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强化的高速钢丝锥切削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荣第 唐艳丽 刘永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6-68,共3页
为消除或减少丝锥刀齿的锯齿或锋刃、前后刀面的凹坑或微裂纹等缺陷,提高使用寿命,对高速钢丝锥进行了电解强化处理并对强化后的丝锥进行了攻丝试验。结果表明:丝锥的原有缺陷明显减少,第1孔的攻丝扭矩虽比具有锋刃的未强化丝锥有所增加... 为消除或减少丝锥刀齿的锯齿或锋刃、前后刀面的凹坑或微裂纹等缺陷,提高使用寿命,对高速钢丝锥进行了电解强化处理并对强化后的丝锥进行了攻丝试验。结果表明:丝锥的原有缺陷明显减少,第1孔的攻丝扭矩虽比具有锋刃的未强化丝锥有所增加,但随着攻丝孔数的增加,扭矩增幅显著减小且平稳,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切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丝锥 锯齿 锋刃 电解强化 攻丝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强化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慧萍 路俊玲 肖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3,共5页
一个新型的电解人工湿地能够成功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磷进行深度脱除,但其中的微生物机理和人工湿地对受水河道微生物生态的影响还远未清楚。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网络分析对电解强化人工湿地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一个新型的电解人工湿地能够成功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磷进行深度脱除,但其中的微生物机理和人工湿地对受水河道微生物生态的影响还远未清楚。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网络分析对电解强化人工湿地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电解强化人工湿地中有大量的自养型反硝化功能菌,从而保障了在低碳氮比下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的脱除。经网络分析还发现,经过电解强化人工湿地后,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细菌群落与受水河道有显著差异,人工湿地可在污水处理厂与自然水体间起缓冲作用,更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厂尾水对自然水体的生态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电解强化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厂尾水 细菌群落 脱氮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森 同少华 +3 位作者 高晓军 井小平 王文峰 孙红芳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8,共10页
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排放量大以及毒性强等特征,若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微电解技术已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处理稳定性强、适用面广、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电极材... 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排放量大以及毒性强等特征,若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微电解技术已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处理稳定性强、适用面广、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电极材料易钝化、填料长期运行可靠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重点介绍了基于金属-活性炭(铁碳、铝碳、锰碳、镁碳体系)及金属-不同阴极(双金属、生物炭基体系)两大类微电解体系的特性及应用情况,深入剖析了微电解技术降解污染物的4种反应机理,分析了不同微电解体系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时在处理效果、经济成本等多维度的综合效益,并总结了微电解强化技术(超声强化、三元微电解)的原理和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当前微电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的局限性,并给出了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电解技术 氧化还原 强化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强化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含铜废水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刚 徐晓军 +5 位作者 杨津津 高琨阳 聂蕊 李鑫 管堂珍 王凯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36-2941,共6页
通过电解-强化微电解耦合法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出水Cu2+残留浓度的影响,借助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铜离子的还原电沉积过程和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电解-强化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含铜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电... 通过电解-强化微电解耦合法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出水Cu2+残留浓度的影响,借助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铜离子的还原电沉积过程和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电解-强化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含铜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电压12 V,pH=4,铁炭质量比为3:1,还原反应后出水Cu2+残留浓度仅为4μg/L,出水水质远优于单独微电解法和单独电解法的,强化微电解反应施加的外电场能推动铜离子电沉积还原峰向正方向移动,降低反应过电位,促进还原反应快速进行,同时,外电场的存在使得活性炭表面电沉积的铜晶体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铜离子 电解-强化电解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铁碳微电解处理含苯系物制药废水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前 陈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1,共3页
