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保罗到梅勒斯论劳伦斯作品中男性力量的演变与重塑
1
作者
武新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82-83,共2页
保罗是劳伦斯早期作品《儿子与情人》中重要的男性人物,而梅勒斯是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男性角色,是劳伦斯对于男性力量的热情洋溢的宣言。从保罗到梅勒斯,劳伦斯对男性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重现和拓展,同时也对这些问题加以...
保罗是劳伦斯早期作品《儿子与情人》中重要的男性人物,而梅勒斯是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男性角色,是劳伦斯对于男性力量的热情洋溢的宣言。从保罗到梅勒斯,劳伦斯对男性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重现和拓展,同时也对这些问题加以综合和发展,形成成熟的独具劳伦斯风格的哲学。因此,本文将以这两部小说中男性角色的发展为纵线,深入探讨劳伦斯笔下的男性角色的演变和重塑,从而发掘劳伦斯的作品中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男性力量
演变与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男性主体意识的建立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6-218,共3页
"悲剧,因果性,和主体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复兴商业戏剧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文艺复兴戏剧的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试图通过男性主人公主体意识的构建来表达这一关注。在《哈姆雷特》、《...
"悲剧,因果性,和主体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复兴商业戏剧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文艺复兴戏剧的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试图通过男性主人公主体意识的构建来表达这一关注。在《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这种关系的核心表现为通过削减女性力量,淡化女性存在来建立男性的主观意识。男性气概的最终获得和父权秩序的最终建立都是以女性力量的消减或者毁灭为代价的。欧菲利亚的自杀使哈姆雷特最终获得了他的复仇英雄的宿命,而奥赛罗则是通过谋杀具有反叛精神的苔丝狄蒙娜而建立了他的男性主体意识,麦克白通过他的一系列暴行,渐渐摆脱了麦克白夫人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男性力量
重建
女性支配
排除女性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性的力量与特质
3
作者
舒芳
《电影评介》
2001年第6期42-42,共1页
Z这不是一部女性电影,但“女性成为英雄”的情节故事在影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 表现,而这些特质的参照物是 以片中的男性角色来对照的。 《垂直极限》给人的最重 要的莫过于:女性超越自我的力量。 女妮,在父亲的影响下, 爱上...
Z这不是一部女性电影,但“女性成为英雄”的情节故事在影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 表现,而这些特质的参照物是 以片中的男性角色来对照的。 《垂直极限》给人的最重 要的莫过于:女性超越自我的力量。 女妮,在父亲的影响下, 爱上了登山运动。在登山时父 亲果断要彼得割断缆绳以挽救 彼得和安妮的性命。彼得的心 里为此留下了阴影,并从此放 弃了登山事业。而长大后的安 妮成了优秀的攀山家。当安妮 准备征服喜马拉雅山脉的K2 峰时,她说,“登山,是为纪念 爸爸。因为只有登上顶峰,才 觉得离他最近。” 在这一情节 上,影片凸现的是坚强女性的 一种超越,独立于男性(哥哥 彼得)影响下的决绝。女性成 为对男性力量的挑战者。 另一情节:喜马拉雅山的 大风暴就要来临。登山的三人 被困冰窖之中。在这紧要关 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男性
社会
直极限
喜马拉雅山脉
超越自我
要来临
大风暴
父权制社会
参照物
男性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揭密Hardy Kruse在英国的成名
4
作者
李林菊
田永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共1页
Hardy Kruse作为一名德国前纳粹演员,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的电影界能红极一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而优秀的剧本和Hardy本身所具有的男性魅力则是其走向辉煌的关键。
关键词
HARDY
Kruse
《德兵逃亡记》
经济利益
国际关系
男性力量
纳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
5
作者
王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4-76,共3页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王烨一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所指)必内含在感性(能指)中,并指出审美对象的意义既是统一的又是多重组合的,具有丰富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感到,丁玲早期小说因偏重于心理、情绪冲动...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王烨一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所指)必内含在感性(能指)中,并指出审美对象的意义既是统一的又是多重组合的,具有丰富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感到,丁玲早期小说因偏重于心理、情绪冲动描述,忽略故事情节的因果联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说
