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VDS长距离传输电缆模型参数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冰 文丰 袁小康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0-64,共5页
针对双绞线在信号高速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百米以上信号衰减损耗就会加剧的情况,设计了百米电缆参数模型,以RLCG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其基础上估计电缆的衰减特性,结果通过对两种常用型号电缆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试的数据,与模型仿... 针对双绞线在信号高速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百米以上信号衰减损耗就会加剧的情况,设计了百米电缆参数模型,以RLCG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其基础上估计电缆的衰减特性,结果通过对两种常用型号电缆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试的数据,与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10~200 MHz的频率范围内,两者的误差不超过0.5 dB,这表明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参数模型上估计的电缆损耗特性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为研究双绞线快速、远距离可靠地传输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DS 电缆模型 RLCG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线路参数模型的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测距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姜杰 王鹏 +2 位作者 黄正炫 刘声惠 程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基于构建的考虑多阶距离无穷小的配网电缆分布参数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利用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同步故障信息来定位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搜索法的仿真结果... 基于构建的考虑多阶距离无穷小的配网电缆分布参数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利用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同步故障信息来定位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搜索法的仿真结果比较,选择测距精度更高的搜索法来作为测距方法。搜索法是在整条线路上从两端搜索计算零序电压值误差最小的对应距离,该距离即为实际故障距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测距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并且不受中性点运行方式、采样窗口、过渡电阻和故障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电缆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测距 电缆分布参数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驱动分析中长线电缆传输模型应用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平朝春 郭宏 +2 位作者 李锐鹏 李劭頔 成勇 《广东电力》 2018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电缆单位长度电气参数对变频驱动系统电动机端过电压的影响不同,海洋油气开采变频驱动系统超长距离电缆(几十千米)加剧了末端的过电压现象;且变频器输出频谱复杂,电缆电气参数随电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针对此,依据考虑集肤效应及半导电... 电缆单位长度电气参数对变频驱动系统电动机端过电压的影响不同,海洋油气开采变频驱动系统超长距离电缆(几十千米)加剧了末端的过电压现象;且变频器输出频谱复杂,电缆电气参数随电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针对此,依据考虑集肤效应及半导电层频变特性的频域电缆精确数学模型,利用矢量拟合算法,将频域数学表达式拟合为分部分式形式,进一步等效为能够反映电缆频变特性的链式电路等效模型。通过对比电缆频变电路模型与π电路模型在远距离变频驱动中的波反射过电压分析结果,表明频变模型波速更快,π模型反射过电压倍数更高,且两种模型过电压倍数差值随电缆长度的增长而变大。考虑到两种模型计算量及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准确性问题,建议针对所研究的电缆型号,在长度小于33 km时选择π模型,在长度大于33 km时选择频变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线电缆 海洋油气开采 过电压 频变电缆模型 模型 矢量拟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直流模型电缆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田 周明瑜 +4 位作者 韩正一 罗艺 卢正通 Hao MIAO George CHEN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更有效模拟电缆的构造及生产过程,针对优选的国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基料(以下简称LDPE试样),采用热贴合方法将LDPE试样(含交联剂)分别与两种已在直流电缆中应用的屏蔽料试样(均含交联剂)制备成薄片试样,开展在高场强不同温度下的空间... 为更有效模拟电缆的构造及生产过程,针对优选的国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基料(以下简称LDPE试样),采用热贴合方法将LDPE试样(含交联剂)分别与两种已在直流电缆中应用的屏蔽料试样(均含交联剂)制备成薄片试样,开展在高场强不同温度下的空间电荷特性对比研究,优选一种适于国产基料的屏蔽料。在此基础上,试制了基于国产绝缘料的直流模型电缆,经脱气处理后开展模型电缆空间电荷测量及直流击穿实验,评估国产绝缘料作为直流电缆绝缘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国产绝缘料和与之兼容的半导电屏蔽料可以满足高压直流电缆的绝缘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直流电缆 模型电缆 直流击穿强度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电缆温度预测改进模型
5
作者 李璐 黄咸家 +3 位作者 毕昆 刘晓爽 罗夏 姜羲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5-962,共8页
