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体合成及四环素的灵敏检测
1
作者 杨延梅 冉雨晴 王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镧系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导电性好、比表面积高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一种导电性好的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GO-Tb-COP)电致化学发光(ECL)阴极发光体.相对于传统配合物(如Tb-COP),GO-Tb-COP具有更高的ECL强度、更强的导电性和更大的比... 在镧系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导电性好、比表面积高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一种导电性好的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GO-Tb-COP)电致化学发光(ECL)阴极发光体.相对于传统配合物(如Tb-COP),GO-Tb-COP具有更高的ECL强度、更强的导电性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其原因是GO增加了GO-Tb-COP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进而加速内部电荷传输,提高其自身的电化学活性,最终实现强的ECL发光信号.以环境污染物四环素(TC)为信号猝灭靶分子,GO-Tb-COP为ECL发光体,立方体二氧化铈(CeO_(2))为共反应促进剂和信号稳定剂,过硫酸根离子(S_(2)O_(8)^(2-))为共反应试剂,构建了用于TC检测的三元ECL传感器,其检出限低至0.44 p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具有高的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实际样品TC的检测.通过增强配合物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提高镧系配合物ECL性能的策略,为合成高效镧系配合物ECL发光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镧系配合物 电致化学发光 四环素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d^(2+)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研究
2
作者 宋珍勇 王婷婷 +2 位作者 吴芳辉 吴孔林 周经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详细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相态及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强了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的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g-C_(3)N_(4)更强的ECL发光信号,由此触发了因Cd^(2+)阻抑作用引起的更为灵敏且线性检测范围更宽的ECL响应变化。该复合材料构筑的传感器检出限低(3.98nmol/L),选择性和重现性佳,用于真实样品中Cd^(2+)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石墨相氮化碳 TbVO_(4) 复合材料 电致化学发光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体的合成及肾上腺素传感检测
3
作者 王存 许韶菡 +5 位作者 张玉乾 张瑶瑶 龚涛 文容 廖宇航 任彦荣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60,共10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α-Tb-CCP、β-Tb-CCP和γ-Tb-CCP)阴极电致化学发光(ECL)体,同时筛选出ECL信号最高的β-Tb-CCP。β-Tb-CCP的ECL信号最强主要归因于其小的尺寸和表面孔径。最后,以β-Tb-CCP为发光体,肾上腺素(EP)...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α-Tb-CCP、β-Tb-CCP和γ-Tb-CCP)阴极电致化学发光(ECL)体,同时筛选出ECL信号最高的β-Tb-CCP。β-Tb-CCP的ECL信号最强主要归因于其小的尺寸和表面孔径。最后,以β-Tb-CCP为发光体,肾上腺素(EP)为信号猝灭剂,花状的氧化锌为ECL信号稳定剂和共反应加速剂,构建了灵敏检测EP的ECL传感器。结果表明,在0.1pmol·L^(-1)~10 mmol·L^(-1)的范围内,EP的检测限为18.2 fmol·L^(-1)(S/N=3)。此外,将构建的传感方法用于2批次商用盐酸EP注射液含量检测,结果与注射剂声明的EP含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电致化学发光 肾上腺素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树萍 邢珂 +1 位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5-334,共10页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灵敏检测。首先,该文总结了经典ECL检测体系及基于新型发射物和共反应物的检测体系,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发射物中金属纳米团簇和量子点的最新进展,举例阐述其ECL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其次,综述了ECL传感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ECL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助力未来食品检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发射物 共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秀雯 袁景利 +2 位作者 张艳 张晓波 曹际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69-279,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各种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检测,其中,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实时检测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各种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检测,其中,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实时检测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提高传感器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基于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材料在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性能表现,探讨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特异性等,并展望了未来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传感器性能以及优化微流控平台的应用,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挑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快速检测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6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10-乙羧基吖啶-9-羧酸苯酯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敏丽 刘传之 +1 位作者 何品刚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63-2066,共4页
研究了碘化 1 0 -乙羧基吖啶 -9-羧酸苯酯 ( CACPEI)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结果表明 ,在 KNO3 介质中 ,于 Pt电极上施加正矩形脉冲电压时 ,1 0 -乙羧基吖啶 -9-羧酸苯酯产生很强的电致化学发光 ( ECL)信号 ,信号强弱受电化学参数和发光... 研究了碘化 1 0 -乙羧基吖啶 -9-羧酸苯酯 ( CACPEI)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结果表明 ,在 KNO3 介质中 ,于 Pt电极上施加正矩形脉冲电压时 ,1 0 -乙羧基吖啶 -9-羧酸苯酯产生很强的电致化学发光 ( ECL)信号 ,信号强弱受电化学参数和发光反应条件的影响 ,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在最佳条件下发光信号与 CACPEI的浓度在 5 .0× 1 0 - 1 0 ~ 1 .2× 1 0 - 7g/ 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可达 2 .4× 1 0 - 1 0 g/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碘化10-乙羧基吖啶-9-羧酸苯酯 化学发光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分离测定中药马尿泡中的托烷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22
8
