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电阻增大率和地层因素方程的基本形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康志勇 王永祥 +1 位作者 郑德文 谢开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为了得到岩石电阻增大率和综合地层因素理论方程,根据均质储集岩饱和度模型,分别在纯水层、含可动水油层中推导出岩石电阻增大率与束缚水电阻率、可动地层水电阻率、束缚水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方程,指出岩石电阻增大率的... 为了得到岩石电阻增大率和综合地层因素理论方程,根据均质储集岩饱和度模型,分别在纯水层、含可动水油层中推导出岩石电阻增大率与束缚水电阻率、可动地层水电阻率、束缚水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方程,指出岩石电阻增大率的变化只与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地层条件下地层水性质及地层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存在形式有关。与此同时,将综合地层因素定义为100%含水岩石电阻率与综合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综合地层因素只是岩石总孔隙度的函数,与其他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增大率 地层因素 束缚水 可动水 电阻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物理实验“四参数”关系研究毛细管压力、核磁共振τ_2谱、电阻增大率和相对渗透率 被引量:6
2
作者 白松涛 万金彬 +4 位作者 程道解 李戈理 赵建斌 杨玲 王明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3-491,共9页
探讨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毛细管压力、核磁共振τ2谱、电阻增大率、相对渗透率4种岩石物理实验参数的内在联系。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分析并推导出4种实验数据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际实验设计和联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饱和度范围... 探讨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毛细管压力、核磁共振τ2谱、电阻增大率、相对渗透率4种岩石物理实验参数的内在联系。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分析并推导出4种实验数据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际实验设计和联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饱和度范围内,4种实验数据作为描述岩石微观特性的动态与静态参数可以相互转换;毛细管压力用于定量分析岩石的孔隙结构性质,核磁用于描述孔隙内流体赋存状态,电阻增大率用来表征岩石的含油气性,相对渗透率用以判别润湿性以及多相流体的相对流动能力,实际中以理论模型为依据建立岩石物理参数转换平台,能够较全面地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对储层产能情况进行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压力 核磁共振τ2谱 电阻增大率 相对渗透 岩石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替方式下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春梅 李洪奇 +3 位作者 陆大卫 张方礼 高原 邵英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671,共5页
针对高含水期老区调整井饱和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水驱油方式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与油驱水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电阻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而... 针对高含水期老区调整井饱和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水驱油方式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与油驱水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电阻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出明显的与高、低含水饱和度区间相关的两段式;岩石的润湿特征不同,两段式拐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Swp不同,水驱方式下所能达到的最终采收率也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的I-Sw曲线特征表明,用勘探阶段及开发初期油驱水实验得到的饱和度公式对开发中后期的饱和度进行评价不太合适,尤其是在高含水期,电阻率对高含水饱和度反映能力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这一阶段水淹层的评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驱水(驱替) 水驱油(吸吮) 电阻增大率 含水饱和度 高含水期 润湿性 最终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段低阻油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4
作者 杨蒙 王洋 +3 位作者 薛金泉 陈洁怡 杨健 姚约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87-8495,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2段油层的电阻率普遍偏低,导致油层识别难度大,而长期作为非主力开发层系。围绕低阻油层存在的测井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对岩心、地层水、铸体薄片、黏土矿物、测井曲线、生产动态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分析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2段油层的电阻率普遍偏低,导致油层识别难度大,而长期作为非主力开发层系。围绕低阻油层存在的测井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对岩心、地层水、铸体薄片、黏土矿物、测井曲线、生产动态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分析地层水矿化度、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矿物成分等典型特征对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影响,探讨研究区低阻油层勘探与开发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受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背景控制,延长组长2段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在差异压实作用下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志丹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并伴随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黏土附加导电作用强等特征,流体与岩石构成的自由导电网络成为油层低阻的内在原因;长2段低阻油层是一类极具挖潜优势的隐蔽性油藏,将交会图法与邻近水层对比结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测井识别符合率。建议加强延长组长2段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研究,为延长油田老油区稳产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地层水矿化度 测井响应 电阻增大率 志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及方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宁 孙文杰 +3 位作者 李心童 冯周 武宏亮 王克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3-1079,共7页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能够以孔隙充填、颗粒支撑及成层状3种不同形式同时存在,采用针对砂泥岩地层的传统解释模型和方法计算水合物饱和度,相当于只考虑了孔隙充填这一种存在形式,并不适用于水合物的其他赋存状态类型。通过水合物电阻率实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能够以孔隙充填、颗粒支撑及成层状3种不同形式同时存在,采用针对砂泥岩地层的传统解释模型和方法计算水合物饱和度,相当于只考虑了孔隙充填这一种存在形式,并不适用于水合物的其他赋存状态类型。通过水合物电阻率实验数据分析,从电阻率-含油(气)饱和度关系一般形式出发,导出适合水合物饱和度计算的最佳简式,明确了简式中3项的物理意义,即分别代表水合物颗粒完全分布于地层岩石孔隙中、以颗粒方式支撑和以成层状存在时的电阻增大率,建立了相应的水合物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现场应用表明,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不受水合物存在形式的影响,与现场取样分析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更为吻合,同时也为水合物探明后确定有效开发方式提供测井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增大率 饱和度 非阿尔奇特性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