区域模型软件CFAST(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Growth and Smoke Transport)是经过美国核管会检验和验证的五款可用于核电评估的火灾模拟软件之一。本文针对火灾条件下的电缆温升,考虑了电缆芯的材料热特性,提出了改进的电缆温度预测... 区域模型软件CFAST(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Growth and Smoke Transport)是经过美国核管会检验和验证的五款可用于核电评估的火灾模拟软件之一。本文针对火灾条件下的电缆温升,考虑了电缆芯的材料热特性,提出了改进的电缆温度预测一维热传导模型。同时,针对ICPMP(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to Evaluate Fire Model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Applications)标准实验5种火灾工况,通过该实验的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其优于原模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火灾 电缆失效时间 电缆表面温度预测模型 区域模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测量和GA-BP神经网络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
6
作者 庞恺 丰励 郑文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目的针对现有电缆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无损式测量电缆内部温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微波辐射测量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方法。首先,使用非相干方法构建多层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分层,通过无限元仿真得到微波辐射计测量的亮温... 目的针对现有电缆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无损式测量电缆内部温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微波辐射测量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方法。首先,使用非相干方法构建多层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分层,通过无限元仿真得到微波辐射计测量的亮温数据集,应用十折交叉验证划分数据集,为模拟实际测量中微波辐射计测得的亮温值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情况,本文将测试集仿真值混合信噪比10~50 dB的高斯白噪声作为微波辐射计的实测值;然后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以此构建GA-BP神经网络模型,再向构建好的网络中输入样本,训练网络模型;最后利用实测值验证经过训练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电缆内部温度方面的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在反演电缆内部温度方面表现更优异;网络的反演效果和实测值添加的噪声信噪比呈正相关,噪声信噪比越大,神经网络的反演效果越好;当测试集中添加的噪声信噪比大于36 dB时,R^(2)>0.627,RMSE<5.55,反演效果较好;当混合噪声信噪比为50 dB时,反演效果最优,决定系数可达0.985。结论结果证明了GA-BP神经网络在电缆内部温度反演的有效性,为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内部温度 非均匀分层 多层电缆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面10kV电缆雷击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顺超 何金良 陈维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3-621,共9页
研究雷击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时在桥面贯穿电缆上产生的过电压的特性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雷击在电缆铠层上产生的过电压波形,由于高速铁路导体结构为地上地下共存,所以建立了一种可以考虑任意结构细线导体的改进的回... 研究雷击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时在桥面贯穿电缆上产生的过电压的特性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雷击在电缆铠层上产生的过电压波形,由于高速铁路导体结构为地上地下共存,所以建立了一种可以考虑任意结构细线导体的改进的回路电流法对之进行求解,并且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描述;第二部分为仿真电缆上的雷击过电压暂态,计算中,首先将铠层电位强制为第一部分计算得到的电位波形,然后应用EMTP中的JMarti模型,计算不同电缆端接方式下电缆各层的电位波形。计算结果表明,当铠层正确接地时,虽然电缆各导体上的绝对电位很高,但相邻导体之间的电位差却很低,一般不会超过电缆的耐受电压。但是,如果铠层未能良好接地,则雷击将在电缆上产生非常高的电位差,足以造成电缆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 10kV 电缆模型 高速铁路 雷击过电压 细线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谐波频段电气参数计算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政 李斯迅 金砚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6-84,共9页
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由海上风电接入电网引起的谐波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进行建模和分析,而在谐波频段对海底电缆进行建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了海底电缆谐波频段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海底电缆建模提供了依据。首先给... 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由海上风电接入电网引起的谐波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进行建模和分析,而在谐波频段对海底电缆进行建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了海底电缆谐波频段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海底电缆建模提供了依据。首先给出了电缆电气参数的定义,然后总结了海底电缆电气参数的计算流程和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最后对3种典型海底电缆的电气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电缆的正序参数还是零序参数,都会随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在进行谐波分析时必须考虑电缆电气参数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底电缆 谐波分析 电缆模型 电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电缆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航 常国洁 +3 位作者 李子欣 高范强 王平 李耀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92,共9页
