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8
1
作者 商立群 呼延海 +1 位作者 黄若轩 杨晨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603-6608,共6页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的存在和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保护装置的非线性,使得具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变得困难。该文在考虑串补电容对故障信号的影响,以及非线性保护装置的启动时间后,将电磁时间反...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的存在和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保护装置的非线性,使得具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变得困难。该文在考虑串补电容对故障信号的影响,以及非线性保护装置的启动时间后,将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理论应用于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提出一种新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将线路两端故障电流解耦后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故障电流暂态信号,再将该暂态信号进行时间反转,作为电流源连接在构造的镜像线路的两端;然后针对各个假设的故障点,计算其电流有效值,由于真实的故障点具有最大的接地电流,所以具有最大接地电流的点即为故障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且该方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及合闸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补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镜像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电磁时间反转的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5
2
作者 商立群 黄若轩 +1 位作者 呼延海 杨晨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5,41,共8页
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测距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故障测距方法。建立了线路的故障附加网络,推导了经时间反转后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并分析了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适用性。记录线... 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测距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故障测距方法。建立了线路的故障附加网络,推导了经时间反转后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并分析了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适用性。记录线路两侧故障电流变化的情况并用新六序分量法解耦线路,对经解耦后得到的两侧同向正序电流分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两侧电流突变量,对两侧电流突变量进行时间反转并叠加。假设在输电线路多处发生故障,计算出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最大电流有效值对应的距离即为故障距离。利用ATP-EMTP软件搭建了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仿真模型,采用Matlab进行编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相角的影响;当采样频率为1 MHz时,在不同故障类型情况下测距结果的相对误差低于0.57%,所提方法测距精度高;测距结果的相对误差会随着采样频率的上升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新六序分量法 小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 被引量:4
3
作者 商立群 吉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5,共8页
为了解决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存在的双端数据不同步以及伪根识别的问题,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进行故障测距... 为了解决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存在的双端数据不同步以及伪根识别的问题,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进行故障测距。然后将故障区段两侧的电压、电流解耦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分解,提取工频分量下的电流前行波并求取共轭。最后计算假设的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大小,当有效值为最小时,该点即为故障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双端数据的同步,没有伪根识别问题,同时也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能实现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准确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六序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辅助决策的时间反转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
4
作者 杜双江 李云 +2 位作者 邱实 罗小军 石立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25年第9期3367-3385,共19页
辐射源定位结果的有效性判定能够排除噪声定位结果干扰,保留真实有效的辐射源定位点,进而获取一个清晰连续的闪电成像图.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定位... 辐射源定位结果的有效性判定能够排除噪声定位结果干扰,保留真实有效的辐射源定位点,进而获取一个清晰连续的闪电成像图.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定位结果有效性判定方法依靠主观设定的阈值,无法准确区分弱辐射源和噪声定位结果;其次,该方法定位速度较慢,时效性较差.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辅助决策的定位方法,构建了一个双通道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首先对滑动窗口的时域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其频点幅值及相位信息输入模型进行分类预测,判断其是否为辐射源;而后仅保留辐射源滑窗数据进行定位计算,减少了滑窗运算量;最后通过密度聚类算法对定位结果进行筛选并得到最终定位结果.模型在实测的人工引雷数据上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9.73%.使用梯度可视化热力图对模型所学习到的特征以及分类依据进行物理涵义分析,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以及合理性.相较于现有的EMTR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定位速度提高了21倍,同时模型具有较好的迁移泛化能力,对于未曾学习过的人工触发闪电以及自然闪电数据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在这些数据上的辐射源定位数量增加了55.71%,在排除噪声干扰的同时,获得了更为精细的通道结构图,并保留了更多的雷电发展分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 电磁时间反转 卷积神经网络 辐射源判别 可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散射环境下EM-TRM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文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将电磁时间反转(EM-TRM)技术与射线追踪(Ray-tracing)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复杂多散射环境下隐蔽目标成像模型。通过该模型开展了数字仿真,分析了模型环境的多散射效应,并对单目标和多目标的情况进行EM-TRM成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 将电磁时间反转(EM-TRM)技术与射线追踪(Ray-tracing)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复杂多散射环境下隐蔽目标成像模型。