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宪堂 《江淮论坛》 2002年第4期92-97,共6页
本文从美人鱼、睡美人、白蛇精、狐狸精等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中外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性潜意识———自卑又自大、爱恋又恐惧的种种白日梦式胡思乱想,并从神话中探讨了其历史文化渊源。指出:男人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作为... 本文从美人鱼、睡美人、白蛇精、狐狸精等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中外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性潜意识———自卑又自大、爱恋又恐惧的种种白日梦式胡思乱想,并从神话中探讨了其历史文化渊源。指出:男人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作为原始大母神之投影的阿尼玛,加上男权文化培育出来的男性虚荣心,形成了男性走不出的迷障和梦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男性意识 女性意象 大母神 阿尼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裔美国作家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又是以主流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这样,在美国华裔作家中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华裔美国作家 男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人的故事》中女性意识的缺席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0-151,共2页
本文通过运用艾芮格瑞的女权主义理论来分析了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里女性意识的缺席。首先,文章对于近年来关于乔叟的女性主义评论作了一个大概的总结,针对其中普里西拉·马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从马... 本文通过运用艾芮格瑞的女权主义理论来分析了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里女性意识的缺席。首先,文章对于近年来关于乔叟的女性主义评论作了一个大概的总结,针对其中普里西拉·马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从马丁指出的故事的一个意象出发,把女性意识在故事中的缺席分成两部分进行论证。第一部分指出"春月"作为女人,并没有在故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这表现在两方面:她没有自己的声音;故事有意回避对女性性欲的直接描写。在第二部分中,文章逐一分析了构成这个故事的三种男性意识:"冬月"的,商人的和读者的,指出故事所揭示的并不是"春月"女性意识的觉醒,而实际上是关于这三种男性意识和他们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缺席 男性意识 男权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意挖掘当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境界──电视剧《中国空姐》中的“女性意识”读解
4
作者 胡志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55-57,共3页
刻意挖掘当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境界──电视剧《中国空姐》中的“女性意识”读解胡志毅《中国空姐》是苏舟和程卫东继《中国神火》和《中国商人》(程卫东、陈旭明编剧)之后在“中国系列”电视剧方面的第三次合作。如果说《中国神火》所... 刻意挖掘当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境界──电视剧《中国空姐》中的“女性意识”读解胡志毅《中国空姐》是苏舟和程卫东继《中国神火》和《中国商人》(程卫东、陈旭明编剧)之后在“中国系列”电视剧方面的第三次合作。如果说《中国神火》所表现的是“中国‘两弹’上天的壮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 电视剧 精神境界 中国商人 空姐 女性形象 史诗剧 男性意识 女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异化儿童共情差异中的性别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纪少豆 逄增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莫言小说中的异化儿童在叙事中承担着家庭成员情感纠葛的见证者和报信人的职责,他们对父母生命历程与生命存在的苦痛、无奈呈现出共情差异。异化儿童真假难辨的魔幻感受与叙事隐藏了作者的男性意识,小说在以儿童视角反思父亲缺席与“寡... 莫言小说中的异化儿童在叙事中承担着家庭成员情感纠葛的见证者和报信人的职责,他们对父母生命历程与生命存在的苦痛、无奈呈现出共情差异。异化儿童真假难辨的魔幻感受与叙事隐藏了作者的男性意识,小说在以儿童视角反思父亲缺席与“寡母抚孤”的家庭模式造成的儿童异化与阳刚之气的缺失即“种的退化”这一危机的同时,也在爱的呼唤中回归了女性母性哺育本能和母爱天性这一男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共情 儿童视角 男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气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和相关研究领域 被引量:30
6
作者 蒋旭玲 吕厚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0-1051,共12页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更新研究设计,细化研究领域,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意识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两性关系意识的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华 韩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男女平等 母系氏族 男性中心意识 女性中心 男性中心主义 古人类学 物态化 人类文明 陕西华县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伦斯的女性观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红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劳伦斯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拥护者 ,也是行动者 ,但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始终沉淀在他的心里 ,使他深受父权制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的等级制及卢梭的男女自然本位观的影响。劳伦斯在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 ,不... 劳伦斯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拥护者 ,也是行动者 ,但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始终沉淀在他的心里 ,使他深受父权制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的等级制及卢梭的男女自然本位观的影响。劳伦斯在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 ,不免流露出其男权意识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文化 男性意识 异化女性 性别歧视 女性观 文学评论 英国 劳伦斯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出笼子去唱——从“蓝袜子丛书”看女作家的自强不息
9
作者 钱满素 《出版广角》 1995年第5期24-26,共3页
十卷《蓝袜子》荟萃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作家的作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两点:一是这些作家都是女性;二是这些作品主要表现女性意识。作家就是作家,女作家无非碰巧是女性的作家。人们并不称“男作家”某某,也不专门把男作家... 十卷《蓝袜子》荟萃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作家的作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两点:一是这些作家都是女性;二是这些作品主要表现女性意识。作家就是作家,女作家无非碰巧是女性的作家。人们并不称“男作家”某某,也不专门把男作家放在一起研究他们的男性意识,这种区别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相对男作家而言,女作家的“女人”部分和她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主要表现 男性意识 女性文学 作品 袜子 写作 部分和 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古罗马人的“让妻”现象
10
作者 付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古罗马人有一种奇怪的"让妻"现象,即男人之间互相借用妻子。这种行为,将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作为政治联盟的筹码,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作为被玩弄的对象,妇女被迫忍耐顺从。这反映了一种强权的男性意识形态,是罗马父权制下的... 古罗马人有一种奇怪的"让妻"现象,即男人之间互相借用妻子。这种行为,将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作为政治联盟的筹码,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作为被玩弄的对象,妇女被迫忍耐顺从。这反映了一种强权的男性意识形态,是罗马父权制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 让妻 生育 男性意识形态 父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之光与文化立场──析古代戏曲“才子佳人”戏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嘉慧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1,共5页
才子佳人的爱情多为情欲之爱,除张扬人性之外,还暴露了中国男人性格中的自私、卑怯;作家从男性本体意识出发去创作,雷同的情节设计折射出男权社会厚重的文化沉积;“佳人”结合了妻子与情人的功能,这一形象是在男性文化的立场上构... 才子佳人的爱情多为情欲之爱,除张扬人性之外,还暴露了中国男人性格中的自私、卑怯;作家从男性本体意识出发去创作,雷同的情节设计折射出男权社会厚重的文化沉积;“佳人”结合了妻子与情人的功能,这一形象是在男性文化的立场上构建,并作为男性的理想载体而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 佳人 男性本体意识 男性文化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4-19,共6页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国人伦精神重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精神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 民族性与世界性 群体与个体 男性中心意识 方法论原则 工业文明 贫富关系 西方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电影《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0-42,共3页
从男性中心意识出发,电影《毕业生》中的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为供观众窥视的性对象,失语的摆设,和隐忍克制的“天使”。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被物化成为父权社会中男人居主导地位的“他者”,始终处于受支配和从属的地位,而无法确立真实的自我... 从男性中心意识出发,电影《毕业生》中的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为供观众窥视的性对象,失语的摆设,和隐忍克制的“天使”。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被物化成为父权社会中男人居主导地位的“他者”,始终处于受支配和从属的地位,而无法确立真实的自我身份。本文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来探讨《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男性中心意识 性对象 天使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现代文坛的女性文学
14
作者 刘厚德 《理论月刊》 2000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男性化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