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迁移潮作用下的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单峰现象及其经度分布
被引量:
4
1
作者
田耀宇
郝永强
+1 位作者
张东和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67-4081,共15页
当喷泉效应较弱而双峰结构发展不充分的时候,可能在赤道异常区仅能够观测到一个电子密度的峰值,称之为单峰现象.本文利用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在2001—2010年的电子密度数据给出了单峰的发生规律,单峰在地方时早上08:0...
当喷泉效应较弱而双峰结构发展不充分的时候,可能在赤道异常区仅能够观测到一个电子密度的峰值,称之为单峰现象.本文利用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在2001—2010年的电子密度数据给出了单峰的发生规律,单峰在地方时早上08:00—10:00和下午16:00—19:00发生率高,发生位置在经度上呈现多波数分布,尤其在10:00—18:00明显:在分季时多呈现四波,而在冬至季时以三波为主.单峰发生多的经度,正好对应着双峰的结构特征较弱之处.究其原因,是非迁移潮的DE2和DE3分量调制了背景风场和大气发电机电场,在电场和喷泉效应减弱的经度,双峰结构难以形成时,就会表现为单峰结构.本文扩展了对单峰现象的地方时、季节和经度分布等规律的了解,明确了非迁移潮在其中施加的影响,由此,单峰同双峰现象一样可以用于研究非迁移潮对热层-电离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单峰/双峰结构
非迁移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赤道异常区的日食电离层效应
2
作者
何友文
孙宏林
苗卫苏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z1期184-189,共6页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环食期间,广州、海南和中坜站日食电离层效应观测结果证实:日食期间,"喷泉"效应所致的"驼峰"有南移和不变两种情况;f0F2总是存在日食日值持续增大,以致有时出现大于控制日值的情况.作者对磁赤道异常区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和电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再次肯定:全(环)食带位置是关键因素,它将对空间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沿场双极扩散和"喷泉"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
效应
磁
赤道
异常
区
"喷泉"效应
沿场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1 位作者
王博
杨升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85-2192,共8页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时间尺度上,Inc和Isc与太阳辐射P指数的日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和r=0.84),而与地磁活动指数Dst、Kp和Ap日均值的相关性均不好.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都是在北半球春、秋季出现极大值,而且冬季值大于夏季值,即Inc呈现"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我们认为Inc和Isc相似的半年变化特征是与赤道上空电离层电急流相关的东向电场半年变化导致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EIA指数的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Inc和Isc的变化,对南北驼峰TEC峰值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6%和10.2%.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为赤道电离异常特征指数预报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方法途径和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赤道
电急流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9-05-26秘鲁北部地震前低纬电离层变化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一彬
钟慧鑫
+2 位作者
张亭
黄睿婧
冯建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针对2019-05-26秘鲁北部M W8.0地震,利用CODE-TEC数据和GPS-TEC实测数据,分析此次地震前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利用地震前2019-05-10~26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震前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和电离层TEC随地理纬度的异...
针对2019-05-26秘鲁北部M W8.0地震,利用CODE-TEC数据和GPS-TEC实测数据,分析此次地震前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利用地震前2019-05-10~26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震前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和电离层TEC随地理纬度的异常变化;然后利用RIOP和GLPS站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地震前电离层TEC日变化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3 d,电离层赤道异常“双峰”消失,且电离层TEC含量显著减少,可达10 TECu左右。在地震发生前3 d 16:00~20:00 UT,电离层TEC随纬度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特征,震中附近存在低谷,且在该期间RIOP和GLPS站电离层TEC也出现显著减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TEC
GPS-TEC
秘鲁北部M
W8.0地震
电离层赤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阳活动低年低纬地区VTEC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国其
龚建村
+1 位作者
黄文耿
沈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利用福州台站(26.1°N,119.3°E,磁纬14.4°N)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06—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进行时间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06:00 UT,夏季出现在08:00 UT,...
