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电缆表面温度推算导体温度的热路简化模型暂态误差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刘刚 雷成华 刘毅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电力电缆运行中导体的温度是确定电缆是否达到载流量的依据,为分析热路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精度,根据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各层温度的热路模型及其简化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推导出了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式,理... 电力电缆运行中导体的温度是确定电缆是否达到载流量的依据,为分析热路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精度,根据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各层温度的热路模型及其简化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推导出了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式,理论上演算了电缆热路完整模型与简化模型之间的误差,并给出该误差与所施加电流的函数关系。同时,设计了直埋电缆的暂态温升试验,根据实测表面温度数据利用简化模型计算了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对比分析了简化模型所计算的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与实测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与实测导体温度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用于工程上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路简化模型 表面温度 导体温度 误差分析 试验验证 电力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在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实 方凯正 +1 位作者 穆道斌 吴伯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4,共4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为3层网络结构,其中输入层中有4个节点,隐含层中有9个神经元,输出层中有1个节点.训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优秀的训练质量,从而保证了预测的精确度.模型的预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为3层网络结构,其中输入层中有4个节点,隐含层中有9个神经元,输出层中有1个节点.训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优秀的训练质量,从而保证了预测的精确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程度高,说明了模型工作的有效性.模型预测电池在较高环境温度(80℃)下以10C倍率放电结束时的表面温度为86.71℃,仅比环境温度高出6.71℃.该模型有助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神经网络模型 电池表面温度 预测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干车削淬硬工具钢表面温度的试验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林虎 黄建龙 +2 位作者 高成秀 林小军 罗文翠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3,共6页
使用PCBN刀具对不同淬硬状态工具钢Cr12MoV进行了精密干车削试验,利用正交回归法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口a_p、走刀量f、工件淬火硬度H、刀尖半径r_ε为影响因素的已加工表面温度θ_W的指数与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同... 使用PCBN刀具对不同淬硬状态工具钢Cr12MoV进行了精密干车削试验,利用正交回归法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口a_p、走刀量f、工件淬火硬度H、刀尖半径r_ε为影响因素的已加工表面温度θ_W的指数与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同时,运用方差法,分析了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a_p、走刀量f、工件淬火硬度日、刀尖半径r_ε的主效应及二次交互效应对已加工表面温度θ_W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ORM指数模型的绝对误差为8.5%,二次RSM多项式模型的绝对误差为2.3%,二次RSM多项式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吻合性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干式硬态车削 淬硬工具钢 已加工表面温度 正交回归法 响应曲面法 方差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vGRU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海表面温度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雪薇 韩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1-538,共8页
为解决传统时间序列网络模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结合不足和批量处理海洋环境要素大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扩展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ConvGRU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以有效体现时空特征,利用样本生成器处理数... 为解决传统时间序列网络模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结合不足和批量处理海洋环境要素大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扩展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ConvGRU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以有效体现时空特征,利用样本生成器处理数据以有效处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批量性问题,并使用1999—2019年海表面温度网格数据(OISST产品),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进行了海表面温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onvGRU模型训练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49℃和99.69%,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52℃和99.64%;使用建立的ConvGRU模型对2020年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了预测,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78℃和99.60%,海表面温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预测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793、97.31%。研究表明,本文中建立的ConvGRU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这为海表面温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温度 ConvGRU 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电缆温度预测改进模型
