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
1
作者 欧明 甄卫民 +2 位作者 於晓 刘裔文 徐继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48,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该算法利用模式基函数与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组合的方式,实现WAAS单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基于中国区域23个广域基准站和10个用户站的仿真结果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该算法利用模式基函数与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组合的方式,实现WAAS单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基于中国区域23个广域基准站和10个用户站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传统的网格算法和基于CIT技术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与太阳活动、昼夜变化及地磁纬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CIT技术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精度优于网格算法,CIT算法的平均误差与标准差相比网格算法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延迟修正 广域增强系统 电离层层析成像 网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片线性插值的北斗格网电离层延迟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于耕 郝俊 赵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141-146,共6页
为了增强定位精度,需不断提高电离层延迟模型精度,格网电离层模型由于修正效果佳而被广泛应用。针对格网模型构建过程中网格节点处电离层延迟的插值问题,提出了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基于格网模型的特征,在同一... 为了增强定位精度,需不断提高电离层延迟模型精度,格网电离层模型由于修正效果佳而被广泛应用。针对格网模型构建过程中网格节点处电离层延迟的插值问题,提出了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基于格网模型的特征,在同一模型中应用不同的插值算法进行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对比,并检验格网电离层垂直延迟修正误差(GIVE)。结果表明,使用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的穿透点电离层延迟值更接近于实测数据,GIVE值更小,从而验证了该插值方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的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格网电离层模型 分片线性插值法 格网电离层垂直延迟修正误差(G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区域Klobuchar改进模型及其修正精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瑞华 薛凯敏 王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1,共7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Klobuchar模型修正单频接收机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由于此模型从亚洲地区应用角度考虑,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修正精度甚至不足50%。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提出在原模型8个改正参数的基础上增加5个关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Klobuchar模型修正单频接收机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由于此模型从亚洲地区应用角度考虑,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修正精度甚至不足50%。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提出在原模型8个改正参数的基础上增加5个关键参数的Klobuchar改进模型,并采用松弛迭代与直线搜索法中的黄金分割相结合的算法对新增参数进行求解。以天津及其附近区域为例,利用GPStation6接收机采集到的实测数据对改进模型与原模型进行计算。将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作为参考值,对比分析改进模型与原模型的修正精度。结果表明,区域Klobuchar改进模型在天津及其附近区域的电离层延迟平均修正精度比原模型提升了10.46%,平均修正精度达到7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电离层延迟修正 KLOBUCHAR模型 松弛迭代 黄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