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4国内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建构的多元认同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爱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78,共6页
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建构了政治、文化、市场等多元认同,节目重新阐释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和政治要求。在国内卫... 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建构了政治、文化、市场等多元认同,节目重新阐释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和政治要求。在国内卫视过度依赖引进模式的背景下,原创电视文化节目的出现体现了"文化自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文化和娱乐的结合,又形成了对于市场的认同。但节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度依赖,使其很难向海外输出模式,由此,也失去了赢得国际认同的机会。如何塑造原创电视文化节目的品牌,并开发出能在海外进行推广的模式,是当前电视人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节目 原创 建构 多元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话语共同体”意识:论电视文化节目话语表达的嬗变与转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晓凡 张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在泛娱乐化的传播生态环境中,电视媒体的话语输出与表达效果存在着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在不同社会受众群体间的传播和融入。因此,突破固有的、单一的话语表达方式,丰富主流文化传播路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电视文化... 在泛娱乐化的传播生态环境中,电视媒体的话语输出与表达效果存在着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在不同社会受众群体间的传播和融入。因此,突破固有的、单一的话语表达方式,丰富主流文化传播路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电视文化节目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在传播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靠创新传播方式吸引观众注意、用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实现情感共鸣、以真实可感的民族记忆贯通古今文脉,从而达到凝聚社会共识、传播主流价值、增强“话语共同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节目 话语共同体意识 话语融合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共同体”意识:论主流媒体话语调适的转向——基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雁 袁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4,共4页
近年来主流电视媒体积极以文化类节目为发力点,提升主流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鲜活性,针对当下文化类节目呈现出的一个大趋势,即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电视媒介话语中营造民族共同体... 近年来主流电视媒体积极以文化类节目为发力点,提升主流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鲜活性,针对当下文化类节目呈现出的一个大趋势,即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电视媒介话语中营造民族共同体。对主流媒体话语调适的展望是突破单一的'劝服论'和'喉舌论',树立'共同体'意识,基于民族集体记忆,强化社会成员的民族身份确认,加强民族情感动员,营造'想象的共同体',以达到缓和社会矛盾、提升民族凝聚力、树立良好社会导向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主流媒体 话语调适 电视文化节目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生产策略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重塑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长模式。当前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主要存在着历史撕裂与文化移位两个困境,针对这两个困境,我们应该从"青年化""垂直化"和"融合化"三条路径出发,对融合媒体时... 数字技术的发展重塑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长模式。当前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主要存在着历史撕裂与文化移位两个困境,针对这两个困境,我们应该从"青年化""垂直化"和"融合化"三条路径出发,对融合媒体时代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进行"身份重构"。还需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在更大范围上制造了人群的差异和审美的隔绝,在不同的媒介内容生产领域展开数字化生产逻辑和革新策略的探讨是重建文化公共价值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 数字化生产 文化身份 媒体融合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娄艳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5-57,共3页
近年来,各大卫视大打文化牌,纷纷加入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大队伍。然而由于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类电视节目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却仍得不到受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文章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视听包装以及传播等... 近年来,各大卫视大打文化牌,纷纷加入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大队伍。然而由于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类电视节目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却仍得不到受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文章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视听包装以及传播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成功案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电视节目 视听包装 传播途径 原创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 被引量:44
6
作者 颜梅 何天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0,共4页
2017年,电视文化类节目在荧屏上呈现出回暖的迹象。通过回溯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对这一类型节目变迁历程的梳理和归纳,并尝试分析当前文化类节目得以形成热潮的原因及掣肘其发展的困境,力图对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进路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 电视文化节目 消费文化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电视文化新闻的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帆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文化新闻”节目 文化娱乐 大众文化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知识普及
8
作者 王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71-72,共2页
一、新媒体成为普及语言知识载体的原因母语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部分,学校教育主要指语文课堂上的母语教学,社会教育主要指官方的语言规划和宣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母语有天然的环境优势,一般通过耳濡目染,人们就能掌握... 一、新媒体成为普及语言知识载体的原因母语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部分,学校教育主要指语文课堂上的母语教学,社会教育主要指官方的语言规划和宣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母语有天然的环境优势,一般通过耳濡目染,人们就能掌握母语的基本用法。不过,各人母语学习的质量因其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环境对个人母语使用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新媒体时代,语言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给语言知识普及带来了以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时代 语言知识 知识普及 新媒体传播 文化电视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