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统计经验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艳红 万卫星 +1 位作者 刘立波 李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低年较小;在春秋两季稍大,冬夏两季较小;在当地时间白天和傍晚稍大,夜间和早晨较小.此外,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的计算结果比较,本模式预测的TEC值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TEC的半年变化特征和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统计经验模式 武汉地区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 观测结果 太阳活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卷积与LSTM网络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丝语 黄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5,共9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不仅是分析电离层形态的关键参数之一,同时为导航及定位等空间应用系统消除电离层附加时延提供重要支撑。由于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融合因果卷积和长短时记忆网络,以太阳活动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不仅是分析电离层形态的关键参数之一,同时为导航及定位等空间应用系统消除电离层附加时延提供重要支撑。由于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融合因果卷积和长短时记忆网络,以太阳活动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t和电离层TEC历史数据作为特征输入,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提前24 h预报电离层TEC。进一步利用2005-2013年连续9年的CODE TEC数据,全面评估了模型在北京站(40°N,115°E)、武汉站(30.53°N,114.36°E)和海口站(20.02°N,110.38°E)的预报性能。结果显示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三个站的TEC值与真实测量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7,均方根误差大都集中在0~1TECU以内,且模型预报精度与纬度、太阳、地磁活动程度、季节变化相关。与仅由长短时记忆网络构成的预报模型相比,本实验模型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5%,为电离层TEC预报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 预报 因果卷积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态网和IGS站联合数据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方法
3
作者 徐鹏 祝芙英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784,共8页
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建模的精度,减少区域建模边缘误差,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 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建模的精度,减少区域建模边缘误差,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GPS数据联合进行电离层建模,并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策略进行定量考察,对比给出各类建模策略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精度的影响,从而给出更符合中国区域的电离层建模方式。将建模后的结果同IGS中心的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基于本文方法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的结果精度更高,与IGS数据中心发布的电离层格网产品相比误差平均值为1.2109 TECU,与卫星实测电离层TEC的内符合精度误差为1.050 TECU。说明利用联合数据建模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区域建模的精度,同时减少区域建模边缘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格网 球谐函数 多项式函数 电离层模型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h预报电离层TEC 被引量:13
4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1 位作者 缪子青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利用文中介绍的GPS/TEC处理方法解算厦门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对预报方法进行评估,全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3744%,预报结果与观测值相关性达到了0.96678.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 电离层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预报法在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1 位作者 解妍琼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53,共7页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22%,地磁扰动时为44.896%,地磁平静条件下为11.676%;预报相对误差在10%,20%,30%,40%以内的累积比例分别为38.209%,65.075%,84.984%,90.448%.如果使用中纬地区或地磁平静期间的电离层TEC数据,预报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 短期预报 相似预报法 相似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带分割法反演电离层TEC参数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楠 付海洋 +1 位作者 李索 徐丰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7年第2期198-205,共8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会受到电离层带来的相位影响,降低星载SAR系统成像质量,对低频段宽带星载SAR尤其明显。为了消除电离层对星载SAR带来的相位影响,基于陆地观测技术卫星2号(ALOS-2)星载SAR数据,采用距离向频带分割法来估计电离...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会受到电离层带来的相位影响,降低星载SAR系统成像质量,对低频段宽带星载SAR尤其明显。为了消除电离层对星载SAR带来的相位影响,基于陆地观测技术卫星2号(ALOS-2)星载SAR数据,采用距离向频带分割法来估计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参数。