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始考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德新 谢长法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男女同校是我国学校教育由单一性别向两性共学的重大转变。虽然它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引起教育史和妇女史研究的足够关注,但关于其中的大学男女同校之始,却众说纷纭。通过对此问题的重新探究,以足够的史料为依据,对其正... 男女同校是我国学校教育由单一性别向两性共学的重大转变。虽然它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引起教育史和妇女史研究的足够关注,但关于其中的大学男女同校之始,却众说纷纭。通过对此问题的重新探究,以足够的史料为依据,对其正本清源,并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开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始并非北京大学,也不是大同大学,而是岭南大学的结论,以纠正以往的偏颇之见,进而使学术界对该问题的认识更为接近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男女同校 女生 北京大学 岭南大学 大同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大学男女同校制的开端与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惠蓉 单中惠 王春荣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1837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而言,高等教育即便是在男女同校的体制下,却仍然长期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西方社会男尊女卑的宗教传统以及当时生物学上... 1837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而言,高等教育即便是在男女同校的体制下,却仍然长期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西方社会男尊女卑的宗教传统以及当时生物学上的某些谬论的误导是阻碍西方大学实施男女同校制教育的主导原因,但是随着西方社会风气的不断开化以及其它的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作用,女性进入传统大学和男性接受同等的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不断成熟,历史的潮流必将还女性包括受教育权利在内的一切平等的社会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高等教育 女子教育 教育性别隔离 男女同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男女分校与同校教育的比较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范为桥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38,41-43,共5页
关键词 性别教育 美国教育 男女同校 研究综述 比较研究 公立学 学术界 美国学 竞争 青少年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美国的妇女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斌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妇女教育 女子学 美国妇女 教育权利 师范学 公立学 男女同校 选举权 性别歧视 教育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柱 《中国大学教学》 1998年第2期23-27,共5页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名人与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本世纪初主政北京大学,着力革新,为这所著名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名人与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本世纪初主政北京大学,着力革新,为这所著名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个辉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北大 评议会 马克思主义 思想自由 教授治 北京大学 陈独秀 学术研究 男女同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萃英与北京高师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长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0,共8页
邓萃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邀请孟禄来华进行教育调查,强化高师的学术研究性,筹划新图书馆的落成,促成男女同校的实现,促进高师改"大"成功,从而推动了北京高师和近代高等... 邓萃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邀请孟禄来华进行教育调查,强化高师的学术研究性,筹划新图书馆的落成,促成男女同校的实现,促进高师改"大"成功,从而推动了北京高师和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不应被忘记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萃英 北京高师 孟禄 学术研究 男女同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旧铸新 敢为人先——郭秉文首开公立大学“女禁”95周年
7
作者 陈寒 王建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37-140,共4页
20世纪初,随着男女平等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教育领域要求大学男女同校的呼声日益高涨。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在坚持自己理念的基础上,顶住层层压力,突破重重阻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公立大学"... 20世纪初,随着男女平等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教育领域要求大学男女同校的呼声日益高涨。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在坚持自己理念的基础上,顶住层层压力,突破重重阻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公立大学"女禁",经过考试正式招收8名正式女学员,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公立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男女同校的教育家。这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民主化进程,促进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并为男女社交的公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秉文 大学“女禁” 男女同校 首次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伦理文化的论战与演变
8
作者 梁景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伦理文化 性教育 生育节制 男女同校 伦理观 性道德 男女平等 自由结婚 封建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
9
作者 陈家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7-60,共4页