5
作者 李璐 黄咸家 +3 位作者 毕昆 刘晓爽 罗夏 姜羲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5-962,共8页
区域模型软件CFAST(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Growth and Smoke Transport)是经过美国核管会检验和验证的五款可用于核电评估的火灾模拟软件之一。本文针对火灾条件下的电缆温升,考虑了电缆芯的材料热特性,提出了改进的电缆温度预测... 区域模型软件CFAST(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Growth and Smoke Transport)是经过美国核管会检验和验证的五款可用于核电评估的火灾模拟软件之一。本文针对火灾条件下的电缆温升,考虑了电缆芯的材料热特性,提出了改进的电缆温度预测一维热传导模型。同时,针对ICPMP(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to Evaluate Fire Model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Applications)标准实验5种火灾工况,通过该实验的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其优于原模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火灾 电缆失效时间 电缆表面温度预测模型 区域模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贴附射流影响下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孟锦程 毕晨 +1 位作者 王艺 金梧凤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268-275,共8页
针对冬季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较低造成的辐射不对称问题,开展了内循环贴附射流加热玻璃幕墙内表面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0.6 m和1.2 m高度处(人体坐姿膝盖与头部位置)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加... 针对冬季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较低造成的辐射不对称问题,开展了内循环贴附射流加热玻璃幕墙内表面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0.6 m和1.2 m高度处(人体坐姿膝盖与头部位置)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加入贴附射流可有效提高外窗(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从而缓解外窗(玻璃幕墙)内表面与其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差较大引起的辐射不对称问题。此外,由预测模型可知,0.6 m高度处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与内循环贴附射流送风速度、室外温度成正比,与玻璃幕墙传热系数、水平距离、内循环贴附射流送风口安装距、送风角度成反比;1.2 m高度处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与各影响因子为非线性关系。各影响因子中贴附射流送风速度对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影响最显著,其对0.6 m,1.2 m高度处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贡献率分别为43.2%,28.2%;贴附射流送风口安装距离对0.6 m和1.2 m高度处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贡献率分别为13.8%,23%;贴附射流送风角度贡献率较小,其中送风角度对0.6m高度处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并无显著影响,可忽略不计;研究所得温度预测模型与辐射不对称温度计算公式相结合,可为建立内循环贴附射流送风运行策略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内表面温度 预测模型 贡献率 内循环贴附射流 辐射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年际信号时间序列的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德杨 郑飞 陈权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有效地分解了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时间序列,得到其不同尺度的、不同特征的子序列(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在此基础上,...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有效地分解了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时间序列,得到其不同尺度的、不同特征的子序列(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在此基础上,利用在预测长期、复杂、非线性变化的时间序列上具有显著优势的滑动自回归机器学习(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开展GMST年际信号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LSTM能很好地拟合并预测了长程相关性强的子序列(第2~6个IMF),而代表GMST年际尺度变化的IMF1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太平洋大西洋多重气候信号的影响和调制,因此进一步将3个气候指数作为预报前兆因子加入预测模型来更准确地预测IMF1的时间演变。通过利用多套GMST数据的对比,最终选定了考虑实时ENSO信息的LSTM(ENSO)模型来提前预测年际GMST信号,并预测2020年将有较大概率会成为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 年际信号时间序列预测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自然通风条件下横向多层电缆火灾实验及其烟气层温度预测模型验证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煜宏 祝赫 黄咸家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5-979,998,共6页