丁玲
自我意识
男性力量
《莎菲女士的日记》
悲剧意识
女性人物
袁良骏
米兰·昆德拉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保罗到梅勒斯论劳伦斯作品中男性力量的演变与重塑
1
作者
武新玉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82-83,共2页
文摘
保罗是劳伦斯早期作品《儿子与情人》中重要的男性人物,而梅勒斯是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男性角色,是劳伦斯对于男性力量的热情洋溢的宣言。从保罗到梅勒斯,劳伦斯对男性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重现和拓展,同时也对这些问题加以综合和发展,形成成熟的独具劳伦斯风格的哲学。因此,本文将以这两部小说中男性角色的发展为纵线,深入探讨劳伦斯笔下的男性角色的演变和重塑,从而发掘劳伦斯的作品中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男性力量
演变与重塑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男性主体意识的建立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远
机构
麦考利大学英语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6-218,共3页
文摘
"悲剧,因果性,和主体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复兴商业戏剧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文艺复兴戏剧的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试图通过男性主人公主体意识的构建来表达这一关注。在《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这种关系的核心表现为通过削减女性力量,淡化女性存在来建立男性的主观意识。男性气概的最终获得和父权秩序的最终建立都是以女性力量的消减或者毁灭为代价的。欧菲利亚的自杀使哈姆雷特最终获得了他的复仇英雄的宿命,而奥赛罗则是通过谋杀具有反叛精神的苔丝狄蒙娜而建立了他的男性主体意识,麦克白通过他的一系列暴行,渐渐摆脱了麦克白夫人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男性力量
重建
女性支配
排除女性存在
Keywords
subjectivity
reconstruction of male power
female domination
exclusion of female existence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性的力量与特质
3
作者
舒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电影评介》
2001年第6期42-42,共1页
文摘
Z这不是一部女性电影,但“女性成为英雄”的情节故事在影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 表现,而这些特质的参照物是 以片中的男性角色来对照的。 《垂直极限》给人的最重 要的莫过于:女性超越自我的力量。 女妮,在父亲的影响下, 爱上了登山运动。在登山时父 亲果断要彼得割断缆绳以挽救 彼得和安妮的性命。彼得的心 里为此留下了阴影,并从此放 弃了登山事业。而长大后的安 妮成了优秀的攀山家。当安妮 准备征服喜马拉雅山脉的K2 峰时,她说,“登山,是为纪念 爸爸。因为只有登上顶峰,才 觉得离他最近。” 在这一情节 上,影片凸现的是坚强女性的 一种超越,独立于男性(哥哥 彼得)影响下的决绝。女性成 为对男性力量的挑战者。 另一情节:喜马拉雅山的 大风暴就要来临。登山的三人 被困冰窖之中。在这紧要关 头。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男性
社会
直极限
喜马拉雅山脉
超越自我
要来临
大风暴
父权制社会
参照物
男性力量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揭密Hardy Kruse在英国的成名
4
作者
李林菊
田永营
机构
石家庄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共1页
文摘
Hardy Kruse作为一名德国前纳粹演员,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的电影界能红极一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而优秀的剧本和Hardy本身所具有的男性魅力则是其走向辉煌的关键。
关键词
HARDY
Kruse
《德兵逃亡记》
经济利益
国际关系
男性力量
纳粹
分类号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
5
作者
王烨
机构
湖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4-76,共3页
文摘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王烨一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所指)必内含在感性(能指)中,并指出审美对象的意义既是统一的又是多重组合的,具有丰富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感到,丁玲早期小说因偏重于心理、情绪冲动描述,忽略故事情节的因果联系、生活...
关键词
早期小说
丁玲
自我意识
男性力量
《莎菲女士的日记》
悲剧意识
女性人物
袁良骏
米兰·昆德拉
欲望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保罗到梅勒斯论劳伦斯作品中男性力量的演变与重塑
武新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男性主体意识的建立
郝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女性的力量与特质
舒芳
《电影评介》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揭密Hardy Kruse在英国的成名
李林菊
田永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
王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