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电镀槽液温度自适应控制
1
作者 朱慧泉 车银超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电镀过程中镀液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使得电镀槽况数据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可能包含多个维度的信息,对电镀槽况数据进行分类的难度较大,导致无法准确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电镀槽液温度... 电镀过程中镀液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使得电镀槽况数据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可能包含多个维度的信息,对电镀槽况数据进行分类的难度较大,导致无法准确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电镀槽液温度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对不同电镀槽况数据样本对应的电镀槽况类别进行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构建电镀槽液温度自适应控制模型,将电镀槽液温度预测值和期望值的绝对误差最小值作为目标函数,应用果蝇优化算法对温度自适应控制模型展开迭代寻优,最终有效实现电镀槽液温度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可以精准对各个类型的电镀槽况展开分类,有效地将电镀槽液温度控制在25~30℃的理想温度范围内,超调量不超过1℃,能够对电镀槽液温度进行精准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优化算法 电镀槽液温度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电镀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2
作者 荣蓉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0-I0011,共2页
电镀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镀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电镀工艺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受到电镀时间、电镀镀液温度、电镀镀液PH值等参数设置的影响。其中,电镀镀液温度的控制尤为关键,因为温度... 电镀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镀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电镀工艺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受到电镀时间、电镀镀液温度、电镀镀液PH值等参数设置的影响。其中,电镀镀液温度的控制尤为关键,因为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电镀层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传统的电镀镀液温度控制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电镀镀液温度控制系统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已成为电镀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控制系统 电镀工艺流程 电镀镀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浸入电镀液温度状态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薛迪杰 忽晓伟 《电镀与精饰》 2025年第9期1-6,28,共7页
当工件的温度与电镀液的温度存在差异时,工件浸入电镀液会立即发生热交换效应。这种热交换会导致电镀液的温度迅速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电镀过程的稳定性和镀层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电镀液温度,进而提升工件电镀的质量,研究工件浸入电镀液... 当工件的温度与电镀液的温度存在差异时,工件浸入电镀液会立即发生热交换效应。这种热交换会导致电镀液的温度迅速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电镀过程的稳定性和镀层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电镀液温度,进而提升工件电镀的质量,研究工件浸入电镀液时的温度状态控制方法。建立电镀液温度状态控制架构,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工件浸入电镀液的温度数据,运用移动平均滤波和非模型修正算法对采集的电镀液的温度数据进行校正,控制电镀液温度的波动范围,降低热交换带来的影响。通过专家PID控制器对经过校正后的数据输出温度控制指令,调节电镀槽的温度,从而实现工件浸入电镀液时温度状态的精确控制。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恒温设定、单次变温设定以及多次变温设定下均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并且在多次电镀液温度控制过程中能够保持较低的超调量,这表明该方法具备稳定的温度控制能力,提高镀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件浸入 电镀温度 非模型修正算法 移动平均滤波 专家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化碳纤维表面连续镀镍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晓莉 齐暑华 +1 位作者 刘建军 韩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9,64,共6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镀镍碳纤维镀层电阻率为考察目标,对碳纤维表面连续电镀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电镀温度、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作为3个因素。采用冷热循环法测试镀镍碳纤维镀层和碳纤维的...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镀镍碳纤维镀层电阻率为考察目标,对碳纤维表面连续电镀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电镀温度、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作为3个因素。采用冷热循环法测试镀镍碳纤维镀层和碳纤维的结合力,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镀镍碳纤维镀层的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镀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的碳纤维表面镀镍处理条件是:电镀温度50℃,电流密度0.5 A/dm2,电镀时间6min。镀镍碳纤维镀层和碳纤维是通过Ni—C—O键实现紧密结合的,部分表层金属镍被氧化生成了NiO。由于镀层的存在,使得镀镍碳纤维和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力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镀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镀镍碳纤维 冷热循环法 电镀温度 电流密度 电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