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到人际新交往:晚清民国时期的电话现代性
1
作者 申启武 刘原芃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电话引入中国后,渐为商情交换、紧急公务、新闻采集、人际联系的重要工具。从听觉感知和技术体认两方面来看,电话技术在晚清民国社会经历了从声音冲击、认知重塑到科学探知的过程。电话拓展了人们对于距离、空间、速度、情感以及生死的... 电话引入中国后,渐为商情交换、紧急公务、新闻采集、人际联系的重要工具。从听觉感知和技术体认两方面来看,电话技术在晚清民国社会经历了从声音冲击、认知重塑到科学探知的过程。电话拓展了人们对于距离、空间、速度、情感以及生死的认知想象,使远距离人际交流实现了从书信时代还原语言到电子时代还原声音的历史转变。而人际交往的变革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公私边界的变化。具体到个体日常生活层面,匿名的电话呼叫、透明的身份信息、电话内容的窃听风险、公共电话的实际使用,都在“公”和“私”之间创造了新的界限。晚清民国时期电话的媒介实践,鲜明地体现了现代听觉技术与国人传统认知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中国传统听觉方式与人际交流方式产生巨大变动,标志着人际交往理念和方式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现代性 媒介史 人际传播 听觉文化 听觉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