验证推导距离向频带分割法的最优估计精确度,并利用ALOS-2数据,采用距离向频带分割法反演得到二维电离层TEC参数分布,分析了距离向分辨单元数对反演精确度的影响。另外,分析了雷达图像不同区域采用距离向频带分割法的估计精确度。结果表明频带分割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有效地反演电离层TEC参数分布,同时距离向分辨力单元数和成像区域场景地形起伏也影响反演电离层参数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 距离向频带分割法 陆地观测技术卫星2号(AL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的GPS台网观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夏淳亮 万卫星 +1 位作者 袁洪 余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6-332,共7页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不均匀、原始观测数据不足且随时间跳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新的算法仍能保持很好的计算稳定性,并能快速地提取给定时空范围内的三维TEC短时变化的特征,适用于研究电离层暴等情况下引起的TEC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 台网观测 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电离层形态对估算GPS系统硬件延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金亚奇 张东和 +2 位作者 刘玉梅 郝永强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5,共9页
利用两个中纬度台站GPS观测数据提取的GPS卫星硬件延迟,分析了不同太阳活动情况下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和统计特征,结合同期电离层观测数据,研究了电离层状态对硬件延迟估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太阳活动高年(2001年)GPS观测数... 利用两个中纬度台站GPS观测数据提取的GPS卫星硬件延迟,分析了不同太阳活动情况下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和统计特征,结合同期电离层观测数据,研究了电离层状态对硬件延迟估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太阳活动高年(2001年)GPS观测数据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要低于太阳活动低年GPS观测数据的估算结果,利用2001年GPS数据估算的卫星硬件延迟标准偏差(RMS)年平均值约为1 TECU,而2009年GPS数据估算的卫星硬件延迟年标准偏差平均值约为0.8 TECU.通过对2001年和2009年北京地区电离层F_2层最大电子密度(N_mF_2)变化性分析,结合GPS硬件延迟估算方法对电离层时空变化条件的要求,认为硬件延迟稳定性与太阳活动强度的联系是由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电离层变化的强度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硬件延迟 电离层电子含量 太阳活动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周日变化对解算GPS硬件延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灵樨 张东和 +1 位作者 郝永强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针对电离层周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可能对SCORE方法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BJFS以及XIAM台站的GPS观测数据,解算了位于太阳活动高年(2001年)和太阳活动低年(2009年)的卫星硬件延迟并分析了估算的硬件延迟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电离... 针对电离层周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可能对SCORE方法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BJFS以及XIAM台站的GPS观测数据,解算了位于太阳活动高年(2001年)和太阳活动低年(2009年)的卫星硬件延迟并分析了估算的硬件延迟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电离层周日变化对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利用不同台站所得到的卫星硬件延迟稳定性在昼夜不同时间上的解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电离层周日变化对利用BJFS台站数据解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日夜差异较为明显,在太阳活动高年利用ⅪAM台站数据解算的硬件延迟日夜稳定性差异不很明显,由于XIAM台站处于电离层赤道异常峰附近,夜间电离层变化很大,因此对比中纬度地区,电离层周日变化对赤道异常峰附近地区硬件延迟稳定性解算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太阳活动低年,其影响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电离层电子含量 硬件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S电离层TEC格网的扰动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威震 张绍成 +1 位作者 殷飞 余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5-861,共7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研究空间天气特性的重要参量,通过分析电离层TEC,可以了解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IGS提供的1999-2016年全球电离层TEC格网数据,按照地磁纬度将全球划分为高、中、中低、低磁纬四个区域,计算不同区域的电离层扰...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研究空间天气特性的重要参量,通过分析电离层TEC,可以了解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IGS提供的1999-2016年全球电离层TEC格网数据,按照地磁纬度将全球划分为高、中、中低、低磁纬四个区域,计算不同区域的电离层扰动;利用大量统计数据选取电离层扰动事件的判定阈值,分析电离层扰动与太阳活动、时空之间的关系;计算电离层扰动指数与地磁活动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电离层扰动与太阳活动变化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特性.在太阳活动低年,电离层扰动事件发生的概率约为1.79%,在太阳活动高年发生扰动的概率约为10.18%.在空间分布上,无论是太阳活动高年还是低年,高磁纬地区发生扰动事件的概率均大于其他磁纬出现扰动事件的概率.计算得到的中磁纬和中低磁纬地区电离层扰动指数与全球地磁指数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56,说明电离层扰动指数与Ap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高磁纬电离层扰动指数与Ap的相关系数为0.44;低磁纬扰动指数与Ap的相关系数为0.39.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电离层扰动与全球地磁指数Ap的相关性不同,测定区域地磁指数可能会提高与电离层扰动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 电离层扰动 地磁活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F波段星载SAR系统电离层效应仿真研究
