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在多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占博 张思瑞 +3 位作者 姜铭渝 夏越 高胜强 卜帅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1,共14页
热力网络是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和热网建模机理和时间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难以直接应用于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根据电-热类比方法,采用基本电气元件构建了热力管道热路和水路等效电路模型。同时... 热力网络是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和热网建模机理和时间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难以直接应用于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根据电-热类比方法,采用基本电气元件构建了热力管道热路和水路等效电路模型。同时,基于查表法构建了计及设备运行特性的空气源热泵等效电路模型。为提高仿真效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电磁-机电暂态建模框架的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方法。电网采用机电暂态建模,热网采用电磁暂态建模,空气源热泵模型作为接口模型,完成电网模型和热网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电网模型与热网模型均采用毫秒级及以上仿真步长,实现了高效的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多能源系统 电磁-机电暂态建模 热力管道 空气源热泵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误差传递机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伟 杨洋 +3 位作者 陈鹏伟 郭琦 陶顺 房钊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7,共6页
电磁与机电暂态仿真在模型处理、积分步长和计算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通过接口结合的电磁-机电混合仿真存在不可忽视的固有误差,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分别从电磁、机电暂态计算交互信息提取误差与接口交互误差两个方面分析了... 电磁与机电暂态仿真在模型处理、积分步长和计算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通过接口结合的电磁-机电混合仿真存在不可忽视的固有误差,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分别从电磁、机电暂态计算交互信息提取误差与接口交互误差两个方面分析了混合仿真中的误差传递机理,其中交互信息提取误差包括瞬时值转相量提取误差、相量转瞬时值离散误差及接口等值阻抗计算误差,接口交互误差包括时序交互误差、数据传输延时误差及机电暂态计算迭代误差。最后,通过基于PSCAD+C的电磁-机电混合仿真平台对上述接口误差机理分析结论给予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量提取算法、交互步长及数据传输延时是影响混合仿真精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接口 误差 电磁-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建模与实时仿真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唐亚南 叶华 +1 位作者 裴玮 孔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106,共8页
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频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模型,进一步地在实时仿真器上实现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计算。相较于传统电磁-机电暂态联合仿真方法... 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频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模型,进一步地在实时仿真器上实现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计算。相较于传统电磁-机电暂态联合仿真方法,该建模方法与仿真平台的电磁-机电暂态仿真适用性强,接口简单实用。分别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单端系统、±200 kV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IEEE 39节点交流系统的移频相量模型,并且完成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实时仿真测试。通过对多种暂态现象的模拟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建模与实时仿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频 MMC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交直流电网 电磁-机电仿真 并行计算 RT-LAB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PSS的德宝直流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宿国良 王渝红 +2 位作者 戴寒光 丁理杰 李兴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针对机电暂态程序仿真无法详细体现故障期间的暂态过程以及电磁暂态程序仿真对交流系统反映不足的问题,分析研究电磁暂态子网和机电暂态子网数据交互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详细介绍了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软件ADPSS以及基于ADPSS... 针对机电暂态程序仿真无法详细体现故障期间的暂态过程以及电磁暂态程序仿真对交流系统反映不足的问题,分析研究电磁暂态子网和机电暂态子网数据交互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详细介绍了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软件ADPSS以及基于ADPSS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原理和流程。对±500 k V德宝直流实际算例分别进行了电磁暂态仿真、机电暂态仿真和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可以对较大规模电网的局部电磁暂态过程和交流系统响应进行有效分析,其仿真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SS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 高压直流输电 电磁暂态 机电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复合非对称故障计算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洋 肖湘宁 甄晓晨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对机电侧非对称故障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混合仿真对各类工况的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机电侧非对称故障和电磁侧非对称故障的计算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机电侧发生非对称故障后的机电侧故障仿真方... 为了提高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对机电侧非对称故障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混合仿真对各类工况的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机电侧非对称故障和电磁侧非对称故障的计算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机电侧发生非对称故障后的机电侧故障仿真方法,该方法根据非对称故障的类型获取故障电路导纳矩阵,继而通过修改与故障节点相关的导纳元素,将故障电路导纳矩阵的叠加到原导纳矩阵中获得故障后的导纳矩阵,并通过求解网络方程获得故障后的网络解。然后根据线性电路叠加定理,提出了接口节点戴维南等值电势的计算方法。为减少电磁侧的建模量,采用接口正序等值导纳进行戴维南电势向诺顿等值电流的转化。最后结合含有一回直流线路的IEEE39节点系统的基于PSCAD+C架构的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电磁 混合仿真 非对称故障 计算方法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的电网合环分析计算系统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雨晨 赵冬梅 +4 位作者 刘世良 李亚楼 朱旭凯 张星 宋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3-79,共7页
为了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开发了基于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原理的电网合环分析计算系统。利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原理,提出了基于最大级数搜索算法的电磁网络自动划分方法,实现了机电暂态模型自动转换为电磁暂态模型的功能,并完成了... 为了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开发了基于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原理的电网合环分析计算系统。利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原理,提出了基于最大级数搜索算法的电磁网络自动划分方法,实现了机电暂态模型自动转换为电磁暂态模型的功能,并完成了地理图与厂站图相关联的功能,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合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开关统计功能,可以得到系统不同时刻的合环情况。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电网的合环仿真计算,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合环操作的准确性,为合环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合环 机电暂态仿真 电磁暂态仿真 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电磁网络自动划分 电磁模型自动转换 单机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贺静波 张星 +3 位作者 许涛 于钊 陈绪江 江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0,共6页