利用福州台站(26.1°N,119.3°E,磁纬14.4°N)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06—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进行时间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06:00 UT,夏季出现在08:00 UT,所有季节的平均最低值均出现在21:00 UT;VTEC变化存在季节异常和弱冬季异常,春秋季节高,冬夏季节低,夏季VTEC比冬季低且最大值出现时间延迟;VTEC在2006—2009年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2010年开始增强,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VTEC变化与太阳活动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地磁活动则显示了弱相关的特性;F_(10.7)与VTEC的相关性随着每天Kp指数总值∑K_p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地区
赤道
电离层
异常
垂直TEC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迁移潮作用下的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单峰现象及其经度分布
被引量:
4
1
作者
田耀宇
郝永强
张东和
肖佐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67-408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144)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XXH13505-04)资助
文摘
当喷泉效应较弱而双峰结构发展不充分的时候,可能在赤道异常区仅能够观测到一个电子密度的峰值,称之为单峰现象.本文利用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在2001—2010年的电子密度数据给出了单峰的发生规律,单峰在地方时早上08:00—10:00和下午16:00—19:00发生率高,发生位置在经度上呈现多波数分布,尤其在10:00—18:00明显:在分季时多呈现四波,而在冬至季时以三波为主.单峰发生多的经度,正好对应着双峰的结构特征较弱之处.究其原因,是非迁移潮的DE2和DE3分量调制了背景风场和大气发电机电场,在电场和喷泉效应减弱的经度,双峰结构难以形成时,就会表现为单峰结构.本文扩展了对单峰现象的地方时、季节和经度分布等规律的了解,明确了非迁移潮在其中施加的影响,由此,单峰同双峰现象一样可以用于研究非迁移潮对热层-电离层的作用.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单峰/双峰结构
非迁移潮汐
Keywords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Single/doublecrest structure
Nonmigrating tides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赤道异常区的日食电离层效应
2
作者
何友文
孙宏林
苗卫苏
机构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出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z1期184-189,共6页
基金
本课题部分经费得到国家科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资助
文摘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环食期间,广州、海南和中坜站日食电离层效应观测结果证实:日食期间,"喷泉"效应所致的"驼峰"有南移和不变两种情况;f0F2总是存在日食日值持续增大,以致有时出现大于控制日值的情况.作者对磁赤道异常区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和电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再次肯定:全(环)食带位置是关键因素,它将对空间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沿场双极扩散和"喷泉"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
效应
磁
赤道
异常
区
"喷泉"效应
沿场扩散
分类号
TN011-5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王博
杨升高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85-2192,共8页
基金
总装预研项目资助
文摘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时间尺度上,Inc和Isc与太阳辐射P指数的日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和r=0.84),而与地磁活动指数Dst、Kp和Ap日均值的相关性均不好.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都是在北半球春、秋季出现极大值,而且冬季值大于夏季值,即Inc呈现"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我们认为Inc和Isc相似的半年变化特征是与赤道上空电离层电急流相关的东向电场半年变化导致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EIA指数的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Inc和Isc的变化,对南北驼峰TEC峰值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6%和10.2%.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为赤道电离异常特征指数预报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方法途径和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赤道
电急流
支持向量机(SVM)
Keywords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TEC, Equatorial electrojet, Support VectorMachine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9-05-26秘鲁北部地震前低纬电离层变化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一彬
钟慧鑫
张亭
黄睿婧
冯建迪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基金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10)。
文摘
针对2019-05-26秘鲁北部M W8.0地震,利用CODE-TEC数据和GPS-TEC实测数据,分析此次地震前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利用地震前2019-05-10~26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震前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和电离层TEC随地理纬度的异常变化;然后利用RIOP和GLPS站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地震前电离层TEC日变化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3 d,电离层赤道异常“双峰”消失,且电离层TEC含量显著减少,可达10 TECu左右。在地震发生前3 d 16:00~20:00 UT,电离层TEC随纬度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特征,震中附近存在低谷,且在该期间RIOP和GLPS站电离层TEC也出现显著减少现象。
关键词
CODE-TEC
GPS-TEC
秘鲁北部M
W8.0地震
电离层赤道异常
Keywords
CODE-TEC
GPS-TEC
the M W8.0 earthquake in northern Peru
equatorial ionospheric anomaly
分类号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阳活动低年低纬地区VTEC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国其
龚建村
黄文耿
沈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2CB825606
2011CB811406)
文摘
利用福州台站(26.1°N,119.3°E,磁纬14.4°N)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06—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进行时间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06:00 UT,夏季出现在08:00 UT,所有季节的平均最低值均出现在21:00 UT;VTEC变化存在季节异常和弱冬季异常,春秋季节高,冬夏季节低,夏季VTEC比冬季低且最大值出现时间延迟;VTEC在2006—2009年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2010年开始增强,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VTEC变化与太阳活动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地磁活动则显示了弱相关的特性;F_(10.7)与VTEC的相关性随着每天Kp指数总值∑K_p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低纬地区
赤道
电离层
异常
垂直TEC
季节变化
Keywords
Low latitude region, Equatorial ionospheric anomaly, Vertical TEC,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迁移潮作用下的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单峰现象及其经度分布
田耀宇
郝永强
张东和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磁赤道异常区的日食电离层效应
何友文
孙宏林
苗卫苏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
徐振中
王伟民
王博
杨升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19-05-26秘鲁北部地震前低纬电离层变化分析
张一彬
钟慧鑫
张亭
黄睿婧
冯建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太阳活动低年低纬地区VTEC变化特性分析
刘国其
龚建村
黄文耿
沈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