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浩
李雪梅
+2 位作者
刘国昌
吕经烈
周从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实验通过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与氯离子,研究了运行时间、运行压力、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Cr(Ⅵ)及氯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运行时间和溶液高pH对Cr(Ⅵ)分离性能基本无影响;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
实验通过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与氯离子,研究了运行时间、运行压力、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Cr(Ⅵ)及氯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运行时间和溶液高pH对Cr(Ⅵ)分离性能基本无影响;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水通量实验表明,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考察了膜性能衰减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0天实验,膜的脱盐性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cr
(
ⅵ
)
废水
浓缩液
膜分离
纳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酵母菌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美金
冯鸿
+1 位作者
郭海霞
刘松青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6,共5页
研究了pH、时间、温度、干扰离子等对酵母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r(Ⅵ)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以灭活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时,溶液中干扰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一定范围内温...
研究了pH、时间、温度、干扰离子等对酵母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r(Ⅵ)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以灭活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时,溶液中干扰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吸附时间为9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效果最佳的溶液pH值为2,吸附剂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电镀废水进行Cr(Ⅵ)吸附试验,发现Cr(Ⅵ)的吸附率可以达到71.71%~7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吸附
电镀
废水
cr
(
ⅵ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电镀废水中Cr(Ⅵ)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征帆
杨艳丽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8期40-42,共3页
以恒电流库仑分析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以永停终点法指示库仑滴定终点,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吻合。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相对比具有设备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为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恒电流库仑滴定
cr
(
ⅵ
)
电镀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耿宾涛
孙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监测电镀铬废水中的Cr(Ⅵ)时,系统多采用接触式检测,监测点数量多,监测准确率低,危险性强。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的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通过采样对电镀废水中Cr(Ⅵ)含量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依...
在监测电镀铬废水中的Cr(Ⅵ)时,系统多采用接触式检测,监测点数量多,监测准确率低,危险性强。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的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通过采样对电镀废水中Cr(Ⅵ)含量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信号转换,增加Zigbee网络节点并获取节点分配地址之间的偏移量,将数据帧转发给其终端子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Zigbee网络进行汇总及处理,实现对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测试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在网络远程监测Cr(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
ⅵ
)
ZIGBEE技术
远程监测
网络
电镀
铬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及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邵坚
武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8619-8620,8622,共3页
以粉煤灰为基本原料,成功合成了NaA型沸石。通过XRD对合成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将合成的NaA型沸石应用于含Cr(Ⅵ)电镀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67 mol/L NaOH溶液溶解过滤粉煤灰后添加铝源制备溶胶,在100℃条件下,晶化3...
以粉煤灰为基本原料,成功合成了NaA型沸石。通过XRD对合成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将合成的NaA型沸石应用于含Cr(Ⅵ)电镀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67 mol/L NaOH溶液溶解过滤粉煤灰后添加铝源制备溶胶,在100℃条件下,晶化350min后可制备出单相的NaA型沸石。NaA沸石对Cr(Ⅵ)离子有快速吸附作用,NaA沸石的加入量、溶液的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离子去除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NaA型沸石
电镀
废水
cr
(
ⅵ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萃取法回收电镀废水中的Cr(Ⅵ)
被引量:
2
6
作者
梁儒
刘国光
+1 位作者
吕文英
孙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25,共4页
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对Cr(Ⅵ)进行萃取,考察了稀释剂、水相pH、萃取剂浓度、水相体积、萃取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了萃取物中TBAC与Cr(Ⅵ)的物质的量比为1∶2。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负载Cr(Ⅵ)的...
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对Cr(Ⅵ)进行萃取,考察了稀释剂、水相pH、萃取剂浓度、水相体积、萃取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了萃取物中TBAC与Cr(Ⅵ)的物质的量比为1∶2。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负载Cr(Ⅵ)的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达97%,浓缩结晶后以重铬酸钠的形式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
ⅵ
)
四丁基氯化铵
电镀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严鹤峰
李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pH=8,反应t为40min,投加4g/L黄原酸酯时,Cr(Ⅵ)去除率为99.7%,Cr(Ⅵ)的出水质量浓度为0.075mg/L,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中的新建电镀企业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
cr
(
ⅵ
)
电镀
废水
重金属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渗透协同电还原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效能探究
8
作者
刘子曼
张捍民
路梦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3,60,共6页
针对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金属铬危害大、难去除的问题,探究利用正渗透(FO)技术截留浓缩模拟含铬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液温度和pH的增加,水通量和截留效果均提升。在FO模式、40℃、pH=8.5条件下,可达到13.73 L/(m^(2)·h)的水...