为深入分析高压直流系统动态行为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同时兼顾交流系统的庞大规模和仿真速度要求,采用了中国电科院开发的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程序,对三华交流系统进行了机电暂态建模,对7回跨区直流系统进行了详细电磁暂态建模。计算表明,... 为深入分析高压直流系统动态行为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同时兼顾交流系统的庞大规模和仿真速度要求,采用了中国电科院开发的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程序,对三华交流系统进行了机电暂态建模,对7回跨区直流系统进行了详细电磁暂态建模。计算表明,混合仿真能较好复现实际故障过程,较为准确地对含不对称故障、多回直流换相失败在内的故障形态进行模拟;交流系统扰动可能引起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失败,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需要送、受端交流系统提供更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特高压交流 特高压直流 电力系统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规模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分层布局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海林 史华勃 +2 位作者 王顺亮 马俊鹏 刘天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厂站节点和网络拓扑的自动布局是实现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布局方法多局限于交叉点数和布局均匀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厂站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导致每... 厂站节点和网络拓扑的自动布局是实现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布局方法多局限于交叉点数和布局均匀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厂站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导致每次布局结果极不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弹簧电子力模型用于大规模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分层布局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厂站节点逐层布局,解决了传统方法每次布局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不仅可以用于绘制机电暂态地理接线图,还可以提供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节点坐标信息。对美国西部电网3机9节点、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以及某地区输电网络系统进行算例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 大规模电力系统 节点间相对位置 弹簧电子力模型 分层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CBuilder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方法 被引量:27
9
作者 贾旭东 李庚银 +4 位作者 赵成勇 洪潮 王哲 张豪 彭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38,共6页
提出了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方法。在RTDS/CBuilder环境下,采用多线程和双链表稀疏矩阵技术开发了实时机电暂态仿真程序。提出了电磁和机电侧接口等值电路模型,并将RTDS... 提出了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方法。在RTDS/CBuilder环境下,采用多线程和双链表稀疏矩阵技术开发了实时机电暂态仿真程序。提出了电磁和机电侧接口等值电路模型,并将RTDS电磁模型与实时机电暂态程序进行了连接,建立了混合实时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在详细分析含直流输电局部电网的同时,又能较准确地考虑交流系统对暂态稳定的影响。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混合实时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仿真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 实时仿真 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Model的江苏电网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梦 李修金 +3 位作者 刘一丹 张祥 孙毅 朱鑫要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3期7-11,27,共6页
江苏电网直流输电发展迅猛,未来将通过直流输电受入大量功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交流电网故障将通过换流站母线对直流输电运行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直流输电发生换相失败等,而目前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所采用的机电暂态仿真手段可能无法准确反... 江苏电网直流输电发展迅猛,未来将通过直流输电受入大量功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交流电网故障将通过换流站母线对直流输电运行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直流输电发生换相失败等,而目前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所采用的机电暂态仿真手段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该动态过程。文中分别采用机电仿真软件BPA和机电-电磁混合仿真软件PSModel(power system model)2种仿真工具,对比仿真分析和研究了江苏电网交流故障对直流输电运行的影响,相关结论为电网运行分析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相失败 机电仿真 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机电电磁-数模双混合仿真平台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伟 李君 +3 位作者 姚其新 陈堃 张侃君 黎恒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6,共6页
针对高压直流HVDC输电控制保护性能适应性测试和交直流电网交互作用分析难题,本文采用机电-电磁双混合仿真方法研制了HVDC混合仿真平台,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信号接口装置、HVDC控制保护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4部分。AD... 针对高压直流HVDC输电控制保护性能适应性测试和交直流电网交互作用分析难题,本文采用机电-电磁双混合仿真方法研制了HVDC混合仿真平台,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信号接口装置、HVDC控制保护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4部分。ADPSS对交流电网和HVDC一次系统进行实时仿真模拟,通过信号接口装置与HVDC控制保护系统进行实时信号交互,实现一、二次系统的闭环仿真。以龙泉-政平工程为例,将仿真结果与现场录波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混合仿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数字实时仿真装置 高压直流输电 数模混合仿真 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控制对构网型双馈风机机电时间尺度动态影响建模与机制分析
12
作者 梁恺 王枭枭 +4 位作者 王派 王耀函 付雪姣 吴林林 李英彪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1-444,共14页
研究了电磁时间尺度电压控制对构网型双馈风机机电时间尺度动态的跨时间尺度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以采用电压电流双环虚拟同步控制策略的双馈风机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模态分析法发掘了系统的主导机电时间尺度模式,发现了电磁时间尺度电... 研究了电磁时间尺度电压控制对构网型双馈风机机电时间尺度动态的跨时间尺度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以采用电压电流双环虚拟同步控制策略的双馈风机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模态分析法发掘了系统的主导机电时间尺度模式,发现了电磁时间尺度电压控制对机电时间尺度模式的跨时间尺度影响现象和影响规律。其次建立了研究对象的“激励-响应”模型及其线性化模型,对构网型风机设备特征和电压控制参与系统机电时间尺度动态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阻尼转矩分析法对上述模态分析跨时间尺度现象及规律进行了机理解释。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态分析和阻尼转矩分析的正确性,并且多机两区域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可以拓展到实际多机复杂电网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虚拟同步控制 激励响应模型 电压控制 机电-电磁跨尺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PSS的锦苏特高压直流接入的江苏电网机电—电磁混合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卫鹏 汪成根 周前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了精确地分析锦苏特高压直流接入后江苏电网,特别是直流换流站附近苏南电网的运行情况,在2013年江苏电网预计夏高负荷的基础上,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平台(ADPSS)搭建了锦苏特高压直流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和江苏电网其余部分的机... 为了精确地分析锦苏特高压直流接入后江苏电网,特别是直流换流站附近苏南电网的运行情况,在2013年江苏电网预计夏高负荷的基础上,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平台(ADPSS)搭建了锦苏特高压直流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和江苏电网其余部分的机电模型。利用搭建的机电—电磁混合模型进行了特高压直流接入的江苏电网稳态仿真验证。在双极闭锁情况下对比了采用纯机电模型和机电—电磁混合模型的暂态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机电—电磁混合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特性,适合于研究直流系统中十分复杂快速的暂态过程。混合仿真模型为研究锦苏直流接入对江苏电网受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 机电-电磁混合模型 机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群解耦的电力系统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的分网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穆清 程昱 +4 位作者 王春明 汪旸 严剑峰 徐得超 庞润甜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5-361,共7页
