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健
欧吉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对 2 0 0 0年 7月 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北京、武汉、上海 3个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化处理 ,计算出各个卫星交叉点沿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并对是否消除仪器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时间域、空间域上分析了这次耀斑爆发时电离...
对 2 0 0 0年 7月 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北京、武汉、上海 3个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化处理 ,计算出各个卫星交叉点沿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并对是否消除仪器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时间域、空间域上分析了这次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利用精化的GPS数据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太阳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的突变情况和变化规律。分析 1998年 11月 2 2日和 2 0 0 0年 7月 14日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资料 ,还发现在耀斑爆发前一天与耀斑爆发相对应的一个时间段内 ,如果卫星交叉点的运动轨迹是从高纬到低纬的运动 ,这些交叉点的VTEC(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值在该时间段内有迅速增长的异常现象。这是否是耀斑爆发的“前兆”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仪器偏差
电离层
太阳耀斑
天
顶
方向
电子
总
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泽民
孙伟
安家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利用IGS的GPS观测数据和CODE GIM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和四分位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结果显示:1)电离层VTEC在震前2d出现显著的正异常,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2)通过全...
利用IGS的GPS观测数据和CODE GIM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和四分位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结果显示:1)电离层VTEC在震前2d出现显著的正异常,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2)通过全球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出现的异常变化特征;3)震后3d电离层VTEC出现显著负异常,其与震后一个月内多次发生的余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电离层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
异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PS数据的震前电离层异常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马一方
匡翠林
周晓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首先利用日本及周边区域IGS站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测站上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法与非滑动平均法两种统计学方法针对日本境内某震例进行了震前VTEC值异常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地震震前出现了电离层异常现...
首先利用日本及周边区域IGS站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测站上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法与非滑动平均法两种统计学方法针对日本境内某震例进行了震前VTEC值异常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地震震前出现了电离层异常现象。此外,为了探讨异常情况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电离层异常的全球空间分布。最后,通过对比两种异常检验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总体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垂直
方向
总
电子
含量
(VTEC)
电离层
异常
滑动平均法
非滑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4
作者
田林亚
熊欢欢
+1 位作者
石超
祖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内插VTEC以及伪距差分进行单站GPS接收机B值的解算。采用此方法和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接收机的B值,并与CODE提供的跟踪站的B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以优于0.4ns的精度确定GPS接收机的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接收机
码间偏差
CODE
天
顶
方向
总
电子
含量
相位平滑伪距
旋转地图
电离层
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健
欧吉坤
机构
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2 -10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0 0 740 0 3 )
文摘
对 2 0 0 0年 7月 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北京、武汉、上海 3个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化处理 ,计算出各个卫星交叉点沿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并对是否消除仪器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时间域、空间域上分析了这次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利用精化的GPS数据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太阳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的突变情况和变化规律。分析 1998年 11月 2 2日和 2 0 0 0年 7月 14日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资料 ,还发现在耀斑爆发前一天与耀斑爆发相对应的一个时间段内 ,如果卫星交叉点的运动轨迹是从高纬到低纬的运动 ,这些交叉点的VTEC(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值在该时间段内有迅速增长的异常现象。这是否是耀斑爆发的“前兆”现象 。
关键词
GPS
仪器偏差
电离层
太阳耀斑
天
顶
方向
电子
总
量
Keywords
GPS,instrumental bias,ionosphere,solar flare,vertical total electric contents (VTEC)
分类号
P228.4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泽民
孙伟
安家春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029,41231064)
文摘
利用IGS的GPS观测数据和CODE GIM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和四分位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结果显示:1)电离层VTEC在震前2d出现显著的正异常,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2)通过全球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出现的异常变化特征;3)震后3d电离层VTEC出现显著负异常,其与震后一个月内多次发生的余震有关联。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电离层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
异常变化
Keywords
Nepal earthquake
ionospheric VTEC
anomaly variation
分类号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PS数据的震前电离层异常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马一方
匡翠林
周晓慧
机构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基金
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基础研究基金(11-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12
41304007)
文摘
首先利用日本及周边区域IGS站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测站上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法与非滑动平均法两种统计学方法针对日本境内某震例进行了震前VTEC值异常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地震震前出现了电离层异常现象。此外,为了探讨异常情况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电离层异常的全球空间分布。最后,通过对比两种异常检验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总体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
地震
垂直
方向
总
电子
含量
(VTEC)
电离层
异常
滑动平均法
非滑动平均法
分类号
P228.4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4
作者
田林亚
熊欢欢
石超
祖滢
机构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文摘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内插VTEC以及伪距差分进行单站GPS接收机B值的解算。采用此方法和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接收机的B值,并与CODE提供的跟踪站的B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以优于0.4ns的精度确定GPS接收机的B值。
关键词
GPS
接收机
码间偏差
CODE
天
顶
方向
总
电子
含量
相位平滑伪距
旋转地图
电离层
格网
Keywords
GPS
receiver
differential code bias
CODE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carrier phase smoothed pseudorange
rotated map
ionosphere grid
分类号
P228.4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的影响
张健
欧吉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分析
王泽民
孙伟
安家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GPS数据的震前电离层异常分析
马一方
匡翠林
周晓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田林亚
熊欢欢
石超
祖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