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沼气发电与新型热力循环的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低碳调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爱红 王庆铭 +2 位作者 周淼 王文浩 刘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7-1859,I0020,共14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沼气发电参与的热-电系统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开展沼气发电系统参与热电调度的研究极其迫切。该文首先基于沼气发电特性,建立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并论证...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沼气发电参与的热-电系统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开展沼气发电系统参与热电调度的研究极其迫切。该文首先基于沼气发电特性,建立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并论证该系统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其次,在所建立的系统中采用新型热力循环系统,通过建立考虑虚拟储能的热网动态模型,实现热能的跨时段转移;然后,基于沼气从产生到发电的全过程,提出一种“沼气-热-电”联储联供单元,实现系统中化学能、热能和电能的有效整合,最大化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该模型以51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不仅能够弥补风光出力不确定的弊端,还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显著降低了系统的碳排放,展示了其在现代农村能源结构中的环保和经济双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 调度模型 “化学--耦合系统 力循环系统 联储联供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电-热联合调度
2
作者 彭宏香 陈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电力系统中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普遍提高,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耗,减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碳排放,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电转氨(P2A)模块和... 电力系统中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普遍提高,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耗,减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碳排放,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电转氨(P2A)模块和固态氧化物氨燃料电池(ASOFC)提高IES消纳风电水平并参与系统的电热联供。在此基础上,根据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的形成机理,建立日前、日内低碳经济运行模型;同时,对含电-氨-电环节的综合能源系统内部能量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调的快慢时间尺度电热联合调度方法。基于CPLEX求解器的算例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含电-氨-电环节的IES调度模型及其调度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弃风现象,在保证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固态氧化物燃料 电-热-氨耦合关系模型 联供 力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离子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
3
作者 耿陈 彭乔 +4 位作者 孟锦豪 刘天琪 曾雪洋 陈刚 李燕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致电池模型在弛豫时间段端电压的拟合效果较差,采用变时间常数方法优化电池弛豫期间的端电压响应。在热表征方面,在不同电流倍率下均辨识了电池的热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反映锂电池在多种运行条件下的端电压、温度和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池建模 Thevenin模型 --老化耦合模型 弛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IGBT模块结温预测的热-电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岩松 罗皓泽 +2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邓焰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7,65,共6页
随着IGBT模块功率等级及密度的提高,因功率损耗而导致芯片温升加剧进而导致变流系统崩溃的问题愈发突出。对功率器件及散热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功率器件封装设计、器件选型、系统布局以及逆变器的可靠运行。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I... 随着IGBT模块功率等级及密度的提高,因功率损耗而导致芯片温升加剧进而导致变流系统崩溃的问题愈发突出。对功率器件及散热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功率器件封装设计、器件选型、系统布局以及逆变器的可靠运行。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IGBT模块和散热系统的瞬态热阻抗进行了提取,所得结果与厂商数据手册吻合,而且通过所用方法验证了热阻抗曲线的普适性,最后利用热特性RC等效网络建立热-电耦合模型,可对芯片动态结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阻抗 有限元 -耦合模型 动态结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与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文吉 陈明彪 +1 位作者 白帆飞 冯自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到1倍,最大温升几乎增加0. 5倍,会增加热管理的难度。通过单独强化极耳换热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最高温度。通过改变极耳位置,可降低动力电池(尤其是大容量电池)的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极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姜水生 何志坚 文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47-1853,共7页
针对电池组放电过程各部位生热不均匀现象,研究了其生热机理,建立电池电-热耦合模型,得到电池单体电流密度及生热速率在电芯上的分布规律。基于该生热规律模拟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根据电池模组的热物性参数及冷却要求(电池... 针对电池组放电过程各部位生热不均匀现象,研究了其生热机理,建立电池电-热耦合模型,得到电池单体电流密度及生热速率在电芯上的分布规律。基于该生热规律模拟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根据电池模组的热物性参数及冷却要求(电池模组温度控制在25~40℃,温差小于5℃)计算冷却水流速,并设计相对应的水冷结构。对比研究不同放电倍率、不同厚度导热板的电池模组仿真结果,得到最优导热板厚度(0.5 mm)。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水冷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减小了电池模组的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组 -耦合模型 管理系统 设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计算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玲玲 许亚恵 李志刚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6期23-28,共6页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IGBT模块热模型,进而基于电模型和热模型建立了IGBT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最后以三相桥式逆变器为例对IGBT和FWD的结温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IGBT和FWD处于开关状态,两者的结温波形均呈波动形状,且波动均值经过短时间上升后稳定于一恒定值,所以逆变器用IGBT模块开始工作后经短时间的热量积累最终达到热稳定状态;由于IGBT的开关损耗比FWD大,使得IGBT结温受开关频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模块 结温 功率损耗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自适应多段恒流充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夔宁 张宏济 +1 位作者 谢翌 傅春耘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3-1329,共7页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最小老化(β=0)及平衡(β=0. 02)充电三种充电策略,并与CC-CV充电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短时间充电与2C CC-CV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最小老化充电与0. 1C CC-CV充电的老化损失都很小,但前者缩短了61. 7%的充电时间.平衡充电策略相比于最小老化策略,仅牺牲0. 06%SOH,缩短71. 19%的充电时间.相比于0. 5C CC-CV充电策略,平衡充电策略的充电时间减少了4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老化耦合模型 自适应多段恒流 粒子群优化算法 帕累托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IGBT动态模型与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失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怡刚 周健波 +2 位作者 刘嘉诚 倪华东 崔介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54,共9页