多条耦合直流输电的响应只能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模拟。为了提高仿真精度,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已用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研究。为解决目前机电-电磁混合仿真速度太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混合仿真分网技术。首先把机电网络分成尽可能多... 多条耦合直流输电的响应只能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模拟。为了提高仿真精度,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已用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研究。为解决目前机电-电磁混合仿真速度太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混合仿真分网技术。首先把机电网络分成尽可能多的网络孤岛,把电磁暂态网络通过传输线解耦方式分网,然后基于分群解耦的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算法形成单时步内解耦的机电-电磁子网群。继而又提出一种新的并行程序结构,利用机电-电磁子网群实现并行仿真,加快仿真速度。最后对含有7条直流输电和4000个节点的电磁网络的国调方式计算案例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降低精度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仿真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仿真 并行计算 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技术 电力系统分网技术 电力系统方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多时间尺度暂态特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穆钢 蔡婷婷 +1 位作者 邸睿 刘洪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6,共9页
随着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的并网,传统电网的建模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系统。为满足现代交直流混合系统暂态特性分析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含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多时间尺度暂态模型。VSC-HVDC系统控制器采用矢量控... 随着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的并网,传统电网的建模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系统。为满足现代交直流混合系统暂态特性分析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含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多时间尺度暂态模型。VSC-HVDC系统控制器采用矢量控制,内环控制采用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的建模方式,该建模方式解决了传统d-q旋转坐标系下不能完全解耦的问题。在ETSDAC/PSASP仿真平台上建立了机电-电磁暂态模型,同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电磁暂态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直流短路故障,分别在两种模型上进行暂态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暂态特性上机电-电磁暂态模型比电磁暂态模型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多时间尺度建模 机电-电磁暂态 电磁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of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for SRM direct-drive volume control hydraulic press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建明 赵升吨 魏树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316-322,共7页
A new kind of volume control hydraulic press tha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hydraulic and SRM(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ed.Considering that the serious dead zone and time-variant no... A new kind of volume control hydraulic press tha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hydraulic and SRM(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ed.Considering that the serious dead zone and time-variant nonlinearity exist in the volume control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the ILC(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to tracking the displacement curve of the hydraulic press slid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ce speed and precision of ILC,a fuzzy ILC algorithm that utilizes the fuzzy strategy to adaptively adjust the iterative learning gains is put forward.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rgence speed and precision of the fuzzy ILC for hydraulic press slider position track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zzy ILC can raise the iterative learning speed enormously,and realize the tracking control of slider displacement curve with rapid response speed and high control precision.In experiment,the maximum tracking error 0.02 V is achieved through 12 iterations o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press volume control electro-hydraulic servo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uzzy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PMSM speed modulation system with sliding mode based on active-disturbance-rejection control 被引量:12
17
作者 荣智林 黄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06-1415,共10页
