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万友 刘扬扬 +2 位作者 张海丰 赵贵龙 张再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2-187,共6页
以微污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试验过程中考察了电絮凝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并针对电絮凝动态膜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6,电场强度为6 V/cm,极间距为10 mm情况下,电... 以微污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电絮凝动态膜形成机制。试验过程中考察了电絮凝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并针对电絮凝动态膜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6,电场强度为6 V/cm,极间距为10 mm情况下,电絮凝动态膜120 min后通量达到稳定,膜通量维持在105~132 L/(m2 h),在此条件下出水CODMn的去除率超过70%,UV254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经FI-IR分析表明,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对芳香官能团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电解过程产生的微小气泡,能吸附在絮体颗粒表面共同形成动态膜,电絮凝动态膜中微小气泡的存在,可改变动态膜的孔隙率,有利于膜通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动态膜 场强度 污染 通量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研究
2
作者 张文佳 张万友 张海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3,49,共7页
利用电絮凝与动态膜技术相结合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EC-DMR)及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CLEC-DM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CLEC-DMR对悬浮颗粒及腐殖酸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动态膜形成过程与经典过滤模型拟合可知,... 利用电絮凝与动态膜技术相结合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EC-DMR)及阴极负载电絮凝动态膜反应器(CLEC-DM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CLEC-DMR对悬浮颗粒及腐殖酸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动态膜形成过程与经典过滤模型拟合可知,CLEC-DMR中的电斥力及浮力作用对动态膜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膜阴极诱发的等效反冲洗作用及气浮改变了动态膜结构。膜阻力分布实验及SEM分析表明,CLECDMR形成的动态膜更加疏松,显著延缓了膜污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负载 电絮凝动态膜 过滤模型 污染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