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S TEC的2024-01-01日本能登半岛M_(W)7.6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分析
1
作者 冯小欢 罗亦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765,共8页
利用GPS观测数据解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对2024-01-01日本能登半岛M_(W)7.6地震引发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oseismic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CIDs)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G04卫星在震中西北部探测到CIDs... 利用GPS观测数据解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对2024-01-01日本能登半岛M_(W)7.6地震引发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oseismic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CIDs)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G04卫星在震中西北部探测到CIDs的最大幅值约为0.07 TECu;2)G16卫星在震中东部探测到CIDs的最大幅值约为0.08 TECu;3)G16和G26卫星在震中南部探测到比其他方向更为显著的CIDs,与地震断层走向(西南方向)较为一致,并且在南方向距离震中约286.714 km的Kokubunji站也探测到显著的CIDs,这种显著性可能是由于逆冲型地震的垂直位移较大,导致CIDs信号的扰动幅度增加;4)G04、G16和G26卫星在震中西北部、东部和南部探测到CIDs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589 m/s、623 m/s、876 m/s和829 m/s,对应的中心频率分别约为3.14 MHz、2.9 MHz、2.9 MHz和2.9 MHz,表明不同区域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符合地震声波激发的电离层扰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电离层扰动 日本能登半岛M_(W)7.6地震 全球定位系统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邓忠新 刘瑞源 +2 位作者 甄卫民 刘钝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7-2184,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对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地方时日落后至子夜前为发生高峰时段,正(负)相暴扰动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9h(10.5h),正相暴发生率以冬季为多,夏季为少,而负相暴则以夏季略高.发现位于赤道异常驼峰区的广州站和位于高中纬度的海拉尔站比典型中纬地区的北京站电离层TEC暴扰动更易发生,且低纬地区以正相暴扰动为主.分析表明,约有70%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伴随着有地磁扰动,但是电离层TEC暴扰动并不完全由地磁扰动所引起,强烈气象活动等局地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电离层TEC暴扰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tec扰动指数 电离层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后电离层TEC扰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新志 岳东杰 +1 位作者 柯福阳 贾军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针对2013-04-20四川芦山7.0级地震,利用CODE提供的全球IONEX TEC数据和IRI提供的TEC数据,在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四分位法,对IONEX TEC数据和IONEX TEC与IRI TEC的差值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地震前后电离层TEC均出现异常扰... 针对2013-04-20四川芦山7.0级地震,利用CODE提供的全球IONEX TEC数据和IRI提供的TEC数据,在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四分位法,对IONEX TEC数据和IONEX TEC与IRI TEC的差值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地震前后电离层TEC均出现异常扰动现象。全球电离层TEC扰动存在自西向东移动的趋势,同时也发现了扰动存在赤道对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EX IRI tec 芦山地震 电离层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瑜馨 毛田 +1 位作者 陈洲 王劲松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一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_s真指数、J_r指数和J_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_s指数、J_r指数及...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一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_s真指数、J_r指数和J_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_s指数、J_r指数及J_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_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_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2011—2014年J_p指数与Dst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定J_p≥2,J_P指数与对应时间Dst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7;限定J_p≥3,二者相关系数更高,达到-0.87.通过分析不同J_p指数阈值下不同等级磁暴的次数,发现J_p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磁暴下的电离层整体扰动,为指示电离层天气状态提供了可能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扰动 磁暴 白谱法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 TEC的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玉 祝芙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7-961,969,共6页
基于GPS数据对2015年尼泊尔M W7.8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进行统计与FFT频谱分析,探究地震电离层TEC扰动传播的时空特性。结果表明,震后5 min起出现明显的TEC扰动异常现象,持续时间超过6 min,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扰动由震... 基于GPS数据对2015年尼泊尔M W7.8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进行统计与FFT频谱分析,探究地震电离层TEC扰动传播的时空特性。结果表明,震后5 min起出现明显的TEC扰动异常现象,持续时间超过6 min,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扰动由震中向东、东北等方向传播,速率分别为2336.36 m/s和455.52~937.64 m/s;扰动的中心频率为3~7 mHz,符合瑞利波与声波引发的扰动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ec 尼泊尔地震 同震电离层扰动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集
6