绝缘栅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失效会对整流或逆变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IGBT应用场合不同导致其焊料层失效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IGBT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首先利用改进的IGBT动态模型搭建三相整流电路并对其电路功耗误差进行修正... 绝缘栅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失效会对整流或逆变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IGBT应用场合不同导致其焊料层失效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IGBT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首先利用改进的IGBT动态模型搭建三相整流电路并对其电路功耗误差进行修正;其次构建IGBT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在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下芯片温度和焊料层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利用随机生成的焊料层缺陷来探究空洞、裂纹等对焊料层失效的影响,得出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焊料层缺陷面积的比例高于15%时,焊料层空洞、裂纹及脱落对芯片结温及焊料层应力影响显著,其中,脱落和裂纹对焊料层应力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改进动态模型 --耦合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耦合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杰 张云龙 +1 位作者 何永全 汤元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基于Ls-Dyna软件建立了锂电池机-电-热耦合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电池在受到压痕时的机械响应和电响应,且能合理地模拟电池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利用该模型对控制因素(压头半径,冲压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锂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可为车载锂电池包的设计和安全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滥用 --耦合仿真模型 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M的电芯电-热耦合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狄云 周正柱 +1 位作者 党会鸿 葛志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8-2648,共11页
电芯内阻不仅影响电池的电性能,而且影响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本工作通过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建立二阶等效电路模型(ECM),辨识电芯在不同电流、温度和SOC下的电容、电阻参数,计算电芯电性能,同时给出Bernardi产热模型中的不可逆热,不... 电芯内阻不仅影响电池的电性能,而且影响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本工作通过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建立二阶等效电路模型(ECM),辨识电芯在不同电流、温度和SOC下的电容、电阻参数,计算电芯电性能,同时给出Bernardi产热模型中的不可逆热,不可逆热结合可逆热计算电芯产热,通过STAR-CCM+将电-热模型耦合,模拟电芯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响应与温度响应;由于HPPC存在脉冲时间短、内阻体现不完整等缺点,故本工作采取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获得RC参数,进行等效电路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将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得到的RC参数导入电-热耦合模型中,仿真结果对比实验偏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模型(ECM) Bernardi产模型 恒流充放搁置测试 -耦合 STAR-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热耦合的高压电器箱三维电场仿真及优化
12
作者 张宏宇 高宇 +3 位作者 李涛 李通 刘勇 李双影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9,共10页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内集成了多种电气设备,各设备之间布局较为紧凑,可能造成电器箱内某些部件的表面电场严重畸变,进而导致击穿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国内某公司生产的高压电器箱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高压电器...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内集成了多种电气设备,各设备之间布局较为紧凑,可能造成电器箱内某些部件的表面电场严重畸变,进而导致击穿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国内某公司生产的高压电器箱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高压电器箱三维电-热耦合模型,研究正常工况下考虑热场影响时电器箱内的电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考虑热场影响时,箱内场强最大值为32.64 kV/cm,最高温度为98.73℃,更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对于高压电器箱内电场畸变严重的设备进行绝缘优化,优化后电器箱内各设备场强均小于设定的起晕阈值。本文可为动车组车顶高压电器箱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器箱 -耦合模型 场分布 绝缘优化 表面荷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能流的区间计算算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伍惠铖 王淳 +3 位作者 刘宽 陈宇杰 丁梦妮 王巍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描述电、热负荷不确定性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首先,计及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力网络区间模型和热力网络区间模型。然后,考虑热电联产机组、水泵和热泵建立了一种更符... 为描述电、热负荷不确定性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首先,计及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力网络区间模型和热力网络区间模型。然后,考虑热电联产机组、水泵和热泵建立了一种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电热耦合元件区间模型。最终,通过电热耦合元件实现了电力网络和热力网络的耦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针对传统的区间迭代法存在的计算结果区间易于扩张的问题,采用基于区间扩展的迭代算法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进行求解。对IEEE33节点系统和32节点热力系统构成的电-热综合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区间模型和所提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耦合元件 水泵 区间模型 区间扩展 能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的力-电-化学耦合及在电催化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齐波 贾涵杏 +4 位作者 杨波 齐正磐 张哲绎 阿拉木斯 胡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1-252,共32页
目前许多新型高效金属催化剂在设计制备中都考虑到表面力学因素,例如层状结构、核壳结构等,其表面高活性原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应变作用.应变可直接改变金属的能带带隙,对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产生显著影响,是一种有效提升材料催化活性... 目前许多新型高效金属催化剂在设计制备中都考虑到表面力学因素,例如层状结构、核壳结构等,其表面高活性原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应变作用.应变可直接改变金属的能带带隙,对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产生显著影响,是一种有效提升材料催化活性的新思路和制备高性能催化剂的新途径,因此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材料应变工程手段存在着活性物质层的应变值难以精确定量,并缺少实时调控以及制备工艺繁琐等难题,导致应变与电催化活性相关性规律识别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缓慢.相比于传统的材料手段,交变载荷产生的应变具有幅值和频率的可变性以及连续的调控性,在实验中可以完全排除噪声、缺陷、空位、基底效应等其他外部或材料本征的影响因素.该综述从经典固液界面热力学表述出发,简要介绍了电催化体系中的力-电-化学耦合效应,归纳总结目前电催化体系中应变施加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并基于目前相关研究着重讨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应变对金属表面电催化反应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力学角度展望了表面力学在电催化体系中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耦合 化学麦克斯韦关系 交变载荷 应变工程 催化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脉冲负载混合储能电源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
