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段电缆中局部放电脉冲信号的传输特性及耦合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旭泽 段然 +1 位作者 任明 谭笑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2-9,共8页
对于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通过局部放电的测量,可以检测到电缆本体或附件中多种潜在的绝缘缺陷。当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中传播时,脉冲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针对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传播时的脉冲波形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不同耦合带... 对于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通过局部放电的测量,可以检测到电缆本体或附件中多种潜在的绝缘缺陷。当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中传播时,脉冲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针对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传播时的脉冲波形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不同耦合带宽对信号检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当电缆发生局部放电时,脉冲信号幅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但脉冲视在放电量衰减幅度相对较小;宽带耦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其电荷校准曲线误差较大,并且会导致信噪比降低,缺陷检出度下降;窄带耦合虽然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电荷校准曲线,却会导致脉冲波形发生叠加,影响故障点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局部放电 传输特性 高频衰减 匹配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500 kV海底电缆登陆段载流能力提升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列翔 欧阳本红 +3 位作者 刘宗喜 翟浩琪 李特 程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21-3428,共8页
为比较500 kV海底电缆登陆段载流能力不同提升方案的效果,建立了海底电缆登陆段连同电缆沟在内的3维电–热耦合物理和数学模型,分析了电缆沟内电缆周围介质的流速(流体介质)、导热系数、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海缆的布置方式等因素对载流能... 为比较500 kV海底电缆登陆段载流能力不同提升方案的效果,建立了海底电缆登陆段连同电缆沟在内的3维电–热耦合物理和数学模型,分析了电缆沟内电缆周围介质的流速(流体介质)、导热系数、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海缆的布置方式等因素对载流能力提升的影响,比较了冷水管循环冷却、回填特殊土壤和充满海水3种方法对海缆登陆段载流量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电缆沟内的流体介质沿电缆径向强迫流动,能充分发挥电缆沟内冷却系统的吸热作用;海底电缆周围介质的导热系数越大,海缆导体中产生的焦耳热可越快地消散,从而有效降低电缆导体温升,有利于提升海缆载流量。研究结果对海底电缆的选型和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登陆 载流能力 冷却水管 回填土壤 充水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补偿复合电流判据的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方法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昊 刘怀宇 +2 位作者 姚凯 马兆兴 孙小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179,共8页
长期以来,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基于对漏电电流变化特征以及现有监测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自补偿复合电流判据的变电站交流系统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动力电缆两端剩余电流和单相电... 长期以来,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基于对漏电电流变化特征以及现有监测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自补偿复合电流判据的变电站交流系统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动力电缆两端剩余电流和单相电流信息,构建由稳态剩余电流判据、剩余电流增量判据、稳态剩余电流差动判据、单相剩余电流差动判据相结合的复合判据,实现对长段电缆不对称漏电、三相漏电的可靠辨识。仿真计算和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监测交流系统长段动力电缆各种漏电故障,提升站内交流系统智能运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 差流 动力电缆 复合电流判据 漏电监测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矢量复合判断指标的变电站动力电缆漏电检测算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沙浩源 郭涛 +5 位作者 赵学华 何茂慧 邓凯 朱超 陈昊 李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76,共9页
为提高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复合判据的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检测算法。首先对现有方法中无法检测三相漏电故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引入空间矢量的概念,将剩余电流数据转换为空间矢量圆,提出了... 为提高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复合判据的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检测算法。首先对现有方法中无法检测三相漏电故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引入空间矢量的概念,将剩余电流数据转换为空间矢量圆,提出了剩余电流差流、A相漏电流以及空间矢量圆半径变化率3个漏电状态判断指标。并建立了针对电缆不平衡漏电及三相漏电故障的类型判断机制,实现了对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状态及类型的准确检测。最后,通过仿真及江苏电网某500 kV变电站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对不平衡漏电故障、故障演变过程以及三相漏电故障的判断,丰富了电缆漏电故障的诊断信息,有效提高了对变电站漏电问题的分析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电站 动力电缆 剩余电流 空间矢量 漏电类型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公山微波站遭雷击
5
作者 李景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3-83,共1页
本文对鸡公山微波站的一次典型雷击事故进行分析,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防范和整改措施。
关键词 微波站 雷击 防范 电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