核电厂内电缆火灾分析是核安全分析重要内容。核电厂内横向多层电缆火灾,即多个电缆桥架在横向方向同时燃烧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针对核电厂内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横向多层电缆燃烧热烟气层温度的预测,进行了横向三层电缆桥架电缆燃烧实验... 核电厂内电缆火灾分析是核安全分析重要内容。核电厂内横向多层电缆火灾,即多个电缆桥架在横向方向同时燃烧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针对核电厂内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横向多层电缆燃烧热烟气层温度的预测,进行了横向三层电缆桥架电缆燃烧实验及重复实验。基于室内中心处纵向温度分布,自然通风条件下电缆燃烧形成的室内热环境可以分为三层,即上热烟气层,下冷空气层以及中间的过渡区域。根据实验数据对MQH公式应用于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横向多层电缆桥架火灾热烟气层预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通过比较模型预测温度与实测热烟气层温度,可以看出MQH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烟气层最高温度,其相对误差为1%。但是,由于该模型没有考虑烟气层的扩散时间,以及热烟气与墙壁和顶棚之间的热传递时间,其全局误差达到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电缆火灾 核电厂 烟气层温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条件下电缆绝缘失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强 张佳庆 +2 位作者 任士敬 李金梅 王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80,共6页
通过物理模型简化方法、导热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模型输入参数确定等研究,建立了火灾条件下电缆绝缘失效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将电缆内部结构简化为一维三层物理模型,给出简化后电缆物理模型内部结构参数计算方法;通过基本假设... 通过物理模型简化方法、导热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模型输入参数确定等研究,建立了火灾条件下电缆绝缘失效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将电缆内部结构简化为一维三层物理模型,给出简化后电缆物理模型内部结构参数计算方法;通过基本假设构建表征电缆内部温度分布的导热微分方程式,建立以混合层热扩散系数、火场环境温度变化和电缆绝缘失效温度为输入参数的电缆绝缘失效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计算输入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ZR-YJV电缆在SDR-1型电缆热辐射实验炉中开展实验,获得电缆绝缘失效温度、绝缘失效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绝缘失效时间的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绝缘失效 预测模型 导热微分方程 热辐射 失效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电电缆磁场辐射的预测模型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向明 腾腾 +3 位作者 黄垂兵 赵治华 潘启军 纪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5,共6页
基于磁场叠加原理,建立了单相、三相、并联单相、并联三相供电电缆常见布局方式下的磁场辐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降低电缆磁场辐射的优化布局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把握供电电缆磁场辐射的决定因素,... 基于磁场叠加原理,建立了单相、三相、并联单相、并联三相供电电缆常见布局方式下的磁场辐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降低电缆磁场辐射的优化布局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把握供电电缆磁场辐射的决定因素,可用于快速指导供电电缆的优化设计,以避免反复的仿真或实验试探,缩短设计时间,降低设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电缆 磁场辐射 预测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同轴电缆组件PIM的简单模型
11
作者 李义胜 梁建刚 徐安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同轴电缆组件中PIM问题的研究是现代大功率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同轴电缆组件的等效模型 ,根据此模型可以预测电缆组件产生的PIM与频率、电缆长度的关系 ,这对于通信系统中电缆组件的要求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PIM 同轴电缆 等效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LSSVM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头温度预测 被引量:21
12
作者 何邦乐 黄勇 +1 位作者 叶頲 徐浩森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高压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是反映电缆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接头温度进行精确预测可提高电缆安全运行水平。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适用于电缆接头的温度预测模型,并给出了预测方法的具体步骤。模型以电缆接头的历史温度、环境温度、湿... 高压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是反映电缆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接头温度进行精确预测可提高电缆安全运行水平。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适用于电缆接头的温度预测模型,并给出了预测方法的具体步骤。模型以电缆接头的历史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和线芯/护层电流比为输入样本,电缆接头的表面温度为输出。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的标准化参数和正则化参数进行动态寻优。以上海某110 k V电缆接头为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电缆接头温度,预测精度高,为电缆温度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接头温度预测模型 LSSVM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改进PSO算法的电缆接头温度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樊浩 宁博扬 何森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21期53-56,共4页
为了获得更高的电缆接头温度预测精度,引入了粒子群(PSO)优化算法来动态寻优标准化参数。以PSOSVM算法对电缆接头温度进行预测,生成相应的训练与测试样本。通过训练样本来计算PSO-SVM模型乘子λ及其偏差量B,再根据计算得到的B与λ处理... 为了获得更高的电缆接头温度预测精度,引入了粒子群(PSO)优化算法来动态寻优标准化参数。以PSOSVM算法对电缆接头温度进行预测,生成相应的训练与测试样本。通过训练样本来计算PSO-SVM模型乘子λ及其偏差量B,再根据计算得到的B与λ处理测试样本获得模型精度与预测效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SO-SVM方法可以预测得到更加符合实测值的结果,获得比SVM预测方法更优的相对误差,得到的优化参数是完全有效的。大小不一样的数据样本会对预测结果精度造成明显影响,其中样本较多时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接头温度预测模型 SVM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
