工林 中幼龄林 胸径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生长模型系统 被引量:22
10
作者 葛宏立 孟宪宇 唐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9,共7页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 保留率模型 采伐枯损模型 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林分生长模型更新小班主要调查因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建勇 邹奕巧 +1 位作者 葛宏立 王小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小班的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平均年龄、单位面积蓄积等是森林小班最基本的特征数据,是森林资源小班调查的主要因子。以复位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林分生长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模型、株数模型和进界模型... 小班的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平均年龄、单位面积蓄积等是森林小班最基本的特征数据,是森林资源小班调查的主要因子。以复位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建立林分生长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模型、株数模型和进界模型等,并将该模型系统用于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仙居县的小班数据更新,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模型 单株材积模型 株数模型 界模型 数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济学模型化的批判:结论隐藏在基本前提假设中——从一个效用函数导致不同的结果分析经济学模型化中的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通过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个效用函数在三个经典模型——无限期界拉姆齐模型、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导致的不同结果,发现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在于基本前提假设的微小差异。说明经济学模型化的实... 本文通过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个效用函数在三个经典模型——无限期界拉姆齐模型、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导致的不同结果,发现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在于基本前提假设的微小差异。说明经济学模型化的实质——结论隐藏在基本前提假设中。换句话说,数学推导是走过场,是一种精致的包装。前提假设决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A效用函数 无限期拉姆齐模型 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近山地带界壳特征解析与空间重构研究:多维价值导向下的城山边界思考
13
作者 邵典 杨俊宴 +1 位作者 张钟虎 孙盼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67,共6页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划线”的方式切分空间要素。然而在真实空间中,城市所接壤的边界地带并非一根清晰可见的线条,而是一条混合过渡带,在具备建设功能的同时也融合了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属性。城市与生态的一刀切是一种“算账式”的思...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划线”的方式切分空间要素。然而在真实空间中,城市所接壤的边界地带并非一根清晰可见的线条,而是一条混合过渡带,在具备建设功能的同时也融合了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属性。城市与生态的一刀切是一种“算账式”的思维模式,界内是城市,界外是自然,容易导致过度城市化、城市边缘化等极端现象。且这一问题在近山地带尤为常见,面临着岩土植被开垦、建筑遮挡山体景观等诸多挑战。基于此,在揭示近山地带的空间本底逻辑与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尝试以界壳理论为切入点,从自然生态系统、宏观视觉景观、中观布局形态、微观公服职能4个价值维度对这条特殊的城山过渡带进行特征解析并建构评价模型。进而以威海为案例,基于多维评价结果找出导致景观遮挡、绿植带断裂、功能活力阻塞等问题症结,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为城山边界处的宏观设计和空间设计提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近山地带 多维壳特征 多维壳评价模型 空间重构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interface damage ofslab track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14
作者 REN Juan-juan DU Wei +2 位作者 YE Wen-long XU Xue-shan DENG Shi-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782-3806,共25页
The interface of slab track laid in cold regions is prone to debonding under the coupling of freeze-thaw cyclesand temperature loads.Based on the composite specimen tests,the parameters of cohesive zone model were obt... The interface of slab track laid in cold regions is prone to debonding under the coupling of freeze-thaw cyclesand temperature loads.Based on the composite specimen tests,the parameters of cohesive zone model were obtained andused in a simulation model of CRTS III prefabricated slab track to study the interlayer dam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technique can accurately capture the strain field changes on the interface of compositespecimens under splitting and shear loading;2)when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40℃/m−60℃/m,the interfacedamage of the slab track is minimal and presents different patterns of expansion un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gradients,each corresponding to damage of the cohesive element dominated by shear stress and normal tensile stress,respectively;3)the reduction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t the concrete base after freeze-thaw inhibits interface damage andleads to a higher start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load,but cracking can occur on the concrete base after 150 freeze-thaws.For this reason,in the light of damage control of both the interface and concrete base,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cretebase is 54%or over that without freeze-thaw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 III prefabricated slab track freeze-thaw cycle bonding performance cohesive zone model interface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陶瓷的高介电性
15
作者 周锋子 李立本 +2 位作者 王会娴 朱卫利 王晓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10,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铜(CuO)陶瓷,得到不同频率下样品的介电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CuO陶瓷为单斜相结构,形成了粒径大约为150 nm的晶粒。假定晶粒为被绝缘晶界隔离的半导体,通过cole-cole图得到静态介电常数和高...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铜(CuO)陶瓷,得到不同频率下样品的介电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CuO陶瓷为单斜相结构,形成了粒径大约为150 nm的晶粒。假定晶粒为被绝缘晶界隔离的半导体,通过cole-cole图得到静态介电常数和高频介电常数,运用Arrhenius关系计算出激活能,进而利用Maxwell-Wagner机制进行理论拟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CuO陶瓷晶粒在低频段、低温区时具有半导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陶瓷 半导体 颗粒间阻挡层模型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 被引量:63
16
作者 冯泽元 李培明 +1 位作者 唐海忠 焦文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定、模型底界和替换速度的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小,以最大程度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前带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反演 长波长静校正 模型 初始速度模型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test to investigate reasonable reactive artificial boundary in shaking table test with a rigid container 被引量:2
17
