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善斌 董翔 +2 位作者 黄胜 朱鹏飞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反演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传统调零抗干扰阵列天线方案能解决干扰源剥离的问题,但调零信号的天线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高精度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无法收敛。针对强干扰环境下的电离层监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抗干扰TEC数据反演手段,通过对阵列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相位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推算出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含量(tec) 倾斜电子含量(Stec) 垂直电子含量(Vtec)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频差分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MD-SSA-LSTM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敏 刘志鹏 +3 位作者 黄佳鹏 徐迟 孟祥妹 赵振东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1,共14页
针对太阳活动影响下机器学习模型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短期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麻雀搜索算法(SSA)、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模型(VMD-SSA-LSTM),以期提高TEC短期预报精度。利用VMD算... 针对太阳活动影响下机器学习模型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短期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麻雀搜索算法(SSA)、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模型(VMD-SSA-LSTM),以期提高TEC短期预报精度。利用VMD算法对不同时期太阳活动程度影响下的东、西半球TEC格网点数据分解,利用SSA优化LSTM模型,将分解的TEC样本分量及模型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输入到LSTM模型中,将分量预测序列合并重构,得到电离层TEC预测值。实验表明:VMD-SSA-LSTM组合模型在东、西半球太阳活动强烈、适中、较弱时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7、0.56、0.69;0.92、0.76、0.73个TECu,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69、0.47、0.56;0.79、0.65、0.58个TECu,平均相对精度分别达到94%、94%、93%;93%、91%、91%以上,残差绝对值分布在0~1个TECu的比例均值分别为75.56%、96.11%、85%;74.44%、80.55%、78.33%,较VMD-LSTM、LSTM两种模型预报精度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电离层电子含量 变分模态分解 麻雀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集
3
作者 赵秀宽 胡连欢 +3 位作者 孙文杰 李国主 宁百齐 刘立波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利用卫星信标探测电离层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立,对电离层观测的时空覆盖与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本文选取了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作为代表,... 利用卫星信标探测电离层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立,对电离层观测的时空覆盖与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本文选取了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作为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通过接收GNSS信号,反演得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的情况。本数据集的原始观测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以用于研究太阳活动、磁暴等对电离层的影响以及电离层扰动、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等相关工作,同时也可以为卫星导航定位等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电离层 电子含量 GNSS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电离层TEC反演方法综述
4
作者 马冠一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0-695,783,共17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影响无线电系统性能的核心参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具有全球覆盖、实时性强的优势,基于GNSS观测反演的TEC(GNSS-TEC)已成为监测和研究电离层...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影响无线电系统性能的核心参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具有全球覆盖、实时性强的优势,基于GNSS观测反演的TEC(GNSS-TEC)已成为监测和研究电离层的重要手段,但其精准度受限于硬件偏差与电离层时空复杂性的两大挑战。本文根据电离层电波传播理论,详细描述了GNSS-TEC反演的基本原理,系统梳理了常用的GNSS-TEC反演方法,揭示了其核心在于电离层模型假设、电离层TEC与GNSS基本观测量之间的数学建模以及求解算法的协同优化。通过分析不同时期GNSS-TEC反演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其发展由电离层科学研究需求、工程应用需求、GNSS系统与应用演进以及算力提升,而共同驱动。最后对GNSS-TEC反演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单/双层模型 硬件偏差 数学建模 球谐函数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M的云南省区域电离层TEC时空变化分析
5
作者 杨根新 杨金银 +1 位作者 杨阳 谢正明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32,共4页
基于欧洲定轨中心(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 CODE)发布的2008至2022年共5428 d的GIM格网数据,选取中国云南省区域数据,分析了电离层格网点总电子含量(TEC)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及使用2005-01-01至2024-05-08共7064 d的... 基于欧洲定轨中心(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 CODE)发布的2008至2022年共5428 d的GIM格网数据,选取中国云南省区域数据,分析了电离层格网点总电子含量(TEC)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及使用2005-01-01至2024-05-08共7064 d的10.7 cm射电辐射通量研究其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纬度方向相邻格网点TEC的变化范围小于4 TECU的频率为85.198%,经度方向相邻格网点TEC的变化范围小于4 TECU的频率为97.592%,表明沿着纬度方向TEC梯度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区域电离层格网 电子含量 时空变化 电离层延迟 太阳活动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EMDAN改进的CNN-LSTM短期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6