苯系物是制药废水中常见的特征污染物,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利用外加直流电源和催化剂来强化铁碳微电解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苯系物,同时能改善废水的生化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为50 mg/L的含苯系物废水,... 苯系物是制药废水中常见的特征污染物,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利用外加直流电源和催化剂来强化铁碳微电解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苯系物,同时能改善废水的生化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为50 mg/L的含苯系物废水,常温条件下,p H值=3.5,反应1 h后,总量去除率能达到93.7%;反应1.5 h后,BOD/COD能从0.13稳定到0.35;反应2.5 h后,7种苯系物均下降到1 mg/L以下,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小分子新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强化铁碳微电解 苯系物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强化微电解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春雨 乔瑞平 +4 位作者 李海涛 王洋 田媛 耿翠玉 张伦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41-245,共6页
利用混凝沉淀联用微电解氧化法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混凝实验,混凝后出水采用强化微电解法进一步除去有机物和色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实验最佳pH值为6.50,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投... 利用混凝沉淀联用微电解氧化法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混凝实验,混凝后出水采用强化微电解法进一步除去有机物和色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实验最佳pH值为6.50,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投加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1~3 mg/L,混凝沉淀可以使COD由650.0 mg/L降到209.9 mg/L,平均去除率约67.7%;混凝处理后调节pH值为3.05,Poten MEF-1403填料100 g/L、投加H2O2浓度为100 mg/L、反应105 min后,COD可以降到90.9 mg/L,综合去除率达86.0%,色度由400倍降到6倍,去除率达98.5%,UV254去除率为94.3%。混凝沉淀和强化微电解法组合工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煤气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混凝 强化电解 组合工艺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掺SnO_(2)-Ta_(2)O_(5)中间层复合阳极的制备及强化寿命研究
7
作者 宋贺庆 杨海涛 +1 位作者 俞小花 胡超权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分别在350、400、450、500、550℃温度下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活性层原子质量比Ir∶Ru∶Ti=1∶3∶3,含钽-锡中间层数1、2、3、4、5的DSA阳极,通过直观的加速寿命试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不同中间层数和不同的钽-锡中间层原子比(Ta∶Sn=9∶1、... 分别在350、400、450、500、550℃温度下通过热分解法制备了活性层原子质量比Ir∶Ru∶Ti=1∶3∶3,含钽-锡中间层数1、2、3、4、5的DSA阳极,通过直观的加速寿命试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不同中间层数和不同的钽-锡中间层原子比(Ta∶Sn=9∶1、8∶2、7∶3、6∶4、5∶5)对RuO_(2)-IrO_(2)-TiO_(2)/SnO_(2)-Ta_(2)O_(5)/Ti复合阳极在酸性析氧条件下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电极表面的物相和形貌变化,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RuO_(2)-IrO_(2)-TiO_(2)/SnO_(2)-Ta_(2)O_(5)/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重点考察了涂层溶液配比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的最佳中间层数为1且最佳温度为450℃;在中间层数为1、450℃条件下,当中间层Ta∶Sn=9∶1时,RuO_(2)-IrO_(2)-TiO_(2)/SnO_(2)-Ta_(2)O_(5)/Ti电极性能最佳,相比不含中间层的RuO_(2)-IrO_(2)-TiO_(2)/Ti电极的寿命提升约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涂层电极 Ta_(2)O_(5)-SnO_(2)中间层 析氧 强化电解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oxygen production approach with full-spectrum solar energy for the lunar human base
8
作者 Wei Zhu Maobin H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1,I0001,共18页
Building a lunar human b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human lunar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by combining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water decomposition with high-temper... Building a lunar human b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human lunar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by combining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water decomposition with high-temperature carbon dioxide electrolysis,utilizing the full solar spectrum.The optimal oxygen produc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inlet temperatures T_(e),ultraviolet(UV)separation wavelengths λ_(2),infrared(IR)separation wavelengths,and photovoltaic cell materials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the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should be as high as possible so that more carbon dioxide can be converted into carbon monoxide and oxygen.Furthermore,when the ultraviolet separation wavelength is approximately 385 nm,the proportion of solar energy allocated to the photoreaction and electrolysis cell is optimal,and the oxygen production rate is highest at 2.754×10^(-4) mol/s.Moreover,the infrared separation wavelength should be increased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llocated to the electrolysis cell to improve the rate of oxygen generation.In addition,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de(CIGS)has a relatively large separation wavelength,which can result in a high oxygen production rate of 