作者 李灵樨 张东和 +4 位作者 邹自明 钟佳 胡晓彦 纪珍 郝永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6年第3期19-27,共9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闪烁指数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基于二者描述电离层状态,对电离层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116.30°E,39.99°N)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是根据GPS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信...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闪烁指数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基于二者描述电离层状态,对电离层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北大北京本校站(116.30°E,39.99°N)电离层TEC和闪烁指数是根据GPS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信号功率、信噪比获得的。该数据集包含电离层垂直TEC、幅度闪烁指数和相位闪烁指数。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得到电离层TEC同太阳活动、磁暴、电离层暴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离层不规则体的逐日变化和暴时特征。本数据集能够为我国众多空间环境相关的研究与工程项目提供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 总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GPS–tec闪烁监测仪 闪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0月29~31日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扰动的GPS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乔学军 郭利民 +2 位作者 杜瑞林 王琪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的影响从29日中午10~11时开始,其影响强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影响越大,且自东向西移动,TEC最大值达到120TECU,峰值比正常情况下高40多个TECU;且下午电离层对耀斑的响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离层扰动 太阳耀斑 GPS监测 地球定位系统 总电子含量 tec 太阳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6.0级以上地震临震电离层扰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静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81-2189,共9页
基于GPS TEC数据,对1998年1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M_s≥6.0地震临震电离层扰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震中上空及周围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震前15天到地震当天时序变化趋势较相似,5个方向都观测到了震前3—5天负异常稍高于正... 基于GPS TEC数据,对1998年1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M_s≥6.0地震临震电离层扰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震中上空及周围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震前15天到地震当天时序变化趋势较相似,5个方向都观测到了震前3—5天负异常稍高于正异常的现象.按震中±10°、±20°、±30°不同空间尺度分析震前0—15天TEC变化,研究表明临震电离层异常最明显的区域并不位于震中的正上空,而是向磁赤道方向偏移,空间影响尺度大约为±15°左右;正异常在震前14天、10天震中西南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区,负异常在震前5天震中东南方向较明显.最后,应用静电场假设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电离层扰动 时空分布特征 GPS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国GPS站网对地震波引发的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观测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永强 李泉翰 +4 位作者 郭建广 张效信 杨光林 张东和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25-3932,共8页
地震瑞利波在沿地表传输时衰减很慢,其能量在远离震中的区域仍然能够激发大气和电离层扰动.本文利用中国境内的GPS接收机网络观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分析了2011年日本地震后在中国区域上空产生的电离层扰动... 地震瑞利波在沿地表传输时衰减很慢,其能量在远离震中的区域仍然能够激发大气和电离层扰动.本文利用中国境内的GPS接收机网络观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分析了2011年日本地震后在中国区域上空产生的电离层扰动.研究发现,瑞利波的能量从地面经大气耦合传输到电离层高度,导致在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出现与瑞利波传播同步的TEC扰动.利用中东部的稠密接收机网络,还揭示了扰动的大尺度二维空间结构:瑞利波经过后产生的TEC扰动呈条带状,在中纬度地区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而在低纬度大致为东西方向.条带的转向可能与地磁场作用下的中性-离子耦合过程有关,大气波动导致的等离子扰动倾向于沿磁力线方向(向南)传播,从而形成垂直磁力线方向(东西)的波前结构.这是首次在远离震中的区域使用GPS站网研究地震波耦合电离层扰动的大尺度二维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离层扰动 GPS tec 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18号台风“艾利”对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扰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国生 陈烨 杜亚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0,共7页
使用差值和滑动均值法并结合小波滤噪分析,讨论了典型台风期间电离层TEC的扰动响应,并对台风登陆点以及参考点的电离层TEC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TEC所表现出来的经度效应相对较小,纬度效应较大;台风对电离层的扰动在台风形... 使用差值和滑动均值法并结合小波滤噪分析,讨论了典型台风期间电离层TEC的扰动响应,并对台风登陆点以及参考点的电离层TEC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TEC所表现出来的经度效应相对较小,纬度效应较大;台风对电离层的扰动在台风形成为热带风暴开始就形成,扰动在数值上是较小的;(2)用小波去噪的方法结合差值法和滑动均值方法表明,台风对电离层TEC的影响在台风登陆并达到台风量级以及台风风速达到最大这两个阶段最明显;台风在登陆期间TEC增大,在风速到达最大阶段,TEC降到最小;(3)另外从参考点分析中发现,正是由于TEC经度效应相对较小,从而使得用差值法分析TEC微小扰动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寻找TEC具体扰动时段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小波滤噪 滑动均值 台风期间电离层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电离层TEC起伏与相位闪烁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良 程洁 徐继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0,共12页
