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和抽水蓄能电站的电能价值当量分析及分时电价预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言茂松 童琪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47,共6页
简要介绍了电能价值当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本文旨在应用这一原理和方法,将抽水蓄能电站的抽水与发电过程的经济学特性加以量化,进的而评定其日和年创造的价值,它是在抽水蓄能电站(简称PS电站)系统优化模型[5]的基础上,... 简要介绍了电能价值当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本文旨在应用这一原理和方法,将抽水蓄能电站的抽水与发电过程的经济学特性加以量化,进的而评定其日和年创造的价值,它是在抽水蓄能电站(简称PS电站)系统优化模型[5]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强调抽水蓄能问题的电力系统电能价值当量的分析方法。文中给出了一个含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系统的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抽水蓄能电站 电能价值当量 分时电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三)体系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光宇 肖居承 +3 位作者 范帅 严正 刘敦楠 李祖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1,共12页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源,其短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长期愿景是促使系统具有低调节边际成本。其次,基于对电能价值内涵的再思考,提出了电能双重价值理论,揭示了电能作为商品所具有的生产使用价值和电力电量平衡价值,强调不应基于资源类型而应基于所发挥价值来划分市场主体类型。最后,从商品属性、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多个维度,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该体系由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又可分为互替电量市场与调节电量市场两部分,分别用于反映电能的生产使用价值和平衡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下多区域电力互替品市场形态以及零售商参与电力互替品批发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围绕系统连续平衡而设计,有利于建立公平交易、充分竞争、简单透明的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力互替品 新型电力系统 电能双重价值 互替电量 调节电量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和数据混合驱动的双边协商电力市场合约价格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亚鹏 韩旭 +3 位作者 于旭光 程春田 刘本希 蔡华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9-189,共11页
对双边协商电力市场合约价格的合理预测和预判可以给双边市场运营和监管提供重要支撑。传统电价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可形成稳定时间序列的节点、区域或系统电价,对于具有“一人多单、一单一价”的高度异质性特点的双边协商市场则难以直接... 对双边协商电力市场合约价格的合理预测和预判可以给双边市场运营和监管提供重要支撑。传统电价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可形成稳定时间序列的节点、区域或系统电价,对于具有“一人多单、一单一价”的高度异质性特点的双边协商市场则难以直接适用。中国当前双边协商市场数据类型单一、数据规模小的现状进一步加大了预测难度。为此,提出从微观行为到宏观价格的解决思路,给出了基于电力经济学模型和实证数据混合驱动的预测方案。首先,结合电力市场特征,提出可解释双边市场二元协商机理的公理化经济学模型,将市场主体的电能价值估计值与均衡价格联系起来;然后,基于数据回归的思想建立多主体联合优化模型,逆向求解各主体的价值估计值;最后,结合市场主体的价值最优估计值和所提出的经济学模型,对未知合约成交价格进行预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适应当前数据环境,不仅预测精度高、速度快、鲁棒性好,还可以揭示双边协商市场的微观经济学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双边协商 电价预测 模型驱动 数据驱动 电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