作者 任小娜 马永钧 +3 位作者 周敏 霍淑慧 姚俊丽 陈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等实验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20mmol/L的磷酸盐(pH8.0)-7%(体积分数)甲醇为运行液,各组分在6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n=12)。并将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中药马尿泡根茎中的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8g/kg和4.43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修饰 托烷类生物碱 马尿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麻黄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与甲基麻黄碱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永钧 李琼琳 +3 位作者 王伟峰 周敏 何春晓 刘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混合药物可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10、0.025~25、0.05~1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但斜率略不同的两区段型线性关系,总的线性响应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以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的3种混合药物合成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其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小于4.5%和0.95%。该方法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原药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 离子液体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抗体的标记及其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庄惠生 王琼娥 +2 位作者 陈国南 黄金陵 林培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194-1199,共6页
用自制的异硫氰酸异鲁米诺标记 AFP抗体 ,标记率平均为 0 .40 ;标记的抗体免疫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效率基本不变 ;研究了标记反应、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和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 ,建立了一种测定甲胎蛋白 ( α fetoprotein,简称 AFP)的双... 用自制的异硫氰酸异鲁米诺标记 AFP抗体 ,标记率平均为 0 .40 ;标记的抗体免疫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效率基本不变 ;研究了标记反应、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和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 ,建立了一种测定甲胎蛋白 ( α fetoprotein,简称 AFP)的双抗夹心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 ,并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的 AFP,方法线性范围为 5.0~ 1 0 0 .0 ng m L,检测限为 2 .0 ng m L,本方法与放射免疫法比较 ,相关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ECLIA 甲胎蛋白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玉杰 周敏 +4 位作者 马永钧 司长代 米娟 刘彩云 陈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2,548,共7页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抗霉素B可在4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多抗霉素B浓度的对数值在质量浓度为1.0×10-4~5.0×10-4 g/L和5.0×10-4~5.0×10-2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9.2×10-5 g/L。对5.0×10-3 g/L多抗霉素B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ECL强度和迁移时间的日内及日间RSD值均小于5%。将该法用于膨润土、高岭土及黄土中多抗霉素B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4%;多抗霉素B在3种土壤中吸附2 h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9.0%、45.5%和40.4%,表明3种土壤对多抗霉素B的吸附能力依次为膨润土>高岭土>黄土,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比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 多抗霉素B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碧海 马鹏 +2 位作者 张曼 董超振 华中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18,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pq)2Ir(p...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pq)2Ir(phen)](PF6)和2[(dpq)2Ir(phen)](PF6)波峰在554.5 nm和566.5 nm处,发射黄色光;3[(pqcm)2Ir(phen)](PF6)和4[(pqca)2Ir(phen)](PF6)波峰在621 nm和618.5nm处,发射红色光。几种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在2.5%~7.9%之间,配合物1的量子效率最高,为7.9%。配合物1的电致发光效率是最好的,在相同条件下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9.50倍,表明该铱配合物在电致化学发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光物理性质 电致化学发光 邻菲罗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替洛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兴旺 吕鉴泉 曾昭睿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基于碱性介质中,阿替洛尔对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在线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替洛尔含量。拟定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进样量少的特点。该法对于阿替洛尔的检出限为0.1μg/mL,线性范围0.5... 基于碱性介质中,阿替洛尔对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在线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替洛尔含量。拟定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进样量少的特点。该法对于阿替洛尔的检出限为0.1μg/mL,线性范围0.5~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 阿替洛尔 兴奋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鼻炎康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麻黄碱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迎春 任传清 +2 位作者 郝亮 王建伟 聂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76,共4页
基于马来酸氯苯那敏(Ch)和盐酸麻黄碱(Ep)同时增强联钌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特性,利用Ch和Ep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时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时间分辨电致化学发光同时在线检测鼻炎康片中Ch和Ep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保... 基于马来酸氯苯那敏(Ch)和盐酸麻黄碱(Ep)同时增强联钌吡啶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特性,利用Ch和Ep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时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时间分辨电致化学发光同时在线检测鼻炎康片中Ch和Ep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保持初始电位1.20V、运行高压为15kV、pH为10.5的NaH_2PO_4-Na2HPO_4缓冲液(添加10%乙腈和5%甲醇)的分离条件下,以及工作电极电位为1.2V、电动进样13kV和进样时间10s、pH=8的磷酸盐作为运行缓冲液的检测条件下,Ch和Ep在6min内可实现分离与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7)~2.0×10^(-4) mol/L和3.8×10^(-7)~6.0×10^(-4) mol/L,检出限分别为4.0×10^(-8) mol/L和1.5×10^(-8) mol/L(n=11),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9%和2.2%,方法的RSD分别为3.9%和4.6%,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97%和9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麻黄碱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 联钌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间接电致化学发光灵敏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在尿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彦明 曹俊涛 郑艳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2,共2页