穿过电离层不规则体传播后的无线电波,其振幅和相位出现快速随机起伏,即电离层闪烁.为了量化电离层不规则体和相位闪烁的强度,本文提出用TEC起伏δTEC作为特征参量,并用δTEC的标准差构建一种新指数σtec.文中证明指数σtec与相位闪烁... 穿过电离层不规则体传播后的无线电波,其振幅和相位出现快速随机起伏,即电离层闪烁.为了量化电离层不规则体和相位闪烁的强度,本文提出用TEC起伏δTEC作为特征参量,并用δTEC的标准差构建一种新指数σtec.文中证明指数σtec与相位闪烁指数完全等效.在电离层强闪烁期间,经常出现信号短暂失锁和周跳,导致TEC值突跳和不连续.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周跳检测与校正的批处理算法,用于消除TEC值突跳.在此基础上,利用位于我国中南部电离层闪烁监测台网2012—2015年的观测数据,考察了GPS信号相位闪烁和不规则体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和相位闪烁与振幅闪烁随地方时和月份变化的特征类似,一天之中主要出现在日落后至黎明前,一年之中,春季不规则体出现最频繁、秋季次之,呈现春秋不对称性,冬夏季出现很少.此外,我们还比较分析了指数S4与σtec的联系,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小于第一菲涅尔带尺度的小尺度不规则体和大于第一菲涅尔带尺度的大尺度不规则体一般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不规则结构 tec起伏指数 相位闪烁 周跳检测与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强震前华南地区电离层TEC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马陵 邓柏昌 +1 位作者 赵文化 黄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7,21,共6页
基于广州GPS-TEC监测网的VTEC数据,用连续15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参考,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VTEC异常在2006年12月26日台湾南部恒春海域7.2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的活动特征。结果发现:强震前8天内,华南地区电离层连续... 基于广州GPS-TEC监测网的VTEC数据,用连续15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参考,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VTEC异常在2006年12月26日台湾南部恒春海域7.2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的活动特征。结果发现:强震前8天内,华南地区电离层连续出现异常扰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次强震前华南地区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特征,并和相关文献提到的强震前VTEC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地震引起电离层扰动的机理作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tec 地震电离层Vtec异常 台湾7.2级地震 汶川8级地震 扰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活动低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林峰 邓柏昌 +4 位作者 黄江 徐杰 刘伟峰 刘作莲 全宏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于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监测数据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建立的华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太阳活动低年期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关系.用肇庆台地磁水平分量H的变化量换算出肇庆地磁... 基于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监测数据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建立的华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太阳活动低年期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关系.用肇庆台地磁水平分量H的变化量换算出肇庆地磁指数K,以此来代表广州地区地磁扰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强地磁扰动对广州地区电离层闪烁的发生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低K值期间,而在K≥4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呈下降趋势.电离层闪烁发生率随季节和地磁活动的变化规律表现在,春季的弱闪烁发生率、夜间中等以上闪烁发生率和夏季中等以上闪烁的发生率明显与地磁活动指数K相关,即随K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闪烁发生率与K指数变化无明显关系.同时还综合分析了地磁与太阳活动的变化对电离层活动的影响,广州地区闪烁主要发生在太阳活动较低的磁静日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K和Kp指数 电离层闪烁 S_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扰动相关关系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义红 刘代志 +2 位作者 王红霞 牛超 王百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96-2403,共8页
利用1996~2004年中纬度地区的地磁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对发生的119次磁暴期间电离层TEC扰动与地磁扰动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研究,详细分析磁暴期间TEC发生扰动的频次以及TEC扰动与磁暴发生的先后关系,不同磁暴强度与TEC扰... 利用1996~2004年中纬度地区的地磁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对发生的119次磁暴期间电离层TEC扰动与地磁扰动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研究,详细分析磁暴期间TEC发生扰动的频次以及TEC扰动与磁暴发生的先后关系,不同磁暴强度与TEC扰动频次的相关性以及磁暴发生的季节、地方时与TEC扰动频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99.1%的磁暴会伴随发生TEC扰动,其中TEC超前扰动占71.4%,TEC滞后扰动占27.7%;急始磁暴与TEC超前扰动的相关性为80%,TEC负相扰动与超前扰动的相关性为100%;中烈磁暴和强烈磁暴下TEC发生扰动的概率为100%,磁暴和TEC扰动在秋季出现的频次最高,在春季出现的频次最低;磁暴次数年变化与TEC扰动次数年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7632,日变化相关系数为0.7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电离层tec扰动 相关性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惩罚最小二乘回归的区域高分辨率电离层TEC地图重构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明 陈龙江 +2 位作者 吴家燕 甄卫民 吕梦海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25,共7页