A sliding mode an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was employed to regulate the speed of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The major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are that it can main... A sliding mode an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was employed to regulate the speed of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The major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are that it can maintain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ADRC and make the parameters of ADRC transition smoothly.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also ensures speed control accuracy and improves the robustness and anti-load disturbance ability of the system.Moreov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d-axis current output equation,a novel current-loop SM-ADRC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system’s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inner ability of anti-load disturbance.Results of a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liding-mode ADRC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response,small overshoot,small steady-state error,wide speed range and high control accuracy.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variations in rotational inertia,load and intern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urbance rejection auto tun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peed modul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wheel motor of micro-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Maxwell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齐平 舒红宇 +2 位作者 任凯 庄深 谢安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52-2157,共6页
To obtain a good driv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micro-electric vehicle, a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optimized. Maxwell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To obtain a good driv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micro-electric vehicle, a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optimized. Maxwell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driving in-wheel motor. The basic features and star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field-circuit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internal complicate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were obtaine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No-load and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ing in-wheel motor was simulated,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was computed. The conformity of 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make further optimal design of this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and its control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rting torque and reduce torque ripple of the motor. This method can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in-wheel motors and save development costs, which has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ic vehicle in-wheel motor MAXWEL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auxiliary-teeth to solve circulation current reduc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被引量:1
19
作者 JANG Ki-bong KIM Jee-hyun +1 位作者 AN Ho-jin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90-696,共7页
A discontinuity of magnetic circuits according to the end effect is generated in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 Due to the unbalanced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and impedance produced,... A discontinuity of magnetic circuits according to the end effect is generated in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 Due to the unbalanced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and impedance produced, unbalanced current is generated. The cireulatin8 current, which is caused by a decrease in the thrust, is generated by the unbalanced current. The optimal design of auxiliary-teeth at the end of the mover was carried out to solve the unbalance of phase by u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and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model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s a result, the auxiliary-teeth model compensates for the decrease of thrust caused by the unbalanced phase. Also, this model is proven to reduce the detent force by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PMLSM and copper loss caused by the circulating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auxiliary-teeth circulation current end effect thrust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current vector decomposition controller design for six-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20
作者 袁雷 胡冰新 +1 位作者 魏克银 林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41-849,共9页
The vec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vector space decomposition (VSD) transformation method has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freedom, which can control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subspace separately. To this end, a cu... The vec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vector space decomposition (VSD) transformation method has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freedom, which can control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subspace separately. To this end, a current vector decoupling control algorithm for six-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s designed. Using the proposed synchronous rotati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atrix,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components in d-q subspace are changed into direct current (DC) component, only using the traditional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controller can meet the non-static difference adjustment, and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is given by employing intemal model principle.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move the 5th and 7th harmonic components of stator current, the current PI controller parallel with resonant controller is employed in x-y subspace to realize the specific harmonic component compens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decoupling vector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phase PMSM current vector decomposition internal control resonan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