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阻抗成像技术的HP动作肺通气实时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志君 王航 +3 位作者 王春晨 秦义隆 曹新生 杨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82-1889,1896,共9页
目的探索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用于实时精准监测HP动作中呼吸环节的可行性以及肺通气整体及局部关键参数。方法2023年9月纳入12名空军军医大学健康男性大学生受试者,于抗荷生理训练仪中进行HP动作3... 目的探索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用于实时精准监测HP动作中呼吸环节的可行性以及肺通气整体及局部关键参数。方法2023年9月纳入12名空军军医大学健康男性大学生受试者,于抗荷生理训练仪中进行HP动作30 s各3次,期间进行EIT及眼水平动脉压测量,用于分析肺通气整体及局部参数[吸气量(inspiratory volume,IV)、呼气均匀性(expiratory uniform,EU)、呼气流速(expiratory speed,ES)、通气中心(center of ventilation,COV)、左右肺通气比(right-to-left lung ventilation ratio,RtoL)等]与抗荷动作(anti-G straining maneuver,AGSM)抗荷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HP动作期间眼水平收缩压为(148.82±22.75)mmHg,明显高于平静呼吸(PJ)期间眼水平收缩压[(95.17±8.51)mmHg,P<0.001]。从整体肺通气来看,与平静呼吸相比,受试者HP动作期间IV明显增大(P<0.001)。按照d值(即眼水平收缩压均值升高值=SBP_(HP)-SBP_(PJ))>60、30~60、<30 mmHg将受试者分为3组,吸气量比值(IV_(HP)/IV_(PJ))在d>60 mmHg组最大,而在d<30 mmHg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HP动作期间EU明显减小,呼气更均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均匀性比值(EU_(HP)/EU_(PJ))在各组无统计学差异;HP动作期间ES明显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呼气流速比值(ES_(HP)/ES_(PJ))在各组无统计学差异;HP动作期间吸气时间[(0.77±0.32)s]、呼气时间[(1.59±0.21)s]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从局部肺通气来看,与平静呼吸相比,受试者HP动作期间COV明显更小,通气中心偏向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oL减小,通气分布偏向左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T可对HP动作期间肺整体及局部通气进行实时成像,在AGSM训练及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HP动作 肺通气 通气中心 吸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图象新技术
2
作者 安源 任超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电阻抗断层图象技术(EIT:ElectricalImpedance Tomography)是当今生物医学工程学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它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于最近十余年才出现的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EIT通过配置于人体体表的电极阵,提取与人体生理... 电阻抗断层图象技术(EIT:ElectricalImpedance Tomography)是当今生物医学工程学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它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于最近十余年才出现的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EIT通过配置于人体体表的电极阵,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关的组织或器官的电特性信息,不但反映了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望给出功能性图象结果.因此CT、超声等其他成像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EIT不使用核素或射线,对人体无害,可以多次测量,重复使用,可以成为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监护而不会给病人造成损伤或带来不适的医院监护设备.加之其成本低廉,不要求特殊的工作环境等,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和具有诱人应用前景的无损伤医学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图象技术 EIT图象 虚部成像 参数成像 功能成像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T技术颅内电阻抗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桂芝 王明时 +2 位作者 杨庆新 李颖 颜威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成像技术。本研究基于EIT技术对二维四层同心圆头模型和基于MRI图片构造的脑电二维真实头模型的电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头部组织电导率参数变化对求解区域场内及头皮表面电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成像技术。本研究基于EIT技术对二维四层同心圆头模型和基于MRI图片构造的脑电二维真实头模型的电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头部组织电导率参数变化对求解区域场内及头皮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为实现颅内EIT逆问题求解和阻抗成像及脑内电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技术 真实头模型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佳世 罗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9-1231,共3页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常用的机械通气参数之一。联合PEEP通气可以使塌陷的肺泡及支气管扩张,改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但过高的PEEP可能导致肺损害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关于PEEP的设置仍存在争论。...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常用的机械通气参数之一。联合PEEP通气可以使塌陷的肺泡及支气管扩张,改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但过高的PEEP可能导致肺损害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关于PEEP的设置仍存在争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将肺通气过程中阻抗变化以图像呈现,能够反映PEEP调整前后的肺部运动及通气变化[1]。本文就EIT指导个体化PEEP设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 支气管扩张 肺通气 PEEP 血流动力学改变 弥散功能 肺损害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延拓法用于脑血肿电阻抗断层图像重建
5
作者 田海燕 李贤良 何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用于脑血肿实时监测是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有意义的探索。生物活体组织的生理参数因不同的人、器官、组织和病况 ,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重建算法中放宽对计算参数初始值的要求对该技术走向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拟...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用于脑血肿实时监测是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有意义的探索。生物活体组织的生理参数因不同的人、器官、组织和病况 ,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重建算法中放宽对计算参数初始值的要求对该技术走向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拟牛顿法作为重建算法尽管有很高的精度 ,但对计算初始值的要求非常苛刻 ,数值延拓法可以有效地扩大初始值的收敛区间 ,放宽重建算法拟牛顿法对初始值的限制。文中介绍了数值延拓法在重建算法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脑血肿 重建算法 数值延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变差正则化算法的三维肺部呼吸过程电阻抗成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琦 陆纪璇 +1 位作者 李秀艳 段晓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了提高对肺部呼吸运动进行连续监测的精确性,针对二维成像不能满足人体结构成像需求的问题,利用三维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对肺部呼吸过程进行成像,采用总变差正则化(total variation,TV)算法与Tik... 为了提高对肺部呼吸运动进行连续监测的精确性,针对二维成像不能满足人体结构成像需求的问题,利用三维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对肺部呼吸过程进行成像,采用总变差正则化(total variation,TV)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算法实现肺部三维EIT成像,并对2种算法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图像重建结果的误差与肺区域比(lung regional ratio,LRR)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Tikhonov正则化算法相比,仿真数据中,TV算法使三维肺部EIT成像误差降低了58.86%,肺区域比(LRR)准确率提高了14.58%;实验数据中,TV算法使成像误差降低了53.81%,LRR准确率提高了16.33%;说明TV算法比Tikhonov正则化算法更适合进行三维EIT图像重建工作,证明了三维EIT用于人体呼吸运动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变差正则化算法 肺部三维成像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肺部呼吸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冰洁 李云 +2 位作者 王家友 蒋维维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全麻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18~3... 目的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全麻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18~3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VCV模式组(V组)和PCV-VG模式组(P组),每组30例。V组术中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VG模式。记录入室后(T 0)、插管后5 min(T 1)、更改体位(由平卧位更改为Trendelenburg体位)后即刻(T 2)、更改体位后30 min(T 3)、更改体位后60 min(T 4)、更改体位后120 min(T 5)、改平卧位(T 6)时的MAP、HR、通气中心(CoV)、依赖静止区(DSS)、非依赖静止区(NSS)的面积百分比。记录T 1、T 3—T 5时气道峰压(Ppeak)、pH、PaO 2、PaCO 2、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7 d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 0—T 6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V组比较,T 3—T 6时CoV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DSS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 3—T 5时Ppeak明显降低(P<0.05),T 4、T 5时PaO 2、OI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内均无肺部并发症。结论PCV-VG通气模式可明显改善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术中肺通气及肺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Trendelenburg体位 肺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