高时空分辨率的电离层TEC地图对中小尺度电离层扰动的分析和建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和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GNSS监测数据,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惩罚最小二乘回归(discrete cos... 高时空分辨率的电离层TEC地图对中小尺度电离层扰动的分析和建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和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GNSS监测数据,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惩罚最小二乘回归(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and penalized least square regression,DCT-PLS)算法,实现了区域高时空分辨率(1°×1°×15 min)电离层TEC地图的重构.通过与2014年和2018年部分Madrigal高精度TEC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DCT-PLS算法给出的垂直TEC一致性和稳定性相比欧洲定轨中心(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CODE)的全球TEC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数据有明显提升,其中TEC平均误差由3.9 TECU下降为2.0 TECU,标准差由3.7 TECU下降为2.7 TECU.对2017-09一次磁暴期间的电离层重构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较好地再现磁暴期间电离层精细化的扰动结构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区域高分辨率电离层监测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地图 GNSS 离散余弦变换 惩罚最小二乘回归 电离层扰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地区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的GPS台网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茜 丁锋 +2 位作者 万卫星 刘立波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5-941,共7页
本文利用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北美GPS台站密集地区的TEC观测资料,对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s)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地区的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一般发生在美国西部时间21:00~02:00LT(05:00~10:00UT... 本文利用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北美GPS台站密集地区的TEC观测资料,对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s)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地区的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一般发生在美国西部时间21:00~02:00LT(05:00~10:00UT)时段,表现在TEC中的最大扰动幅度为0.45~0.6TECU.扰动以20~40min的周期,100~200m/s的水平相速度朝西南方向传播,覆盖磁纬24°N到44°N,经度130°W到70°W的广大范围.统计结果显示,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呈现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扰动振幅的峰值在春秋分前后达到最大,在至日前后最小;扰动传播的水平相速度在夏季比冬季约大20%.进一步分析表明,夜间电离层扰动振幅的半年变化是由电离层背景电子浓度的半年变化引起的,而扰动速度的季节变化则与热层风场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ec 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研究震前电离层异常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剑 吴云 周义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2,64,共8页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实,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可以监测到临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的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而异常变化极有可能是由地震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电离层异常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 总电子含量(tec) 地磁K指数 短临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研究江西区域电离层对台风“潭美”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慧 严颂华 +1 位作者 陈能成 陈泽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共8页
以2013年8月22日途经江西的台风"潭美"为研究背景,利用江西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获取的GPS数据反演高精度TEC,对台风"潭美"登陆前后多天电离层的TEC进行了分析,发现:8月22日电离层TEC变化存在异常,且在台风登陆前TE... 以2013年8月22日途经江西的台风"潭美"为研究背景,利用江西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获取的GPS数据反演高精度TEC,对台风"潭美"登陆前后多天电离层的TEC进行了分析,发现:8月22日电离层TEC变化存在异常,且在台风登陆前TEC变化在逐渐增大,台风过境后TEC变化值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对台风登陆前后一段时间的TEC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后,认为8月22日电离层TEC的扰动很可能与台风有关;对台风当天即8月22日各站点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强度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台风路径越远,TEC的扰动强度越小。进一步确认8月22日的电离层异常与台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扰动 tec 台风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时密度增强区附近电离层不均匀体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丽 袁志刚 +2 位作者 邓晓华 聂志英 林悯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7,共6页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间SED边界附近不均匀体随着磁暴的发展逐渐增多;在主相的中后期不均匀体的分布密集度达到最大;在恢复相期间,不均匀体分布很少;随着磁暴的发展,不均匀体开始主要集中在40°~45°N范围内,随后向高纬漂移,主要集中在45°~55°N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时密度增强(SED) 总电子含量(tec) ROTI指数 电离层不均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暴期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特征及对精密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格 王宁波 +2 位作者 李子申 周凯 刘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基于加拿大地区高纬度电离层观测网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变化、TEC变化率指数(ROTI)及电离层相位闪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拿大地区最大异常值约6 TE... 基于加拿大地区高纬度电离层观测网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变化、TEC变化率指数(ROTI)及电离层相位闪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拿大地区最大异常值约6 TECU,磁暴引发全球电离层TEC异常峰值高达20 TECU;加拿大地区电离层相位闪烁发生率最大增至12.6%,而磁静日期间约为1%;强电离层闪烁期间,电离层相位闪烁指数与ROTI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对GPS双频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闪烁期间定位误差随测站纬度的增高呈现出增大趋势,但均方根误差小于0.4m;闪烁发生期间各测站的定位误差均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定位误差分别增至约0.9m及1.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 电离层tec异常 tec变化率指数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