作者 LEI Ming-feng ZHOU Bo-cheng +3 位作者 LIN Yue-xiang CHEN Fu-dong SHI Cheng-hua PENG L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perpendicular to the excitation direction. 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studies, shaking table tests with four different typical boundaries a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tests consider the seismic intensity and seismic wave types. Then,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four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s: the differential rate of peak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curve, similarity of Fourier frequency spectra, and uneven soil settlement in rigid contain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boundary material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eismic intensity,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filt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lling medium in contain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boundary condition, foamed polyethylene shows the best simulation effect and its effec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earthquake intensit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boundary effect, the principle for the selection of boundary material type and the thickness of boundary material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are then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ing table test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rigid contai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unsteady flow in porous media while considering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with Green's func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仁义 陈岭 +2 位作者 Y.Zee Ma 刘雪莹 于柏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1-208,共8页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r unsteady flow of a producing well in a reservoir. An analytic method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in a need of reestablishment.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Green's function and Newman product principle in a new way are used to solve the unsteady state flow problems of various shapes of well and reservoir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Four Green's functions of point, line, band and circle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are achieved. Then, two well models of vertical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are built and simultaneously the function to calculate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s pro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sidering TPG the pressure field is much different, which has a sudden pressure change, with a moving boundary in it. And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ncreases with time but slows down rapidly, especially when the TGP is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arcy flow Green's function moving boundary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mination of boundary effect for laminated overburden model in pillar st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鹏 K. A. Heasle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68-1473,共6页
The laminated overburden model(La Model)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illar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As a boundary element program,the La Model program is sensitive 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 The laminated overburden model(La Model)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illar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As a boundary element program,the La Model program is sensitive 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creating the model.To eliminate the boundary effect in a La Model pillar stability analysis,a suitable boundary buffer zone is needed around the model edge.The radius of influence(R)and the abutment load extent(D)are two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calculated in LaM odel.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buffer zone extent,a database of case historie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La Model program.Values for R and D were varied until a buffer zone having negligible influence on the pillar stability factor(SF)of the active mining zone(AMZ)wa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lar stability boundary effect La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room-and-pill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s between unsteady sediment-transport modeling 被引量:2
20
作者 Lahouari Benayada Mahmoud Hasbai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36-540,共5页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nsteady flow models in alluvial streams shows a chaotic residue as for the choices of a forecasting model. The difficulty resides in the choice of the expressions of friction resistance ...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nsteady flow models in alluvial streams shows a chaotic residue as for the choices of a forecasting model. The difficulty resides in the choice of the expressions of friction resistance and sediment transport. Three type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selected. Models of type one and two are fairly general, but requi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related to each size range of sediments. It can be a handicap during rivers studies which are not very well followed in terms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lso, the use of complex models is not always founded. But then, the model of type three requires a limited number of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solves only a system of three equations at each time step. It allows a considerable saving in calculating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resistance bed load suspended load mobile-bed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