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K/BCP体系电致激基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滕枫 王元敏 +1 位作者 徐征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1,共3页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于复合区域扩展,BCP分子可以与PVK充分接触,因此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更强。不论是在双层器件还是在混合型器件中,随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都会增强,而混合型器件更加明显,当电压比较高时,器件只有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了,而没有本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激基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 混合型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子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双重发光的白光OLED 被引量:3
2
作者 檀康明 闫敏楠 +4 位作者 王英男 解令海 钱妍 张宏梅 黄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7-1064,共8页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以得到理想的白光电致发光。将TPE-4Br和TPE-3Br掺杂于mCP中作为发光层,以TAPC和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分别制备器件A和器件B,所得器件在操作电压为9 V时的色坐标分别为(0.32,0.33)和(0.31,0.34)。其中器件B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364.66 cd?m^(-2)与0.79 cd?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激基复合物 四苯乙烯:固态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D/PBD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雷俊峰 郝玉英 +2 位作者 樊文浩 房晓红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是电子从PBD-转移至TPD+形成的电荷转移态;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最低空轨道(LU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PBD-的一侧;它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TPD+的一侧;且前线分子轨道无重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能隙为1.3eV,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能级差1.6eV相近。在理论上说明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是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电子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电致激基复合物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B^+Zn(4-TfmBTZ)_2^-]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龙 孟维欣 +3 位作者 许慧侠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射逐渐增强,器件发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电压下的发光颜色由蓝白到白逐步变为黄白。NPB掺杂摩尔分数为5%时,器件性能最优,在6~9 V的电压下,器件的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28~0.32,0.33~0.35),显色指数为83.3~91.2,最大电流效率为0.87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4-三氟甲-2-羟)]苯并噻唑锌 电致激基复合物 白光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K:NPB掺杂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涛 于军胜 +3 位作者 李璐 文雯 唐晓庆 蒋亚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9-814,共6页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Mg:Ag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功能层中PVK和NPB的质量比为1:1时器件性能最好,在该器件的电致光谱中,除了NPB的本征谱峰外,在长波方向还出现了一个位于640nm处的谱峰,这是PVK和NPB产生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并且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强度也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PVK:NPB掺杂体系 电致激基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芴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华靖 阮政 +1 位作者 蒋亚东 蒋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8-1703,1707,共7页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不高。为了调制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强度,用薄层的CBP作为隔离层加入到NPB和BDHFLYDFLQ材料之间。随着CBP厚度增加,激基复合物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都被消除。当器件中CBP厚度为6nm时,器件中只有BDHFLYDFLQ激子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要明显高于有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器件,同时器件的启亮电压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芴类小分子衍生物 复合物 电致激基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