长供电距离及高供电频率下电缆线路压降增加,导致系统供电容量及设计成本提高。为优化中频电缆线路压降,建立中频电缆简化数学模型,采用解析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研究了50~800 Hz工作频率下中频电缆交流电阻及导体电抗特性,分析了影响中... 长供电距离及高供电频率下电缆线路压降增加,导致系统供电容量及设计成本提高。为优化中频电缆线路压降,建立中频电缆简化数学模型,采用解析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研究了50~800 Hz工作频率下中频电缆交流电阻及导体电抗特性,分析了影响中频电缆压降的主要因素。在电缆结构设计方面,提出采用紧密型品字排布及减小电缆外径的方法,以降低中频电缆线路压降。额定电压12 kV/20 kV,截面积300 mm^(2)中频电缆Ansys仿真计算结果以及所搭建电缆压降平台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紧密品字形排布方式且电缆外径减薄3 mm时,电缆压降可降低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缆 电缆模型 交流电阻 导体电抗 压降优化 压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缆温度约束的配电网重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泽轩 张旭东 +1 位作者 应展烽 陈汹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3-570,共8页
为克服传统配电网重构模型中将电缆载流量作为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不足,该文在电缆暂态热路模型基础上,分别以网损最小和维持供电的负荷量最大为目标,提出了计及电缆温度约束的配电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将线路容量约束改进为电缆运行温度约... 为克服传统配电网重构模型中将电缆载流量作为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不足,该文在电缆暂态热路模型基础上,分别以网损最小和维持供电的负荷量最大为目标,提出了计及电缆温度约束的配电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将线路容量约束改进为电缆运行温度约束,利用电缆温度裕量及其温升惯性过程充分挖掘线路供电能力,从而优化了配网重构决策,保证了配电网的节能与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暂态热路模型 配电网重构 温度约束 线路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电性能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铮铮 赵鹏 +3 位作者 李震宇 欧阳本红 赵健康 严有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58-3565,共8页
随着输送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上升,超高压直流电缆的绝缘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国产化±535kV直流电缆的开发中,如何有效评价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成为一个难点。文中研究了几种不同绝缘材料的平板试样、模型电缆和真型电缆的电性能评... 随着输送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上升,超高压直流电缆的绝缘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国产化±535kV直流电缆的开发中,如何有效评价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成为一个难点。文中研究了几种不同绝缘材料的平板试样、模型电缆和真型电缆的电性能评估方法,发现:平板试样的电性能测试难以表征材料成缆后的电性能,与成缆后的旋切片性能测试差异较大,而模型电缆采用等场强原理设计,其性能测试最接近实际电缆,能有效反映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可加工性能等综合耐电性能。因此建议采用模型电缆作为平板试样与真型电缆之间过渡评价的关键一环,有效地弥补平板试样评价真型电缆电性能的不足;此外,直流电缆料的电导率温度参数与附件材料的电导率温度参数匹配性也是评价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是决定直流电缆与电缆附件能否通过型式试验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 绝缘材料 介电强度 模型电缆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V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厚度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栋 王宇 +3 位作者 朱智恩 王传博 王蓉荣 吴夕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5,共5页
本研究以±400 kV高压直流模型电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直流耐压试验和冲击耐压试验,获取模型电缆在最高运行温度下的直流击穿电压和冲击击穿电压,求解其在直流击穿电压和冲击击穿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基于平均场强法和最大场强法分别设... 本研究以±400 kV高压直流模型电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直流耐压试验和冲击耐压试验,获取模型电缆在最高运行温度下的直流击穿电压和冲击击穿电压,求解其在直流击穿电压和冲击击穿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基于平均场强法和最大场强法分别设计±400 kV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厚度,并计算了直流电压和冲击电压下绝缘层电场分布;通过对比±400 kV高压直流电缆和模型电缆的电场分布,最终得出了±400 kV直流电缆绝缘厚度。结果表明:采用平均场强法进行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厚度设计时,绝缘厚度取决于冲击电压;而采用最大场强法进行绝缘厚度设计时,绝缘厚度取决于直流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V直流电缆 模型电缆 绝缘厚度 平均场强法 最大场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激活动作电位强度阈值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成祥 王淑慧 +2 位作者 吴浩 张媛媛 王恩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1460,共10页
电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强度阈值)与所施加脉冲的参数有关。然而,目前学者大多关注于刺激脉宽对强度阈值的影响,而频率作为重要刺激参数,其对强度阈值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H模型和电缆模型,建立神经元动作电位... 电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强度阈值)与所施加脉冲的参数有关。然而,目前学者大多关注于刺激脉宽对强度阈值的影响,而频率作为重要刺激参数,其对强度阈值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H模型和电缆模型,建立神经元动作电位传输模型,在初步探索电脉冲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效应的基础上,系统探讨脉冲宽度、频率对该强度阈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刺激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动作电位激活并沿神经元轴向传导,轴向各处动作电位仅时延不同;当刺激强度小于该强度阈值时,无动作电位产生,轴向各处跨膜电位受外部刺激影响产生波动,且距离刺激点越远,波动越小。当刺激脉宽较宽(>3 ms)、频率较低(<100 Hz)时,电刺激激活动作电位的强度阈值几乎不随刺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当脉宽较窄(<3 ms)时,脉宽越宽,该强度阈值越低,且在对数坐标轴中随脉宽的增加线性下降;当频率较高(>300 Hz)时,频率对强度阈值的影响与脉宽相似,强度阈值随频率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且在对数坐标轴中为线性降低。该研究可为后续电刺激疗法中脉冲发生器的设计和神经调控技术中刺激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阈值 动作电位 跨膜电位 HH模型 电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对外加均匀电场刺激的响应