针对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金属铬危害大、难去除的问题,探究利用正渗透(FO)技术截留浓缩模拟含铬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液温度和pH的增加,水通量和截留效果均提升。在FO模式、40℃、pH=8.5条件下,可达到13.73 L/(m^(2)·h)的水通量和89.12%的Cr(Ⅵ)截留率。循环实验结果表明,CTA膜处理含铬废水具有可重复利用性。电化学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经正渗透浓缩后,Cr(Ⅵ)的去除率达到62.13%,是浓缩之前的2.16倍,是普通浓缩的4.77倍。FO过程中的反向溶质扩散对还原效率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电镀
废水
cr
(
ⅵ
)
电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还原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孙玉凤
赵春英
赵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6,共4页
分别以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及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还原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还原剂、还原反应时间及工业成本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焦亚硫酸钠投加质量浓度为理论量的...
分别以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及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还原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还原剂、还原反应时间及工业成本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焦亚硫酸钠投加质量浓度为理论量的1.25倍,即1.418g/L,反应t为2 min,效果最好。为了不增加后续反应中产生的污泥量,选择以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反应的中和药剂,确定出中和沉淀反应t为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废水
还原法
沉淀
cr
(
ⅵ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碱化稻秆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10
作者
文永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6,共6页
采用碱化稻秆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的Cr(Ⅵ)进行吸附研究,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p H、碱化稻秆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及粒径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化稻秆具有吸附Cr(Ⅵ)的能力,且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吸附t为2 h,p H为2,...
采用碱化稻秆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的Cr(Ⅵ)进行吸附研究,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p H、碱化稻秆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及粒径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化稻秆具有吸附Cr(Ⅵ)的能力,且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吸附t为2 h,p H为2,碱化稻秆用质量为1.5 g,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及粒径为250μm,吸附率可达90%以上。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碱化稻秆对Cr(Ⅵ)的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反映该吸附动力学,即吸附主要是单分子层的化学优惠吸附。碱化稻秆用来处理低浓度含Cr(Ⅵ)电镀废水,既可治理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稻秆
cr
(
ⅵ
)
吸附剂
吸附条件
电镀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浩
李雪梅
刘国昌
吕经烈
周从章
机构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广东普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摘
实验通过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与氯离子,研究了运行时间、运行压力、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Cr(Ⅵ)及氯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运行时间和溶液高pH对Cr(Ⅵ)分离性能基本无影响;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水通量实验表明,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考察了膜性能衰减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0天实验,膜的脱盐性能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电镀
cr
(
ⅵ
)
废水
浓缩液
膜分离
纳滤
Keywords
cr
(
ⅵ
) -containing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oncentrate
membrane separation
nanofihration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酵母菌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美金
冯鸿
郭海霞
刘松青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701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571119)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zr0151)
文摘
研究了pH、时间、温度、干扰离子等对酵母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r(Ⅵ)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以灭活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时,溶液中干扰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吸附时间为9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效果最佳的溶液pH值为2,吸附剂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电镀废水进行Cr(Ⅵ)吸附试验,发现Cr(Ⅵ)的吸附率可以达到71.71%~76.86%。
关键词
酵母菌
吸附
电镀
废水
cr
(
ⅵ
)
Keywords
yeast
adsorptio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hromium (
ⅵ
)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电镀废水中Cr(Ⅵ)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征帆
杨艳丽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化工系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8期40-42,共3页
文摘
以恒电流库仑分析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以永停终点法指示库仑滴定终点,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吻合。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相对比具有设备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为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恒电流库仑滴定
cr
(
ⅵ
)
电镀
废水
Keywords
constant current coulometry
chromium (
ⅵ
)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分类号
TG115.313 [金属学及工艺—物理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耿宾涛
孙博
机构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摘
在监测电镀铬废水中的Cr(Ⅵ)时,系统多采用接触式检测,监测点数量多,监测准确率低,危险性强。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的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通过采样对电镀废水中Cr(Ⅵ)含量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信号转换,增加Zigbee网络节点并获取节点分配地址之间的偏移量,将数据帧转发给其终端子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Zigbee网络进行汇总及处理,实现对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测试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在网络远程监测Cr(Ⅵ)的有效性。
关键词
cr
(
ⅵ
)
ZIGBEE技术
远程监测
网络
电镀
铬
废水
Keywords
cr
(
ⅵ
)
Zigbee technology
remote monitoring
network
