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荷交换反应在双电荷离子质谱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邱丰和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3-43,共11页
本文综述电荷交换反应的类型、电荷交换反应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双电荷离子质谱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电荷离子 电荷交换反应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来寻找原子核中的夸克自由度
2
作者 马维兴 王思问 张高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利用50MeV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DCX),研究了原子核内夸克自由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六夸克集团模型,虚π散射以及双核子电荷交换散射的常规机制等理论结果与^(14)C(π^+,π^-)^(14)O(g.s.)和^(18)O(π^+,π^-)^(18)Ne(g.s.)的实验数... 本文利用50MeV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DCX),研究了原子核内夸克自由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六夸克集团模型,虚π散射以及双核子电荷交换散射的常规机制等理论结果与^(14)C(π^+,π^-)^(14)O(g.s.)和^(18)O(π^+,π^-)^(18)Ne(g.s.)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六夸克集团的机制成功地解释了角分布的朝前峰以及0°角的大的截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反应 集团模型 角分布 前峰 实验数据 微分截面 中间态 谐振子 结构效应 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超 刘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 (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 ,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一个近似...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 (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 ,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一个近似理论模式 ,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 ,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 ;磁暴越强烈 ,注入区高度越低 ,环电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 ;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 ;EN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 ;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 ,H ,O ,He 3种ENA的能谱分布不同 ;在 10~ 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 ,易于观测 ;环电流区H ,O两种ENA通量较强 ,有利于观测 ;而环电流区HeENA通量很弱 ,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 ,双星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 ;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一些观测 ;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原子成像 卫星探测 磁暴 环电流离子 电荷交换反应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钠离子簇的能级和幻数性质
4
作者 王广厚 罗文东 韩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76-276,共1页
由几个到上千个原子构成的离子簇,其几何结构和物理性质与大块晶体物质都有很大不同。离子簇的大量奇异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尺寸,而且与其原子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碱金属离子簇是适于这一研究的典型系统而近年来在实验和理论上受到极大... 由几个到上千个原子构成的离子簇,其几何结构和物理性质与大块晶体物质都有很大不同。离子簇的大量奇异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尺寸,而且与其原子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碱金属离子簇是适于这一研究的典型系统而近年来在实验和理论上受到极大关注。其中大量研究集中于其幻数性质,即包含某些特定原子数的簇展现出与簇稳定性相关的临界性质。实验测得的幻数与簇的具体形成条件有关。但电荷交换反应、光吸收截面等的测量及质谱分析都表明,N=8,20构成钠离子簇的幻数。此外,质谱分析还表明,N=40,58,92也是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簇 幻数 电荷交换反应 原子构成 金属钠 质谱分析 吸收截面 晶体物质 能级结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