3.560×10^(-4) mol/s.The proposed integrated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supplying oxygen to a lunar human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oxygen production full-spectrum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and photon-enhanced thermionic emission electrolysis of carbon dioxide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reaction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庆兰 潘春昊 +2 位作者 俞小花 庄晓东 谢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采用热分解法在350℃下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分析了Ag、Ru、Mn在不同摩尔比下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钛阳极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Mn可以改善涂层的形貌结... 采用热分解法在350℃下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分析了Ag、Ru、Mn在不同摩尔比下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钛阳极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Mn可以改善涂层的形貌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线性扫描(LSV)和强化电解寿命测试(ALT)探究了涂层钛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添加合适比例的Ag、Mn可以改善涂层的电催化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当n(Ag)∶n(Ru)∶n(Mn)=49∶21∶9时钛阳极的析氧电位为0.7206 V,当n(Ag)∶n(Ru)∶n(Mn)=49∶21∶9和n(Ag)∶n(Ru)∶n(Mn)=7∶3∶3时所制备的涂层钛阳极综合性能最好,使用寿命可达36.7 h和36.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阳极 银钌锰涂层 电化学性能 强化电解寿命 热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刃口钝化对高速钢丝锥耐磨性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雁文 闫献国 +1 位作者 冯志阳 付航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3,共5页
以W6Mo5Cr4V2高速钢丝锥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电解强化技术对丝锥进行钝化处理,得出不同钝圆半径丝锥;然后进行攻丝试验,通过对丝锥切削齿后刀面磨损值VB的测量和寿命的检测确定丝锥最优钝圆半径;再分别对未钝化与最优钝圆半径丝锥进行... 以W6Mo5Cr4V2高速钢丝锥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电解强化技术对丝锥进行钝化处理,得出不同钝圆半径丝锥;然后进行攻丝试验,通过对丝锥切削齿后刀面磨损值VB的测量和寿命的检测确定丝锥最优钝圆半径;再分别对未钝化与最优钝圆半径丝锥进行典型磨损曲线的绘制。最后对这两组丝锥进行攻丝扭矩的测量,得出丝锥在加工过程中扭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钝圆半径为15μm的丝锥寿命提高最明显,约为未钝化丝锥的2.5倍;两组丝锥的磨损过程都符合典型磨损曲线的发展趋势,经钝化处理后的丝锥磨损值小、磨损速率慢;在初期磨损阶段,未经钝化处理的丝锥扭矩比钝化处理后丝锥的小,但波动范围较大,加工过程不稳定;整个切削过程未钝化丝锥扭矩增长速率快,丝锥很快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丝锥 电解强化 钝圆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Ru-Ir-Sn-Ti阳极涂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成浩 贾理男 黄乃宝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Ru-Ir-Sn-Ti阳极涂层,对涂层进行析氯电位、析氧电位、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以及强化电解寿命测试,并与热分解法制备的阳极涂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热分解法制备的阳极涂层相比,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Ru-Ir-Sn-Ti阳极涂层,对涂层进行析氯电位、析氧电位、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以及强化电解寿命测试,并与热分解法制备的阳极涂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热分解法制备的阳极涂层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Ru-Ir-Sn-Ti阳极涂层具有较低的析氯电位、较高的析氧电位、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较长的强化电解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析氯电位 电催化活性 强化电解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塑性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广炅 卢世刚 董清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研制了一种采用强化电解质隔膜的塑性锂离子蓄电池,所用的强化电解质隔膜采用液态电池用的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三层微孔复合隔膜为基体,通过表面改性处理,在保持原基体强度高、厚度薄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吸液性和与聚... 研制了一种采用强化电解质隔膜的塑性锂离子蓄电池,所用的强化电解质隔膜采用液态电池用的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三层微孔复合隔膜为基体,通过表面改性处理,在保持原基体强度高、厚度薄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吸液性和与聚合物正负电极的可复合性。采用该隔膜装配的塑性锂离子蓄电池厚度减薄,体积减小,成品率提高,初次充放电效率可达96%,1C充放效率达93.4%,电池的比能量达到了120Wh/L和94Wh/kg,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锂离子蓄电池 强化电解质隔膜 聚合物基质 充电效率 放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碳纳米管对钌铱锡氧化物阳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廉锋 辛永磊 +1 位作者 马伯江 许立坤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81,共7页
