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阻抗法的混凝土基层含水率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乔凯 戈兵 +2 位作者 宋莹楠 张继仁 边学俊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但其无损检测技术受精度限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分别采用烘干法和电阻抗法(无损检测技术)测试不同厚度混凝土试板的含水率,通过比较两者的测试结果,分析电阻抗法产生误差的...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但其无损检测技术受精度限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分别采用烘干法和电阻抗法(无损检测技术)测试不同厚度混凝土试板的含水率,通过比较两者的测试结果,分析电阻抗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电阻抗法含水率的校准公式,经验证,其相关系数达到0.99,说明校准后的电阻抗法无损检测技术能准确测试混凝土基层含水率,有助于推动工程现场混凝土基层含水率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 电阻抗法 烘干 现场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镁水泥早期水化和力学性能的电阻抗法试验研究
2
作者 曾翔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5-1420,共6页
针对碱式硫酸镁水泥的早期水化行为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主要采用电阻抗法结合抗压强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实测电阻率曲线将碱式硫酸镁水泥早期水化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减速期3个阶... 针对碱式硫酸镁水泥的早期水化行为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主要采用电阻抗法结合抗压强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实测电阻率曲线将碱式硫酸镁水泥早期水化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减速期3个阶段。利用获得的电阻率微分曲线上的特征点A(电阻率开始增长的时间)和特征点B(电阻率增长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求得BMSC的初凝和终凝时间。此外,建立碱式硫酸镁水泥水化24 h电阻率与28 d抗压强度的拟合直线方程,通过实测水化后24 h的电阻率能准确预测碱式硫酸镁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为BMSC水化早期性能监测提供一种可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碱式硫酸镁水泥 力学性能 早期水化行为 线性拟合 抗压强度 特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被引量:40
3
作者 陈广全 张惠媛 +1 位作者 饶红 袁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0,共5页
介绍电阻抗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通过对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TTB)的改进,加入氧化三甲氨以增加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灵敏度,连续检测沙门氏菌代谢所引起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值,通过培养机电阻抗降低的百... 介绍电阻抗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通过对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TTB)的改进,加入氧化三甲氨以增加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灵敏度,连续检测沙门氏菌代谢所引起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值,通过培养机电阻抗降低的百分比判定沙门氏菌的存在。经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对加入食品中的21种已知沙门氏菌属的检测,电阻抗法19个为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常规法检出18个,检测结果与常规培养法相一致,对于阴性结果能在48h内出具结果。结果表明电阻抗法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检测 沙门氏菌 食品 卫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寒春 叶开富 +2 位作者 刘绍刚 黄岛平 谭学才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8,61,共4页
建立了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得到的阻抗检测时间与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5923t+9.4172,相关系数r=-0.9907,可信度高;其可信检测限为10~107m L-1,完全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立的样品评价标准... 建立了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得到的阻抗检测时间与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5923t+9.4172,相关系数r=-0.9907,可信度高;其可信检测限为10~107m L-1,完全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立的样品评价标准可以快速、直观的对巴氏牛乳样品进行评价,在7.46 h内即可快速的判定样品是否合格,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结果表明,与国标法相比,电阻抗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又准确可靠,且适用于不同时期、来源及酸度的产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巴氏杀菌牛乳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7
5
作者 宋义林 高树枚 +1 位作者 五十岚朗 山越宪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中,采用指动脉局部加压技术及相应的检测装置,改善了全周加压袖套所存在的严重的淤血问题;运用新型检测方法,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稳定性;应用移动线圈式电空变换器,... 介绍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中,采用指动脉局部加压技术及相应的检测装置,改善了全周加压袖套所存在的严重的淤血问题;运用新型检测方法,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稳定性;应用移动线圈式电空变换器,大幅降低了系统使用的噪声。研究还探讨了心拍出量连续检测时胸部两重圆筒模型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用点状电极替代带状电极时的最佳配置。试验表明,开发的监测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在自由行动下每一心拍循环动态变化的检测,携带舒适性有了明显提高,可实现了循环动态信息的无约束无创性长时间连续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补偿 电阻抗法 无创性检测 循环动态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跃平 马维原 +4 位作者 孙大公 宋立川 施岩 吕智红 文宗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8,57,共6页
本文在FRICKE悬浮液电导理论基础上,利用北医设计研制的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松弛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该仪器所测值确实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其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 本文在FRICKE悬浮液电导理论基础上,利用北医设计研制的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松弛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该仪器所测值确实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其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并且与激光法测量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测量方法虽受红细胞压积和悬浮介质电导率的影响和限制,但只要在仪器测量范围内,严格控制压积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红细胞 流变特性 FRICKE悬浮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法、光学法和荧光法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庆勇 余良芳 +5 位作者 向贵洲 易小芳 郑家芬 何莉 刘绍伟 李苑博 《巴楚医学》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T-I、PLT-O、PLT-F和PLT-M计数血小板,且以PLT-M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PLT-I、PLT-O、PLT-M方法相比,PLT-F法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最高;在低值血小板和大血小板组,PLT-I、PLT-O、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小,各种方法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均P<0.05);而在小红细胞组中,PLT-I、PLT-O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大,R值均小于0.98(均P>0.05),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较小,R值大于0.99(P<0.05)。