14
作者 陈俊豪 陶霰韬 +2 位作者 叶刚 常航瑞 黄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395,I0032,共9页
该文提出并推导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采用预测模型法,分别选用Helmroth模型、Piringer模型、Brandsch模型和Limm-Hollifield模型对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进行推导和简化,并选择3种最常用的修复液主成分甲基苯基二甲... 该文提出并推导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采用预测模型法,分别选用Helmroth模型、Piringer模型、Brandsch模型和Limm-Hollifield模型对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进行推导和简化,并选择3种最常用的修复液主成分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phenyl-methyldimethoxysilane,PMDMS)、三甲基甲氧基硅烷(trimethyl-methoxysilane,TMMS)和二甲基二丁氧基硅烷(dimethyl-dibutoxysilane,DMDB)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在聚乙烯中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值。同时,使用分子动力学法得到各成分相对扩散系数的模拟值,并将计算值分别与模拟值以及文献中的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模型中,选用LimmHollifield模型用于计算相对扩散系数时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与扩散系数相比,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更简便且结果取值更直观。因此,选用Limm-Hollifeld模型计算的相对扩散系数作为修复液选型的指标更为准确而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修复液 相对扩散系数 预测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腐蚀下的交联聚乙烯电缆老化特性及机理
15
作者 张东东 张文博 +3 位作者 揭晓 郏永强 马壮 乔新涵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3-2001,共9页
基岩磨损、船舶锚害、护套腐蚀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海缆绝缘直接暴露在海水环境中,严重影响海底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水环境对XLPE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搭建了加速海水腐蚀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 基岩磨损、船舶锚害、护套腐蚀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海缆绝缘直接暴露在海水环境中,严重影响海底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水环境对XLPE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搭建了加速海水腐蚀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时间XLPE切片加速海水腐蚀试验;继而通过工频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了海水对试品击穿特性的影响;接着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试验,分析了绝缘材料理化特性;最后搭建海水腐蚀XLPE绝缘分子动力学模型,结合试验结果揭示了海水环境下的XLPE绝缘材料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高温导致的重结晶作用,在海水的持续作用下,XLPE试样的结晶度会先小幅度升高再逐渐下降,因此导致击穿电压也先升高再降低;随着海水腐蚀时间的增加,海水的渗透作用导致XLPE体系部分化学键断裂,分子链被破坏,且XLPE体系带隙减小,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所需的能量减少,这也是XLPE绝缘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基于海水腐蚀XLPE的分子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温度、时间的海水腐蚀交联聚乙烯击穿场强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海水环境下交联聚乙烯击穿场强。研究结果对揭示海底极端环境下交联聚乙烯绝缘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海底电缆 绝缘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Laplace方法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动态计算 被引量:42
16
作者 雷鸣 刘刚 +1 位作者 赖育庭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0-1154,共5页
电缆线芯温度是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针对电缆线芯温度难于实时监测的问题,结合电缆传热学原理,提出基于电缆实际运行电流和表面温度计算电缆线芯温度的方法。首先建立电缆线芯温度动态计算的热路模型,进一步推导出计算电缆线芯温度... 电缆线芯温度是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针对电缆线芯温度难于实时监测的问题,结合电缆传热学原理,提出基于电缆实际运行电流和表面温度计算电缆线芯温度的方法。首先建立电缆线芯温度动态计算的热路模型,进一步推导出计算电缆线芯温度的Laplace热路模型;然后剖分连续运行电流为阶跃输入值,并代入基于集中参数法所建立的Laplace热路模型,从而实现连续变化电流作为电缆线芯温度计算的实时输入量。通过试验研究和误差分析,基于电缆表面温度和实际运行电流实时计算线芯温度方法可以满足线芯温度实时监测,进一步研究分析能够实现载流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计算 线芯温度 电缆表面温度 动态响应 热路模型 Laplac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储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邦堂 李相方 +2 位作者 孟悦新 杜辉 付小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前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已逐渐替代钻杆地层测试(DST)来完成流体取样和储层产能评价等任务,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国产大排量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器(ERCT)的研制成功,如何充分发挥其泵抽能力强、取样功能完备和测试取样信息丰富... 目前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已逐渐替代钻杆地层测试(DST)来完成流体取样和储层产能评价等任务,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国产大排量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器(ERCT)的研制成功,如何充分发挥其泵抽能力强、取样功能完备和测试取样信息丰富的优势来精确评价油气储层的产能已成为当务之急。