本文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Ru-Ir-Sn氧化物阳极,运用TGA、SEM、EDS、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极化曲线以及强化电解寿命测试方法,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碳纳米管(CNTs)对Ti/Ru-Ir-Sn氧化物阳极的影响规律.热重分析和阳极能谱数据表明,在烧... 本文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Ru-Ir-Sn氧化物阳极,运用TGA、SEM、EDS、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极化曲线以及强化电解寿命测试方法,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碳纳米管(CNTs)对Ti/Ru-Ir-Sn氧化物阳极的影响规律.热重分析和阳极能谱数据表明,在烧结温度470oC条件下CNTs未发生高温氧化分解,仍以单质形式存在阳极涂层中.与对比样品相比,涂层表面裂纹增多,但仍保持典型形貌.添加CNTs显著改善了Ti/Ru-Ir-Sn氧化物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增大了阳极的活性表面积,减小了涂层内部电阻,提高了阳极析氯电催化活性,析氯电位增加缓慢,阳极强化电解寿命也得到明显延长.其中,添加0.1 g·L-1CNTs的Ti/Ru-Ir-Sn氧化物阳极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氧化物阳极 电催化活性 强化电解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uO_(2)-IrO_(2)阳极在碱性体系的失效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海龙 杨泽坤 +3 位作者 杨海涛 胡超权 俞小花 李荣兴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0,共8页
以Ti/RuO_(2)-IrO_(2)阳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碱性析氧条件下的主要失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其失效前后的物相和形貌变化,利用标准强化电解寿命试验、电化学分析等... 以Ti/RuO_(2)-IrO_(2)阳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碱性析氧条件下的主要失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其失效前后的物相和形貌变化,利用标准强化电解寿命试验、电化学分析等手段探讨了Ti/RuO_(2)-IrO_(2)涂层阳极在碱性环境中的性能。结果表明,碱性体系中的强化电解并不是均匀的,可分为4个阶段;电极在碱性体系下的腐蚀是由外向内的,Ti/RuO_(2)-IrO_(2)涂层钛阳极的电解失效机制是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叠加,物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涂层变薄、裂纹加宽甚至剥落,化学变化表现为涂层中的贵金属氧化物逐渐被腐蚀,裸露出钛及其氧化物,导致电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涂层电极 Ti/RuO_(2)-IrO_(2) 强化电解寿命 失效机理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石墨烯IrO_2^-Ta_2O_5涂层钛阳极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宁慧利 辛永磊 +2 位作者 许立坤 杜爱玲 程德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7-151,共5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加有一定量石墨烯(graphene)的Ir O2-Ta2O5涂层钛阳极(Ti/IrO2-Ta2O5-G),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和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强化电解寿命等测试方法对阳极失效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加有一定量石墨烯(graphene)的Ir O2-Ta2O5涂层钛阳极(Ti/IrO2-Ta2O5-G),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和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强化电解寿命等测试方法对阳极失效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Ti/IrO2-Ta2O5阳极相比,Ti/IrO2-Ta2O5-G阳极在强化电解过程中槽压呈逐渐上升趋势,具有更长的强化电解寿命;涂层破损导致催化活性组分减少是Ti/IrO2-Ta2O5-G阳极失效的主要原因;失效后的Ti/IrO2-Ta2O5-G阳极仍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 O2-Ta2O5 石墨烯 钛阳极 强化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uO_(2)-IrO_(2)-SnO_(2)-Sb_(2)O_(5)阳极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静如 张雪娇 +1 位作者 廖帅 陈雪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9-557,共9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析氯阳极Ti/RuO_(2)-IrO_(2)-SnO_(2)-Sb_(2)O_(5),将其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消毒频繁停开、低电解液浓度的特殊工况下,并与Ti/RuO_(2)-SnO_(2)-Sb_(2)O_(5)、Ti/RuO_(2)-TiO_(2)、Ti/RuO_(2)-TiO_(2)-IrO_(2...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析氯阳极Ti/RuO_(2)-IrO_(2)-SnO_(2)-Sb_(2)O_(5),将其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消毒频繁停开、低电解液浓度的特殊工况下,并与Ti/RuO_(2)-SnO_(2)-Sb_(2)O_(5)、Ti/RuO_(2)-TiO_(2)、Ti/RuO_(2)-TiO_(2)-IrO_(2)三种析氯阳极进行性能对比。通过SEM、EDS、XRD等方法表征测试阳极表面形貌、元素及组成,考察了氯化钠浓度、电流密度、停开频率对阳极析氯效果和寿命的影响。研究发现,Ti/RuO_(2)-IrO_(2)-SnO_(2)-Sb_(2)O_(5)阳极活性强、稳定性高;阳极涂层各组分高度融合为固溶体,结构致密,稳定性强;在15 g·L^(-1) NaCl、400 A·m^(-2)电流密度、20 ℃条件下,Ti/RuO_(2)-IrO_(2)-SnO_(2)-Sb_(2)O_(5)阳极电解的电流效率达到91.55%;频繁停开、强化电解条件下寿命达到231 h,是Ti/RuO_(2)-TiO_(2)阳极的77倍,预估在400 A·m^(-2)电流密度下能够使用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uO_(2)-IrO_(2)-SnO_(2)-Sb_(2)O_(5) 农村饮用水 次氯酸钠发生器 强化电解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Ta_(2)O_(5)-IrO_(2)阳极在酸性体系的失效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杨泽坤 崔兵 +1 位作者 秦树林 杨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74-1978,1982,共6页
钛基涂层阳极具有较低的析氧电位和较高的析氧电流效率,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催化氧化处理废水领域。利用标准强化电解寿命试验,通过电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等手段系统地探讨了Ti/Ta_(2)O_(5)-IrO_(2)钛基涂层钛阳极在酸... 钛基涂层阳极具有较低的析氧电位和较高的析氧电流效率,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催化氧化处理废水领域。利用标准强化电解寿命试验,通过电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等手段系统地探讨了Ti/Ta_(2)O_(5)-IrO_(2)钛基涂层钛阳极在酸性环境中阳极寿命和阳极失效机制。结果表明,Ti/Ta_(2)O_(5)-IrO_(2)涂层钛阳极的电解失效机制是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叠加,其在酸性体系中的强化电解并不是均匀的,根据槽压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钛阳极 强化电解寿命 酸性体系 失效机理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