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反演方法
1
作者 石善斌 董翔 +2 位作者 黄胜 朱鹏飞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反演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传统调零抗干扰阵列天线方案能解决干扰源剥离的问题,但调零信号的天线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高精度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无法收敛。针对强干扰环境下的电离层监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抗干扰TEC数据反演手段,通过对阵列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相位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推算出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含量(tec) 倾斜电子含量(Stec) 垂直电子含量(Vtec)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频差分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统计经验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艳红 万卫星 +1 位作者 刘立波 李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低年较小;在春秋两季稍大,冬夏两季较小;在当地时间白天和傍晚稍大,夜间和早晨较小.此外,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的计算结果比较,本模式预测的TEC值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TEC的半年变化特征和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统计经验模式 武汉地区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 观测结果 太阳活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GPS测量数据研究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逐日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萧佐 张东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正存在一定的绝对误差,但不会影响逐日相对变化。却使数据处理过程大为简化.得到的垂直TEC为天顶周围60°锥角内的平均值,能够相当好地反映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周日变化.一个计算实例显示了连续三天北京地区TEC的日变化情况,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文中还提出一个新概念或问题,即GPS卫星仰角很小时,通常认为多径效应造成大的误差,本文的一些实例似乎表明,这种多径效应的概念应当包括电高层不规则结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测量数据 电子含量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响应个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东和 孙臻 +2 位作者 刘四清 龚建村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104,共9页
利用2001年4月15日1336UT耀斑爆发期间向日面GPS观测数据提取的总电子含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向日面电离层对这次耀斑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出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事件.最大总电子含量增加量约为2.6TECU,在0600LT... 利用2001年4月15日1336UT耀斑爆发期间向日面GPS观测数据提取的总电子含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向日面电离层对这次耀斑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出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事件.最大总电子含量增加量约为2.6TECU,在0600LT和1800LT都观测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但增加幅度仅为0.5-1 TECU.在高纬地区,由于电离层闪烁,从TEC时间变化曲线提取不出来总电子含量增加值.从各卫星星下点处的TEC增加量和各星下点处的太阳天顶角的关系可以看到,TEC增加量与太阳天顶角有关,太阳天顶角越大,TEC增幅越小.另外,从总电子含量时间变化率曲线上还观测到了时间同步的小尺度扰动,通过与耀斑期间硬X射线辐射通量的比较,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电离层中的这种扰动与耀斑期间的硬X射线或远紫外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向日面 电离层效应 GPS 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莫晓华 张东和 +2 位作者 覃健生 叶锦凤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 min;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30.53°N)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其平均下降量最大,达到4.58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GPS 电子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
6
作者 樊战友 宋金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微分多普勒数据处理后得到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南极地区总电子含量随纬度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规律。
关键词 南极 电离层 电子含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经验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健敏 龙其利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与太阳活动性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利用在新乡长期测量所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资料,得出了总电子含量的一种经验模式。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 含量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卷积与LSTM网络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唐丝语 黄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5,共9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不仅是分析电离层形态的关键参数之一,同时为导航及定位等空间应用系统消除电离层附加时延提供重要支撑。由于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融合因果卷积和长短时记忆网络,以太阳活动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不仅是分析电离层形态的关键参数之一,同时为导航及定位等空间应用系统消除电离层附加时延提供重要支撑。由于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融合因果卷积和长短时记忆网络,以太阳活动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t和电离层TEC历史数据作为特征输入,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提前24 h预报电离层TEC。进一步利用2005-2013年连续9年的CODE TEC数据,全面评估了模型在北京站(40°N,115°E)、武汉站(30.53°N,114.36°E)和海口站(20.02°N,110.38°E)的预报性能。结果显示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三个站的TEC值与真实测量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7,均方根误差大都集中在0~1TECU以内,且模型预报精度与纬度、太阳、地磁活动程度、季节变化相关。与仅由长短时记忆网络构成的预报模型相比,本实验模型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5%,为电离层TEC预报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 预报 因果卷积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模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短期预报
9