作者 焦迎香 李克昭 岳哲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值的时序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网络(CNN-LSTM)神经网络的TEC预测模型:采用分解、预测和重构的方法,结合CEE...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值的时序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网络(CNN-LSTM)神经网络的TEC预测模型:采用分解、预测和重构的方法,结合CEEMDAN在时间序列分解上和CNN-LSTM在预测精度上的优势,对电离层TEC值进行短期预测;然后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中心发布的2019和2023年4个季节,以及分布在中高低纬度的6个格网点的TEC格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EEMDAN-CNN-LSTM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电离层TEC的时间变化特性,在2019年太阳活动低年和2023年太阳活动高年的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相较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可分别平均提升2.62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和10.44TECU,相较于CNN-LSTM模型可提升1.85TECU和7.23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 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NN/BiLSTM/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7
作者 陈冠宇 李旺 +4 位作者 李家乐 刘佳悦 张仁中 朱浩泽 李震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9,共12页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模型:采用具有多通道特征的CNN-BiLSTM-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神经网络构建该区域电离层模型;然后选取2023年(磁暴年)的双分日和双至日作为验证时段,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预测精度分别为1.24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2.06TECU、1.69TECU和2.35TECU,对应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1、0.944和0.987;说明提出的模型可显著改正滇川区域太阳高峰年内的电离层延迟,能够为深入了解滇川区域的电离层时空演变机制,以及增强该区域的导航定位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模型 神经网络 滇川区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电子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son-1/2/3 VTEC的全球电离层地图精度评估及修正
8
作者 孟迪 王开心 +1 位作者 冯建迪 张志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517,共6页
本文使用Jason-1/2/3系列卫星的VTEC数据,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分析全球电离层地图的精度情况,并利用太阳活动分量、日变化分量和季节变化分量建立相应的修正方程。结果表明:1) CODE GIMs与Jason系列卫星的残差(G-J)与F_(10.7)呈二次函数... 本文使用Jason-1/2/3系列卫星的VTEC数据,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分析全球电离层地图的精度情况,并利用太阳活动分量、日变化分量和季节变化分量建立相应的修正方程。结果表明:1) CODE GIMs与Jason系列卫星的残差(G-J)与F_(10.7)呈二次函数关系,在日变化上呈24 h的周期特征,在季节变化上呈半年变化周期特征,修正方程能够有效修正GIMs数据。2)G-J的平均值在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取得最大值,在澳大利亚南部取得最小值;赤道异常中的等离子输送导致G-J的中误差呈现双峰特征;G-J的相对误差在大西洋南部,尤其是非洲南部的海洋地区取得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含量 全球电离层地图 测高卫星 Jason系列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改进模型在电离层TEC预报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灿 黎峻宇 +2 位作者 刘立龙 黄良珂 韦律权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6-1264,共9页
电离层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中重要的误差源之一,提高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预报精度对改善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极其重要.本文联合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和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 电离层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中重要的误差源之一,提高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预报精度对改善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极其重要.本文联合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和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以滑动窗口算法对输入序列数据集不断更新并测试不同输入序列长度对应模型的精度,最后以预测值来更新输入数据序列的最后10%,进而构建TEC预报模型SLSTM(Sliding Window on Long-Short-Term Memory).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平静期和磁暴期预测残差绝对值小于5TECU的比例均达85%以上,较传统LSTM模型对应值占比增加了49%,71%,均方根误差(RMSE)低31%,35%;其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少25%,32%;SLSTM模型预测结果的RMSE均值、MAE均值均比传统LSTM模型、BP模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长短时记忆网络 神经网络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神经网络方法在电离层磁暴期TEC建模的对比分析
10
