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太阳活动及地磁条件下的电导率分布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纪巧 马瑞平 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5-1242,共8页
电离层电导率在不同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中性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_00(Neutral Atmosphere Empirical Model_2000,简称NRLMSISE_00)和电离层经验模式IRI_2001(International ReferenceIonosphere_2001,简称IRI_20... 电离层电导率在不同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中性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_00(Neutral Atmosphere Empirical Model_2000,简称NRLMSISE_00)和电离层经验模式IRI_2001(International ReferenceIonosphere_2001,简称IRI_2001)计算电离层的电子、离子碰撞频率以及电导率,并简要讨论了120 km和300 km高度上的电导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活动和地磁指数下的经纬分布.结果显示,电导率的分布与日照密切相关,且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磁暴时电导率随地磁活动的变化相对于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要小,在120 km高度,磁暴期间电导率在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发生不同变化,且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反,向两极靠近,电导率变化幅度略有增长;在300 km高度上,磁暴对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电导率的影响要比120 km处大,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同,且越向两极靠近电导率的变化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导率 碰撞频率 太阳活动指数 地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暴期间极光电集流带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7-615,共9页
极光活动加剧和极光电集流增强是磁层-电离层能量耦合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同为磁层带电粒子向电离层沉降的结果,但是变化规律却非常不同.本文用地基磁场资料,反演极区等效电流体系,研究地磁平静期和扰动期极光电集流带的运动特点.... 极光活动加剧和极光电集流增强是磁层-电离层能量耦合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同为磁层带电粒子向电离层沉降的结果,但是变化规律却非常不同.本文用地基磁场资料,反演极区等效电流体系,研究地磁平静期和扰动期极光电集流带的运动特点.研究表明,Harang 间断把极光电集流带分为两段:下午—黄昏段的东向电集流带较弱,而晨侧和子夜—凌晨段的西向电集流带较强.在亚暴膨胀相,随着 AE 指数增大,整个极光卵向赤道扩展,而极光电集流带却表现出分段差异的特点:下午—黄昏东向电集流带向低纬移动,晨侧西向电集流带也向赤道移动,而子夜—凌晨西向电集流带则向极移动.电动力学分析表明,在不同地方时段,控制电流的主要因素不同,因而,电流及其磁扰有不同的特点:下午—黄昏东向电集流和晨侧西向电集流组成了 DP2电流体系,主要受控于磁层对流电场,反映了"驱动过程"的行为;而子夜—凌晨西向电集流是 DP1电流体系的基本部分,主要受控于电导率,反映了"卸载过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电集流 极光 粒子沉降 电离层电导率 电离层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