作者 吴帅 杨智翔 李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S1期73-76,共4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序列呈现周期性特征,采用季节时间序列(seasonal ARIMA,SARIMA)模型对TEC序列进行预报分析。利用JSCORS 2010年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计算的VTEC序列为样本数据建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VTE...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序列呈现周期性特征,采用季节时间序列(seasonal ARIMA,SARIMA)模型对TEC序列进行预报分析。利用JSCORS 2010年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计算的VTEC序列为样本数据建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VTEC序列建立合适的季节ARIMA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短期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短期预报的平均相对精度可达89%,但预报精度会随预报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季节时间序列模型 短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磁暴期间低纬度地区电离层特征研究
10
作者 陈楚天 王岸石 胡耀坤 《现代导航》 202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2024年5月发生的特大地磁暴(Dst指数,即磁暴时扰动指数,低至-400 nT以下)对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香港地区18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站)的1 Hz高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磁暴期间电离层垂直电子... 2024年5月发生的特大地磁暴(Dst指数,即磁暴时扰动指数,低至-400 nT以下)对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香港地区18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站)的1 Hz高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磁暴期间电离层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时空演化、延迟梯度动态特征及闪烁响应。结果表明,磁暴主相阶段香港地区VTEC呈现剧烈波动,电子总含量显著耗竭,恢复相阶段出现多次负向暴事件;电离层梯度总体保持稳定,但恢复相阶段东西方向梯度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电离层闪烁现象主要发生在初相和恢复相阶段,与夜间电离层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揭示了低纬度电离层对特大地磁暴的多尺度响应特征,为理解电离层扰动机理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地磁暴 低纬度电离层 垂直电子含量 电离层梯度 电离层闪烁 连续运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 TEC的电离层模型IRI-Plas 2020与IRI-2020的全球精度评估
11
作者 金俐君 陈必焰 +1 位作者 王晓嫚 吴定一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46,共16页
在信号传播与接收的过程中对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可以提升卫星导航定位的精度,电离层经验模型,如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和IRI-Plas (IRI Extended to Plasmasphere)模型在估计电离层参数时得到广... 在信号传播与接收的过程中对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可以提升卫星导航定位的精度,电离层经验模型,如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和IRI-Plas (IRI Extended to Plasmasphere)模型在估计电离层参数时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太阳活动低年2021年全球135个GNSS站的双频观测数据,提取了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和倾斜总电子含量(STEC)作为评价基准,评估了同化GIM TEC数据的IRI-Plas2020模型、未同化外部TEC的IRI-Plas 2020模型和IRI-2020模型.针对不同模型与GNSS观测值之间的精度差异做了详细评估与分析,分析了电离层纬度变化、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规律,探究了两种模型在不同地磁情况下的精度表现.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表现电离层特征,其中同化GIM TEC的IRI-Plas模型值精度最高,由于模型计算高度范围的限制,导致IRI模型值偏低,未同化外部TEC的IRI-Plas模型值偏高.同时,两种模型的误差都表现出纬度变化,通常随着纬度的增加而下降,这些变化还显示出季节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倾斜电子含量 IRI-Plas 2020模型 IRI-2020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数据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层析TEC精度评估
12
作者 尹萍 刘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估。此次研究既包含电离层平静态又涉及电离层扰动态,从而为评估层析TEC的精度提供了充足的地磁环境。首先利用实测的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ppler Orbitography and Radiopositioning Integrated by Satellite, DORIS)系统斜向TEC(slant TEC, STEC)数据与双频GPS STEC数据、层析STEC数据、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STEC数据、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 GIM) STEC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了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离层TEC统计分析,以双频GPS垂向TEC(vertical TEC,VTEC)数据作为参考,将层析算法的VTEC、IRI模型和GIM的VTEC与之进行比对。其中,与DORI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当电离层TEC平缓变化时,DORIS相对STEC数据与双频GPS相对STEC数据、层析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都在1.3 TECU左右,而与IRI相对STEC和GIM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RMSE分别在2TECU、2.3 TECU左右,故双频GPS STEC数据和层析STEC数据比IRI模型STEC数据和GIM STEC数据更贴近DORIS STEC数据。与双频GP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层析VTEC与双频GPS VTEC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99,最小RMSE为1.39 TECU,而IRI模型和GIM数据对应的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7,对应的最小RMSE分别为1.95 TECU和3.5 TECU,故层析VTEC在中国区域的精度优于IRI模型和GIM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tec) GNSS 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RIS)系统 层析算法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磊 徐继生 +2 位作者 尹凡 李雪璟 何浩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721,共5页