14
作者 费向阳 买斐 +1 位作者 王江 张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6-530,共5页
为了研究外加均匀电场对神经纤维的影响,基于电缆模型,以有限长度的有髓鞘神经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均匀电场刺激下细胞相对跨膜电位的变化机理,得出了细胞相对跨膜电位与细胞轴向不同位置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 为了研究外加均匀电场对神经纤维的影响,基于电缆模型,以有限长度的有髓鞘神经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均匀电场刺激下细胞相对跨膜电位的变化机理,得出了细胞相对跨膜电位与细胞轴向不同位置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明神经纤维中各点对均匀电场的响应不同,其结论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跨膜电位 动作电位 均匀电场刺激 电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电场作用下的视神经纤维兴奋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红 隋晓红 +1 位作者 李孟辉 李丽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4-584,共11页
基于刺入式电极的视神经视觉假体,为盲人的视觉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对该视神经假体的电刺激策略和微电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真实的电极结构,在COMSOL软件中建立刺入式微电极的外部电场仿真模型,并将其与利用NEURNO软件实现的... 基于刺入式电极的视神经视觉假体,为盲人的视觉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对该视神经假体的电刺激策略和微电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真实的电极结构,在COMSOL软件中建立刺入式微电极的外部电场仿真模型,并将其与利用NEURNO软件实现的神经纤维双层电缆模型结合,系统地研究电极与视神经纤维的相对位置、电刺激脉冲宽度以及电极几何结构的改变对视神经纤维兴奋阈值的影响。不同电极位置、刺激脉宽刺激下阈值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与以往报道的动物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根据仿真结果,对刺入式视神经假体中刺激脉宽的选择和电极几何结构的设计,建议如下:窄脉宽刺激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电极锥度的设计要在满足电极力学特性及易于植入视神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小,以降低纤维兴奋的阈值;电极的暴露面积越小,纤维兴奋所需的电流阈值越低,但电荷密度阈值越高;较低的电流阈值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但过高的电荷密度阈值却容易造成组织损伤,因此电极暴露面积的设计需要在耗能与安全性之间进行综合考虑。电极绝缘层厚度的改变对视神经纤维的兴奋阈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从电极插入的难易考虑,应尽可能减小绝缘层厚度。以上结果对人体其他部位神经纤维的电刺激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假体 微电极的电场仿真模型 视神经纤维 双层电缆多室模型 刺激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慧 冯东明 +1 位作者 李爱群 袁辉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A systematic and generic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is proposed, 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adjustment of the hanger tensions. ... A systematic and generic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sonable finished state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 is proposed, 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adjustment of the hanger tensions. The initial hanger tensions are first obtained through an iterative analysis by combining the girder-tower-only finite element(FE) model with the analytical program for shape finding of the spatial cable system. These initial hanger tensions,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able coordinates and internal forces, are then included into the FE model of the total bridge system,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which involves th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Calculations are repeated until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nverges to the most optimal hanger tensions(i.e. the desired reasonable finished bridge state). The "temperature rigid arm" is introduced to offset the unavoidable initial deformations of the girder and tower, which are due to the huge axial forces originated from the main cable. Moreover, by changing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 K in the girder-tower-only FE model, the stiffness proportion of the main girder, the tower or the cable subsystem in the whole structural system c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intent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amined and demonstrated by one simple tutorial example and one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reasonable finished bridge stat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inite element nonlinear 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