现有电缆地层测试(WFT)产能预测方法还无法达到中途测试(DST)产能预测精度,且存在较大误差。文中首先对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产能预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渗透率使用取样渗透率校正预测试渗透率,并对测井渗透率逐点刻度,最后建立了直接计算各小层产量的数值积分单相、两相储层产能评价模型,在中海油服某海上油田的电缆地层测试及产能评价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地层测试 模型建立 产能预测 渗透率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检测量的XLPE电缆绝缘老化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登淑 王昕 +2 位作者 吴健儿 赵明 姚广元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针对XLPE电缆绝缘老化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以绝缘状态检测项目为基础,提出基于多个特征检测量的偏最小二乘(PLS)老化时间预测模型。首先针对现有的数据样本较小及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 针对XLPE电缆绝缘老化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以绝缘状态检测项目为基础,提出基于多个特征检测量的偏最小二乘(PLS)老化时间预测模型。首先针对现有的数据样本较小及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优化模型主成分得分向量;然后利用最新得分向量建立LSSVR-PLS老化时间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回归参数T检验法对比检验了模型非线性处理能力,对杭州某区域多根110 kV XLPE电缆样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适用于电缆检测量小样本数据的处理,能够消除原始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准度,对电缆的运维及电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特征检测量 老化时间 多重共线性 LSSVR-PLS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力电缆的随机电热退化模型(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Swati Sachan Rui Wen +2 位作者 Yong Xiang Leiming Yao Chengke Zho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8-1187,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model the stochastic electro-thermal degradation accumulation in cables.The cable life and the reliability are predicted by estimating the accumulated electro-thermal degrada... In this paper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model the stochastic electro-thermal degradation accumulation in cables.The cable life and the reliability are predicted by estimating the accumulated electro-thermal degradation during seasonal load cycles.The degradation is considered,in a novel approach,as stochastic in nature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insulation raw material and in oper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estimation of life by using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life model,simulation of degradation accumulation process under electro-thermal stress in each season of the year based on Miner’s cumulative damage theory and reliability prediction from a probabilistic point of view.A case study is demonstrated on 10 k V XLPE cables which are directly buried in the UK and China.Results show that,the electro-thermal life of the cable is 56 and 69 years in China and the UK,respectively at 50%failure probability,or the life of the cable in the UK would be 13 years longer than in China,when other stresses such as mechanical and environmental are also considered and assumed to be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退化模型 随机 可靠性预测 电热 使用寿命 积累过程 季节性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聚氯乙烯电缆剩余寿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占宇 纪玉龙 +2 位作者 刘宏甲 周创成 孙玉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4-1289,共6页
为对船用聚氯乙烯电缆的剩余寿命进行无损快速评估,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剩余硬度保留率来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对船用聚氯乙烯电缆进行快速热老化试验,并对其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硬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拟合... 为对船用聚氯乙烯电缆的剩余寿命进行无损快速评估,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剩余硬度保留率来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对船用聚氯乙烯电缆进行快速热老化试验,并对其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硬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拟合得到不同工作温度下老化时间和剩余硬度保留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基于硬度的船用聚氯乙烯电缆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剩余硬度保留率能够用来评估船用聚氯乙烯电缆的实际老化情况,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就能完成对船用聚氯乙烯电缆使用状况的无损评估,与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电缆 聚氯乙烯 老化分析 硬度检测 剩余寿命 快速评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