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曹立斌
孟永良
周建兰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物探系
-
出处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
文摘
电阻率层析成像作为物探技术的前缘课题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许多新方法。对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几种实现方法,如佐迪法、电阻率反投影法、电流线追踪法、积分法、共轭梯度法、等位线追踪法等的现状、进展作了系统介绍,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最新进展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积分法
共轭梯度法
等位线追踪法
电阻率反投影法
-
Keywords
resistivity tomography
Zohdy method
resistivity back-projection
electric current tracing method
integral metho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equipotential line tracing method
-
分类号
P63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琼东北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曹新文
马秀敏
胡道功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学院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1009,共9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6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YWF201615)联合资助
-
文摘
琼东北1605年琼山地震发震的中心区域东寨港东侧发育多组近东西向和北西向的活动断裂,且均为隐伏断裂。为探明断裂的分布位置及其活动性,现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将其中琼山-铺前断裂(F8)以及F7、F6、F5共四条,北西走向断裂作为此次探测目标断裂。结合前人水文钻孔资料和断裂分布,在珠溪河北岸和罗豆农场北侧部署了三条电法探测线,结果表明区域沉积地层在三条反演剖面上均可以划分出三层视电阻率梯度带,与钻孔资料对应较好。同样,视电阻率对已知四条活动断裂均有明显特征的低阻异常反映,除断裂F7的倾向解释存在争议外,其余三条断裂解释均得到钻孔验证。
-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琼东北
琼山
-
铺前断裂
视电阻率
-
Keywords
resistivity tomography method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Qiongshan-Puqian fault
apparent resistivity
-
分类号
P319.1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
-
题名基于ERT技术反演红壤剖面水分入渗过程
- 3
-
-
作者
田园
钟雪梅
彭新华
汪亚及
高磊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6,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12,41771263)
井冈山农高区省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20222-051261-1)资助。
-
文摘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实现水分在红壤包气带入渗过程的可视化,ERT测定的表观电阻率的变化量与烘干法测定的土壤水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林地的决定系数为0.72,农地为0.53。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水分入渗的范围和方式,在2 cm水头高度注水100 L的情况下,林地的入渗深度大于80 cm,而农地约为50 cm,在此基础上,继续注水200 min,林地和农地均出现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但是,林地的优先流较农地更为发育,林地是通过根系等大孔隙快速向下传输,而农地则以“指流”的方式,间断性向深层运动。在土壤层次复杂、背景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ERT技术依然能捕捉优先流在红壤中发生和发育的过程。
-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土地利用类型
红黏土
土壤水分
优先流
-
Keyword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Land use types
Red clay
Soil moisture
Preferential flow
-
分类号
P334.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