结论:临床常规标本血小板计数可以采用PLT-I和PLT-O方法检测,但当出现小红细胞时,有必要采用PLT-F方法进行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光学 荧光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少芳 韦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本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手工显微镜法及电阻抗... 目的 :探讨用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本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手工显微镜法及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然后分析对本组血液标本的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及血小板正常直方图中存在大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并观察对本组中存在60~70 f1、50~59 f1及<50 f1小红细胞的血液样本采用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法进行血小板检测的情况。结果 :与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相比,本组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正常直方图中血小板聚集的检出率及大血小板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相比,血小板正常直方图中血小板的计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手工显微镜法进行血小板检测相比,在采用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本组中存在体积为60~70 f1、50~59 f1及<50 f1小红细胞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检测时,血小板的检出数均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液标本中小红细胞体积的缩小,在对其进行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血小板的检出数逐渐增多。结论 :在对血液样本进行电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检出血小板的数量会受到血液样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及红细胞体积过小等因素的影响,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血小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阻断电阻抗法肢体血流测定
9
作者 方自平 秦诒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7-14,共8页
作者根据静脉阻断电阻抗法的基本原理,研制了一个能够无创、定量和自动测定人体肢体血流的仪器系统。由阻抗测量、采样保持、容积计算、程序控制和袖带充气等部分组成。应用这一仪器系统发现脉管炎患肢在“反应性充血试验”时的动脉血... 作者根据静脉阻断电阻抗法的基本原理,研制了一个能够无创、定量和自动测定人体肢体血流的仪器系统。由阻抗测量、采样保持、容积计算、程序控制和袖带充气等部分组成。应用这一仪器系统发现脉管炎患肢在“反应性充血试验”时的动脉血流量显著低于正常值(P<0.001),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的静脉回流指标也较正常值有显著改变(P<0.001),提示本方法能够比较可靠地测定肢体血流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阻断 肢体 电阻抗法 血流 静脉回流 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抗法原理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碧祥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219,共3页
白细胞分析技术早以开始研究,最早的白细胞分析仪是在1974年诞生的。它被称为HEMALOGD,这个时候的分析仪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本文是对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对五分类血球仪的相关的介绍,结合BC-6800全自动血... 白细胞分析技术早以开始研究,最早的白细胞分析仪是在1974年诞生的。它被称为HEMALOGD,这个时候的分析仪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本文是对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对五分类血球仪的相关的介绍,结合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展开描述,主要是针对于电阻抗法对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所进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原理 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 深入探索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阻抗法计算心搏量的模拟电路
11
作者 A.M.Sandman D.W.Hill +1 位作者 S.E.R.Mable 柯坚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77年第3期74-77,共4页
引言电阻抗技术用于监测心搏量和心输出量(K 等1966年)已证实对研究麻醉过程是有价值的(H 和L 1973年)。304型心动阻抗描记器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仪器。采用了两对可随意按置的自粘合带状电极,一对围绕病人颈部。
关键词 心搏量 阻抗 电阻抗法 双稳态触发器 心输出量 心脏功能试验 积分器 描记器 模拟 图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和电阻抗谱法压电材料快速表征
12
作者 向辉 吴校生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压电材料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领域,但其弹性常数的偏差会导致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设计,弹性常数的正确表征对压电器件的正确设计尤为重要。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电阻抗谱仅需要阻抗分析仪即可实现测量,通过测量阻抗... 压电材料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领域,但其弹性常数的偏差会导致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设计,弹性常数的正确表征对压电器件的正确设计尤为重要。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电阻抗谱仅需要阻抗分析仪即可实现测量,通过测量阻抗谱反演获得压电材料的弹性常数。传统电阻抗谱法通过不断修正材料参数,使得测量阻抗谱和计算阻抗谱最大程度吻合,该过程需要多次迭代,计算量大,耗时较长。该文提出采用神经网络建立阻抗谱到弹性常数的正向模型,测量得到阻抗谱后仅需一次正向计算即可得到弹性常数。使用Comsol和Matlab联合仿真建立数据集,引入丢弃法避免模型过拟合,利用Pytorch建立模型,经过训练后,最大谐振频率偏差从初始2.8%降至0.8%。该技术为压电材料弹性常数精密测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征 阻抗 人工神经网络 弹性常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阻抗频谱法自动诊断乳腺组织疾病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昕 李红红 +1 位作者 李丛 李长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电阻抗频谱法进行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乳腺临床检查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损害、无创伤等优势。本研究采用电阻抗频谱法测量的64位妇女,106个乳腺样本的电阻抗特性数据,... 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电阻抗频谱法进行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乳腺临床检查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损害、无创伤等优势。本研究采用电阻抗频谱法测量的64位妇女,106个乳腺样本的电阻抗特性数据,基于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实现乳腺组织疾病的早期自动诊断。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网络初始参数如何确定问题,以及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惩罚因子C与核函数g如何有效确定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方式,按适者生存的原则,进行参数的选择、交叉、变异,直到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染色体"上,即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从而实现网络权值与阈值以及SVM惩罚因子与核函数的参数寻优。