A new method for sensitive and rapid indirec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ECL)detection of norepinephrine(NE),synephrine,and isoproterenol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was developed.IECL detection is based on their... A new method for sensitive and rapid indirec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ECL)detection of norepinephrine(NE),synephrine,and isoproterenol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was developed.IECL detection is based on their quenching effects on Ru(bpy)2+3/tripropylamine(TPA)system.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detection limits(S/N=3)were 2.6×10-8 mol/L for NE,6.6×10-9 mol/L for synephrine,and 8.4×10-8 mol/L for isoproterenol.The RSD of migration time and peak area were less than 1.3% and 4.4%,respectively.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NE in the urine samples of 10 healthy people and 10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 of N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间接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糖尿病肾病患者 去甲肾上腺素 尿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李氏禾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小平 刘涛 +1 位作者 屈太原 李建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6,共5页
利用巯基乙酸水热法合成出表面修饰—COOH的CdTe量子点,并将CdTe量子点(QDs)连接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CdTe/Fe3O4磁性量子点。通过磁力将磁性量子点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在pH7.5的PBS缓冲溶液中,H2O2可使CdTe量子点产生电致化学发... 利用巯基乙酸水热法合成出表面修饰—COOH的CdTe量子点,并将CdTe量子点(QDs)连接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CdTe/Fe3O4磁性量子点。通过磁力将磁性量子点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在pH7.5的PBS缓冲溶液中,H2O2可使CdTe量子点产生电致化学发光,H2O2浓度在4~100μ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4μ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并成功地应用于李氏禾草汁原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该研究借助纳米Fe3O4的磁力特征,使敏感膜易于形成和更新分离,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起到增强发光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量子点 修饰 过氧化氢 电致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根电致化学发光及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瑞娟 钟坚海 +2 位作者 郎小玲 陈燕红 陈小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本文报道了玻碳电极上过硫酸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在0^-1.8 V电位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探究溶液pH值对该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pH 6.0时发光强度最大且最稳定。基于抗... 本文报道了玻碳电极上过硫酸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在0^-1.8 V电位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探究溶液pH值对该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pH 6.0时发光强度最大且最稳定。基于抗坏血酸对该体系的发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发光强度与抗坏血酸浓度的对数在2×10^(-10)~8×10^(-8)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10)mol·L^(-1)。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市售Vc片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7.5%~105.0%之间。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根 电致化学发光 玻碳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志兵 杨佳 +2 位作者 张小军 杨志明 汪敬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基于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都能增强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建立了一种分离检测海珠喘息定片中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考察了联吡啶钉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PBS)浓度及其pH... 基于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都能增强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建立了一种分离检测海珠喘息定片中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考察了联吡啶钉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PBS)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分离、检测体系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海珠喘息定片中的盐酸去氯羟嗪和盐酸氯丙那林在4min内可实现分离检测,其线性范围均为5×10^-7-1×10^-5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4和0.9990),检出限分别为1.05×10^-7mol/L和6.98×10^-9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去氯羟嗪 盐酸氯丙那林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灵敏检测毒品类生物碱及在尿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彦明 田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ephedrine hydrochloride(ME),thebaine,codeine phosphate(CP),and acetylcodeine(AC) was established by CE-ECL with ionic liquid(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ephedrine hydrochloride(ME),thebaine,codeine phosphate(CP),and acetylcodeine(AC) was established by CE-ECL with ionic liquid(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BMIMBF4).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E separation,ECL det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ionic liquid(IL)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four analytes were well separated within 8 min using BMIMBF4 as additive in the electrophoretic buffer. Th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limits of ME,thebaine,CP,and AC were 2.1×10-8,1.4×10-7,6.3×10-8,and 3.6×10-8 mol/L(S/N=3),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S/N=10) in real human urine samples were 7.6×10-7 mol/L for ME,3.6 ×10-6 mol/L for thebaine,6.5×10-7 mol/L for CP,and 4.6×10-7 mol/L for AC,respectively. The recoveries of four alkaloid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human urine samples were between 90.0% and 103.5%.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four drug alkaloids in human urine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毒品类生物碱 离子液体 尿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红 何晓晓 +3 位作者 王柯敏 苏婧 陈智峰 晏根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2-1166,共5页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23+]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23+]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基于三聚氰胺与增敏剂三正丙胺氨基结构的相似性,将负载Ru(bpy)23+的MCM-41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检测三聚氰胺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同时,该研究为Ru(bpy)23+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