作者 朱佳豪 闫文林 +2 位作者 金宇峰 严泰明 王坚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0-1242,共13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的重要参数,然而电离层经验模型对于磁暴期TEC的预测精度不够理想.针对这个问题,使用LSTM、BiLSTM、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Attention)以及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的重要参数,然而电离层经验模型对于磁暴期TEC的预测精度不够理想.针对这个问题,使用LSTM、BiLSTM、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Attention)以及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CNN-BiLSTM-Attentio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电离层TEC预报的研究.根据Dst≤-30 nT的标准,确定了2004-2022年发生磁暴的时间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时空参数(UTS与UTC,SA与AA,CHS与SHS),得到了4种适用于磁暴期TEC的预测模型.利用2023年磁暴期的TEC对四种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其绝对平均误差(MAE)为0.882~5.270 TECU,均方根误差(RMSE)为1.175~6.983TECU,且预测结果与参考值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均在0.7以上.此外,该模型拟合函数的斜率整体上最接近于1,同样优于其他三种模型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磁暴期 电离层电子含量 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统计经验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艳红 万卫星 +1 位作者 刘立波 李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低年较小;在春秋两季稍大,冬夏两季较小;在当地时间白天和傍晚稍大,夜间和早晨较小.此外,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的计算结果比较,本模式预测的TEC值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TEC的半年变化特征和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统计经验模式 武汉地区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 观测结果 太阳活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GPS测量数据研究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逐日变化 被引量:32
12
作者 萧佐 张东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正存在一定的绝对误差,但不会影响逐日相对变化。却使数据处理过程大为简化.得到的垂直TEC为天顶周围60°锥角内的平均值,能够相当好地反映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周日变化.一个计算实例显示了连续三天北京地区TEC的日变化情况,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文中还提出一个新概念或问题,即GPS卫星仰角很小时,通常认为多径效应造成大的误差,本文的一些实例似乎表明,这种多径效应的概念应当包括电高层不规则结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测量数据 电子含量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响应个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东和 孙臻 +2 位作者 刘四清 龚建村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104,共9页
利用2001年4月15日1336UT耀斑爆发期间向日面GPS观测数据提取的总电子含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向日面电离层对这次耀斑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出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事件.最大总电子含量增加量约为2.6TECU,在0600LT... 利用2001年4月15日1336UT耀斑爆发期间向日面GPS观测数据提取的总电子含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向日面电离层对这次耀斑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出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事件.最大总电子含量增加量约为2.6TECU,在0600LT和1800LT都观测到了总电子含量突增,但增加幅度仅为0.5-1 TECU.在高纬地区,由于电离层闪烁,从TEC时间变化曲线提取不出来总电子含量增加值.从各卫星星下点处的TEC增加量和各星下点处的太阳天顶角的关系可以看到,TEC增加量与太阳天顶角有关,太阳天顶角越大,TEC增幅越小.另外,从总电子含量时间变化率曲线上还观测到了时间同步的小尺度扰动,通过与耀斑期间硬X射线辐射通量的比较,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电离层中的这种扰动与耀斑期间的硬X射线或远紫外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向日面 电离层效应 GPS 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三频数据计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被引量:4
14
作者 管斌 孙中苗 +1 位作者 刘晓刚 朱永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7-896,共10页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计算的RVTEC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给出了通过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电离层RVTEC的修正方法,比较了X射线太阳耀斑期间RVTEC与由传统方法计算的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OT)响应,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L1L2、L1L5两种组合之间的一致性较好,由L1L2、L1L5组合计算的RVTEC的中误差约为0.004 TECu/s,RVTEC较ROT更能体现TEC变化的细节,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海面高梯度的计算中,电离层延迟之差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数据 载波相位 垂直电子含量变化率 电离层闪烁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GPS卫星信号测量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东和 曹冲 +1 位作者 甄卫民 李安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7-35,共9页
利用RogueSNR─8CGPS卫星接收机进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观测。介绍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在新乡和南宁两地初步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新乡的TEC特性反映了中纬地区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而南宁的TEC特性则反映了... 利用RogueSNR─8CGPS卫星接收机进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观测。介绍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在新乡和南宁两地初步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新乡的TEC特性反映了中纬地区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而南宁的TEC特性则反映了电离层的赤道异常的某些特征,显示了赤道异常峰的南北向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电子含量 电离层 赤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值反演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昌盛 高井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0,共4页