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一种L波段电离层闪烁和TEC监测仪,并给出初步观测结果。文中提出了基于载噪比计算S4的方法和一种新的用TEC的标准差定义的闪烁活动指数。与GSV4004型GPS电离层闪烁和TEC监测仪在同一地点的对比观测表明,本文研制的监测... 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一种L波段电离层闪烁和TEC监测仪,并给出初步观测结果。文中提出了基于载噪比计算S4的方法和一种新的用TEC的标准差定义的闪烁活动指数。与GSV4004型GPS电离层闪烁和TEC监测仪在同一地点的对比观测表明,本文研制的监测仪测量得到的数据可靠,能够有效地监测电离层振幅/相位闪烁和TEC扰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闪烁 电子含量 监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11月强磁暴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健 邓忠新 +1 位作者 甄卫民 吴振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利用28个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观测站获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测量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一次强磁暴期间的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特性,结果表明:电离层TEC以正相暴扰动响应... 利用28个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观测站获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测量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一次强磁暴期间的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特性,结果表明:电离层TEC以正相暴扰动响应为主,中纬地区的暴变扰动要强于低纬,以北纬35°附近扰动最为强烈;暴时电离层空间相关性变强,电离层相关距离由宁静日的约5 500km提升到暴变日的约8 000km;在8日的主暴扰动期间,发现伴有自东北向西南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传播,自东向西的经向传播速度约为120m/s,要高于纬向传播.初步探讨表明,向赤道中性风、日侧东向急剧穿透电场以及喷泉效应等可能是导致此次电离层TEC正相暴在北纬35°附近扰动最为强烈的关键因素,也进一步揭示了电离层与太阳风、磁层之间以及电离层不同纬度区之间有着复杂的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电离层 地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频多普勒方法对耀斑期间电离层TEC变化的估算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东和 萧佐 +2 位作者 张东和 高玉芬 王家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5-320,共6页
通过分析前人对耀斑期间电离层各区域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一个应用耀斑期间的高频多普勒扰动记录估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的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1990年3-6月几次耀斑引起的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变化,同时还与各... 通过分析前人对耀斑期间电离层各区域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一个应用耀斑期间的高频多普勒扰动记录估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的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1990年3-6月几次耀斑引起的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变化,同时还与各耀斑对应的最大流量密度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高频多普勒 电子含量 电离层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h预报电离层TEC 被引量:13
16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1 位作者 缪子青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利用文中介绍的GPS/TEC处理方法解算厦门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对预报方法进行评估,全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3744%,预报结果与观测值相关性达到了0.96678.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 电离层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周边地区电离层TEC变化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忠新 冯健 +3 位作者 甄卫民 胡红桥 欧明 刘钝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958,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描述电离层电波环境特性的重要参量.利用GPS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南极长城站周边电离层TEC环境的规则和扰动变化,结果表明:电离层TEC具有明显的威德尔海异常特征,夏季夜侧要高于日侧,其极...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描述电离层电波环境特性的重要参量.利用GPS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南极长城站周边电离层TEC环境的规则和扰动变化,结果表明:电离层TEC具有明显的威德尔海异常特征,夏季夜侧要高于日侧,其极大值出现在地方时5h前后,而冬季和分季则以地方时11h前后为极大;电离层TEC负相暴在地方时12h前后发生率极低,表现出所谓的"禁时效应";电离层TEC暴事件发生率随太阳活动性的增强而升高,且其在夏季为极小,两分季为极大;高达94.8%的电离层TEC暴事件发生伴随有较强的极光电集流AE(Auroral Electrojet)指数扰动,这预示着该地区电离层TEC暴变事件与极光亚暴活动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站 电离层 电子含量 电离层 极光亚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11月一次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TEC扰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强 张东和 +5 位作者 覃健生 谢世标 赵迎新 叶锦凤 莫晓华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0-444,共5页
利用全球分布的GPS原始观测数据提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分析了2004年11月6日至12日期间全球电离层暴的形态特点与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1月8日磁暴主相期间电离层暴以大范围的强烈正暴为主,在11月10日的恢复相,Dst又一次降到最低值... 利用全球分布的GPS原始观测数据提取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分析了2004年11月6日至12日期间全球电离层暴的形态特点与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1月8日磁暴主相期间电离层暴以大范围的强烈正暴为主,在11月10日的恢复相,Dst又一次降到最低值前后期间,电离层再次受到很强的扰动,大范围的正暴和负暴交替出现.这次磁暴期间夏季半球的负暴更加强烈,反映出负暴偏向于在夏季半球发生的季节变化特点.另外,磁暴期间,夜晚TEC值普遍比磁暴前的平静期要低,具体是什么机制导致还需要进一步收集数据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电子含量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预报法在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1 位作者 解妍琼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53,共7页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22%,地磁扰动时为44.896%,地磁平静条件下为11.676%;预报相对误差在10%,20%,30%,40%以内的累积比例分别为38.209%,65.075%,84.984%,90.448%.如果使用中纬地区或地磁平静期间的电离层TEC数据,预报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 短期预报 相似预报法 相似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单站GNSS的电离层VTEC高精度解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琨 盛冬生 +2 位作者 王飞飞 张红波 李建儒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当观测卫星数量发生改变时,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存在跳变异常,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较为平稳,不存在跳变现象.对比分析耀斑期间两种方法解算VTEC的变化,发现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明显小于耀斑引起VTEC的增量;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结果与实际变化相一致.表明Kriging-Kalman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能够更精确计算耀斑等剧烈异常空间天气活动期间的VTEC及其变化,有利于电离层VTEC日常精确监测、研究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垂直电子含量 Kalman方法 Kriging-Kalman方法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