15
作者 宋元明 周星 +2 位作者 刘亚杰 黄旭程 金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5年第17期6738-6751,I0011,共15页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温动态特性,建立被动式混合储能系统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然后,以最小化混合储能系统重量与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为目标建立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针对某型高功率脉冲负载工况开展案例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混合储能方案的系统质量与购置成本显著优于电池储能方案,-40℃下前者可减轻44.18%的系统质量;在全温度范围内混合储能方案的单次脉冲成本与预热所需时长均优于电池储能方案,前者的平均单次脉冲成本仅为后者的52.50%,平均预热时长仅为后者的3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低温 --老化耦合模型 极速加 多目标优化 高功率脉冲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匡勇 刘霞 +3 位作者 钱振 郭成龙 黄丛亮 饶中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599-608,共10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产热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热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电-热耦合模型以及热滥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 本文根据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产热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热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电-热耦合模型以及热滥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热效应的研究和产热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化学模型 -耦合模型 滥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园区的供水-供能耦合系统鲁棒规划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松 王涛 +3 位作者 冯艳 刘笑洋 高宁 王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66,共11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天然气、热等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使得供能系统呈现多能耦合发展趋势。水是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最必需的物质之一,而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依赖于电能驱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天然气、热等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使得供能系统呈现多能耦合发展趋势。水是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最必需的物质之一,而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依赖于电能驱动,使得供能系统和供水系统存在双向耦合关系。以工业园区为对象,综合考虑其水资源及多种能源需求,针对工业园区供水-供能耦合系统规划开展研究,采用典型场景建立了基于多场景的水-能耦合协同规划模型。同时,考虑园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供水-供能耦合系统的鲁棒规划方法,保障了供能、供水的可靠性。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求解建立的鲁棒规划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联合规划可有效提升供水-供能联合系统的灵活性,并降低能源和资源系统的规划投资及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供水-供能耦合系统 -综合能源 不确定性 鲁棒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老化一致性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察民 张天海 +1 位作者 杨小龙 周月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3-1108,共6页
锂离子电池内部生热导致的加速老化和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电池产业的瓶颈问题。此外,单体老化路径和一致性的差异也会造成电池老化程度不一致,引发电池内阻和发热量的差异。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老化一致性的电池组热管... 锂离子电池内部生热导致的加速老化和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电池产业的瓶颈问题。此外,单体老化路径和一致性的差异也会造成电池老化程度不一致,引发电池内阻和发热量的差异。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老化一致性的电池组热管理方法,搭建锂离子电池热-电耦合模型对电池进行参数辨识,并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Z型槽空气冷却电池组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不同外界电流应力、入口风速以及不同老化状态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温度结果误差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池老化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水平井射频原位加热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王正旭 郭庆丰 +2 位作者 赵庆 蔡骁 张景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了解决在稠油开发中注蒸汽降黏技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稠油水平井射频原位加热技术。在研究射频加热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射频加热工艺概念设计,建立了电磁-热耦合模型,评估了射频加热性能并综合分析了稠油储层... 为了解决在稠油开发中注蒸汽降黏技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稠油水平井射频原位加热技术。在研究射频加热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平井射频加热工艺概念设计,建立了电磁-热耦合模型,评估了射频加热性能并综合分析了稠油储层热、电等多重性质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天线周围储层的温度较高,最高温度位于天线中垂线的井筒处且井筒温度曲线沿着天线中垂线对称分布,储层温度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储层最高温度和径向温度随着岩石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储层相对介电常数、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以及水的电导率对井眼温度分布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稠油射频加热技术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储层 水平井射频加 -耦合模型 -性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20
作者 齐创 朱艳丽 +4 位作者 高飞 王松岑 杨凯 聂建新 焦清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8-1055,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过充电流(1C、2C、3C和4C)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了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三维电-热耦合模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时间,临界温度以及热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过充电流(1C、2C、3C和4C)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了过充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三维电-热耦合模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时间,临界温度以及热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各个测试点处的温度和热失控临界点的误差小于8%.过充电流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临界温度、临界时间以及电池内外部温差有较大影响:过充电流越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越短,临界温度越高,区域温差越大,内外部温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失控 三维-耦合模型 过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