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研究 |
聂应军
吕万刚
王健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2
|
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
聂应军
吕万刚
郑湘平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我国11~12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 |
聂应军
吕万刚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4
|
部分信息与完整信息条件下不同水平男子体操运动员的认知加工能力 |
孙延林
白学军
胡军
齐芳
韩志
赵卫华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理论探讨 |
王庆伟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3 |
8
|
|
6
|
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与诊断 |
聂应军
吕万刚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我国11~12岁男子体操运动员单杠基本难度动作的选择研究 |
袁卫华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我国9岁组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与诊断 |
袁卫华
朱宝峰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对东北11-14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跳深适宜高度的实验性研究 |
方志军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对13-15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吊环专项力量素质结构的研究 |
杨明
韩德慕
曹太勇
夏辅德
高树君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11
|
男子体操运动员前庭机能稳定性及其平衡能力测定问题的探讨 |
黄宝根
吴玉昆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1984 |
2
|
|
12
|
男子体操运动员踺子后手翻的训练 |
高健
|
《中国体育科技》
|
1986 |
1
|
|
13
|
论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吊环训练 |
崔先治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4
|
对男子体操运动员启蒙期下肢力量训练的探讨 |
翁立民
蒋一鹏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关于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力量、体型和遗传关系的初步探讨 |
刘作金
|
《中国体育科技》
|
1982 |
0 |
|
16
|
基本技术训练是男子体操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核心——谈李宁的基本技术训练 |
梁文杰
|
《体育科学》
|
1983 |
0 |
|
17
|
对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训练与选材的综合分析 |
闻克婉
林宝君
万里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8
|
男子体操运动员创新并获得优异成绩的“最佳年龄区” |
张玉琨
|
《中国体育科技》
|
1983 |
0 |
|
19
|
男子体操运动员四肢血流动力学研究 |
邢继红
刘汉扬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部分男子体操运动员足的运动幅度的调查 |
施德兴
金季春
张汉文
林中华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197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