cr
plating wastewater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及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邵坚
武艳丽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省开封县环保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8619-8620,8622,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424270134)
文摘
以粉煤灰为基本原料,成功合成了NaA型沸石。通过XRD对合成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将合成的NaA型沸石应用于含Cr(Ⅵ)电镀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67 mol/L NaOH溶液溶解过滤粉煤灰后添加铝源制备溶胶,在100℃条件下,晶化350min后可制备出单相的NaA型沸石。NaA沸石对Cr(Ⅵ)离子有快速吸附作用,NaA沸石的加入量、溶液的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离子去除率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粉煤灰
NaA型沸石
电镀
废水
cr
(
ⅵ
)
Keywords
Coagulation
Medium-density fiberboard
Wastewater treatment
cr
(
ⅵ
)
分类号
Q647.3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萃取法回收电镀废水中的Cr(Ⅵ)
被引量:
2
6
作者
梁儒
刘国光
吕文英
孙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25,共4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11-005-03)
文摘
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对Cr(Ⅵ)进行萃取,考察了稀释剂、水相pH、萃取剂浓度、水相体积、萃取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了萃取物中TBAC与Cr(Ⅵ)的物质的量比为1∶2。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负载Cr(Ⅵ)的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达97%,浓缩结晶后以重铬酸钠的形式回收利用。
关键词
cr
(
ⅵ
)
四丁基氯化铵
电镀
废水
Keywords
chromium(
ⅵ
)
tetrabutylammonium chlorine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严鹤峰
李琛
机构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6,共4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1JK0754)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0ZDGC-23)
文摘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pH=8,反应t为40min,投加4g/L黄原酸酯时,Cr(Ⅵ)去除率为99.7%,Cr(Ⅵ)的出水质量浓度为0.075mg/L,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中的新建电镀企业排放限值。
关键词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
cr
(
ⅵ
)
电镀
废水
重金属
废水
Keywords
insoluble starch xanthate
hexavalent chrome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heavy metal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渗透协同电还原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效能探究
8
作者
刘子曼
张捍民
路梦洋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3,6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0026)。
文摘
针对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金属铬危害大、难去除的问题,探究利用正渗透(FO)技术截留浓缩模拟含铬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液温度和pH的增加,水通量和截留效果均提升。在FO模式、40℃、pH=8.5条件下,可达到13.73 L/(m^(2)·h)的水通量和89.12%的Cr(Ⅵ)截留率。循环实验结果表明,CTA膜处理含铬废水具有可重复利用性。电化学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经正渗透浓缩后,Cr(Ⅵ)的去除率达到62.13%,是浓缩之前的2.16倍,是普通浓缩的4.77倍。FO过程中的反向溶质扩散对还原效率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正渗透
电镀
废水
cr
(
ⅵ
)
电化学还原
Keywords
forward osmosis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r
(
ⅵ
)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还原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孙玉凤
赵春英
赵平
机构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6,共4页
文摘
分别以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及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还原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还原剂、还原反应时间及工业成本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焦亚硫酸钠投加质量浓度为理论量的1.25倍,即1.418g/L,反应t为2 min,效果最好。为了不增加后续反应中产生的污泥量,选择以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反应的中和药剂,确定出中和沉淀反应t为30min。
关键词
电镀
废水
还原法
沉淀
cr
(
ⅵ
)
Keywords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reduction
precipitation
cr
(
ⅵ
)
分类号
X78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碱化稻秆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10
作者
文永林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出处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6,共6页
文摘
采用碱化稻秆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的Cr(Ⅵ)进行吸附研究,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p H、碱化稻秆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及粒径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化稻秆具有吸附Cr(Ⅵ)的能力,且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吸附t为2 h,p H为2,碱化稻秆用质量为1.5 g,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及粒径为250μm,吸附率可达90%以上。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碱化稻秆对Cr(Ⅵ)的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反映该吸附动力学,即吸附主要是单分子层的化学优惠吸附。碱化稻秆用来处理低浓度含Cr(Ⅵ)电镀废水,既可治理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碱化稻秆
cr
(
ⅵ
)
吸附剂
吸附条件
电镀
废水
Keywords
alkaline rice straw
cr
(
ⅵ
)
adsorbent
adsorption conditio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的研究
李浩
李雪梅
刘国昌
吕经烈
周从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酵母菌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叶美金
冯鸿
郭海霞
刘松青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电镀废水中Cr(Ⅵ)
王征帆
杨艳丽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
耿宾涛
孙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及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邵坚
武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萃取法回收电镀废水中的Cr(Ⅵ)
梁儒
刘国光
吕文英
孙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Cr(Ⅵ)废水的研究
严鹤峰
李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正渗透协同电还原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效能探究
刘子曼
张捍民
路梦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还原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
孙玉凤
赵春英
赵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碱化稻秆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文永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