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陈家骥陈独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具有中国特点人权理论的思想家。笔者认为其人权理论包含如下内容:一、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实现人权的先决条件陈独秀正确地... 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陈家骥陈独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具有中国特点人权理论的思想家。笔者认为其人权理论包含如下内容:一、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实现人权的先决条件陈独秀正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反帝反封建 民族自主 人权理论 对人权 民治主义 妇女解放 男女同校 独立自主 改造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华德 崔薇圃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68-73,共6页
论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和发展高华德,崔薇圃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中国女子危害尤深,在这种“妇德”观的束缚下,中国女子被牢牢地禁锢在家庭之中,“上焉者,男子之玩物耳;中焉者,... 论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和发展高华德,崔薇圃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中国女子危害尤深,在这种“妇德”观的束缚下,中国女子被牢牢地禁锢在家庭之中,“上焉者,男子之玩物耳;中焉者,男子之仆耳;下焉者,恣睢折磨,凌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女学 女子教育 女子留学 学教育 高等师范学 师范学堂 男女同校 中国女子 留学生 女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观念之争(1870—1920年)
11
作者 姜玉杰 李子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5,共9页
1870—1920年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从试验到扩张的关键期,人们围绕男女同校是否危害女性健康、女大学生婚育率下降是否会造成种族自杀、性别化课程是否合理等问题展开了三次大规模争论。一方以女性的生理特征为由反对男女同校,提倡培养贤... 1870—1920年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从试验到扩张的关键期,人们围绕男女同校是否危害女性健康、女大学生婚育率下降是否会造成种族自杀、性别化课程是否合理等问题展开了三次大规模争论。一方以女性的生理特征为由反对男女同校,提倡培养贤妻良母,主张女性学习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课程;另一方从经验事实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出发支持男女同校,反对固化女性性别角色,主张男女学习同样的课程,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争论表达了不同群体对女子高等教育形式、目的和内容的不同看法,折射了性别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冲突。争论促进了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的发展,间接推动了美国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转变,最终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同校 女性健康 种族自杀 学科领域“女性化” 家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育现状
12
作者 王小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2期63-64,共2页
通过在英国的两年访问学习,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使我对英国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里作了初步介绍,期望对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主要是1988年教育改革条例的颁布之后,... 通过在英国的两年访问学习,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使我对英国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里作了初步介绍,期望对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主要是1988年教育改革条例的颁布之后,变化最大。 一、中小学概况 英国有九百多万中、小学生,三万五百多所公立学校,另外有六十多万学生在两千五百所私立学校(也就是独立学校”。多数公立、私立小学都是男女同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立中学也是男女同校的混合教育,而大部分私立中学为男女分校,但有混合的趋势。 公立学校基本上都是一周五天的全日制教育。学校一般九月份开学,延续到来年七月,一学年分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约十三周。 政府对办学起决定作用,地方机构也很重要。约有三分之二的公立学校由地方部门主管。 每个公立学校都有一个主管机构,成员由当局、教师及家长决定。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主要政策。从1992年 4月开始,所有的中、小学部自负财政(预算)。当地教育局的作用是负责分到各个学校多少钱,依据是政府同意的依学生数目而定的摸式。学校主管机构还负责分配教师所在年级及数目,招收新职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教育 中学教育 教学大纲 关键期 独立学 信息技术 教育改革 少数民族 男女同校 私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陶行知的女子教育观
13
作者 蕲阳侠 黄瑞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8-23,4,共7页
女子教育,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从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女子教育观和完善着整个生活教育学说;他对女子教育的推进和实验,在实践中为中国女子教育探索着发展途径,使中国女子教育跨进新的历程。为... 女子教育,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从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女子教育观和完善着整个生活教育学说;他对女子教育的推进和实验,在实践中为中国女子教育探索着发展途径,使中国女子教育跨进新的历程。为此,探究其女子教育的主要观点,明晰其女子教育观的发展过程,进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女子教育的理论实践作出分析和评判,既有助于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更有鉴于现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子教育 陶行知 女子教育观 教育事业 教育问题 教育理论 中国社会 教育学说 发展途径 男女同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翊教女中:近代北京女学的佼佼者
14
作者 杨剑利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49,55,共3页
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子教育素来不受重视,晚清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兴起,女性受教育的权力逐渐被重视,女学兴起。但在近代教育发端之初,不仅女性争取受教育的权力历经坎坷,而且大多只能进入专门设立的女... 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子教育素来不受重视,晚清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兴起,女性受教育的权力逐渐被重视,女学兴起。但在近代教育发端之初,不仅女性争取受教育的权力历经坎坷,而且大多只能进入专门设立的女子学校,才能接受教育。当时男女分校,一是不能做到男女社交公开,防范男女自由交往。二是,男女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民良母”,其受教育的课程自有女子的特色。即使男女同校,也是男女分班授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 女子无才便是德 男女平等思想 女学 男女同校 男女 男女社交公开 中国传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