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视观众的期待视野 被引量:4
1
作者 吕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2,105,共5页
关键词 期待视野 电视传播 电视观众 电视节目 文化程度 观众调查 受众 媒介观念 大众文化 节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新民 马瀚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6,共4页
本文从全球化话语的主要场域———全球化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峙的双重视域中 ,在考察了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经典范例的基础上提出 ,正是新兴起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建构了传播领域的全球化话语 ,并且引发了诸多争论。但可以肯定的... 本文从全球化话语的主要场域———全球化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峙的双重视域中 ,在考察了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经典范例的基础上提出 ,正是新兴起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建构了传播领域的全球化话语 ,并且引发了诸多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种研究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将电视观众研究从单一的效果问题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整体丈化层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理论 电视观众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电视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电视观众的非审美心理
3
作者 盘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72-75,共4页
本文认为,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其承载的信息绝非只是艺术的。因此,当观众面对诸如新闻、公众利益、政治事务、教育、经济信息发布等大量的非艺术性栏目(节目)时,便不可能像欣赏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戏剧、电视文艺晚会、电视... 本文认为,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其承载的信息绝非只是艺术的。因此,当观众面对诸如新闻、公众利益、政治事务、教育、经济信息发布等大量的非艺术性栏目(节目)时,便不可能像欣赏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戏剧、电视文艺晚会、电视音乐会那样进入审美过程,获得审美体验,而是恰恰相反。面对非艺术性栏目(节目)电视观众的目的不是审美,拥有的是非审美心态。这种非审美心态虽由电视栏目(节目)的性质所决定,却又可以反过来制约、影响这类栏目(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为参照,在比较中描述了其非审美心理“注重实用”、“梦幻消失”、“不须创造”、“取消移情”的具体表现,以期揭示电视观众的非审美心理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艺术性 电视栏目 审美心理 电视观众 审美想象 创造性想象 审美主体 审美活动 审美移情 审美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节目和电视观众 被引量:1
4
作者 牟彦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2年第3期75-77,共3页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教练要了解自己的运动员,同样,电视节目制作人,也应了解自己的观众。要了解观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做的事情。不去了解观众,就不懂得他们的心理,就不知道自己所办的节目那些受到欢迎,取得好的收看效果...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教练要了解自己的运动员,同样,电视节目制作人,也应了解自己的观众。要了解观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做的事情。不去了解观众,就不懂得他们的心理,就不知道自己所办的节目那些受到欢迎,取得好的收看效果,那些节目不受欢迎,是什么原因.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很多外国电视台,都比较重视观众的意见及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电视 电视节目制作 观众调查 专题节目 电视观众 收视率 国内新闻 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聃龄 黄方明 何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9-67,共9页
电视是一种最强大的、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真性、传播速度和超越空间的能力,都明显优越于其它传播媒介。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从电视中获得大量信息,得到娱乐和消遣。现在不仅出现... 电视是一种最强大的、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真性、传播速度和超越空间的能力,都明显优越于其它传播媒介。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从电视中获得大量信息,得到娱乐和消遣。现在不仅出现了“在电视机旁长大的年轻一代”,而且电视机也影响着成年人的生活,并陪伴老年人渡过他们的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行为 电视观众 再认 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 儿童 被试者 视觉注意 中央电视 产品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播音员与电视观众的非语言交流
6
作者 肖晓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76-79,共4页
人们在观赏优美动人的舞剧或诙谐幽默的哑剧时,往往可以从演员的扬眉转眸、举于投足之中感受到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心与心在无言中靠近,情与情在无言中相通。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人类的非言语交流”。
关键词 电视播音员 非言语交流 有声语言 电视观众 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 情感 诙谐幽默 社会心理学 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拓 电视观众的筑梦人
7
作者 迩半坡 《绿色中国》 2015年第6期52-55,共4页
电视台做节目,导演最难解决的不是邀请名人明星做嘉宾,而是精准的现场观众;如果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艺或绝技绝活,想走上梦想舞台当嘉宾,怎么办?很多大众想和名人明星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却碍于没有机会和途径。
关键词 电视观众 电视 近距离 明星 名人 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对大自然的真情赢得了亿万电视观众的爱心
8
作者 析智 《绿色大世界》 1995年第4期4-5,共2页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人与自然’栏目策划、主持人赵忠祥说:我请名人担任‘人与自然’的嘉宾主持有一个原则,这些名人必须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有不解之缘。如果白天来做嘉宾主持,晚上去动物野味餐馆,这...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人与自然’栏目策划、主持人赵忠祥说:我请名人担任‘人与自然’的嘉宾主持有一个原则,这些名人必须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有不解之缘。如果白天来做嘉宾主持,晚上去动物野味餐馆,这种名人我坚决拒之门外。赵忠祥还忧心忡忡地说:假如有人拆故宫建商店,那将是十恶不赦之罪。破坏热带雨林,其罪比拆故宫要重百倍、千倍、万倍!因为热带雨林是人类的肺啊! 赵忠祥十几年如一日地为‘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宣传呼吁,他对绿色大自然的一腔真情赢得了亿万电视观众的一片爱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忠祥 电视观众 人与自然 栏目策划 陈佩斯 栏目组 从容自如 何关福 知天命 最佳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需求
9
作者 高雄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82,共5页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实质是现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实 审美心态 视听能力 审美需求 审美特征 电视观众 社会生产力 电视节目 纪实美学 媒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众区位与电视改革
10
