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为研究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和HH神经元等效电路模型建立3维神经元传输网格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刺激强度I改变而刺激脉宽τ不变、刺激τ改变而I不变、以及刺激剂量(I^2_τ)不...为研究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和HH神经元等效电路模型建立3维神经元传输网格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刺激强度I改变而刺激脉宽τ不变、刺激τ改变而I不变、以及刺激剂量(I^2_τ)不变而强度I与脉宽τ均改变3种刺激方案下各参数分别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存在刺激阈值,分别为25 n A、90.79μs;5.968 29 n A、400μs;112.52 n A、19.746μs。刺激参数大于阈值,神经元产生兴奋且可有效传递。沿轴突z方向(除刺激点)各处动作电位峰值随刺激参数增大基本不变,仅时延变长。刺激点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但脉宽增大时其存在最大峰值。刺激参数小于阈值,神经元无法产生兴奋,沿轴突z方向各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考虑作用效益和技术发展现状,可综合选取出最优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实验甚或临床研究提供刺激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混合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体感联合皮层、运动皮层、前辅助运动区、前额叶皮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为研究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和HH神经元等效电路模型建立3维神经元传输网格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刺激强度I改变而刺激脉宽τ不变、刺激τ改变而I不变、以及刺激剂量(I^2_τ)不变而强度I与脉宽τ均改变3种刺激方案下各参数分别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存在刺激阈值,分别为25 n A、90.79μs;5.968 29 n A、400μs;112.52 n A、19.746μs。刺激参数大于阈值,神经元产生兴奋且可有效传递。沿轴突z方向(除刺激点)各处动作电位峰值随刺激参数增大基本不变,仅时延变长。刺激点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但脉宽增大时其存在最大峰值。刺激参数小于阈值,神经元无法产生兴奋,沿轴突z方向各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考虑作用效益和技术发展现状,可综合选取出最优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实验甚或临床研究提供刺激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