11
作者 姚佰栋 时晶晶 +2 位作者 盛磊 赵宁 葛家龙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4-87,共4页
为研究VHF波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分析了雷达中心频率、信号带宽、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以及闪烁强度等因素对于VHF波段星载SAR成像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电离层中传播时,VHF波段星载SAR的距离向分辨率... 为研究VHF波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分析了雷达中心频率、信号带宽、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以及闪烁强度等因素对于VHF波段星载SAR成像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电离层中传播时,VHF波段星载SAR的距离向分辨率与雷达中心频率、信号带宽以及传播路径上的电离层TEC大小密切相关,同时由于时延的影响,还会导致SAR距离向图像发生移位,造成定位精度下降;方位向分辨率受闪烁效应影响严重,当处于弱闪烁或中等闪烁时,旁瓣抬升明显,且产生微小的移位,当处于强闪烁时,方位向分辨率明显降低,甚至无法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VHF波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分辨率 电离层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拉第旋转角的TEC反演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庆丰 方涵先 +1 位作者 唐满 龙燕飞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基于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法拉第旋转角的测量原理,提出一种计算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新方法.通过“天拓五号”卫星上搭载的AIS接收机和极化天线,利用极化天线接... 基于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法拉第旋转角的测量原理,提出一种计算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新方法.通过“天拓五号”卫星上搭载的AIS接收机和极化天线,利用极化天线接收到的功率信息计算出法拉第旋转角,通过TEC与法拉第旋转角之间的转换关系反演出TEC值,并基于Kriging方法估算出的TEC值进行区域TEC地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测量出的TEC值与IGS探测到的TEC值最大误差比例为10%左右,误差一般在0.3~0.8 TECU,估计值与IGS探测到的TEC值最大相差1.5 TECU.估算结果与IGS探测得到的TEC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拉第旋转角 星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测量 区域地图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波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亭 王宏 +1 位作者 朱庆林 董翔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针对高轨卫星S/Ka频段厘米级高精度测距系统大气折射误差修正需求,设计了可工程化实现的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微弱微波辐射信号接收技术、自定标技术、湿延迟模型构建、折射率模型构建提高对流层环... 针对高轨卫星S/Ka频段厘米级高精度测距系统大气折射误差修正需求,设计了可工程化实现的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微弱微波辐射信号接收技术、自定标技术、湿延迟模型构建、折射率模型构建提高对流层环境探测精度,通过基于GNSS硬件延迟估计技术研究提高电离层环境探测精度,进而提升大气折射误差修正精度.在我国青岛、海口、昆明、拉萨及满洲里五个典型气候地区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对流层折射率误差均方根偏差约为3.64 N单位,较大的地区为海口和青岛,分别为6.3 N单位和5.2N单位,且试验期间不同时刻的折射率误差差距较大,体现了沿海地区气候时空变化较为明显的特性;电离层垂直电子总含量平均值为1.19 TECU,较大的地区为昆明和海口,分别为1.4 TECU和1.92 TECU,体现了低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较为剧烈的特性.大气折射误差精细化修正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对流层、电离层折射修正值,验证内容和结果具有代表性,可以为高轨卫星高精度测定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轨 GNSS 自定标 微波辐射计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对流层折射率 大气折射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三频信标技术
14
作者 姚海涛 林剑 +1 位作者 祝芙英 张宇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为了探究三频信标反演高精度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理论过程并分析不同观测误差对反演精度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方法来进行三频信标技术反演TEC的研究.通过已知的卫星轨道坐标、接收... 为了探究三频信标反演高精度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理论过程并分析不同观测误差对反演精度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方法来进行三频信标技术反演TEC的研究.通过已知的卫星轨道坐标、接收站坐标、卫星高度角与电离层背景信息,利用信号传播规律,仿真得到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频移信息,解算出相对TEC;再利用多站法估计相位积分常数,解算双频绝对TEC;而后利用多普勒相移小数部分与三频相位积分常数结合,解算高精度三频TEC.将反演的三频TEC值与先验背景电离层TEC值进行比对,在6°观测误差的情况下,三频反演的TEC差值相对平均值在4.5%以内,相对RMS在6%以内,结果表明三频信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TEC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信标(TBB) 多普勒频移 仿真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