为了便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时空变化的研究,利用区域电离层模型获得了GPS系统硬件延迟,从而进一步获取了绝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值。利用北京IGS站的GPS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2000年至2004年各个不同季节的总电子含量,经比较发现,电离层总电... 为了便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时空变化的研究,利用区域电离层模型获得了GPS系统硬件延迟,从而进一步获取了绝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值。利用北京IGS站的GPS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2000年至2004年各个不同季节的总电子含量,经比较发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利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25个测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发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空间变化幅度大,在低纬度地区总电子含量值相对较大,而在中纬度地区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硬件延迟 电离层电子含量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晓华 张东和 +2 位作者 覃健生 叶锦凤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 min;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30.53°N)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其平均下降量最大,达到4.58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GPS 电子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LSTM模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吉长东 王强 +1 位作者 王贵朋 刘亚南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76-81,共6页
针对TEC时间序列高噪声、非线性和非平稳的动态序列的特性,基于分解-预测-重构的思想,运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了EEMD-LSTM预测模型。同时,以测试集上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目标,运用多层网格搜索... 针对TEC时间序列高噪声、非线性和非平稳的动态序列的特性,基于分解-预测-重构的思想,运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了EEMD-LSTM预测模型。同时,以测试集上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目标,运用多层网格搜索算法对EMD-LSTM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优选。以IGS中心2015年全年1 h时间尺度的TEC格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EEMD-LSTM组合模型的预报结果能够很好的反应电离层TEC的变化特性,在低、中、高纬度地区平均预报残差分别为1.37、0.82和0.96个TECu,预测平均相对精度分别为92.8%、91.9%和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递归神经网络 体经验模态分解 电离层电子含量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回归神经网络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吉长东 王强 +1 位作者 沈祎凡 潘飞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TEC的预报精度,针对TEC时间序列高噪声、非平稳、包含线性和非线性动态序列的特性,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基于分解-预测-重构的思想构建EMD-NAR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EMD-NAR组合模型和单一模型的预... 为了进一步提高TEC的预报精度,针对TEC时间序列高噪声、非平稳、包含线性和非线性动态序列的特性,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基于分解-预测-重构的思想构建EMD-NAR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EMD-NAR组合模型和单一模型的预报精度,同时运用EMD-NAR预测模型分析不同环境下的电离层TEC时间序列。实验结果表明EMD-NAR动态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电离层TEC的变化特性,平静期和活跃期的预测平均相对精度分别为94%和88.3%,预报残差小于1个TECu的分别占71%和68.5%,小于3个TECu的分别占90.3%和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 电离层预报 时间序列 经验模态分解 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组合模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预报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敏 徐迟 +1 位作者 祁向前 黄佳鹏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非线性、非平稳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全球导航定位服务数据的高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小波分解、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埃尔曼(Elman)神经网络模型组合的方法:采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中心...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非线性、非平稳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全球导航定位服务数据的高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小波分解、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埃尔曼(Elman)神经网络模型组合的方法:采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中心提供的不同纬度、不同时间段的TEC格网点数据,利用db4小波分解对前20 d的TEC样本序列进行分解得到高频信息与低频信息;再分别利用LSTM模型和Elman模型对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进行预报;然后将2种模型的预报值进行重构;最后利用滑动窗口预测连续多个2 d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电离层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0.68、0.84和0.84个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平均绝对值残差分别为0.66、0.55、0.60和0.69个TECu,平均相对精度分别为97.1%、97.1%、96.7%、95.9%,与2种单一模型相比可有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解 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 埃尔曼(Elman)神经网络模型 滑动窗口 电离层电子含量单位(te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