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PP-AR方法的低纬度单星电离层模型构建及精度分析
1
作者 钱兢业 叶世榕 +3 位作者 上官灏院 曾旭平 马鑫程 李斐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方法的单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通过对广东省低纬度区域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全面评估其在不同地磁活动水平、太阳活动水平及站间距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尽管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对模型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即使在高太阳活动水平或地磁活跃的条件下,各卫星系统的模型精度依然能够保持在0.5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以内;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站间距对电离层模型的精度有显著影响;平均站间距为100 km时,电离层模型的RMSE值显著低于平均站间距为300 km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电离层模型能显著缩短用户端坐标的收敛时间。该成果可为低纬度区域PPP-RTK服务的设计和电离层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非差非组合(UDUC)模式 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 低纬度电离层模型 电离层路径电子含量(stec) 单星电离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号台风“黑格比”路径电离层TEC的异常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梦瑶 李仲勤 +1 位作者 张瑞鹏 李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方法,分析了2004号台风“黑格比”起编前7天至台风停编后1天,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异常情况... 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方法,分析了2004号台风“黑格比”起编前7天至台风停编后1天,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异常情况,发现有正异常出现。参考地磁和太阳活动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电离层异常集中发生在台风起编前第三天,台风起编后第二天,具体时段在世界协调时(UTC)6:00-10:00,异常属性全部为正异常,起初扰动范围多出现在台风路径以东区域,随时间推移不断自东向西移动,扰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在停编后一天的电离层异常可能与电离层延迟有关。综合判断认为,2004号台风“黑格比”是引起这几日台风路径上空电离层形扰的原因,为研究台风-电离层扰动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电子含量 电离层异常 台风路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