作者 郭五林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根据电视观众所处社会区位由低到高的不同,把电视观众分为5个层次13个类别。电视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需要将电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区位与电视中反映的社会区位两相对应。平衡和协调电视与不同社会区位的观众的关系,保持电视... 根据电视观众所处社会区位由低到高的不同,把电视观众分为5个层次13个类别。电视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需要将电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区位与电视中反映的社会区位两相对应。平衡和协调电视与不同社会区位的观众的关系,保持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观众 社会区位 象征资本 区位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电视电影文本创作、媒介传播与观众接受发展困局
11
作者 康婕 《电影评介》 2011年第6期22-23,共2页
作为近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朝阳"事物,中国电视电影在为电影、电视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作为电影与电视结合的产物,电视电影既要遵循"电影化"的艺术创作原则,其视听元素的运... 作为近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朝阳"事物,中国电视电影在为电影、电视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作为电影与电视结合的产物,电视电影既要遵循"电影化"的艺术创作原则,其视听元素的运用又要注意电视媒介的传播特性。目前中国的电视电影存在研究者、创作者与观众脱节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电影、电视两媒介的优势互补,达到创作者、发行方与观众的"共赢",是实现电视电影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电影 电视观众 电影化 电视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观众──电视综艺晚会的“第二演员”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恺 石树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1,99,共4页
关键词 电视综艺晚会 现场观 电视观众 观众席灯光 演员 审美主体 节目质量 美声唱法 情绪反应 黑龙江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观众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作用
13
作者 武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现场观 电视娱乐节目 情境喜剧 电视观众 游戏节目 电视传播 节目的 表演者 主持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中的地域文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萧盈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电视 地域文化 文化流派 题材内容 节目样式 艺术手段 节目形态 电视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新闻播音的时代感——以罗京播音风格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任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4,共2页
中国电视新闻播音的领军人物罗京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回想2009年6月5日清晨噩耗传来,全国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无数的电视观众都沉浸在万分的悲痛和无限的怀念之中,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关键词 电视新闻播音 播音风格 罗京 时代感 广播电视工作者 2009年 领军人物 电视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关注人”的革命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从媒体语言自身发展的视角,对中国电视“关注”点的几次重要转移,即从“关注事件”──“关注生活流程”──“关注人”的演革轨迹给予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提出了“电视‘关注人’的革命”这一鲜明而有力的主张。
关键词 关注人 电视观众 中国电视 电视媒介 语言哲学 生存状态 媒介语言 电视语言 电视特性 电视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视纪录美学(上)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智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51-62,共12页
电视纪录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电视纪录美学与电视技术美学、电视艺术美学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电视美学的理论大厦,但目前关于电视纪录美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电视纪录美学作一较为深入、系... 电视纪录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电视纪录美学与电视技术美学、电视艺术美学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电视美学的理论大厦,但目前关于电视纪录美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电视纪录美学作一较为深入、系统的探索。上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美学的性质、地位与电视纪录的“真实”问题,下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品格境界和思维与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原生形态 艺术美学 本质真实 真实感 电视节目 电视观众 日常生活实践 生活真实 再现与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0,共6页
电视受众的心理要求与收视习惯是复杂多变的,其变化是各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不能单纯从观众自身及其与电视节目实际收视状况的关系来考察。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不同... 电视受众的心理要求与收视习惯是复杂多变的,其变化是各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不能单纯从观众自身及其与电视节目实际收视状况的关系来考察。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电视发展与观众收视心理的社会因素,对受众观念的变迁及受众身份的衍化趋势进行动态的把握,以揭示电视受众心理活动变化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观众 收视心理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栏目定位议刍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彩平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1,共2页
电视栏目定位是指一个电视栏目在策划阶段,对该栏目的功能、受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做的规定性.定位的本质是针对受众的心理特征,实现差异化的传播.准确、独特、清晰的定位意味着栏目自身与其他栏目之间有了明显的区隔效应,能... 电视栏目定位是指一个电视栏目在策划阶段,对该栏目的功能、受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做的规定性.定位的本质是针对受众的心理特征,实现差异化的传播.准确、独特、清晰的定位意味着栏目自身与其他栏目之间有了明显的区隔效应,能够在电视观众心目中占居与众不同的地位,使他们对栏目形成特定的收视期待,从而不断提高栏目的收视效果,增强栏目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定位 电视栏目 心理特征 电视观众 收视效果 差异化 竞争力 受众 策划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4-165,共2页
电视法制节目在电视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其反映内容所具有的先天的冲击力使得电视法制节目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电视台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2006年度“全国电视观众生活形态调查报告”显示... 电视法制节目在电视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其反映内容所具有的先天的冲击力使得电视法制节目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电视台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2006年度“全国电视观众生活形态调查报告”显示。在电视观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社会治安、三农问题、医疗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都赢得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其中,社会治安是国内大部分观众(56.42%)目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社会背景观众的关注度均在50%以上。而在该报告中所调查的37种节目类型的影响力排序上,除了电视剧、天气预报和新闻报道这三大传统节目类型之外。紧随其后的就是法制类节目,其影响力达到51.51%,参照国际上成熟的法制节目类型,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有以下几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电视观众 社会问题 节目类型 社会治安 法制类节目 电视传播 激烈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