改进后的算法诊断识别率分别由优化前的61.92%和51.92%,提高到优化后的76.15%和68.08%,为乳腺组织疾病的早期自动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组织疾病自动诊断 阻抗频谱 遗传算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电阻抗信号的结构损伤监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严蔚 陈伟球 +1 位作者 林志华 蔡金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给出了利用高频电阻抗信号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精确定量分析方法.考察压电片-黏结层-主体结构组成的一个耦合结构系统,主体结构采用一维模型并只考虑轴向振动,引入剪滞模型来描述压电片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剪力传递,考虑压电片的动力效应,... 给出了利用高频电阻抗信号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精确定量分析方法.考察压电片-黏结层-主体结构组成的一个耦合结构系统,主体结构采用一维模型并只考虑轴向振动,引入剪滞模型来描述压电片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剪力传递,考虑压电片的动力效应,采用传递矩阵法导出了这一耦合结构的系统方程,得到了压电片电导纳的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验证了所给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弱界面对电阻抗信号有较大的影响,利用电导纳的虚部可以清楚地检测到界面的弱黏结;采用电阻抗技术能够很好地识别结构局部的细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电阻抗法 剪滞模型 传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抗寒性的电阻抗图谱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军 杨敏生 +2 位作者 张钢 郭仲军 臧润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6,共7页
以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2个居群下的7个新疆野苹果群体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EIS法对各群体抗寒性进行测定,并与电导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巩留和新源2个居群内群体间的半致死温度差异不显著,2个居群间的差异显著,巩留居群的半致死... 以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2个居群下的7个新疆野苹果群体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EIS法对各群体抗寒性进行测定,并与电导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巩留和新源2个居群内群体间的半致死温度差异不显著,2个居群间的差异显著,巩留居群的半致死温度显著低于新源居群,证明巩留居群的抗寒性高于新源居群。电阻抗图谱法单-DCE模型中6个参数(τ,ψ,r,r1,re,ri)中,r1,re,τ3个参数可以得出供试样品的半致死温度,其中r1,re所得的半致死温度与电导率法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参数r1,re适用于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测定。电阻抗图谱法(EIS)与电导率法的抗寒性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省时、不需温育,具有更大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阻抗图谱 抗寒性 单分布路元素阻率(r1) 胞外阻率(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血液标本血小板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舒旷怡 陈小剑 +1 位作者 许锴 王晓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T-4000i血液分析仪血小板两种测定方法与血涂片复检的对比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晓贤 刘洁 周永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XT-4000i血小板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血涂片复检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电阻抗法(PLT-I)计数正常无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50例PLT-I计数大于100×109/L并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XT-4000i血小板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血涂片复检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电阻抗法(PLT-I)计数正常无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50例PLT-I计数大于100×109/L并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的标本和50例PLT-I计数小于100×109/L并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的标本,用光学法(PLT-O)计数血小板和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分布并间接计数血小板的数量,以镜检法为参考方法,评价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的准确性。结果 50例电阻抗法(PLT-I)计数正常无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用阻抗法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与显微镜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红细胞组、红细胞碎片组和大血小板组中,电阻抗法和镜检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和镜检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的准确性优于电阻抗法。但在血小板聚集组中,电阻抗法和镜检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和镜检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法能较好地消除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和大血小板等因素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但无法消除血小板聚集对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应与显微镜法复核,使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光学 显微镜间接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晓蓉 于竞竞 +2 位作者 郑晶 杨方 汤敏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完成。本方法检测牛奶中青霉素G的检测限可达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准确性比较
19
作者 刘勇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比较3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0例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的标本,按要求把它们分为4组,分别用电阻抗法、荧光法、镜检法计数血小板的结果。结果:计入分析3组样本的低PLT<50组计数结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比较3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0例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的标本,按要求把它们分为4组,分别用电阻抗法、荧光法、镜检法计数血小板的结果。结果:计入分析3组样本的低PLT<50组计数结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RBC组和大PLT组计数中电阻抗法不如荧光法与镜检法(P<0.05),荧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电阻抗法计数不准确的情况下,可用荧光法或镜检法进行重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荧光 显微镜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测定植物抗旱性方法的应用
20
作者 杨爱国 张玉玲 +3 位作者 王利 董彬 纪凤奎 戴维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文介绍了干旱对植物伤害及表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叶绿素荧光法和电阻抗图谱法两种测定植物抗旱性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 植物抗旱性 叶绿素荧光 阻抗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