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生长WO_(3)/Bi_(2)WO_(6)构筑界面内建电场增强光电极电荷分离与传输的研究
1
作者 张颁潮 程厚燕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3-40,共8页
光电催化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储能技术,材料的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以及表面反应效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光电催化反应的整体效率,其中又以电荷分离传输效率最为关键。WO_(3)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空穴扩散距离长及禁... 光电催化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储能技术,材料的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以及表面反应效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光电催化反应的整体效率,其中又以电荷分离传输效率最为关键。WO_(3)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空穴扩散距离长及禁带宽度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反应。但受限于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低导致的光电催化效率低下问题,WO_(3)基光电催化材料在光电催化的应用中仍然面临较大挑战。针对该问题,本工作通过原位生长法将Bi_(2)WO_(6)包覆于WO_(3)表面形成异质结,从而构筑界面内建电场,有效提升光生电荷的分离传输驱动力。经材料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原位生长制备的WO_(3)/Bi_(2)WO_(6)复合光阳极膜具有Ⅱ型异质结结构,其表面光电压达8.7μV,分别是WO_(3)和Bi_(2)WO_(6)的2.42和1.81倍;光电流密度达3.28 mA·cm^(-2)@1.23 V vs.RHE,较WO_(3)和Bi_(2)WO_(6)分别提升91%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钨酸铋 内建电场 电荷分离传输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太阳电池中异质结界面的修饰及其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裴娟 郝彦忠 +4 位作者 孙宝 李英品 范龙雪 孙硕 王尚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7-407,共11页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有机、无机材料的优点,成本低、理论效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杂化太阳电池的光活性层由无机半导体和有机共轭聚合物复合而成.当光照射到活性层上时,共轭聚合物吸收光子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迁移到...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有机、无机材料的优点,成本低、理论效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杂化太阳电池的光活性层由无机半导体和有机共轭聚合物复合而成.当光照射到活性层上时,共轭聚合物吸收光子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迁移到有机给体-无机受体的异质结界面处发生解离而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自由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无机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传输,从而实现电荷的分离和传导.激子在有机-无机异质结界面处的分离效率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机、无机两相材料往往因为接触面积小以及相容性差使此两相材料接触不佳,激子迁移到此界面不能有效分离,从而严重影响了杂化太阳电池的效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此界面的修饰加以改善.本文即综述了有机-无机异质结界面修饰的方法、作用和意义,并展望了杂化太阳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太阳电池 异质结界面 界面修饰 电荷分离传输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g-C_3N_4异质结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奇 郝红娟 +3 位作者 周健 崔明明 孙龙 袁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采用简单的热分解法,分别以硫脲、尿素及硫脲和尿素混合物等为原料,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使用XRD、AFM、SEM、UV-vis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以及光吸收能力等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 采用简单的热分解法,分别以硫脲、尿素及硫脲和尿素混合物等为原料,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使用XRD、AFM、SEM、UV-vis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以及光吸收能力等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能带结构的样品对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三种样品均是以三嗪环为基本结构单元的片层状化合物.其中,以硫脲和尿素混合物为原料制备出的g-C_3N_4/g-C_3N_4异质结厚度为1.05nm,禁带宽度为2.75eV,其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高于分别以硫脲、尿素为原料制备的gC_3N_4,这是因为制备出的g-C_3N_4/g-C_3N_4异质结结构,促进了电荷的有效分离和传输,提高了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异质结 可见光 电荷分离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