通过该模型开展了数字仿真,分析了模型环境的多散射效应,并对单目标和多目标的情况进行EM-TRM成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多散射背景下,EM-TRM技术可对隐蔽目标实现高分辨和高对比度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散射环境 隐蔽目标 电磁时间反转技术 成像 射线追踪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MTR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2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孙凯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提出了基于小波技术的电磁时间反转(WEMTR)理论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对线路两端故障电流的1模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有效信息;将所提取的有效暂态量以时间轴镜像,即进行时间反转;再将时间反转后的电流量作为电流源并联在无损... 提出了基于小波技术的电磁时间反转(WEMTR)理论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对线路两端故障电流的1模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有效信息;将所提取的有效暂态量以时间轴镜像,即进行时间反转;再将时间反转后的电流量作为电流源并联在无损镜像线路两端,并在无损镜像线路上各处都假设发生故障,计算各个假设故障的接地电流有效值;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即为所求故障点处。理论证明,该方法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在PSCAD/EMTDC搭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输电线路采用相域频变分布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不需要高采样率,该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故障测距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 电磁时间反转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无损镜像线路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PC-EMTR理论的直流配电网故障选线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2 位作者 范春菊 郑晓冬 黄文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0-1739,共10页
为了精确识别直流配电网故障线路,缩小失电范围,并降低支节点附近故障选线盲区,提出了基于变相位系数–电磁时间反转(variable phase coefficient-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和... 为了精确识别直流配电网故障线路,缩小失电范围,并降低支节点附近故障选线盲区,提出了基于变相位系数–电磁时间反转(variable phase coefficient-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和线路参数建立了无损镜像线路网络,利用测量点处的时间反转后的1模电流在无损镜像网络中建立电流源,并计算该线路网络中每一点处的假想故障的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有效值所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该方法设置各镜像支路的相位系数与其长度呈高斯分布函数关系,使得支节点附近的故障测距结果偏移至线路中间处。同时,该方法利用最少测量点二次计算故障选线结果,减少了多余测量点对选线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故障选线结果的可靠性。在理论上对该方法进行了证明,并在PSCAD中建立了“手拉手”型多端直流配电网络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法的选线结果准确,能够减少支节点附近选线的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相位系数 电磁时间反转 无损镜像线路网络 故障选线 最少测量点 假想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R理论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测距中的应用基础Ⅰ:理论部分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1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5-854,共10页
该文系统地论证了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time reversal,EMTR)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测距中的理论应用基础。递进式地论证了在不考虑反射波的线路中、考虑反射波的线路中、考虑混合参数线路中的故障测距理论。故障测距理论证明分为4... 该文系统地论证了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time reversal,EMTR)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测距中的理论应用基础。递进式地论证了在不考虑反射波的线路中、考虑反射波的线路中、考虑混合参数线路中的故障测距理论。故障测距理论证明分为4步:1)计算出被测电气量的理论值,并将其时间反转(或在频域中取共轭);2)建立线路传输方程空间的镜像空间(或称镜像线路);3)基于时间反转后的电气量,在镜像线路中建立电磁场源;4)在镜像线路中假设故障点,并计算假设故障点处的故障电流有效值,遍历镜像线路每一点,证明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的极值处为实际故障点。线路分布式电容、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在理论研究证明中均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时间反转 镜像线路 混合参数线路 假设故障 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R理论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测距中的应用基础Ⅱ:仿真部分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1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根据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线路故障测距理论部分,可得到3种不同的故障测距方法,分别为时域电流法、频域前行电流法和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时域电流法仅利用线路两侧的故障电流分解量,在时域中求无损... 根据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线路故障测距理论部分,可得到3种不同的故障测距方法,分别为时域电流法、频域前行电流法和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时域电流法仅利用线路两侧的故障电流分解量,在时域中求无损镜像线路中的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频域前行电流法利用单一参数线路两侧的频域暂态前行电流的共轭量,在有损镜像线路中求得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小处;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利用线路两侧频域暂态前行电流的共轭量,在无损镜像线路中求得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再利用故障距离偏差数据库对故障距离进行补偿。建立了双端交流输电系统(包括单一参数线路和混合参数线路),对3种方法进行了大量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时间反转 镜像线路 时域电流法 频域前行电流法 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的闪络故障测距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轶 杨欢红 +2 位作者 张成 陆敏安 方祺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99,113,共7页
针对配电线路中闪络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行波难以标定,雷击位置与实际巡线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数据相结合的闪络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通过电磁时间反转法将故障暂态量重新注入回系统,并根据FDTD算法计算... 针对配电线路中闪络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行波难以标定,雷击位置与实际巡线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数据相结合的闪络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通过电磁时间反转法将故障暂态量重新注入回系统,并根据FDTD算法计算得到所有假设故障点的故障电流矩阵,以求解最大能量点对应的位置为参考故障点;计算线路走廊趋势与地闪记录的偏离程度,设置最大接近度参数为修正系数,对电磁时间反转测距结果优化修正。通过真实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闪络故障 电磁时间反转 空间接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