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电天文中甚高频干涉仪系统电离层修正的一些注释
1
作者 韩文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结合射电天文中具体测量方法并考虑甚高频干涉仪系统参数与电离层参数间的关系,讨论了电离层各种修正方法的含意.结论为:(1)实时实地地测量电离层参数并以同一时间尺度对观测数据作电离层改正是评比各种方法的依据.(2)在信噪比足够... 本文结合射电天文中具体测量方法并考虑甚高频干涉仪系统参数与电离层参数间的关系,讨论了电离层各种修正方法的含意.结论为:(1)实时实地地测量电离层参数并以同一时间尺度对观测数据作电离层改正是评比各种方法的依据.(2)在信噪比足够的情况下,电离层模型法和双频法用10秒钟的平均观测数据作电离层修正是合理的,但在标准源校准法中,取Dmax=1km,要用约3分钟的平均观测数据作电离层修正才是合理的.(3)当不规则性尺度较基线为长时,标准源校准法可良好地消除它的影响;反之,闭合相位技术可有效地消除它的影响.(4)如果实现双频观测,则双频法是一个有效地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天文 甚高频干涉仪 电离层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
2
作者 欧明 甄卫民 +2 位作者 於晓 刘裔文 徐继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48,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该算法利用模式基函数与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组合的方式,实现WAAS单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基于中国区域23个广域基准站和10个用户站的仿真结果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技术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该算法利用模式基函数与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组合的方式,实现WAAS单频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基于中国区域23个广域基准站和10个用户站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传统的网格算法和基于CIT技术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与太阳活动、昼夜变化及地磁纬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CIT技术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算法精度优于网格算法,CIT算法的平均误差与标准差相比网格算法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延迟修正 广域增强系统 电离层层析成像 网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片线性插值的北斗格网电离层延迟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于耕 郝俊 赵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141-146,共6页
为了增强定位精度,需不断提高电离层延迟模型精度,格网电离层模型由于修正效果佳而被广泛应用。针对格网模型构建过程中网格节点处电离层延迟的插值问题,提出了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基于格网模型的特征,在同一... 为了增强定位精度,需不断提高电离层延迟模型精度,格网电离层模型由于修正效果佳而被广泛应用。针对格网模型构建过程中网格节点处电离层延迟的插值问题,提出了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基于格网模型的特征,在同一模型中应用不同的插值算法进行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对比,并检验格网电离层垂直延迟修正误差(GIVE)。结果表明,使用分片线性插值法计算的穿透点电离层延迟值更接近于实测数据,GIVE值更小,从而验证了该插值方法计算用户端穿透点的电离层延迟的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格网电离层模型 分片线性插值法 格网电离层垂直延迟修正误差(G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区域Klobuchar改进模型及其修正精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瑞华 薛凯敏 王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1,共7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Klobuchar模型修正单频接收机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由于此模型从亚洲地区应用角度考虑,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修正精度甚至不足50%。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提出在原模型8个改正参数的基础上增加5个关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Klobuchar模型修正单频接收机用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由于此模型从亚洲地区应用角度考虑,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修正精度甚至不足50%。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提出在原模型8个改正参数的基础上增加5个关键参数的Klobuchar改进模型,并采用松弛迭代与直线搜索法中的黄金分割相结合的算法对新增参数进行求解。以天津及其附近区域为例,利用GPStation6接收机采集到的实测数据对改进模型与原模型进行计算。将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作为参考值,对比分析改进模型与原模型的修正精度。结果表明,区域Klobuchar改进模型在天津及其附近区域的电离层延迟平均修正精度比原模型提升了10.46%,平均修正精度达到7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电离层延迟修正 KLOBUCHAR模型 松弛迭代 黄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掩星反演误差特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宫晓艳 胡雄 +1 位作者 吴小成 张训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7-1029,共13页
GPS大气掩星探测技术可以获得全球大气折射率、气压、密度、温度和水汽压等气象参数,该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几何光学近似的Abel积分反演.地球扁率、电离层传播时间延迟、大气大尺度水平梯度、多路径传播现象等因素在某些高度范围影响大... GPS大气掩星探测技术可以获得全球大气折射率、气压、密度、温度和水汽压等气象参数,该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几何光学近似的Abel积分反演.地球扁率、电离层传播时间延迟、大气大尺度水平梯度、多路径传播现象等因素在某些高度范围影响大气反演的精度.本文采用模拟的方法,分析其中地球扁率及电离层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讨论局部圆弧修正及电离层修正的效果.利用CHAMP掩星实测轨道数据和有关电离层和大气经验模式、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模拟计算几种情形下的GPS掩星观测附加相位数据,对模拟数据进行反演,将反演气象参量剖面与模拟时给定模式剖面进行比较,得到了0~60km高度范围内的反演误差.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圆弧中心的修正以及电离层修正,对于高精度的GPS掩星反演是非常重要的;电离层修正残差仍是制约30~60km高度范围内反演精度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气掩星反演需要发展新的电离层修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大气掩星 地球扁率 电离层修正 几何光学反演方法 反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频精密单点定位中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自适应导航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陆晨曦 谭云华 +1 位作者 朱柏承 周乐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7-592,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的动态实时导航算法,该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载波相位等观测量进行实时处理,无需静态初始化并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改进基于新息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提高导航算法在动态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定位精度... 提出一种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的动态实时导航算法,该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载波相位等观测量进行实时处理,无需静态初始化并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改进基于新息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提高导航算法在动态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定位精度。针对单频定位中的电离层修正问题,通过建立映射模型,将电离层影响作为待估计量进行滤波。在可见星数不小于5颗的条件下,能够较准确地修正电离层。静态实测算例与动态仿真证明了该算法在静态与动态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单点定位 载波相位 单频 电离层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估计的卫星双向传播时延差估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文可 占建伟 +2 位作者 龚航 朱祥维 孙广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利用卫星广播星历,采用坐标旋转修正Sagnac效应,获知信号传播路径;综合考虑Sagnac效应修正和双向伪距离时延差、电离层时延修正、对流层时延修正,对单向传播时延进行建模,提出一种迭代计算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中双向空间传播... 利用卫星广播星历,采用坐标旋转修正Sagnac效应,获知信号传播路径;综合考虑Sagnac效应修正和双向伪距离时延差、电离层时延修正、对流层时延修正,对单向传播时延进行建模,提出一种迭代计算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中双向空间传播时延差的方法。利用北斗导航系统中相距3 376 km的两地面站经过位于东经140°的GEO卫星建立的C波段TWSTFT进行2 d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国际权度局推荐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双向链路的卫星双向传播时延差随卫星运动而改变的情况,并且卫星运动不但使得双向几何距离时延差(包含Sagnac效应修正)出现幅度为0.412 ns、均值偏差为77 ps的日波动,还造成了双向电离层时延差出现最大幅度为0.120 ns、均值偏差为31 ps的日波动,需从双向测量结果中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卫星广播星历 迭代法 Sagnac效应修正 电离层时延修正 日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